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洞庭湖的水环境变化趋势,为洞庭湖水环境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在洞庭湖共设置17个监测断面,包括5个入湖口断面、11个湖体断面、1个出湖口断面,2012-2016年每月监测1次水质,以2014年为调查基准年,对入湖河流和洞庭湖区主要污染负荷进行调查与估算。2016年,洞庭湖5个入湖口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总体水质状况为优;11个湖体断面和1个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Ⅳ类,属轻度污染,Ⅳ类和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3.33%和16.67%;西洞庭湖的南嘴和东洞庭湖的大小西湖为Ⅴ类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2016年17个断面的TN年均值1.523~2.356mg/L,TP年均值0.064~0.139mg/L。2012年洞庭湖没有Ⅴ类水质断面,2013、2014、2016年Ⅴ类水质占比约20%,2015年Ⅴ类水占52.94%。2012-2016年洞庭湖TN年均值1.411~2.746mg/L,TP年均值0.032~0.162mg/L。入洞庭湖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湘江、沅江和松滋口水系,入湖通量是总氮、总磷污染物输入主要来源;洞庭湖区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2004,25(2):45-45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出,去年,中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2万平方公里,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3.
研究淮河水质时空变化趋势,为淮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选取1999-2019年淮河干流9个典型断面长序列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年来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淮河水质及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1999年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4.4%,2007年后无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从1999年的1.35逐步下降至2019年的0.42;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磷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非汛期总磷浓度变化稳定,汛期总磷浓度显著上升;淮南大沟涧、吴家渡断面水质相对较差、年际变化幅度大,老坝头断面水质较好、年际变化幅度较小。淮河干流主要污染因子发生结构性转变,由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逐渐转变为总磷,说明流域面源污染特征逐步显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已成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位于珠江口北端,属珠海市水域范围内,总面积46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4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近几年广东省海洋环境公报显示,珠江口海域的水质属于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随着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珠江口海域的鱼类和中华白海豚体内存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淮河流域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水质变化,采用季节性 Kendall 趋势检验法对2003-2019年淮河流域110个监测断面水质变化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断面监测频率为双月(2003?2006年)或逐月(2007?2019年)中旬,主要测定水质指标为CODMn、CODCr、NH3-N 和 TP。选取各流域土地利用最大的3种类型(林 地、耕地和城镇用地)数据以及同期子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数据建立线性拟合方程,分析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9年淮河流域水质治理成效显著,水质呈好转趋势。Ⅰ~Ⅲ类水体比例呈上升趋势, 劣Ⅴ类水体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以沂沭泗河水系 CODCr和 NH3-N 指标改善最为明显;但流域内 12.73%、14.54%、16.36%、45.46%监测断面的CODCr、CODMn、NH3-N、TP指标有恶化趋势,尤其是淮河下游和沂沭泗河水系的TP污染有加重趋势。淮河流域各子流域CODMn、NH3-N以及TP指标与耕地和城镇用地面积比例显著正相关,其中耕地和城镇用地是污染物的主要产生“源”,当耕地或城镇用地面积组成越高时,源强越大,对水质的恶化影响也越大;而CODMn、NH3-N、TP指标与林地面积呈负相关,林地作为水体潜在污染物“汇”,能很好地拦截和缓冲降雨冲刷产生的污染物,当流域内林地面积增加,污染物浓度则降低。未来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应结合水系水质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磷污染的管理,重点把控高污染、易反复的地区和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四面亦海,海岸线长1528公里,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小的省份;海洋面积2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又是全国海洋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其中大陆架海域面积83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得天独厚。1997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2.25万吨  相似文献   

7.
2001-2005年松花湖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松花湖近几年水质状况,基于2001~2005年松花湖水质监测数据,以单因子评价法,确定主要污染指标.采取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松花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溶解氧全湖年均值7.604mg/L,符合国家Ⅱ类水体标准.丰满断面石油类污染最重,5年超标率为5.0%;各断面除小荒地高锰酸盐指数未超标外,其余断面均超过国家标准;总氮各断面均超过国家标准.松花湖5个断面水质污染程度比较,污染最严重的是辉发河口,综合污染指数7.69,污染负荷比为28.01;第2位是桦树林,综合污染指数6.54,污染负荷比为23.91;第3位是小荒地、沙石浒和丰满,综合污染指数均为4.45,污染负荷比分别为15.77、15.77和为16.28.可见松花湖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松花湖的大部分水体的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5年12个月的监测数据,探讨了南通市近岸海域主要水环境要素的分布特点,评价了海域环境质量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水质呈弱碱性,有50%水域的D IN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也有50%达到海水水质四类或超四类。从E值和A值的计算结果来看,监测的近岸海域2005年有92%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受中度和重污染的比例占23%。陆源污染是影响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由17,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之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全国共有27个省242个县,陆地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8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深海区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左右。印度尼西亚海岸线曲折漫长,海湾和海峡栉次鳞比,水域长年温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国家之一,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海岸线长度达18000多公里,拥有12海里领海权的海域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连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辖权的海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拥有500米^2以上海岛6500多个。在我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面积达281万平方公里,还有深度20米以内的浅海区15万多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通报》。《通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总体良好。90.0%的海域水质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3.7%,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据悉,2014年上半年,全省、市、县三级海  相似文献   

