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细菌的耐药研究中,有关细菌主动外输泵的研究相对较多.目前,发现在细菌中至少存在50多种外输泵.大肠杆菌是主动外输泵最多的一种细菌,其中AerAB-TolC是最主要的、占绝对优势的多药外输系统,在多药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检测和证实主动外排系统(外输泵)在细菌多重耐药机制中的作用,用四环素和水扬酸钠对大肠杆菌质控株进行了体外人工诱导,筛选出多重耐药株,再用能量抑制剂CCCP(Carbongl cyanide m-chloropheyhydrazone)时耐药株和质控株进行了环丙沙星摄取抑制试验。结果:在耐药株,其菌体内环丙沙星稳态浓度明显低于质控株;多重耐药株在有CCCP存在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而无CCCP的抑制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递增缓慢;在质控株,不论有无CCCP存在,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趋势,且保持较耐药株明显高的水平。结论:体外诱导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主要依赖于菌体外输泵的激活。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了具有颉颃细菌耐药性作用的物质的研究应用进展情况,包括灭活酶抑制剂、药物渗透促进剂、外输泵抑制剂、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抗菌药物增强剂、耐药质粒消除剂等。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AcrAB-TolC外输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是主动外输泵最多的一种细菌,其中AcrAB-TolC是最主要的、占绝对优势的多药外输系统,在多药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对AcrAB-TolC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为解决多药耐药性问题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大肠杆菌AcrAB-TolC的结构特征和表达调控机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旨在分离感染PCV2的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探讨其在PCV2感染淋巴细胞中的作用。提取PCV2感染PK-15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测定外泌体粒径、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分子(CD81、TSG101);PKH67标记外泌体后检测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提取PCV2-外泌体基因组,检测PCV2 RepCap基因;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CV2-外泌体感染PK-15细胞后PCV2病毒定位;通过绝对定量PCR检测PCV2-外泌体对淋巴细胞的感染率;利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利用Annexin V-FITC/PI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和外泌体粒径分析结果显示,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为双层膜的囊泡,直径30~200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存在特异性标记蛋白CD81和TSG101;外泌体摄取试验结果显示PCV2-外泌体能够被细胞摄取;PCR结果表明PCV2-外泌体基因组中含有PCV2 RepCap基因;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PCV2直接感染相比,PCV2-外泌体感染的淋巴细胞中,PCV2病毒拷贝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1),外泌体裂解后感染淋巴细胞能力与PCV2病毒无显著差异;PCV2-外泌体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P<0.01或P<0.05);PCV2-外泌体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凋亡率。PCV2感染PK-15细胞的外泌体中携带病毒基因,感染淋巴细胞后使细胞增殖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拮抗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具有拮抗细菌耐药性作用的物质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灭活酶抑制剂、药物渗透促进剂、外输泵抑制剂、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抗菌药物增强剂、耐药质粒消除剂等。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离感染PCV2的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探讨其在PCV2感染淋巴细胞中的作用。提取PCV2感染PK-15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测定外泌体粒径、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分子(CD81、TSG101);PKH67标记外泌体后检测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提取PCV2-外泌体基因组,检测PCV2 Rep和Cap基因;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CV2-外泌体感染PK-15细胞后PCV2病毒定位;通过绝对定量PCR检测PCV2-外泌体对淋巴细胞的感染率;利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利用Annexin V-FITC/PI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和外泌体粒径分析结果显示,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为双层膜的囊泡,直径30~200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存在特异性标记蛋白CD81和TSG101;外泌体摄取试验结果显示PCV2-外泌体能够被细胞摄取;PCR结果表明PCV2-外泌体基因组中含有PCV2 Rep和Cap基因;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PCV2直接感染相比,PCV2-外泌体感染的淋巴细胞中,PCV2病毒拷贝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1),外泌体裂解后感染淋巴细胞能力与PCV2病毒无显著差异;PCV2-外泌体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P0.01或P0.05);PCV2-外泌体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凋亡率。PCV2感染PK-15细胞的外泌体中携带病毒基因,感染淋巴细胞后使细胞增殖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8.
对临床分离的12株牛腹泻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毒力因子分析和MIC。值测定。利用PCR方法对上述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floR基因的检测,其中5株floR阳性。对其中的3株大肠杆菌的耐氟苯尼考floR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floR基因所推倒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2-跨膜外输泵家族在共同的基序上是保守的,在克隆的floR序列与已报道的floR序列间仅存在1个或2个氨基酸替代。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猪肠上皮细胞增殖和精氨酸(Arg)转运的调控机制。在含100或350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或不添加(0 nmol/L)雷帕霉素(Rap),培养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3 d后,对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Arg转运、增殖和凋亡相关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添加Rap极显著降低了G2期和S期细胞数量(P0.01),而提高Arg浓度有效缓解了Ra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ap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B细胞淋巴瘤2(Bcl2)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2)添加Rap抑制mTOR信号通路后极显著提高了Arg摄取率(P0.01),极显著提高了100μmol/L Arg培养下细胞中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载体2(C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1);进一步试验证明蛋白激酶Cα(PKC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Fos-CAT2信号通路可能是Rap促进CAT2表达,进而提高Arg摄取的重要通路。综上可知,Rap应激下猪肠上皮细胞增殖被抑制,提高Arg浓度能有效缓解Ra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ap通过调控PKCα-Erk/cFos-CAT2信号通路促进猪肠上皮细胞对Arg的摄取,且提高Arg浓度可促进细胞对Arg的摄取。结果提示,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猪肠上皮细胞Arg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寄生虫来源的外泌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泌体是体内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囊泡,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发挥信号传导、免疫调控、代谢物清除及凝血等功能。外泌体可能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纽带,寄生虫与宿主间存在复杂的信息交流,寄生虫可以通过分泌外泌体将生物活性物质转移到宿主细胞中,调控宿主免疫,介导寄生虫的免疫逃逸。以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阻断寄生虫在宿主细胞内的转移或增强宿主的免疫能力,为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契机,进而打破目前化学合成药物在畜禽生产中滥用的现状,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笔者综述了外泌体的形成、组分以及不同寄生虫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作用,以期为畜禽养殖业中以外泌体作为研究切入点的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