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卫市1999—2018年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及沙坡头区玉米单产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SPSS软件等,分析影响沙坡头区玉米产量丰欠的气象要素,确定能综合评判玉米产量丰欠的气象因子,并对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组合,得出影响玉米产量丰欠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1旬的气象因子有4月下旬气温、9月上旬气温、6月上旬日照;影响玉米产量连续2旬的气象因子有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影响玉米产量连续3旬的气象因子有8月中旬至9月上旬气温。建立的1级、2级、3级评判玉米产量的气象指标准确率分别为75%、65%、55%。根据叠加原则,最终研究确定的评判沙坡头区玉米产量的丰欠指标,在判断气象条件对玉米生育利弊方面,其准确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2.
平罗县春小麦产量丰欠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平罗县春小麦产量丰欠的气象要素,确定能综合评判春小麦产量丰欠的气象因子,并对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组合,得出影响春小麦产量丰欠气象指标。利用春小麦产量丰欠气象指标,在判断气象条件对春小麦生育利弊方面,准确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3.
玉米单产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产量丰欠年型,对毕节地区1953 ̄1994年玉米单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5月下旬积温,6月下旬降雨量、5月下旬日照时数及9月上旬日照时数与玉米单产最为密切,系影响玉米单产的主要气象要素,提出了玉米相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的产量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马铃薯的水分供需特征,为该地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55年来,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宁夏南部山区气温显著升高,不利于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8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的旬平均最高气温、7月上旬的旬平均最低气温以及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是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均与马铃薯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7月中旬是马铃薯需水的关键期,其降水量与气象产量关系密切。除8月第4候外,宁夏南部山区的马铃薯从5月下旬到8月下旬均处于水分亏缺状态,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毕节地区 1961~ 2 0 0 0年 40a间水稻产量与其生育期间气温、降雨量、日照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9月上旬均温、5月上旬降雨量及 9月上旬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气象要素。结合产量丰歉年型提出了水稻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0—2014年蠡县麻山药气象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HP滤波法、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对麻山药气象产量及其生育期与气象因子关系综合分析,利用spss软件建立麻山药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麻山药生长关键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日照和气温,其中4月下旬降水、6月下旬降水,8月上旬气温、8月下旬气温与麻山药生长呈正相关,9月中旬降水量和9月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日照对麻山药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毕节地区1961-2000年40a间水稻产量与其生育期间气温、降雨量、日照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9月上旬均温、5月上旬降雨量及9月上旬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气象要素。结合产量丰歉年型提出了水稻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湘北地区1987~2011年早稻单产和早稻生育期内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早稻的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了预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气象产量与早稻生育期逐旬气象要素相关性,筛选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5月中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6月中旬降水量和7月中旬日照时数是影响湘北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8~2009年早稻产量进行了预报验证,平均准确率在91.0%以上。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早稻产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选取1981—2010年库伦旗玉米产量数据和相应年度5月上旬至9月下旬对应时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7个要素,把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分为播种期、幼苗期、拔节期和乳熟期4个阶段,并把气象资料作相应时段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选取各生育期对玉米产量影响最为关键的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库伦旗玉米产量最大的因素是干旱,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为拔节期平均风速、播种期平均风速、乳熟期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81年~2010年库伦旗玉米产量数据和相应年度5月上旬~9月下旬对应时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7个要素,把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分为播种期 、幼苗期、拔节期和乳熟期四个阶段,并把气象资料作相应时段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选取各生育期对玉米产量影响最为关键的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库伦旗玉米产量最大的因素是干旱,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为拔节期、播种期平均风速、乳熟期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1.