12.
汕头海域地处南海东北部,现汕头市管辖的区域海岸线长289公里,有40多个岛屿和9个优良渔港。汕头延伸至40米等深线海域渔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延伸至200米大陆架等深线海域渔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0~10米等深线内海滩涂面积为74.3万亩。但历年来由于无序的围海造田,填海成地,  相似文献   

13.
选用2011年大连湾附近海域的监测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大连湾海域的水质现状加以评价。并依据2007—2011年该海域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对其污染趋势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内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湾内各监测点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受有机物污染严重。陆源排污是该海域受到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五年来除无机磷外其余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加重的趋势,其中以石油类的加重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海域辽阔,江河湖泊纵横交、星罗棋布,海岸线长度18000多公里,岛屿6500多个,所毗邻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其中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148平方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1.9万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7.3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
黄河壶口-三门峡段渔业水域重金属污染及模糊数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绿洲 《水利渔业》2007,27(1):71-73
2004年对黄河壶口-三门峡段渔业水域中龙门、风陵渡、三门峡3个断面的重金属(汞、铜、锌、铅、镉)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R.Q)对该水域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壶口-三门峡段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汞和铅的污染,其中三门峡段的污染最为严重;5种重金属在不同断面间的污染程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汞在监测水域中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铅的污染次之,锌、镉和铜的污染程度较低。5种重金属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水域属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污染严重,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7~2012年苏州河沿程5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6年间苏州河水质的变化,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苏州河水质等级,以期为评价苏州河当前的水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数据,为进一步采取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07~2011年,苏州河水质污染程度降低,北新泾断面NH3-N和CODMn浓度显著下降,2012年各断面水质指标浓度比2011有所上升;5个断面中,以北新泾断面水质最差;6年间,苏州河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标准,2011年水质最佳,达到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1年5月、8月、10月渤海湾南部近岸海域现状调查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分别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及富营养化因子特征分析。研究发现,a)该海域富营养化季节变化显著,5月为贫营养类型,8月为重富营养类型,10月为轻度富营养类型;b)营养指数平面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趋势;c)该海域N/P比严重失衡,DIN污染严重,已介于四类四类水质之间;d)该海域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北部海域水质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立  王年斌  杜牛  马志强  薛克  孙冰 《水产科学》2008,27(6):302-305
根据辽东湾海域2004年6月与8月调查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水体中主成分及污染源分布的特点,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海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水体中8种污染物的全部信息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39.89%、21.01%、12.74%。本次研究所调查的16个站位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4类,具有污染物近岸浓度高远岸浓度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辽东湾北部海域局部受到污染,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口与双台子河口海域。辽东湾海域8月与6月Ⅰ类水质的隶属度分别为78%和67%,8月海水水质优于6月。  相似文献   

19.
几内亚比绍     
几内亚比绍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面积36,125平方公里,人口近80万,通用葡萄牙语。首都比绍,人口约11万,是主要的通商港口。几内亚比绍海岸线长约350公里,大陆架面积约52,500平方公里,海湾面积2,000平方公里,位于加那利群岛洋流与北赤道洋流的汇合处,是鱼类繁衍栖息的良好场所,也是西非主要渔场,盛产沙丁鱼、竹荚鱼、鲐鱼、白姑鱼、鲳鱼、鳎鱼、鲷科等经济鱼类和虾类。据估计,几比海域鱼类资源蕴藏量约为140万吨,其中中上层鱼  相似文献   

20.
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水体夏季油类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监测结果表明:2001—2004年辽东湾北部调查海域海油含量为0.002~0.709 mg/L。6月油的含量高于8月,2004年6月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2002年6、8月;而2003年8月、2004年8月油含量较低。从区域变化趋势看,大凌河口海域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双台子河口下游海域、辽河口海域与小凌河口海域;而锦州湾与大凌河口下游海域水质含量较低,均未超过一类国家油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