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收期对3种笋用竹竹笋营养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采笋期对竹笋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对红哺鸡竹(Phylostachys 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和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aureocaulis')3种笋用竹不同采笋期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含量和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笋用竹竹笋蛋白质干基含量均在310 g/kg以上,红哺鸡竹还原糖干基含量为107.0—188.1 g/kg,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6.1—117.2,72.1—121.0 g/kg.3种笋用竹竹笋中粗纤维含量为43.0—84.2 g/kg,脂肪为26.0—36.0 g/kg.采收期异同不仅影响竹笋的粗纤维和灰分含量,也会影响到竹笋中蛋白质、脂肪、还原糖,但不同竹种的含量变化有所不同.红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推后含量递减,但还原糖含量递增,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变化不明显.3种笋用竹竹笋氨基酸总量(T)变化在13.06—35.4 g/kg,E/T值均在33.0以上.红哺鸡竹竹笋的T值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增加,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T值则呈现出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递减,儿童必需氨基酸总量(CE)呈现类似的变化.竹笋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时令变化对于指导竹笋采集和竹林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秆乌哺鸡竹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对黄秆乌哺鸡竹生长发育规律的观测,研究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规律、竹笋—幼竹的高生长规律、退笋规律以及竹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为黄秆乌哺鸡竹的栽培、经营管理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秆乌哺鸡竹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益阳进行黄秆乌哺鸡竹引种栽培试验,研究黄秆乌哺鸡竹鞭芽的萌动、竹笋的出笋、退笋、成竹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适合于湖南益阳山区、丘陵、湖区引种,出笋成竹率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方法测定了刚竹属8种笋用竹种鲜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8种笋用竹种竹笋还原糖含量普遍为1.20~1.50 g·100 g~(-1),蛋白质含量为2.65~3.62 g·100 g~(-1)。以白哺鸡竹笋和红哺鸡竹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含量在1.40 g·100 g~(-1)以上;毛竹和花哺鸡竹为2种高蛋白竹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2 g·100 g~(-1)和3.61 g·100 g~(-1)。红哺鸡竹口感较优,且粗纤维、灰分含量不高,是食用佳品。8种笋用竹种竹笋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除了色氨酸外,16种常见的氨基酸均被检出,氨基酸总量(T)均高于大白菜、蒜苗、韭菜、芫荽、空心菜等常见蔬菜。白哺鸡竹竹笋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人体必需氨基酸(E)含量较高,E/T分别为37.704、36.029,超过了一般的蔬菜。甜竹、毛竹和高节竹竹笋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CE)均在0.191 g·100 g~(-1)以上。  相似文献   

6.
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刚竹属。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笋肉白嫩而鲜美,俗称“玉笋”,笋味明显优于毛竹笋、雷竹笋、高节竹笋等其它笋用竹。我省绩溪县瀛州乡、扬溪镇、伏岭镇等地有成片分布。适合于淮河以南丘陵岗地和四旁推广栽培。为了探求白哺鸡笋用竹林的丰产技术措施,笔者在绩溪县瀛州乡坑口村开展了白哺鸡笋用竹林低改培育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收粪法研究了圈养大熊猫对乌哺鸡竹笋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研究表明:(1)大熊猫对乌哺鸡竹笋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5.64%±3.08%、77.55%±5.56%。不论成体还是亚成体,雄性个体对粗蛋白的消化率都高于雌性个体;此外,雄性亚成体蜀琳对粗脂肪的消化效率显著高于其它3只大熊猫(P<0.05)。(2)大熊猫蜀琳、科琳和安安对半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11.72%±5.60%、8.53%±2.76%、4.69%±2.51%,说明大熊猫具有一定的纤维素消化利用能力;不过老龄成体大熊猫吉吉几乎不能消化半纤维素、NDF、ADF。(3)大熊猫对乌哺鸡竹笋中常量矿质元素的平均表观消化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Ca、Na、K、Mg,即70.23%±9.25%、66.42%±8.84%、47.74%±17.69%、45.65%±17.63%、43.04%±11.39%;相应地,对微量矿质元素的消化效率依次为Zn、Cu、Mn、Fe,即45.07%±12.12%、36.80%±15.20%、32.85%±15.53%、23.81%±12.32%。老龄大熊猫吉吉对P和K的消化效率显著高于其它3只大熊猫(P<0.05),但是对于Ca的消化率却最低(P<0.05);此外,2只亚成体对Cu的消化利用率均低于成体大熊猫。上述结果将为评价、筛选优质大熊猫主食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刚竹属良种黄秆乌哺鸡竹的选育过程、良种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要点。黄秆乌哺鸡竹来源于1982年河南省永城县引种乌哺鸡竹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经多年纯化、繁育、性状特征观测和区域试验,性状表现一致、稳定,2022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国S-SV-PV-004-2022)。黄秆乌哺鸡竹竹秆呈鲜艳的金黄色,中下部节间具1或数条不规则的绿色纵条纹,观赏性极佳,耐寒性强,能在北京地区正常生长,自然越冬,可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  相似文献   

