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 引言 北屯垦区光能资源丰富,≥10℃有效积温2800℃,无霜期140d。5—8月,哈密瓜生长旺季日照时数均超过300h,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哈密瓜商品生产。但是近年来由于北屯垦区哈密瓜防病生产技术开发研究工作滞后,哈密瓜常见三大病害(细菌性叶斑病、霜霉病、叶枯病)发病趋势愈来愈重,造成哈密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为此,通过对本垦区哈密瓜三大病害发生与流行原因的调查分析,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平均海拔1 173 m,全年日照时数达3 260小时,年均降水量45.7 mm,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6.1℃,年平均无霜期142天,≥10℃积温3 661.5℃。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为极干旱地区,有利于哈密瓜、食用向日葵栽培。瓜州县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总结出哈密瓜套种食用向日葵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淖毛湖1981-2010年气象观测数据,选取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哈密瓜生长所需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淖毛湖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晚熟哈密瓜的生产,并根据晚熟哈密瓜种植过程中时常碰到的气象灾害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趋利避害,促进淖毛湖晚熟哈密瓜取得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4.
采用淖毛湖1981—2010年气象观测数据,选取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与哈密瓜生长所需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淖毛湖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晚熟哈密瓜的生产。同时,根据晚熟哈密瓜种植过程中时常碰到的气象灾害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趋利避害,促进淖毛湖晚熟哈密瓜取得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瓜州县哈密瓜双膜双拱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最西端,气候干燥,年蒸发量3140.6mm,降水量45.7 mm,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达3260h,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较差16.1℃,≥10℃的有效积温3582.9℃,气候条件适宜于瓜类作物生长。近年来,瓜州县经过积极探索,总结出了哈密瓜双膜双拱高效栽培技术,与小拱棚栽培相比,具有抗风能力强、播期升...  相似文献   

6.
巴里坤县三塘湖乡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69天,春季多大风天气,≥10℃有效积温3440℃,年平均降水量34.4毫米,年蒸发量3790毫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新疆著名的晚熟哈密瓜种植区。基于哈密瓜膜下滴灌技术有节水、增产、增收、提高商品率的优点,近年,三塘湖乡大力推广晚熟哈密瓜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晚熟哈密瓜对气候因子的敏感度,揭示气候条件的影响方式和影响量.[方法]利用新疆北部阿勒泰1998 ~2013年晚熟哈密瓜引种至大面积种植的调查资料,结合同期气候资料,采用相关系数t检验法,分析计算了64个气候因子,并应用t检验原理,逆向分析气候条件敏感度方法,研究了气候条件的影响方式和影响量.[结果]应用t检验方法筛选出4级(α=0.01、0.05、0.10、0.20)气候因子;对哈密瓜年景影响显著的关键因子有5个,分别是7月平均气温、6月上旬降水量、6月上旬>1.0 mm降水日数、6月上旬~8月上旬降水量、7月下旬降水量,其敏感度分别为0.6℃、6.7 mm、1.1d、20.0 mm、5.4 mm.[结论]生长期的降水量和大降水日数是影响哈密瓜年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0引言 巴里坤县三塘湖乡,夏季酷热、干燥、少雨,无霜期170d左右,≥10℃的有效积温35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55mm,年蒸发量3000mm,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具有种植晚熟哈密瓜的地理优势。针对三塘湖乡特殊的地理环境,技术人员总结并推广了适合当地种植晚熟哈密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哈密瓜是喜温耐热作物,遇霜即死。当温度下降到13℃时,植株生长停滞,10℃时完全停止生长,发芽最低温度15℃,开花期的最适温度25℃,果实发育成熟期以30℃为宜,从开花到果实充分成熟有效积温为700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保鲜鲜切哈密瓜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适宜的鲜切哈密瓜片的保藏方法,将鲜切哈密瓜片采用600 MPa加压处理10 min后,在4 ℃条件下贮藏9 d,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哈密瓜中细菌总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 MPa压力处理10 min后,可抑制与褐变相关的PPO活性,抑制微生物生长,产品在4 ℃条件下贮藏9 d后,仍然可具有较好的硬度和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表明该法是一种较好的鲜切哈密瓜片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控制效果,筛选出较适宜的冷锻炼处理方式,降低‘86-1’哈密瓜低温贮藏中造成的冷害损失.[方法]以‘86-1’哈密瓜果实为试材,研究直接降温和3种冷锻炼处理对其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冷锻炼处理可有效降低‘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显著抑制相对膜透性的增加,减少膜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使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使‘86-1’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末期保持较好的品质,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提高了好果率.