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南通地区的蚕桑生产是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发展的,一九八○年产茧十七万五千七百余担,为一九六五年的十九倍强,平均每年递增一万一千八百多担,比一九七九年增产二万七千二百多担,增长百分之十八点六。亩产茧从四、五十斤,一九八○年增加到一百五十四斤,比一九七九年升高二十五斤,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三。蚕茧总产值一九八○年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余元,比一九七九年增收四百二十九万余元。年产蚕茧二千担以上的公社,由七九年的十二个,增加到二十六个。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蚕茧生产也连年上升.我国蚕茧产量自1970年(243万担)超过了日本(223万担);1980年产茧499.7万担,1985年达671万担,比1980年增长34.3%,而日本蚕茧产量已下跌到80万担左右.我区1985年蚕茧总产量达10.4万担,年年有所发展,形势确实喜人.  相似文献   

4.
解放后,我区蚕茧生产有了发展.五十年代,年产茧量在2000~3000担左右,1958年,产茧量曾跃到5000担,1959年以后,一度跌下,年产茧只有580担;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蚕茧产量逐年回升,但均未达到万担水平.1971年我区蚕茧产量开始达到万担水平并连年增产.1984年蚕茧产量超过了广西历史最高水平,达66011担(历史最高水平是1983年65,00担)、1985年出现更大的突破,年产茧10万担,涌现出三个万担县.蚕茧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区缫丝工业的发展,全区先后开办了7个缫丝厂.  相似文献   

5.
<正> 我区的蚕茧生产,通过抓改革,调整生产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建立技术服务体系,落实技术措施,获得了1985年蚕茧单产上升,质量提高,总产增加,效益显著。全地区1985年,共发蚕种829,410张,张平产茧55斤,总产茧457000担,与1984年比,净增57000担,增长14.5%,超计划17000担。实现了总产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而且蚕茧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春、夏茧比去年提高了0.5~1个等级。今年蚕茧生产的特点是:季季增产,全面丰收,尤以基地区、乡增长幅度最大,成效显著,全区涌现了11个蚕茧超万担的区,其中武胜县万善区蚕茧超过双万担;有150个蚕茧千担乡,还有200多户蚕桑收入超过一千元,这些高产典型为我区蚕茧稳步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迅速恢复,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一九五四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的号召以来,全国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我省的蚕茧产量,同样从一九四九年十万零四千担到一九七八年增加到四十五万六千担,增长三点五倍;在单位面积产茧量方面,一九四九年亩产茧只有四十五点八二斤,一九五五年一百零五点二斤,一九六八年一百四十一点五斤,一九七八年达到二百四十三点二斤。桑叶单位面积产量从每亩一千二百斤提高到三千斤;担桑产茧量亦比  相似文献   

7.
我区桑蚕茧生产两年连续减产,预计87年产茧6.0万担,比86年7.52万担减20.2%,比解放后最高产量9.45万担减36.5%,减产的主要原因还是政策因素造成的,如前两年蚕茧销路不好,茧价偏低,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去年下半年开始,蚕茧生产形势有所好转,茧价有所回升,特别是今年,虽有关部门规定收购价每市斤鲜茧为2.0元(按茧层率19%计,下同),但各地实际收购价全区平均大约在2.3—2.5元左右,当前农民挖桑情况已基本停止,养蚕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桑园面积减少.因而今年蚕茧产量仍是减产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我场水南和×路两个老蚕桑基地现有桑园300亩,81年产茧28636.1斤,平均亩桑产茧95.4斤。今年到中秋蚕止产茧27500.7斤,比去年同期25376.6斤,增加2124.1斤,预计全年可达30500斤,平均亩桑产茧可以超百斤。一有桑叶才能养蚕,叶多,蚕多,茧多这是常理。这几年我场桑叶产量上升得较快,以春叶产量为例:79年产叶122187斤,80年154035斤,81年193571斤,82年229106斤,平均每年春叶递增3万斤。蚕茧  相似文献   

