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现实产脂量而不是产脂力为研究对象,利用包括对照在内的17个湿地松Pinuselliottii高产脂半同胞家系15~16年生时2a的单株测定结果和SAS程序包中非平衡数据分析方法(REML)对实际产脂量和生长量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进行了估算,并利用协方差分析了产脂量和生长量的方差效应、产脂量和生长量间的相关性及产脂量的年度相关。结果表明:2007年和2008年全年产脂量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748和0.6930,单株遗传力分别是0.3678和0.4162;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810和0.6826,均处于较高水平。树高和胸径的相关系数R2为0.7638,相关极显著,且区组、家系以及单株的变差都达到了显著水平;2007年产脂量和2008年产脂量相关系数R2为0.6969,相关极显著(Pr〉F〈0.001),其中家系对产脂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0.0051),而区组和单株对产脂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所有生长量指标和产脂量指标之间的回归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2)为0.4341~0.5434。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产脂量高、生长量也相对较高的家系为212,202,201和219。在高产脂遗传材料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实际产脂量和生长量指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产脂湿地松选择和相关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总结了江西吉安16a生湿地松子代试验林(含113家系,共1130单株)的产脂研究。于2005年5~10月期间每日采脂,按月称量单株松脂产量,分析了湿地松试验林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松脂产量的变化动态,筛选出了优良家系16个,平均产脂量都在5kg以上,比群体平均值高出28.5%,高产脂单株40株,产脂量达到5.98~7.20kg,增产50%以上;进行了湿地松群体产脂量的遗传学分析,揭示出产脂力是受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湿地松家系产脂遗传力高,h2=0.90,湿地松松脂产量在采脂期内呈抛物线状变化;讨论了气象因子对松脂产量的影响,9月份产量最高,适宜的气温和降水量是松脂高产的保证;分析了产脂与树木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关系,并讨论了采脂技术,为江西省湿地松产脂量的遗传改良及基地林建设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荆门市彭场林场11年生湿地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量、产脂量和松脂各组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分析其生长和产脂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湖北省湿地松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家系之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产脂量存在显著差异,松脂中松节油含量与其他7种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生长量和产脂量的家系遗传力在0.46~0.61之间,受较高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在0.20~0.28之间;松脂各组分含量遗传力变化较大,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0~0.86和0.02~0.93;相关分析发现生长量和产脂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同时实现高产材和高产脂的可能性,松节油含量与生长量、产脂量相关性不显著,需要在生长量和产脂量选择的基础上开展松节油含量的选择;选择高产材高产脂优良家系2个(840,152),与目前湖北省主推的湿地松良种相比,可实现材积遗传增益48.00%、产脂量遗传增益27.45%。  相似文献   

4.
许建伟 《农学学报》2019,9(2):54-58
为探究高产脂马尾松单株特征,通过分析针叶叶长和干鲜重比与马尾松单刀产脂量、年产脂率和年产脂量的关系,研究针叶对马尾松产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长与马尾松单刀产脂量、年产脂率和年产脂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0.889、0.618。针叶干鲜重比与马尾松单刀产脂量、年产脂率和年产脂量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887、-0.618。叶长方差分析中,不同个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长最小的76#对应的3种产脂量均最小;叶长最大的13#、14#(P>0.05)对应的单刀产脂量和年产脂率较大。针叶干鲜重比方差分析中,不同个体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鲜重比最大的76#对应的3种产脂量均最小;干鲜重比最小的13#、14#(P>0.05)对应的单刀产脂量和年产脂率也较大。以上说明,叶长和针叶干鲜重比对马尾松产脂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4年生湿加松进行采脂密度试验,分析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对湿加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加松不同密度之间生长和产脂量存在较大差异,立地条件对生长及产脂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不同的保留密度试验中,胸径和枝下高的密度效应最明显,树高次之;林分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与树高则是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保留密度为1 125株/hm2林分蓄积最大;5种不同林分密度下产脂量的差异显著,单株产脂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林分产脂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900株/hm2密度产脂量最大;综合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松脂产量,林分密度900~1 12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6个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11个构成产种量因素的相关分析,明确单株有效角果数,一、二级分枝数、主茎叶片数、株高与单株产种量呈高度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主茎叶片数对单株产种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在新品系选育和高产栽培方面都应着重考虑这两个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中长期化学采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采脂强度在40%的割面负荷率和25cm以下的下降雨,采用食用漂白粉精片液和增产灵2号+碳酸氢铵及乙烯利+松针汁化学采脂技术,分别比常法采脂单株年平均产脂5.326kg提高13.65%,22.27%和31.00%,而且对松脂及其产品松香,松节油质量和林木生长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林分产脂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3株采割松脂的湿地松为材料,每株用105个单刀的产脂量,共2万余个数据为基础,经分析计算得出胸径和冠幅是影响湿地松产脂量的主导因子。并以胸径和冠幅、胸径为解释变量,分别求出湿地松林分产脂量的预测模型。编制出湿地松一元、二元产脂量表。经检验平均误差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9.
采用40%、50%、60%割面负荷率和天天割、隔天割的采脂方法,对不同密度的12、17和22年生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采割间隔期越短,割沟越长,越有利于松脂分泌;天天割的单位面积产脂量是隔天割的1.28倍,60%割面负荷率的平均单株单刀产脂量是40%、50%割面负荷率的1.19和1.07倍;中龄林采取4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近成熟林采取5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的采脂方法,不但可获得较好经营效益,而且可延长采脂经营年限。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产脂量的影响,连续3 a测定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同一地块2个坡向100株思茅松1—12月份的产脂量。结合当地主要气象指标,分析各气象指标与思茅松产脂量之间的相关性,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洱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的6—9月份是思茅松产脂量较高时期。思茅松产脂量不仅受遗传因子控制,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因子和坡向也对其有显著影响。思茅松产脂量与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思茅松阴坡的产脂量显著高于阳坡,产脂力弱的个体全年的任何时期产脂量均低于产脂力强的个体。因此,思茅松的产脂力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生态因子如降水、气温、光照、坡向等在一定程度影响思茅松的生长发育,综合影响思茅松的产脂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固定样地连续2年采脂观测和气象因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东南地区气温是影响马尾松产脂量的主导气象因子,马尾松产脂量随气温变化规律十分明显,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在月平均气温较高的4~10月份,产脂量分别占全年总产量的84.97%~86.19%;而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对产脂量的影响不如气温明显,但保证一定数量的降雨量对马尾松增强泌脂能力十分有利;在降雨量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日照时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松脂产量。  相似文献   

