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2008~200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场开展了麦后棉不同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品种和密度试验,以中熟育苗移栽棉为对照,研究分析了麦后直播棉生育性状、结铃动态、产量和"四桃"比例与移栽棉的差异.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在品种选择恰当的前提下,可获得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相当的产量.适合麦后直播的棉花品种是早熟棉,生育期为100~105 d,试验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8是理想的麦后直播棉品种,其中中棉所68增产潜力更大.生育期在125 d以上的中熟品种因霜前吐絮率低,不宜作麦后直播棉使用.江苏沿海地区麦后直播棉中棉所50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7 500株左右,中棉所6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0 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2.
2014年在兴化市进行了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为推介符合江苏里下河地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产量及综合性状有一定差异,以华惠4号产量最高,综合性状最佳;湘农杂1号、专家示范种、泗洋示范种、苏杂208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3.
江苏里下河地区土地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是我省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现以兴化为代表点,从光、温、水三方面对里下河地区棉花高产优质的形成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充分利用该地的气候资源优势,促进棉花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一、光能条件 里下河地区棉花生育期间日照充足,尤其是兴化,常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9.6千卡/厘米~2,仪次于江苏辐射条件较好的徐州(120千卡/厘米~2·年)。日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4.
移栽密度对移栽棉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育苗移栽杂交棉不同密度处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表明,品种不同,相同生育时期,棉花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在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表现规律不同.具体表现为:在花铃期,随着密度增加,单叶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在吐絮期,当密度为0.8万株/667m2时,天杂单叶光合速率最高,当密度为1.0万株、667m2时,标杂A1单叶光合速率最高.在冠层结构方面,随密度增加,同一生育期,两品种平均叶簇倾角呈上升趋势,天杂明显高于标杂;从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来看,到生育后期,标杂A1透光损失明显高于标杂.在产量表现上,当密度为0.8万~1.0万株/667m2时天杂产量表现最高,当密度为1.0万株/667m2时,标杂A1产量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5.
棉花裸苗移栽种植密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裸苗移栽密度试验,比较棉花裸苗移栽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育进程与土钵育苗常规密度下的异同,探讨了棉花无土育苗、裸苗移栽时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对试验数据的计算分析,模拟出了反应棉花裸苗移栽时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方程,找出了最能发挥地力条件的理想密度,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弱筋小麦"扬麦15号"不同密度不同肥料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15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新培育的弱筋小麦品种,其优异的弱筋品质可成为弱筋小麦的换代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我市沿江地区种植的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密度、不同肥料运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05年特设立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以7个粳稻品种和4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在江苏省不同生态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的水稻品种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并有强弱之分;粳稻的加工品质根据其品种类型的不同,在不同稻区有不同的表现,籼稻的加工品质在江苏中北部地区表现较好;粳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在江苏中部里下河稻区较优,籼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则以纬度较高的地区较优.  相似文献   

8.
碧剑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黄秋葵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文章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特性、生物学性状、生育特性等,并详细说明碧剑的高产栽培技术和食用方法,为黄秋葵碧剑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在河南省新乡市适宜种植密度,选择当地主导杂交棉品种豫杂35号为试验品种,采用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35~3.1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籽棉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新乡地区适宜密度为2.25~3.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棉花育苗移栽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育苗移栽是一项新的植棉技术,通过对同一栽培条件下不同育苗方式、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的试验,了解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性,探索出育苗方式、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为今后大面积育苗移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晚粳稻扬粳4038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为了规范扬粳4038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着重规范了品种适宜推广的江苏省沿江、太湖稻区扬粳4038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育指标及其栽培技术,为扬粳4038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寿县是我国第一批优质棉基地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万公顷左右.影响我县棉花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品种多、乱、杂,茬口布局不统一、不合理;育苗操作不合理;种植密度不合理,株行距过大或过小;棉田管理差,沟系不配套,抗灾能力差;施肥技术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化调滞后,调控不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县提高棉花产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氮肥是生产上的主要肥料,与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期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棉花氮素营养最大效率期,以便大面积生产合理运筹氮肥,提高增产效益,1983年在所内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棉花育苗移栽.按麦套棉和麦后棉两种茬口,分别采用中熟品种651和早熟品种中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应用面积较大的6种高效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茬口安排和田间种植方式,以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茬口对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对不同茬口的8个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适宜大豆茬口的品种1个,玉米茬口2个,油葵茬口3个,休闲茬口2个。8个品种在各茬口的平均产量以玉米茬最高5 985.0kg/hm2,大豆茬最低5 602.5kg/hm2。茬口之间的平均籽粒密度最大相差0.22粒/cm,品种间平均相差2.39粒/cm。茬口之间平均小穗密度相差0.13个/cm,品种间平均小穗密度相差0.84个/cm。  相似文献   

16.
棉花水浮育苗新技术是采用多孔聚乙烯泡沫育苗盘为载体,以混配基质为支撑,以营养液水体苗床进行漂浮育苗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具有省种省工、减轻劳动强度、棉苗质量高、增加产量的特点,是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的理想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17.
研究品种与栽培方法的配合效应对改良3—1式棉花生育和产量影响的结果表明:现蕾前,不同品种相同栽培方法下的棉苗生育动态一致,且品种间差异不明显;相同品种不同栽培方法下的棉苗生育动态迥异。现蕾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中熟品种棉株生育和产量形成,对于中早熟品种则利于其棉株前期生育,但中后期长势弱,伏桃和秋桃比例失调,产量降低;中熟品种直播则表现晚发,伏桃和秋桃比例失调,铃重、衣分、产量均降低,而中早熟品种直播则利于其品种特性发挥,伏桃和秋桃比例适宜,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育苗方式和无土育苗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特安排棉花无土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田间操作下,营养钵苗的产量指标高于无土育苗,适当提高密度也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浮、无土、穴盘基质3种不同轻简育苗方式与常规营养钵育苗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轻简育苗方式培育出来的棉苗较小,移栽后缓苗期较长,成活率下降,生育进程前期较慢,中期较快,后期长势较强,生育期略有延长,其皮棉产量水浮、穴盘基质2种育苗方式与常规育苗接近,效益优于常规营养钵育苗,无土育苗移栽方式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20.
棉花水浮育苗专用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棉花水浮育苗苗期养分的有效供给,以N、P、K三因子进行了311最优试验设计,研究N、P、K对棉苗的物理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研制最佳棉花水浮育苗肥提供试验依据,再通过计算机模拟选优,获得棉花水浮育苗肥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