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境内"三高"原油基本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实现管道输送,热能耗较大,且存在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的问题。热油管道的最佳运行状态是指既能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和停输再启动,又能使能耗最低或尽可能低的运行状态。降低进站油温是热油管道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给出了降低进站油温后的热能耗节减比计算公式,指出影响热油管道节能效果的因素有:进站油温、输量、管道环境温度或管道埋深地温、原油比热容、管输系统参数。针对原油管道运行规程规定的最低允许进站油温,依据不同情况,提出了降低进站油温的方法。热油管道进站油温存在3个关键的温度点:最小能耗进站油温TjN、安全运行最低进站油温Tjy和安全启动最低进站油温Tjq;上述3个温度数值最高者即为最佳进站油温。  相似文献   

2.
埋地热油管道准周期运行温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热油管道运行时,沿线油温受运行历史的影响。由于大气周期温度变化和管内油温的作用,管外土壤环境温度场呈准周期变化。通过对热油管道周期运行温度的计算,讨论了热油管道输油历史对周期运行温度的影响。认为热油管道出站油温变化持续时间越长,管道恢复正常运行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当管道发生事故需要确定允许停输时间时,应考虑停输前15天内管道输油参数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新楼  况明 《油气储运》2002,21(11):17-21
对两条含蜡原油管道发生初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都应在地温较低的月份将下游的进站温度控制在高于输送介质凝点+3℃以上,并以此确定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管道最低允许进站温度,应该根据允许停输时间、原油流变和屈服特性、温度条件、启动压力和排量等条件定量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高新楼 《油气储运》2007,26(3):38-38
本文对两条含蜡原油管道发生初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都应在地温较低的月份将下游的进站温度控制在高于输送介质凝点+3℃以上,并以此确定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管道最低允许进站温度,应该根据允许停输时间、原油流变和屈服特性、温度条件、启动压力和排量等条件定量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保温热油管道正输、正反输不同投产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在地温、输量、总传热系数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热油管道投产计算软件,以天津港-华北石化原油管道投产为例,分别对正输、正反输投产过程各站间的进站温度以及各站发生停输时的安全停输时间和停输温降速率等参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各站进站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发生停输时,正反输投产过程各站的安全停输时间比正输投产过程长,停输温降速率比正输投产过程低,推荐采取正反输送的方式加强热油管道投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齐世明 《油气储运》1997,16(10):17-20
随着中原油田产量的递减,中洛线的输量也明显减少,为了避免反输,降低输油成本,中洛线在采用添加降凝剂输送的同时,实行间歇运行工艺,但在运行中,停财训动后出现的压力、排量波动现象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中洛线间歇输送运行参数的跟踪分析,指出停输及避动过程中进入管道的“冷油段”是导致管道压力、排量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波动幅度的大小与运行工况、停输季节、停输时间长短及停输启动操作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7.
提高东北原油管网经济效益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北输油管道的运行现状,对大庆原油的流变性,凝点以及降低进站油温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采用现行标准测试的凝点与实际管道中原油的凝有一定的差别,应客观评价凝点在驼行管理中的作用;热油管道的允许最低进站油温,应根据管输原油的流变性、管道要求的允许停输时间、管道运行时沿线的热力分布、增道承压能力和输油站设备配置等因素来确定。停输再启动的计算表明,大庆原油最低进站油最由33℃降至32℃在技术上  相似文献   

8.
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掌握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在大庆试验基地进行了架空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油管道停输初期的温降速率比停输后期的温降速率快;管道停输再启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压力的最大值,此后压力随着启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定状态;管道停输再启动后,出口温度先随启动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当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末端的进站温度趋于稳定;管道停输再启动后,流量虽有一定的波动,但很快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输量对热油管道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优化理论研究了输量对热油管道运行经济性的影响,获得了长度为410.5km,管径为529mm,壁厚为8mm热油管道的最佳输量范围和运费随输量的变化关系,给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系列输量点的最佳进站油温。计算结果表明:最佳进站油温随输量变化呈多波形变化,但多数计算点趋近于寻优搜索温度范围下限。随输量增加,运费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采用较大输送流速对提高热油管道的运行经济性有利。  相似文献   

10.
冷热油交替顺序输送过程热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崔秀国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4,23(11):15-19
建立了描述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非稳态水力、热力问题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软件,并对铁秦管道交替输送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过程中的热力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当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后,进站油温将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原油的热物性参数与管道及周围环境参数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需准确选取.当冷油(进口原油)前行、热油(国产原油)后行时,热油油头的温降幅度最大,控制各循环中热油油头的进站温度,是确保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