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根据评估方法,得出大石门沟森林公园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807.52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5.62万元/(hm2·a).其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最高,为1 027.12万元/a,占总价值量比例36.58%,其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为1 000万元/a,占总价值量比例35.62%,最低为保育土壤功能价值,为48.52万元/a,仅占总价值量1.73%;各项生态功能服务价值量顺序是固碳制氧功能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林木营养积累功能价值>森林游憩与生态文化功能价值>保育土壤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通过对沈阳市的森林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应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对其林分中的主要树种的蓄积量进行计算,并通过对其光合作用的研究得出其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能力,并根据其固碳释氧能力计算出沈阳城市森林总固碳量和总释氧量,对照工业固碳和制氧成本推算沈阳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有机物质生产、旅游价值、水源涵养、保持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空气等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索其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认为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6种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排序为: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固碳贮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森林景观游憩与生态文化价值。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万亩果园”固碳制氧生态价值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广州市"万亩果园"的群落特征,介绍了估算固碳制氧量的生物量法,估算出了果园果树的生物量为54 353.7 t,固定CO2的量为88 596.531 t,释放的O2为65 224.44 t,年单位面积固碳量为3.2 t/hm2,年单位面积制氧量为2.38 t/hm2。果园的固碳制氧的经济价值为21 873.02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粉碎秸秆还田量对宁夏银川北部地区土壤碳平衡及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盐碱地改良的目标。研究建立2020—2022年短期粉碎秸秆还田试验,依据秸秆原位消纳原则,设置全量还田(CS9000)、2/3全量还田(CS6000)、1/3全量还田(CS3000)、未还田(CS0)4个处理,分析还田2年后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碳排放、水热盐碱因子变化及真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S0处理,粉碎秸秆还田后土壤全盐降低7.94%~19.57%,地温提高0.11~0.58℃,其中,CS9000处理抑盐增温效果明显,同时,该处理显著增加碳排放量与微生物异养呼吸碳,而CS6000处理相比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也分别比CS9000、CS3000、CS0处理显著增加27.11%、29.41%、35.22%。通过计算碳收支平衡得出CS6000、CS3000处理下农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其中,CS6000处理对碳平衡提升效果最好,有助于增加土壤碳汇。另外,粉碎秸秆还田后土壤真菌多样性变化较大,CS600...  相似文献   

6.
以截至2015年底威宁县退耕还林资源量为基础,估算了退耕还林工程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总价值约为1 456 792.44万元,其中保护水资源价值为656 740.83万元,保育土壤价值为137 310.50万元,固碳制氧价值500 704.21万元,净化大气环境价值为4 403.55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157 633.34万元。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  相似文献   

7.
耕作方式对稻田碳循环有着较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双季稻田碳循环及其生态服务价值,为稻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及土壤固碳潜力评价提供依据.试验于湖南省宁乡县进行,通过静态箱法测定翻耕秸秆还田(CT)、旋耕秸秆还田(RT)、免耕秸秆还田(NT)稻田CH_4及CO_2排放,根据美国橡树岭国家生态实验室得出的碳折算系数计算各项农资投入的碳释放.结果表明:(1)机械操作造成的碳排放为CT>RT>NT,免耕分别比翻耕和旋耕碳减排61.69、35.70 kg C·hm~(-2);(2)含碳农资碳减排对于稻}H碳减排具有较大作用,其中减少含碳农资投入对于免耕碳减排作用最大;(3)免耕促进了稻田土壤碳固定,稻田生态系统总体碳固定为NT>CT>RT;(4)采用免耕、减少含碳农资投入有利于固碳及增加稻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得出免耕秸秆还田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及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建议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采用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长春市6种常见灌木净光合速率及绿量,计算出其固碳释氧能力,并运用碳税法及工业制氧成本法计算此6种常见灌木日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表明:所选6种植物中,榆叶梅(Prunus triloba)、紫丁香(Syringa oblata)固碳释氧能力最强,其日固碳释氧价值最高,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红瑞木(Cornus alba)、铺地柏(Lonicera maackii)、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固碳释氧能力较弱,日固碳释氧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9.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文章以截止2008年底安定区退耕工程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估算了增加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在退耕期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60 905.12万元,保护水资源价值为74 130.60万元,保育土壤价值为33 426.29万元,固碳制氧价值68122.43万元,净化环境价值为2928.06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10291.34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72 006.4万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福建省1998—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Costanza等的评价方法,对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等3种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中,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日益改善。  相似文献   

