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保持桉树的优良性状,应用植物组织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澳大利亚福瑟特(Fossard)用幼芽培养法,每年凡殖40多万株苗木。我国在这方面亦有好多单位进行试验和研究。1979年1月,我们对冈尼桉(Eucalyptus gunnii)的离体茎的培养诱导出芽,并已初报见《桉树科技协作动态》1979年2期;同年6月又从葡萄桉(E.botryoides)和灰桉(E.Cinerea)离体茎诱导发生完整植株,现  相似文献   

2.
1、取材及接种取葡萄幼嫩新梢端部20厘米长的枝段,去掉叶片,保留两节以上。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15—20分钟或用0.1%氯化汞溶液消毒5—10分钟,在接种箱内,用无菌水冲洗3、4次,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剪去两端被消毒药物损伤的部分,再剪成2—3厘米长的单芽茎段并使芽位于茎段的上端。然后,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中,扦插深度以芽眼露出培养基表面3—4毫米为宜.材料接种后在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  相似文献   

3.
以金边瑞香的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快繁体系,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为金边瑞香的较佳消毒方法。茎尖诱导再生芽的较适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3 mg/L,茎段诱导再生芽的较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茎尖和茎段的较适生根培养基均为1/2 MS+NAA 0.3 mg/L+IBA 1.0 mg/L。3种外植体中,茎尖最适宜作离体快繁材料。  相似文献   

4.
金边常春藤快繁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边常春藤(Hedera helix var.aureovariegata)为五加科常春藤属,是多年生常绿观叶植物。绿色的叶片镶有金黄色的边,给人以淡雅清新的感觉,是美化居室的理想材料之一。因其既耐荫湿,又较耐寒,易管理,冬天只需稍加修剪,深受人们的喜爱。 金边常春藤是新引进的,因种源所限,目前栽培极少。因此,于1989年利用植物微繁殖技术进行了快速繁殖试验,获得成功。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于1989年3月引自南京市蔬菜研究所盆栽金边常春藤。 1.2 试验方法 取茎尖或腋芽,用清水冲洗后,置0.1%升汞溶液中表面消毒10分钟左右,取出用无菌水冲洗4~5次,并用消毒滤纸吸干表面水份,然后将消毒好的材料剪去接触消毒液的部位,再将其分成0.5cm长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5.
法国木材纤维素协会试图以每月25000株的繁殖速度,成批生产桉树耐寒无性系苗。选育出的13个无性系中,目前仅利用冈尼桉(Eucalyptus gunnii)、山桉(E.dalrympleana)及其杂种,其余选育出的各个种的繁殖计划尚未实施。侧芽的增殖是采用Fossard用过的方法,但我们是采用活性炭来促进幼苗的伸长。离体培养下的促根是用稀释培养基、在暗室和低温条件下进行。专门设计了一种供幼苗适应环境用的培养器。按照本计划生产无性系苗的成本大约为传统方法育苗成本的两倍。  相似文献   

6.
光皮树的组织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皮树种子和嫩枝条为材料,探讨不同诱导途径对培养的影响:①分别以茎段、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及无菌发芽的种子苗上的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离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再进行分化;②以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腋芽增殖.结果表明:70%酒精与0.1%升汞配合使用,消毒效果较好.其中,茎段消毒采用70%酒精浸泡30 s,0.1%升...  相似文献   

7.
以金边瑞香的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快繁体系,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为金边瑞香的较佳消毒方法.茎尖诱导再生芽的较适培养基为MS+ 6-BA2.0 mg/L+ NAA 0.3 mg/L,茎段诱导再生芽的较适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相似文献   