[结论]3种冷锻炼处理中,(8±0.5)℃1 d→(5 ±0.5)℃3 d→(3±0.5)℃3 d→(1±0.5)℃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冷害控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九三垦区为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域内土壤以黑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优越的基础肥力。全区≥10℃有效积温平均为2305.2℃,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93.6mm,年份间降水量差别较大。年降水量的相对不足,成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今年玉米生长期间发生的"伏旱",时逢玉米抽雄散粉、雌穗分化及子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的旱情造成玉米产量较大的减产。干旱条件下,结合玉米试验材料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对试验产量因素的影响,来研究玉米生长期间对土壤水分的需求规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土壤水分资源加以保持利用,减轻干旱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对本地区玉米的丰产增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密瓜从生长到成熟阶段可能会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哈密瓜的产量降低,其中天气情况就是哈密瓜灾害的原因之一。本文从种植哈密瓜的气候条件、灾害天气分析对哈密瓜的影响,优化气象服务工作措施,希望对哈密瓜灾害研究者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施用不同肥料的营养调节方式研究哈密瓜自毒作用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密瓜叶水浸液浓度为90 g/L时对哈密瓜的幼苗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不同的肥料能减轻哈密瓜自毒物质对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发芽势、幼苗株高、侧根数、胚根长度、单苗鲜重表现促进作用,每种肥料不同的浓度对哈密瓜幼苗各个器官生长影响的作用不同,促进效果总体上表现为:复合肥>有机肥>硝酸铵。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 ~ 2010年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倾向率达0.55℃/10a;秋、冬季增温较显著,增温贡献率较大;近50年来≥0℃、≥5℃、≥10℃的积温均呈增加的趋势,≥0℃、≥5℃、≥10℃的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逐年代呈推迟趋势;近50年来降水量略有增加趋势,增幅不明显,夏季降水的增加贡献率较大.柴达木盆地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季积温增多,使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利于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将造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异常现象增加,作物病虫害增多,农业水分供需矛盾加剧,对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沪产"雪里红"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3℃、5℃、7℃、10℃和常温条件下研究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贮藏能有效降低哈密瓜果实失重,并抑制总酸、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3℃贮藏温度明显延缓了"雪里红"品质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感官和营养品质,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哈密瓜素有"瓜中之王"之称,主要生长在新疆以及甘肃一带,新疆地区的气候、光照条件十分适合哈密瓜栽培。该文对阿勒泰地区哈密瓜种植因素以及哈密瓜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提高哈密瓜产量和质量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有稳妥木资料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生长最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量、树高总生长量和逐年生长量及直径和材积的逐年生长量也降水量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在东北东部山范围内,降水量越大,樟子松生长越好;(2)在15~20a之前的幼龄阶段,≥10℃积温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在15~20a之后,≥10℃积温成为次要因子,(3)除当年一些气候因子(以降水量  相似文献   

19.
哈密瓜生长中、后期指从开花、坐果、果实膨大到果实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植株以营养生长转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植株生长逐渐减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开始发生。下面介绍哈密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杜娟  廖新福  杨军  腾国玲  张敏  再吐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32-4035,4080
[目的]研究几种贮藏方式对采后哈密瓜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哈密瓜西州密17号为试材,采用2~4、4~6、6~8、8~10℃4个贮藏温度下的杀菌剂、1-MCP、杀菌剂复合1-MCP技术对哈密瓜进行采后处理,定期测定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的各项品质指标.研究几种贮藏方式对采后哈密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POD、SOD与CAT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不同采后处理中,6~8℃条件下贮藏、采后杀菌剂复合1-MCP处理,CAT、POD、SOD酶活水平最高;8~10℃贮藏温度下、采后杀菌剂处理,MDA含量水平最高;4~6℃贮藏温度下、来后1-MCP处理,质膜透性最低;2~4℃贮藏温度下、采后1-MCP处理,果实硬度和哈密瓜中心TSS含量水平最高.[结论]6~8℃贮藏温度下对西州密17号进行采后杀菌剂复合1-MCP处理,减缓了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抑制果实的软化,较好地保持哈密瓜的品质,有效延长哈密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