11.
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减缓大气“温室效应”是目前最重要且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自养微生物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不容忽视的固碳潜力,研究微生物固定CO2的分子生态机理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目前发现的5条主要生物固碳途径中,卡尔文循环是自养生物固定CO2的主要途径,其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因此RubisCO及其编码基因被许多学者用于不同生态环境中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生态系统,揭示了不同水生生态系统中固碳微生物的群落特点及其对不同生境的响应规律。近几年,随着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发现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固碳自养微生物,它们在土壤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和贡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至今,国内针对土壤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论文对固定CO2的微生物种类、固定机理以及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固定CO2的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中国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不同施肥措施的固碳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27个长期试验点184组样本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研究无机氮肥(N)、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F)4种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固碳持续时间以及在固碳周期内的固碳比例。结果表明,N、NPK、O和OF处理均能增加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分别为0.05、0.19、0.22和0.31 g·kg-1·a-1,其中,以OF等处理下为最大。两熟制和三熟制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分别为0.26和0.21 g·kg-1·a-1;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N、NPK、O和OF等4种处理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农田土壤固碳持续时间分别达19、36、51和47 a,以O处理最长。整个固碳周期内土壤所能增加的有机碳比例分别为6.93%、18.98%、22.34%和32.33%,以OF处理下为最高。从农田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有机无机肥配施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较为适宜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土壤固碳与生产力的协同是农业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热点,而提高土壤固碳容量又是农业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国南方4种典型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的固碳趋势及其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方法】选取西南紫色丘陵水稻土、东南红壤丘陵水稻土、太湖平原水稻土和沿海平原水稻土的长期试验,分析其不同施肥处理下耕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变化与外源碳输入(作物输入碳+肥料输入碳)以及肥料氮输入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饱和固碳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固碳速率线性依存于年均碳输入增量,单位碳输入增加下以紫色水稻土和红壤性水稻土的固碳速率相对较高。良好施肥下的饱和固碳量以富氧化铁的红壤性水稻土最高,其次为富黏粒的沿海平原水稻土。统计分析表明,施肥下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固碳效率(即碳输入增量与土壤固碳的线性关系斜率)与初始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黏粒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看来,不同类型水稻土的饱和固碳量与土壤中丰富的游离氧化铁以及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施肥下的稻田土壤固碳与氮素农学效率之间亦存在着正相关的趋势,并且以红壤性水稻土中的相对最弱,这可能主要归因于不同类型水稻土饱和固碳水平的负影响。【结论】施肥措施主要通过增加外源碳输入来促进土壤的有效固碳,并且土壤固碳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碳-氮耦合效应。水稻土中活跃的氧化铁可能对土壤碳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黏粒有可能并非土壤固碳的驱动因子。气候因子可能是影响水稻土碳储量变化的另一主导因子,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培养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和长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产生显著影响。长期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提高102.6%和60.1%,使土壤微生物量氮平均提高107%和41.2%;施氮肥处理则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降低30.8%,使微生物量氮平均降低1.46%。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影响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覆膜后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对照、N4及M4N2P1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覆膜后平均升高20.4%、44.6%和12.9%,土壤微生物量氮平均升高22.9%、12.7%和56.5%;而M4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覆膜后平均降低27.5%,微生物量氮平均降低31.2%。另外,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微生物对肥料的利用率,而长期施氮肥则降低其利用率;长期地膜覆盖可使土壤微生物对肥料固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选取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典型地区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区,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直接市场法评估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价值。其中,涵养水源价值9 140.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96 378.8万元、净化环境价值427.1万元、固碳制氧价值100 689.9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272.23万元。通过引入市场逼近系数和支付意愿系数,确定在目前具有市场操作性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际生态补偿价值为5 63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 118.8万元、保育土壤价值2 360.6万元、净化环境价值6.4万元、固碳制氧价值2 114.5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32.7万元。同时,根据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特点和受益对象,制定了相关的补偿办法。通过这些补偿办法,将实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偿使用,从而改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开展退耕还林的局面,为建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6种藤本植物的生态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通过测定爬山虎、常春藤、紫藤、凌霄、络石和羊蹄甲等6种城市中常见的藤本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与呼吸速率等指标,计算其释氧固碳和降温增湿量,比较了它们之间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生态学效应存在差异,降温增湿和释氧固碳能力均以羊蹄甲最强,凌霄和爬山虎次之,其他3种植物相对较弱.应加强藤本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充分发挥藤本植物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等方法,评估了浙江省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8年,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24.04亿元,生态服务价值是社会经济服务价值的4.55倍。各项服务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依次为保护土壤>水源涵养>森林旅游>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固碳释氧>提供林副产品;不同森林类型生态功能服务总价值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而单位面积价值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灌木林。在同一类型生态服务中,阔叶林的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针叶林净化环境的单位面积价值较大。图1表3参18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陕北沙区马铃薯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研究露地滴灌、膜下滴灌、沟灌、交替隔沟灌、漫灌等5种灌溉方式下马铃薯农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估算各生育期碳排放量和生物固碳量,计算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量和净碳值,评价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露地滴灌处理的累积碳排放量较膜下滴灌低3.06%,累积生物固碳量较其他处理高7.36%~22.41%,生产资料碳排放量较其他处理低3.85%~25.87%,净碳值较其他处理高11.28%~52.13%。露地滴灌是增强陕北沙区马铃薯农田固碳减排能力的适宜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土壤、固定CO2和释放O2等方面的功能。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机会成本法等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由此得出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267.54万元/a。其中林产品价值为152.17万元,涵养水源为40.64万元,保持土壤为3058.0877元,固碳制氧为130.77万元,净化空气为385.8877元,游憩价值为450077元。  相似文献   

20.
在烟草移栽时穴施不同生态炭肥,研究了生态炭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分析生态炭肥处理对烟苗移栽后根围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生态炭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烟株对青枯病的抗性;(2)施用生态炭肥后1周、8周、17周烟株根围SOC、土壤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K;(3)施用生态炭肥后能够明显增加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其变化趋势与土壤SOC、3种土壤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极其一致;(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纤维素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存在较高正相关,且随着植物生长其相关性逐步增强,而青枯病病情指数则与上述5个测定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