气象要素对高寒针茅草原产草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积温、地温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西北针茅牧草生育期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草原全部牧草的产量为基础资料,运用积分回归的差分形式,计算了影响西北针茅产量的旬平均气温、≥0℃积温、5cm地温、10cm地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影响系数,构建了影响西北针茅产量的气象要素评价模型,并进一步计算了产量影响指数,用于衡量西北针茅生育期各气候因子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各气象因素中,对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6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达1150.73~1470.66kg/hm2,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为491.72~819.01kg/hm2;其次是日照时数,4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8月各旬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为347.90~668.17kg/hm2;第3是≥0℃积温,4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0℃积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达207.32~486.40kg/hm2;第4是旬平均气温,4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可以造成146.22~173.76kg/hm2的产量波动;第5是地温,5月中旬至6月中旬,5和10cm地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分别为42.46~62.55kg/hm2和41.46~51.63kg/hm2。【结论】降水量对高寒草地西北针茅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第3是≥0℃积温,第4是旬平均气温,5和10cm地温对西北针茅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永宁县农业气象试验站常规观测大白菜产量和相关气象条件的资料,分析了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大白菜产量影响最大的为8月上旬出苗-基生叶展开期的积温、平均温度、日照时数。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照时数对大白菜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莱阳市1951—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积分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光、温、水的气候倾向率,以及夏玉米生育期各旬光、温、水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并确定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时期。结果表明,1983—2013年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段,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少;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1980—2015年因雨水减少,大部分年份气象要素不能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夏玉米最适播种时期是6月7—13日。  相似文献   

14.
降水量季节分配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降水量季节分配对草地产草量影响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江源兴海县天然草场连续9年的牧草产量统计.分析了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年度波动影响,并应用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出4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年度变化及其季节分配直接导致了天然牧草产量的年度波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均具有正效应,是牧草对水分需求的3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山东省1976-2005年一代玉米螟盛期卵量、玉米成灾面积与其对应的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用数据理统计方法对一代玉米螟发生发展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并构建线性趋势方程.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的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湿度气象因子有关.其中普查盛期一代玉米螟卵量与5月下旬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玉米受灾面积与5月上旬-中旬平均最低气温及6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安康山地烤烟最优生育区间确定及相关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烤烟生长的生物学理论指标,结合气象要素变化规律,统计烤烟播种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田期(5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烤期(7月中旬至9月下旬)的年度平均日气温变化规律、降雨量旬间变化规律。分析安康山地烤烟最优播种期和移栽期、采烤期,进而确定最优的生育区间。结合安康烤烟适宜种植的气候指标,得出温度升高对烤烟最适宜区影响不大,对次适宜区有正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安康烤烟种植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6,(23)
从光、温、水三方面分析玉米生长的气象条件,对阜新县气象台站1992~2015年共24年的逐日温度、降水、日照数据进行逐旬滑动求和、平均值和极值,然后用SPSS分析旬、月数据与台站实验田观测的玉米作物的气象产量相关性,发现该站玉米生长的热量、光照资源比较丰富,而降水资源比较缺少。影响该台站玉米气象产量的显著因素有6~8月上旬的累计降水量,7月中旬的最高温度平均值,6月中旬至7月日照时数。用最优分割聚类法、产量边际效应分析法找出各因子的适宜指标和最大值指标,并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建模,预测产量趋势,各因子指标可应用于农业气象服务,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气候条件对沈阳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罗润生  王洪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2-5814
根据沈阳1980~2004年的农业气候资料及玉米生产状况,初步研究了光照、温度、水分对沈阳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沈阳地区玉米气象产量的主要指标,影响关键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和7月上旬~8月下旬,积温次之,影响关键期在7月上旬~8月下旬,光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邢台地区夏玉米产量波动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和玉米生产潜力发挥的限制因子,利用邢台地区17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和1983—2006年夏玉米单产数据,对夏玉米生产潜力做出估算,以直线滑动平均法分离气象产量,进行了气象要素和气象产量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光合生产潜力为24818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20437kg/hm^2,光温水生产潜力为11723kg/hm^2,分别是现实生产力的3.6倍、2.9倍、1.7倍,水分条件是限制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夏玉米趋势产量年际间变化较为平稳,气象产量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生产表现出气候脆弱性,生育期总降水量及总日照时数是年际间气象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生育期总降水量与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为0.363,气象产量与生育期总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385;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序列气象因子中,气象产量与6月上旬日照时数、7月下旬平均气温、7月中旬降水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与该地区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相关,发育关键期光温条件对夏玉米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玉米不同播期、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给玉米生产和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选用3个品种,采用3个播期、3个收获期,就不同播期、收获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6月上旬、中旬、下旬播种,中旬产量最高,上旬和中旬播种产量接近,下旬播种较上、中旬减产13%以上。9月下旬初、末和10月上旬3个收获期,以9月下旬初收获产量最高,下旬2次收获产量接近,10月上旬收获产量下降5%左右。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变化和气候资源增加及影响,开封夏玉米生产以6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