9.
长沙地区3种优良观赏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沙地区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这3种竹的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竹发笋期在4月初,花秆早竹和花毛竹在3月中下旬,历期均为20~25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同一竹种不同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的平均每株母株发笋数分别为1.09、1.85和1.16株;造成3种观赏竹退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在初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盛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为机械损伤和营养缺乏等,而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主要是营养供应不足;3种观赏竹3个不同时期萌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均较好地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过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3种观赏竹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均优于末期,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萌发笋为宜;3种观赏竹幼竹昼夜生长均呈现一定节律,且夜间增长量均高于白天增长量。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引种雷竹、早竹、高节竹、石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台湾桂竹、黄甜竹、绿竹、四方竹等11个竹种。造林成活率、当年发笋率超过对照毛竹的有9个,平均成活率96.7%、发笋率49.4%;造林4年有8个竹种立竹度达到中型竹丰产笋用林标准。1996年移栽雷竹、早竹,造林3年立竹度达到了8030~9792株/hm2,销售母竹收入10800元/hm2,产出投入比1.12:1。本文介绍引种竹笋期、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优良食用笋竹种引种地域差异分析与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7年引种早竹、高节竹、红哺鸡竹、鸟啼鸣竹、白哺鸡竹等多种食用笋竹栽培的研究,系统分析引种地与原产地地域差异和生长性差异,探索食用笋竹栽培经营模式,对湖南食用笋竹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毛竹笋与30多种其它常用蔬菜的矿质元素含量,发现在毛竹笋的K、M n、Zn等三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N a、Cu、P含量居中等水平,而C a、M g、F e、Se等元素含量则相对较低,从而为毛竹笋的合理膳食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种薇菜产品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南薇菜干、北薇菜干、水煮薇菜为原料,对它们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胡萝卜素、Vc、K、Na、Ca、Mg、Fe、Cu、Se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煮薇菜含水量最高达到85.7%,两种薇菜干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水煮薇菜水分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南北薇菜干灰分和K含量差异显著,水煮薇菜含量最低与两种菜干均有极显著差异;水煮薇菜的粗脂肪和胡萝卜素含量最低与南薇菜干都有极显著差异,南北薇菜干间只有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三种菜样间Ca含量都有极显著差异,但Fe含量差异都不显著。粗蛋白、粗纤维、Vc、Na、Mg、Se、Cu南北薇菜干间无显著差异,水煮薇菜含量最低与两种菜干都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雷竹秋季覆盖、冬季覆盖和普通栽培以及毛竹林大量施肥和基本不施肥等不同栽培方式的竹笋亚硝酸盐残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从高到低排列为冬季覆盖笋 > 普通栽培笋 > 秋季覆盖笋;毛竹林中低产林的鞭笋和冬笋的亚硝酸盐残留量都比高产林要多;土壤中的氮含量和土壤温度可能影响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类型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笋用竹种评选和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省10个主要的散生竹笋用良种集中成片种植在一起,按笋产量、笋期、笋价、笋个体大小、造林成本、投产年限、综合利用诸因子进行观察、评选,结果看出,最优类为早竹_1,优良类为早竹_2、白哺鸡、红竹、高节竹,角竹次之,石竹、刚竹、五月季、安吉金竹则不属优良范围。目前可以推广的笋用竹林,早熟的有早竹_1,中熟的有白哺鸡和红竹,晚熟的可选高节竹和角竹。考虑经营效益和市场需求,在城市附近及交通方便处,宜发展以鲜食为主的笋用林,竹种搭配以早竹_1为主,辅以中熟品种白哺鸡和红竹,晚熟品种面积不宜过大,在边远山区以生产加工笋罐头为目的笋用竹林,宜以晚熟高产的角竹、高节竹为主及中熟的红竹。  相似文献   

17.
竹秆和竹叶的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研究了竹秆和竹叶的微量元素。雷竹和毛竹的竹秆含有Fe、Al、Ca、Mg、Ba、Mn、Zr、Ti、Pb、Sn、Ga、Cr、Ni、Mo、Cu、Yb、Zn、Sr、K、Na、P、B 和 Si 等23种微量元素,刚竹、苦竹和石竹的竹秆含有22种微量元素,少了一种 Cr 的元素;箬竹、刚竹、毛竹、雷竹和淡竹的竹叶含有20种微量元素;毛竹和雷竹的竹叶微量元素与毛竹和雷竹的竹秆微量元素比较,竹叶少了Sn、Cr 和 Yb 三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以黄秆乌哺鸡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竹子个体结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黄秆乌哺鸡竹各个相关结构因子之间的线性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竹子各个结构因子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胸径是影响竹子其他生物量因子的决定因子;单株竹秆质量、竹壁厚以靠近竹基部表现最为明显,是竹材具可利用性的有效段位.研究结果可为估算竹子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描述竹子的秆形特征、量化各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顺昌县次生竹木混交林采用各地培育高产笋用毛竹林的经验,实行伐木留竹、深翻改土、适时施肥、留笋养竹、合理择伐、改善林分结构等技术措施提高笋、竹产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