9.
我县地处珠江三角州,是一个以甘蔗、塘鱼、蚕桑、水稻为主的经济作物区。桑地面积共七万三千多亩,全年可采桑养蚕有八至九个月。年产茧量从六九年十三万一千多担到七八年产茧量达到二十三万五千多担,平均亩产茧三百二十一点六斤。现将我们多年来,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来开展我们的支农和收烘工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区的桑蚕生产发展较快,“七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比“六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增加将近一倍.1990年年产鲜蚕茧0.75万吨,今年遇到春旱和秋旱,据区蚕业指导所的预测,仍比去年增产.从群众当前要求扩种桑树的势头看,今后还要发展.产量逐年上升了,但茧质的提高则较慢,据有关部门调查,今春的鲜蚕茧,茧层率仅有18%~20%;干蚕茧茧层率为43%~46%;上车茧率平均90.6%;解舒率为63.93%.与先进蚕区相比,蚕茧的质量还有差距,有的庄口的茧,差距还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我县蚕桑生产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一千多亩,发展到如今的一万二千亩;蚕茧收购量由1983年的1466.45担,增加到去年的3281.45担,增长1.23倍;平均亩桑产茧160.82斤,比1983年的146.6斤提高9.7%;平均单张产茧32.6斤,比1983年的22.9斤提高42.6%。蚕茧收购量今年可望达到七千担。回顾往昔,有很多教训。过去认为我县是个山区,文化落后,技术水平低,经济薄弱,蚕桑要搞上去靠钱靠物。但  相似文献   

12.
<正>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省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一九八三年蚕茧年产量九十六万五千担,比建国初期增长六倍多。八四年又将是继续大幅度增产的形势,预计年产量可达一百一十五万担到一百二十万担(编者注:实产一百二十九万九千担),提前一年实现省“六五”蚕茧生产规划,基本上可以满足全省现有缫丝工业原料茧的需要。但是,蚕茧质量上升不快,蚕茧出丝率长期停留在百分之十二左右,只及日本的三分之二。培桑养蚕操作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处理,劳动量要比日本多五倍。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和蚕茧出丝率,节省劳力,提高效益,以期高质量、高工效、  相似文献   

13.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蚕茧产量也连年上升.我国产茧量自1970年(243万担)超过了日本(223.4万担),1980年产茧499.7万担超过了我国历史水平(441.6万担),1985年又产茧671万担,比1980年增长34.3%(日本已衰  相似文献   

15.
一、江苏省蚕业生产发展概况:江苏省是我国四大蚕区之一,养蚕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全省有64个县,11个市.现有70个县、市郊种桑养蚕占93%.1984年桑园面积136万亩,比1949年的46万亩增196%,比1978年的78.07万亩增75%.1984年养蚕240万张.比1949年的44.6万张增439%,比1978年的45.05万张增434%.1984年产茧129.9万担,比1949年的13.3万担增877%,比1978年的52.25万担增149%.亩桑产茧由1949年的29.78斤提高到96斤.单张产茧由1949年的30.72斤提高到54.01斤.预计1985年产茧140~150万担.自1978年三中全会后,大约每年增产茧10万担.1984年有28个县年产茧万担以上,其中海安、丹阳两县年产茧都在10万担以上.有5个乡年产茧超万担.全省有29个蚕种场,年制种量达280万张,蚕种自给有余,还有25个蚕桑场和桑苗圃,能满足本省发展桑园所需苗木.  相似文献   

16.
<正> 蚕桑生产是南通县农村传统骨干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1980年蚕茧首次突破了万担关,以后又连续六年以年均18.8%的幅度递增。到1986年,全县桑园已发展到39121亩,年产茧2195.6吨,且蚕茧质量不断提高,饲养水平不断上升。公斤茧价从1980年的3.35元上升到1986年的4.18元。张产茧从1980年的29公斤上升到1986年的31.4公斤。但是1987年以  相似文献   

17.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我国主要蚕茧生产的省份之一,蚕桑生产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重点产区的佛山地区,素有“桑基鱼塘”之称。全省蚕茧产量,在二十年代初期,高达一百五十万担,每亩产茧量亦已达到八十点一三斤,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摧残破坏,到解放的一九四九年,总产茧仅有十万担左右,亩产茧降至四十五点八斤。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发展,总产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区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79年全省产茧4.6万担;8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产茧5.8万担,比79年增长二成多,是建国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县社队,安康县80年蚕茧达到220万斤,石泉县80年比79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全国蚕茧主要产区之一,最高的1931年产茧136万担,后因日寇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蚕桑生产奄奄一息,1949年下降到21万担,亩桑产茧仅16斤,张产茧春为24斤,秋19.7斤,蚕病严重发生,损失巨大。新中国建立以来,组织小蚕共育,推广蚕桑技术,提高蚕种质量,贯彻预防为主开展消毒防病,使大面积的蚕病流行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