8.
巨尾杂交桉芽器官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具有杂种优势的巨桉×尾叶桉(E.grandis×E.urophylla)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分化形成丛生芽,年繁殖系数3.5~(12),转移培养获得大量完整植株,发根率、移栽成活率平均达90%以上,试生产巨尾桉组培苗60万株,出圃造林5000亩,初具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规模;对幼林观察测定结果:遗传性状稳定,林相整齐,速生丰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补充樟叶越桔野生资源中熊果苷、6’-O-咖啡酰熊果苷(CA)的不足,以同一批次的樟叶越桔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茎段和叶片中的熊果苷、C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不同NAA或IBA处理下,组培苗离体茎段、叶片培养物中熊果苷、CA的含量差别。结果表明,组培苗叶片中熊果苷和CA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茎段。在NAA诱导处理下组培苗离体叶片或茎段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且所有诱导物中仅有熊果苷产生,未检测出CA;而在IBA诱导处理下,均能检测出熊果苷、CA。熊果苷含量在NAA 0.5mg/L处理叶片时的含量最高,为(1.01±0.04)%,而CA含量则以IBA 0.3mg/L处理茎段时含量最高,为(0.47±0.00)%。因此,樟叶越桔组培苗的叶片、茎段分别是离体生产熊果苷、CA的最适材料,而NAA或IBA可作为樟叶越桔组培苗离体叶片或茎段产生熊果苷、CA的诱导子。研究结果为樟叶越桔组培苗开展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也为樟叶越桔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所于1979年8月开始进行杉木离体组织再生植株的试验研究,至11月25日已陆续培养出一批杉木试管苗.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取1—2年生的杉木苗,去叶,流水冲洗后用滤纸吸干.接种前先用75%酒精处理1—2秒钟,再放入0.1%氯化汞中消毒8—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嫩茎切成0.5—1.0厘米大小的切段,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基采用MS、1/2MS为基本培养基.分化培养基蔗糖含量为3%,生根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琼脂均为0.8%.所有培养基PH均调至5.8,并经1.1公斤/厘米~2热压消毒15分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巨桉离体芽器官的诱导培养和繁殖 ,探讨巨桉茎段诱导、丛生芽分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和适宜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适宜巨桉茎段诱导培养基为B1(或MS) 6 BA 0 1~ 1 0mg/L NAA 0 1~ 0 2mg/L ,适宜分化丛生芽的理想培养基为改良B1 6 BA 0 1~ 0 2mg/L NAA 0 1~ 0 2mg/L ,生根培养基为 1/2MS IBA 0 1mg/L ABT1 0mg/L或B2 IBA 0 1mg/L ABT 1 0mg/L ,生根率达 95 %以上 ,移栽成活率可达 93%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2年生澳大利亚种源湿加松茎尖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消毒程序防控外植体污染的效果,得出最佳消毒程序为茎尖清水冲洗5min,用含表面活化剂吐温-20的无菌水冲洗1min,70%乙醇消毒10s,0.1%HgCl2浸泡6.5min,无菌水冲洗5遍。以MS、1/2MS、GD、DCR、WPM、N6等6种针叶树常用培养基,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进行湿加松基本培养基的筛选,调查芽的诱导、增殖、伸长和生根的情况。筛选出湿加松初始培养基为GD+BA(0.1~1.0mg/L)+NAA(0.1~0.4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GD+BA0.1mg/L+NAA0.05mg/L。  相似文献   

13.
以5份桉树种质(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20784,邓恩桉E. dunnii 99/01,溪谷桉E. badjensis 02/08,邓恩桉E. dunnii 98/27,柳叶桉E. saligna 01/19)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7℃)胁迫,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半致死温度(LT_(50)),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其耐寒性。结果表明:5份桉树种质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3,-5.31,-3.6,-5.16,-4.73℃。相关性分析显示,SOD活性、POD活性、SP含量均与耐寒性呈正相关,其中SOD活性与耐寒性显著正相关(r=0.982~(**));对各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SOD活性和POD活性2个主成分解释了原变量85.52%的变异信息,根据综合指数的抗寒性排序为2号邓恩桉E. dunnii 99/014号邓恩桉E.dunnii 98/271号邓恩桉E.dunnii 207843号溪谷桉E.badjensis 02/085号柳叶桉E.saligna 01/19;通过聚类分析,将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划分为2类,其中耐寒性较强的种质是2号和4号,耐寒性较弱的是1号、3号和5号。由此得出结论:SOD活性和POD活性是反映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的两个重要指标,2号邓恩桉和4号邓恩桉为相对耐寒种质,更适合浙江生长。  相似文献   

14.
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八四年四月逐月在田间采样,测定了十六种桉树的电导率,再一次发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在50%以下者为抗寒性强的桉树种类,50%以上者内抗寒性弱的桉树种类,此项指标可供桉树抗寒性早期鉴定用。综合以前电导测定资料,作者推荐樟脑桉及其变型、灰桉、山桉、冈尼桉、白木桉、毛皮桉,蜜味桉、香桉、卵叶桉、银叶山桉、多枝桉等为上海地区有发展前途的桉树种类。  相似文献   

