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锦 《油气储运》1996,15(11):5-10
深圳液化石油气(LPG)低温常压储存工程拟建4×10~4t丙烷、丁烷储罐各一座,5×10~4t低温常压LPG泊位一座,5000t常温高压LPG泊位两座,总投资1.1亿美元。该工程系中外合资项目,现已开始建设,预计1997年底建成。介绍了该项工程的规划、工艺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环境评价,经过分析比较,选用直接冷却式低温常压储存加工工艺。这种工艺技术在相同储存温度下较间接冷却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费用低,采用金属双壁吊平顶储罐,并分析了地震对储罐的影响。该项目技术先进、设备简单、投资省、建设周期短,建成后可提高广东省能源储备,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LPG低温储罐(储存介质温度为-150℃)早在60年代末就已在世界上许多技术发达国家投入使用,而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最近,由华能阿莫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将在江苏太仓首次兴建2座31000m~3的LPG低温储罐。土建基础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罐体  相似文献   

3.
液化石油气(LPG)储罐在湿硫化氢环境中可能产生HB、HIC、SSCC和SOHIC四种开裂形式的氢腐蚀,而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只提及一部分开裂形式的评级方法。分析了湿硫化氢环境中不同氢腐蚀形式的产生原因;提出LPG储罐检验后,HB、SSCC、SOHIC应独立进行安全等级评定,HIC可根据其在压力容器壁厚方向的发展状况,参考HB或SOHIC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液化石油气(LPG)闪点低、燃烧值高、爆炸速度快、膨胀系数高的特点,综合当前针对LPG储存采取的常规安全措施和LPG压力储存系统的设计现状,总结了LPG储罐和配套工艺管网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涉及人孔、排污口、紧急切断阀的设置,转输泵、储罐第一道阀门、仪表设备的选用,流量计旁通管道和仪表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等。  相似文献   

5.
SAFETI在LPG储罐事故后果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LPG危险特性及LPG储罐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运用SAFETI软件对某LPG储罐区的各类重大事故后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建立了针对性强的事故后果模型.该模型能客观准确地模拟与预测重大事故后果,获得事故危害程度的计算机模拟图表和报告等结果,可提供预测、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往复式压缩机是LNG接收站调节储罐气相空间压力的核心设备,其流量是判断压缩机整体运行性能的重要参数.基于江苏LNG接收站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流量偏低的问题,给出了江苏LNG接收站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流量的计算方法,并将理论计算值和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江苏LNG接收站的生产实际,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换压缩机的活塞铜套,尽量使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运行,避免在压缩机出口与流量计之间连接消耗天然气的工艺管道,及时检查压缩机的进出口阀门及余隙阀门有无损坏,维持储罐压力恒定等.  相似文献   

7.
大气压变化对LNG接收站蒸发气量(BOG)计算的影响因工程项目自身特点不同而有所差异,结合不同工程项目的储罐压力控制方式,详细分析大气压变化对BOG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采用LNG储罐表压来控制BOG压缩机运行负荷的LNG接收站,在计算BOG量时,应将大气压降低考虑在内,尤其是对于沿海地区大气压波动较频繁的工程项目;对于采用LNG储罐绝对压力来控制BOG压缩机运行负荷的LNG接收站,在计算BOG量时无需考虑大气压变化。基于国内外BOG计算方法的对比结果,推荐了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为LNG接收站中BOG产生量的计算,以及如何确定BOG压缩机处理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的特点和定量装车技术.对载重量相同的LPG公路罐车(余压不同)以及储罐不同压力下的定量装车量与发车过衡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了误差变化规律.通过研究LPG公路罐车定量装车过程,确定了造成定量装车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两种预防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液化石油气(LPG)中硫化氢含量偏高会腐蚀储罐。分析了湿硫化氢环境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三个因素,介绍了荧光磁粉检测中磁痕显示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指出金相检验能发现磁粉检测不能发现的更浅更细微的裂纹。通过LPG储罐应力腐蚀案例分析,指出预防应力腐蚀应从消除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冶金因素着手,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技术创新中的"技术"限定问题应以狭义的"技术"为主;对技术创新概念广义和狭义界定的认识问题应以广义的理解为主;技术创新的"创新"强度的限定问题应对创新程度不应加以限定为宜;技术创新在市场上成功实现的"成功"标准问题应适当宽泛一些,获得利润、改善市场、提高创新主体素质都属于成功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两个内涵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概念,技术进步是与宏观相对应的,其包括多种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层次不一样、范围不同,科技创新泛指科技体制、科技体系的变革,通过创新使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知识创新比技术创新的范围更广并包括技术创新;创新建立在发现、发明的基础上,但发现、发明不一定都导致创新,只有发现、发明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才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