12.
谢善高  李梦华  郑小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33-2736,2738
[目的]探讨测树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林龄采脂经营的马尾松林分和高产脂林分标准地进行调查及其产脂量测定。[结果]胸径对产脂量影响明显,产脂量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大;树高对产脂量的影响没有胸径明显,其对产脂量影响体现在冠高比上,同一林龄,产脂量往往随着冠高比的增加而增大,中龄林保持0.6以上,近熟林保持0.5以上,成、过熟林保持0.4以上的冠高比,可获得较高产脂量。[结论]冠高比对产脂量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胸径和冠高比互补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紫苏产种量为目的 ,研究施肥对紫苏生长与产种量的影响.设置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三因素四水平小区试验,在紫苏收获后取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表明,紫苏的单株产种量与分枝上的花序数呈高度正相关,而产种量不同的单株的主茎花序数相差不大.在磷肥和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紫苏的产种量逐步增加.施用磷肥和钾肥也...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高产脂优树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分布的主要区(县)进行了思茅松高产脂优树选择。采用绝对值法与对比树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单位产量作为主要指标,树体因子、环境因子等相关指标结合,共初选高产脂优树405株。进行了产脂量相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思茅松单位产脂量与胸径呈一元回归线性关系。且相关性极强,相关系数0.964。思茅松胸径达到21 cm以上时产脂量变化稳定,表型表达完善,在胸径21 cm以上的林分中进行选择更有效。(2)胸径、树高都与产脂量具有相关性,但树高在山地复杂环境中不便测量,且误差较大,因此在野外选择思茅松高产脂优树时应将胸径作为关键因子。(3)环境因子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树体因子的影响极显著,可以推断影响思茅松产脂量水平的主要是遗传因素,侧面证明了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思茅松的产脂量。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产脂量与树体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定时、定株收获的方法,研究了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年龄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脂量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年龄同径级产脂量差异不显著;2)产脂量随着树高的增大而增加;3)产脂量与各树体因子相关性分析得出:胸径冠幅树高枝下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0.686、0.545和-0.147;4)产脂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且4种年龄的产脂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高产脂优树产脂量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66株思茅松高产脂优树的主要性状做相关性分析,其中环境因子包括海拔、坡位、坡向;树体因子包括树高、胸径、枝下高、郁闭度;产脂量数据包括日单刀产脂量、侧沟长.产脂力以单位产量(每厘米割沟24 h产脂量)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产脂量相关性最强的树体因子为胸径.胸径可以作为思茅松高产脂优树野外选择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采脂强度在40%割面负荷率和25cm以下的下降面,采用食用漂白粉精片液和增产灵2号+碳酸氢铵及乙烯利+松针汁化学采脂技术,分别比常法采脂单株年平均产脂5.326kg提高13.65%,22.27%和31.00%,而且对松脂及其产品松香、松节油质量和林木生长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高产脂品系早期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六一  虞沐奎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228-229,264
为了选择适合建立脂材两用林或高产脂林的优良高产脂品系 ,对从美国引进的 16个湿地松高产脂品系的早期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 :16个湿地松高产脂品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及产脂量表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在安徽省早期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系是 2 0 4,表现较好的依次是 2 0 8、2 5 0、2 0 9、2 49、2 15、2 13、2 10、2 0 2等品系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采脂量的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6年来的马尾松收脂量,结合生态因子、树体因子、采脂间隔期、采脂负荷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温度、树高、胸径等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生态因子中以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树体因子中以树龄的影响最大,降雨、土壤、地形等因子对采脂量也有影响,这些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是综合的。  相似文献   

20.
玫瑰花产量灰色分析、Kriging插值及选择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玫瑰(Rosa rugosa Thunb.)高产品种的选育理论与技术。【方法】对20个玫瑰品种的15个数量性状与单株产花量进行灰色系统分析、Kriging插值模拟、综合选择指数分析。【结果】单株花数、分枝数、花蕾宽和单花鲜重等4个性状与单株产花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大于0.5)。根据单株产花量的Kriging插值模拟结果,单株产花量随单株花数、分枝数的增加而增加,任何单一因素的变化均不能保证主要目标性状的提高。【结论】提高玫瑰单株产花量的选育方法应该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法,选用单株花数、分枝数、花蕾宽和单花鲜重等4个性状,以关联度为权重建立了单株产花量综合选择指数模型:I=0.3187x1-318.6164x2+670.1262x4+ 6.3474x8,指数遗传力=0.8014,综合育种值选择进展ΔH=245.8811,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玫瑰高产花量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