15.
用具有杂种优势的巨桉×尾叶桉(E.grandis×E.urophylla)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生根移栽苗,截顶促进萌芽,在常规条件下取芽扦插繁殖,40—60天成苗,苗木粗壮,根系发达,发根率89%—100%,苗木出圃率85.2—97.5%。技术路线较为成熟,具有大生产规模。利用这一技术使巨尾桉组培无性系苗的产量能在短期内以10倍以上的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给山苍子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以山苍子春梢和秋梢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消毒时间和消毒剂组合处理,并对其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苍子春梢(3月中旬—4月中旬)带芽茎段,经流水冲洗60 min后,用75%的乙醇消毒25 s,随后用0.1%的升汞消毒4 min,接种30 d后其生长状态最好,存活率为80%。山苍子秋梢(9月中旬—10月中旬)带芽茎段,需较长时间的消毒处理,带芽茎段经流水冲洗3~6 h后,用75%的乙醇消毒40 s,随后用0.1%的升汞消毒12 min,接种30 d后其存活率最高为38.37%。  相似文献   

17.
采集邓恩桉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半木质化或刚木质化的茎段用浓度为0.1%Hgcl2消毒6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Hgcl2消毒2 min效果最好,杀伤率低,获得率高达67.5%;芽分化及增殖培养基用改良MS+3%糖+3%的琼脂+VC0.01 mg∕L+VB20.015 mg∕L+BA0.5 mg/L+NAA0.25 mg/L,增殖系数达4倍,芽生长正常,不产生"玻璃化"苗;在IBA0.5 mg/L+ABT0.25 mg/L及IBA0.5 mg/L+NAA0.5 mg/L两种激素组合对邓恩桉不定根诱导有一点作用,但效果不理想,生根率只有20%,愈伤头大,上杯不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18.
以"左优红"山葡萄继代试管苗的叶片、叶柄、茎段为试材,进行了器官再生不定芽的研究,以期建立山葡萄‘左优红’离体再生体系,进一步为遗传转化操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附加6-BA2.0 mg/L+IBA0.05 mg/L,暗培养21 d最适合山葡萄组培苗诱导及分化;不同离体器官中,叶片没有再生出不定芽,茎段、叶柄均再生出不定芽,再生频率分别为10.6%和1.5%。  相似文献   

19.
橡皮树中的“黑金刚”品种,以其粗壮挺拔,叶片黑红色,叶质光亮具有观赏价值,又因其抗性强,少病虫害,且对空气湿度要求不敏感,极易栽培管理。可用于办公室及楼内大厅、居室、客厅的美化。在北方深受人们的欢迎,需求量很大。橡皮树一般用扦插繁殖,但因橡皮树不易分枝,插穗(条)来源少,繁殖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锦州合成苗圃于1999年,开始了橡皮树的组织培养研究,达到快速繁殖,大量生产的目的。一、培养条件培养所需的温度在23℃-25℃之间,如达到28℃,培养时间相对缩短,但易发生老化现象,瓶苗易枯黄。温度稍低时,培养周期相对延长。光照时间每天在10小时-12小时,尽量采用自然光,同时用灯光补充照明强度。二、培育(一)外植体选择:在盆栽的健壮“黑金刚”的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作为外植体。(二)灭菌处理:采回的茎段去掉叶柄及叶片,先用洗衣粉水刷洗、清水冲洗10分钟-20分钟,在无菌箱内用75%的酒精处理10秒-15秒,之后再用0.1%的升汞溶液加入适量的吐温(粘合剂)做表面灭菌8分钟-12分钟,之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5次(每次1分钟),最后用灭过菌的滤纸吸干水分。(三)培养:1.将灭过菌的茎段切割成1厘米长段,接...  相似文献   

20.
边沁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边沁桉Eucalyptus benthamii茎段的顶芽或腋芽为外植体开展了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成功建立了边沁桉离体再生体系,为该物种进一步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初接种芽诱导培养基以MS BA 0.2 mg.L-1最佳,诱导率为55.8%;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 BA 0.5 mg.L-1 IBA 1.0 mg.L-1 NAA 0.2 mg.L-1,芽增殖系数为4.6,平均苗高为3.1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 IBA 1.5 mg.L-1,生根率达93.3%,平均每株生根数为3.2条;试管苗练苗3~7 d,移栽到25%糠壳灰 75%黄心土的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