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配电网智能化改造需求,大量的智能开关需要安装在10 kV架空线路主线及分支线上,替换原有老旧开关和跌落式熔断器等设备。根据近几年配电自动化改造实际需要,地市供电公司每年需安装几百甚至上千台智能开关,为减少用户停电,保障中压供电可靠性,针对现有架空线路装置、智能开关特点以及带电作业开展情况等,探讨不同线路装置和作业方式下,带电作业安装或者更换柱上智能开关作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县域农村智能配电网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以韶关翁源为例,研究县域农村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研究,首先分析韶关市翁源县配电网的特点,除了县域配电网共性问题外,还有小水电多和产业特点等具有可控性较差、电能质量较差的挑战,接着基于"云管边端"理念,研究翁源县域农村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最后结合翁源县域电网实际情况,提出翁源县域农村智能配电网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智能配电网的实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能源、环境、气候、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挑战,美国和欧洲率先进行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我国也提出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网的智能化是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解决我国配电网架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智能配电网故障恢复与处理、通信、微网技术、配电网EMS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用化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农村智能配电网试点工程中的配电自动化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至此,为期两年的农村智能配电网试点工程圆满结束。该工程紧密围绕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发展目标,立足农村配电网现状及智能配电网发展需求,解决农村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相应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软硬件,为农村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提供理论、技术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电能表的大量使用,将会使智能电网节能、高效、安全的性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由于智能电能表多功能性,就对其内置开关要求更高。笔者现就智能电能表内置开关的作用和前景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1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农村智能配电网试点工程配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项目紧密围绕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发展目标,立足农村配电网现状及智能配电网发展需求,解决农村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相应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软硬件,依托技术研究成果,建设农村智能配电网试点工程,为农村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提供理论、技术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的智能化是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我国配电网架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有效途径。本文给出了智能配电网的定义,其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级传感和测控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算等与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的配电系统,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电能,以及提供择时用电、分时计费的互动型服务。分析了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征和应具备的功能,对智能配电网分布式发电和微网技术、通信、高级传感和计量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用化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农村智能配电网规划作为农村电网规划的中心环节,是农村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我们提出了网格化管理新理念,在智能、绿色、坚强配电网管理规划三个层面阐述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农村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途径,并对基于网格化的农村配电网规划前景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国内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持续发展,电力输出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能源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传统配电网规划符合当时的时代发展需求,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配网规划已经落后、脱节与现阶段的供电需要不相适应。在时代的发展下电力企业需要积极推动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将智能配电网技术快速融入电网规划之中满足新时代下人们的需求。因此笔者从智能配电网和智能自动化等方面出发,总结了智能配电网技术在现阶段的运用,在深入研究与探析的过程中推动电网规划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实现对电网配电系统的高度监测及控制,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新趋势。电力线路作为电网配电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其实现自动化的程度与供用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密切相关,实现智能配电网,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用电的新需求。智能配电网利用GRPS作为通信手段,建立智能配电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智能配电网10 k V线路、智能配变台区、低压用户这几个环节的统一管理,支持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智能车辆的横向控制问题,采用3自由度车辆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车辆横向控制策略。将非线性的3自由度车辆模型进行线性化和离散化,得到线性离散的车辆模型。以前轮转角为控制量,横摆角偏差和横向位移偏差为输出量推导出车辆预测模型,并且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最后通过驾驶员在环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实现智能车辆的横向控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已建立的广电互联网通道,利用广播电视双向传输网络实现供电远程数据采集、信息传送、视频监控以及实际操作中的联调,对利用广电互联网+技术助力供电营销的智能发展进行了探讨,对新时期智能化供电营销管理的优化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方免少耕水田土壤根茬含量高,开沟刀具不易切割的问题,在摆锤式冲击试验台架上,对根茬-土壤复合体进行了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切割5 cm厚的南方免少耕水田土壤大约需要消耗能量6.6 J,此时切割刃的线速度为2.90 m/s,扭矩为18.44 N·m。该试验结果可为南方水田土壤免少耕驱动式开沟器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齿轮磨床夹具参数化和系列化设计,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在PTC Pro/E软件平台上,运用骨架模型的设计方法对齿轮磨床夹具进行设计。通过概念设计、骨架模型设计和组装设计,实现设计参数从顶层(骨架)向低层(模型)的准确传递,可以实现设计参数对模型几何的控制。这种Top-down的设计方法可实现产品的快速装配,不需要对零件进行组装。实践表明,骨架模型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更易于参数的修改,更有利于系列化产品的快速开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客车前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对亚星某11米全承载客车分别进行初速度为30 km/h,35 km/h,40 km/h正面碰撞有限元分析。经分析,驾驶区位置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溃现象,并对客车前部结构进行改进。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实施后,驾驶区压溃空间有所减小,乘客门骨架变形量明显减小,同时为客车安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电网在电力生产、输送、消费、管理各环节,广泛部署智能传感装置,促进电网生产运行及企业管理全过程的全景全息感知、信息融合及智能管理与决策。但是,智能传感装置的广泛应用带来各种安全风险,为确保物联网在电力的安全应用,研究和比较PKI、组合公钥等密钥技术在电力物联网的应用方法,探索和设计传感装置的身份识别,认证以及数据传输加密体系,实现智能传感装置的安全接入。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电网继电保护实际,总结归纳笔者多年从事电网继电保护异常处理工作的方法。保护设备缺陷处理和电网故障分析紧紧围绕继电保护装置展开,详细介绍了替换法、电路参数测量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顺序拆除法、分段处理法,并逐一举例说明,旨在对综合、灵活应用继电保护各知识点,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低压电力线载波采集成功率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基础,主要梳理和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影响低压电力线载波采集成功率的因素,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缺陷种类繁多,已有系统不能详细记录缺陷处理后的缺陷原因及处理方法,不能很好地将缺陷原因、缺陷处理方法及相关经验记录并传承下来,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继电保护二次缺陷处理。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开发一款基于手机App的继电保护二次缺陷知识库软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电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变压器在整个电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主变油色谱分析试验中,经常会遇到油中产生烃类气体的现象。2018年3月26日对海门运维站35kV平山变1号主变进行例行油化验工作,根据分析判断主变高温过热故障,原因是10kVB相引线至套管连接处夹件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引起内部高温故障,报告详细介绍了故障位置查找过程、故障处理方法及故障原因分析,并针对可能的故障原因,从出厂验收到运行维护检测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