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4个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子叶和茎段培养,建立了番茄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番茄的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系统;通过农杆菌介导,初步将HIV—l的gag基因、apl20基因和gag-apl20嵌合基因导入番茄,得到了抗性转化再生植株,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呈阳性,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番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番茄子叶的离体再生与移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尽快地使番茄子叶获得较多的再生植株以及提高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使番茄的遗传转化研究与应用得以顺利进行,以番茄子叶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番茄子叶切段大小对诱导出芽的影响,生长素IAA和NAA对生根的影响,以及移栽土的灭菌处理、空气湿度、再生苗的生根状况等对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刚展开的子叶横切成3段时可得到较多的再生芽;在MS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IAA能形成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再生苗;移栽土灭菌处理或再生苗生根差,都无法移栽成活;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教师容易使移载苗萎蔫。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番茄埋茎再生技术为了充分利用日光温室地力和光能,我们于1992年~1993年进行了番茄埋茎再生栽培并取得成功,做到一次栽植,三期收获,使日光温室番茄从8月下旬育苗开始到次年7月下旬拉秧,生长期长达330天左右,收获期达120~140天,比常规...  相似文献   

4.
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丰一号亲本JM、JF为转化材料,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其芽分化培养基为MS ZT 2.0mg/L I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MS。借助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ROK,用农杆菌(LBA4404)与番茄子叶外植体共培养,把几丁质酶基因和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化到番茄上。经过卡那霉紊和Basta的筛选和再生培养,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采用浓度为1000mg/L的Basta除草剂溶液涂抹再生植株后代叶片,表现明显抗性。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Southern检测,表明上述基因已整合进番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5.
Shahin(1985)报道:番茄的一些品种中,从培养30天左右的幼苗上分离的原生质体再分化能力高,能够顺利地再生植株。笔者为了研究所有番茄品种、番茄属的醋栗番茄种以及那些迄今尚未报道过的番茄属其他种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能力,使用了Shahin(1985)曾用过的一系列基本培养基:TM-2、TM-3和TM-4。结果,从醋栗番茄子叶的原生质体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平茬再生周年栽培,可使下茬提前上市,降低种苗费用支出,规避番茄集中上市价位低、效益差的矛盾,节本增效较为明显。近年来,由于番茄种子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7.
《农民致富之友》2004,(11):12-12
辣椒、茄子、番茄采用老株再生处理后,增产效果显著,而且再生后的收获季节正是果蔬生产淡季,价格高,效益倍增。老株再生,首先要求植株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要在再生处理前半个月,施速效氮肥硝酸铵15公斤,使土壤保持充足的肥力,促使根部早发新芽。  相似文献   

8.
番茄下胚轴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下胚轴,将外源双价基因导入番茄,获得了一批卡那霉素抗性苗,经PCR则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研究表明番茄下胚轴是良好的遗传转化受体,具有操作简便,节省番茄材料和再生速度快的特点。烟草细胞看护培养能够提高外植体的转化效率和减少农杆菌对外植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番茄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渝洁  李新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20-3020,3022
以番茄栽培品种甲农年丰为实验材料,以10 d的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对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等培养条件的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适于番茄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总结了诱导番茄再生体系的有效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利用番茄易发侧枝的特点,我们成功地推广了番茄再生技术。其优点是:省一茬种子钱,迅速抢占有利时机,使蔬菜在黄金时期上市,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其他如茄子、辣椒也可参照。  相似文献   

11.
经过3年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探索总结出一套番茄越夏再生高效且易操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指导生产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番茄越夏再生第1生长期关键技术是选择再生能力强、耐高温和抗TY病毒病的番茄品种,适期提早栽培;第2生长期(再生期)关键技术是适时选留再生枝、激素促侧枝生长、培土压蔓、遮阳降温保湿、加强肥水管理、预防烟粉虱和青枯病.  相似文献   

12.
以浙粉202、GBS-傲兰六号、中域·胜宝、中杂九号、中蔬6号5个市售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对不同品种的植株再生情况进行比较,为后期提供优良的基因工程番茄材料奠定基础。以不同品种番茄的7日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继而将其诱导分化成再生植株,对不同番茄品种在种子发芽率、愈伤组织形成率、分化率及生根率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发芽率、愈伤诱导及器官再生这三方面因素,中蔬6号番茄的再生效率较高,并将其初步确定为遗传转化受体用于后期药用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转化法,探讨了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MV-CP)基因导入番茄栽培品种‘红宝石’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卡那霉素(Km)浓度,根癌农杆菌浓度,根癌农杆菌感染时间以及共培养时间分别为35mg/L,D600约0.5,10-15min和2-3d;将诱导形成的抗性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35mg/L Km的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使其分化不定芽和生根,获得了抗Km的番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再欠离体培养抗Km鉴定和PCR分子检测,补CMV-C基因已导入番茄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栽培番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技术是研究遗传育种重要方法之一,在有性杂交不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将外源遗传物质引入到某些栽培品种中去。Melchers等(1978)进行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他的工作促使我们去研究栽培番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技术。Mühlbach(1980)从秘鲁番茄叶肉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但是三个  相似文献   

15.
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获得抗真菌病的番茄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子叶,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植株,PCR检测初步证明细菌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同时对番茄耐Kan水平、转化受体的预培养以及共培后洗涤抑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50mg/L时就能完全抑制番茄子叶再生;共培后直接用抑菌剂洗涤的抑菌效果较好;番茄子叶预培养1d的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浙粉202、GBS-傲兰六号、中域·胜宝、中杂九号、中蔬6号5个市售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对不同品种的植株再生情况进行比较,为后期提供优良的基因工程番茄材料奠定基础。笔者以不同品种番茄的7日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继而将其诱导分化成再生植株,对不同番茄品种在种子发芽率、愈伤组织形成率、分化率及生根率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发芽率、愈伤诱导及器官再生这三方面因素,中蔬6号番茄的再生效率较高,并将其初步确定为遗传转化受体用于后期药用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6-BA对番茄外植体诱导分化及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6-BA对番茄外植体进行诱导分化不定芽,观察6-BA对番茄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浓度的6-BA可以使番茄子叶分化成植株,高浓度6-BA容易使外植体褐化坏死,且6-BA浓度越高则越不利于植株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早春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到6月、7月份,开始进入衰老阶段,长势变弱。此时,可利用这几种蔬菜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整枝再生栽培。因再生株果正值淡季收获上市,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利用番茄地上茎容易发生不定根并且伸展很快的生物学特性,在日光温室中进行番茄再生栽培试验研究,使番茄达到周年生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早春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到6~7月即开始进入衰老阶段,长势变弱。此时,可利用这几种蔬菜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整枝再生栽培。因再生株果可在淡季收获上市,因此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