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选用山东省寿光市1961 ~ 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该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寿光市年、季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高温日数增多,1994年前后气温发生突变,增温明显;年平均、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寿光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极端气象事件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鲁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利用鲁西南地区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农气气象报表资料,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小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鲁西南地区年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小麦全生育期天数延长,气象产量不稳定且呈减少趋势,但未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小麦生长所必需的温度、降水、日照、积温均出现了与之需求相反的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3.
运用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象数据和粮食产量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采用适应度模型度量关中地区农业气候适应度,并提出了农业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象数据和粮食产量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采用适应度模型度量关中地区农业气候适应度,并提出了农业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温和降水均呈升高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其中降水变化幅度较大,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2)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温和降水均呈升高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其中降水变化幅度较大,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2)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温适应度均值为0.974,降水适应度和日照适应度均值分别是0.7975和0.8025,气温适应度大于降水适应度和日照适应度。(3)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温适应度均值为0.974,降水适应度和日照适应度均值分别是0.7975和0.8025,气温适应度大于降水适应度和日照适应度。(3)19922011年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19922011年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19922004年期间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波动均较大,且两者基本呈负相关关系;20042004年期间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波动均较大,且两者基本呈负相关关系;20042011年期间,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波动平缓,两者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复杂的影响,东北地区是国家商品粮食的重要生产地,探讨当地的气候变化对于作物生产具有指导意义。该文利用1961—2010年和龙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初终霜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终霜日变化明显提前;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抚顺市近48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抚顺地区1961~2008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近48年抚顺市的气候变化特点: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日照略有减少;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有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利用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及农业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象数据和粮食产量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采用适应度模型度量关中地区农业气候适应度,并提出了农业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温和降水均呈升高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其中降水变化幅度较大,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2)1992~2011年关中地区气温适应度均值为0.974,降水适应度和日照适应度均值分别是0.7975和0.8025,气温适应度大于降水适应度和日照适应度。(3)1992~2011年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1992~2004年期间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波动均较大,且两者基本呈负相关关系;2004~2011年期间,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和气候综合适应度波动平缓,两者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潜江市近50年(1970—2019年)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对潜江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潜江市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春、秋季增温更为明显;年降水年际波动大,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四季降水差异明显且波动大,春、夏两季降水量随年份有增加的趋势,而秋、冬两季降水量随年份减少;年日照时数以及四季日照时数随年份小幅减少。最后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气候方面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东省齐河县1959~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气温、降水进行线性拟合,并对暴雨、冰雹、大风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该县近54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二者均呈整体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幅度比降水明显偏大,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冰雹和大风日数呈下降趋势,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所增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气候的对策,为今后齐河县粮食生产顺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49年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安娟  陈玉光  徐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9-10441
[目的]分析近49年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趋势模拟、滑动平均等方法,将标准化后的1961~2009年辽阳市玉米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49年玉米生长季各个时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增温明显;降水在播种期变化不大,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呈减少趋势;日照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减少趋势。无论在哪个生长时期,气温的升高对玉米产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降水和日照的减少是造成近4年玉米小幅减产或增产缓慢的原因。[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领导科学安排指挥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及准确预报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利用菏泽市1964?2014年温度、降水、光照、相对湿度和当地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统计分析气候变化及农业气象灾情出现的概率。结果表明:菏泽市冬季气温升高比较明显,年降水量、秋季降水呈增多趋势,春、夏初降水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日照时间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使近2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10月份干旱发生次数较1990年以前有所增加,70%的年份出现干旱,严重影响秋播及冬小麦冬前生长;秋季连阴雨出现机率较1990年以前大,使秋作物贪青晚熟,从而影响冬小麦播种;近20年无霜期延长,终霜日提前及初霜日推迟,对菏泽市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干热风、大风出现次数减少,对农业生产威胁减轻。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气候变化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明  刘可群  毛飞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646-1653
 【目的】研究气候和农业气象灾害变化。【方法】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整合、统计相应的气象要素。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与以前的分析结论比较,经过延长10 a的资料分析,温度变化结论有所改变。【结论】气温变化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呈增多趋势,日照变化呈减少趋势。26种农业气象灾害中,有17种呈减少趋势,有9种呈增加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利。所得结论增强了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也为政府和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大洼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洼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统计分析该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全年及春、夏、秋、冬季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降水全年及春、夏、冬季有增多的趋势,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增幅最大;全年及四季的日照变化明显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晴  李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2-9904
[目的]研究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7年环湖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年代变化。[结果]近47年来,环湖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的倾向率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比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67 mm/10 a,春、秋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夏、冬季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年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 h/10 a,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次之,春、秋季节增加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环湖地区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大同市所辖8县区气象资料,分析了1981—2019年期间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同市夏季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和日照均呈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0.1mm降水日数和≥10mm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大同市日照时数减少的原因并非降水所致。夏季总降水量和≥10mm降水日数的减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同时气温高、降水少容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鄢陵县1965-2014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鄢陵县年平均气温呈逐步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00年代中期,气温升高明显;年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无明显变化;春季、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年积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总降水量整体呈小幅上升趋势,四季降水量均有上升趋势,夏季最为明显,且对全年降水影响显著。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夏季、秋季、冬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均较大,以夏季减少趋势最为明显。该文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肥东县近50年气温、降水、日照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拟合法和偏值法进行气候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间,肥东县气温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28℃/10a;日照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102.9h/10a;降水量波动起伏,总体趋势平稳,进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谭祥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08-410
[目的]分析近57年本溪山区日照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4~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相关的总云量、水汽压和≥0.1 mm降水日数等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7年本溪山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近57年来,本溪山区除冬季日照时数呈不显著增长趋势外,其他年、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在1971年发生突变。总云量、水汽压和≥0.1 mm降水日数对日照时数影响比较明显,但日照时数并不是简单随着云量和≥0.1 mm降水日数的减少而增加,说明影响日照时数变化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山区光能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凤翔县1960—2010年日照时数、降水、云量和雾日等气象要素资料,使用数理统计和线性气候倾向率等方法进行日照时数趋势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凤翔县51年来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46.8 h/10年。各季日照时数除春季增多外,夏季、秋季和冬季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强烈,秋季减少最不明显。各季的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影响凤翔县日照时数的主要气象因素是云量和降水日数,但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其关系不密切。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秋冬季,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