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农村普惠金融是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推广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各种发展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风险控制问题。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良性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对现阶段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数字基础和城镇化视角,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11—2020年各地级市数据,运用OLS模型、分位数回归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变异系数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发展趋于均衡;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变异系数稳定在0.3左右,但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存在显著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且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子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逐步递减。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收入农民群体和珠三角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提出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城镇化视角,利用2012—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调节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并且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也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在低等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民群体中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帮助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4.
王晓红 《新农村》2014,(3):9-10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农民收入现状的分析,提出对策建议。1.现状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受宏观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构成农民纯收入50.1%的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  相似文献   

5.
在原有农村的发展中,主要依靠农业来获得利益,为农民提供收入。随着农村发展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的经济与金融也得到了发展,但是与城市金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当今"一带一路"、"中国梦"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新农村等的改革不断进行,农村经济与金融也得到迅速发展,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金融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现影响与制约农民收入的各种因素,并且对于农村的经济等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7.
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代完善金融供给,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基于古典经济模型构建政府干预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假设,以福建省各地级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普惠金融测度,并将普惠金融测度结果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大部分地区普惠金融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收入差距,闽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高于闽北地区;与其他实证结果不同的是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再扩大非线性"U型"结构。因此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因时因地发展调整普惠金融政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做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助力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为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增收的内在机理,本文以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收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及其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民收入结构中不同来源收入增长的促进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农民转移净收入、农民财产净收入、农民工资净收入、农民经营净收入;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中、西、东北地区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明显;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但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差距有拉大的风险。基于此,政府应该顺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特征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同时也要制定出避免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拉大城乡差距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是的收敛效果,采用2011—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和三个不同维度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总体上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敛效果,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带来的影响。建议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2006—2012年新疆82个县(市)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效应不同,南疆地区基础效应高于北疆地区,增长效应更加明显;部分农户收入高增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均出现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呈负效应的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和金融体系结构与功能矛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优化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性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满足不同金融需求,提高监管有效性,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契合了长尾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具有网络外部性、边际成本趋于零和边际效益递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数字普惠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包括"农村数字借贷""农村产业链数字金融""农村数字金融扶贫""农业数字供应链金融""农村线上理财""农村数字化保险""农村数字众筹""农村数字支付""农村综合数字金融"等。通过实践总结,分析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如征信体系不健全、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坏账风险,和新技术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还有监管层面存在的监管漏洞,并就如何解决问题、化解风险、使数字普惠金融在"三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通过借助面板分位数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收入结构的群体也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创新了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探讨数字金融与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机理,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浙江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数字金融赋能农村家庭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监管困境、人才困境以及数字鸿沟的问题。因此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居民金融教育和重视数字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浙江省数字金融建设并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助力提高农户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关键,对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利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6省11县(市、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Pr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减贫增收和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各县中等水平之下,并且发展呈现明显地区差异。43.9%的农户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户收入存在有提升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减少农户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并降低村庄层面相对贫困发生率;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作用更明显,能够改善农户收入分配问题。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子指标对贫困减缓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存在差异,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收效果更好。此外,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建议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数字金融教育开展力度,让数字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弱势群体,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是衡量农业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性指标,农民收入构成反映了农业经济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以张家界市为例,对农民收入构成分析发现: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升级,必须注重调整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收入是衡量农业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性指标,农民收入构成反映了农业经济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以张家界市为例,对农民收入构成分析发现: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升级,必须注重调整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李靖 《贵州农业科学》2003,31(2):70-71,69
中国的问题说到底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说到底是收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方针的障碍,它使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底蕴”.因而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我国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发展、繁荣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问题,这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预报器,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得到了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发展缓慢。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在农业生产经营费用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缓慢增长的形势下,随着土地的流转集中,农业经营风险急剧增大,如何控制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是土地流转时期农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农民收入的提高对于农村发展和整个县域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农"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要求农民收入逐步稳健的提高。对目前新泰市农民收入情况作出描述,并以新泰市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与县域经济增长、政府投资、农村劳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针对当地实际,根据具体原因,对下一步农民收入的提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