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猴头菇产量位居全国之首,栽培方式历来采用玻璃瓶进行栽培。近年来猴头菇产品十分畅销,玻璃瓶栽培猴头已适应不了市场的要求。为此,1990年我们对猴头菇栽培技术进行了改革,使用塑料袋替代玻璃瓶栽培猴头菇的新技术。为了探索袋、瓶栽与猴头菇产、质量的关系以及管理技术等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进行了瓶栽与袋栽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袋栽猴头菇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食用菌》1994,13(4):21-22
袋栽猴头菇新技术采用塑料袋栽培猴头菇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以棉子壳为原料的配方栽培猴头菇技术,经当年一年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可供大批量生产实用,现将袋栽猴头技术简介如下:(一)时间安排:秋季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猴头菇袋栽和不同口径瓶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梅 《食用菌》1997,19(6):35-36
猴头菇的栽培常采用袋栽和瓶栽法,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瓶栽时,口径大小及科面距瓶口高度等因素对猴头菇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笔者通过实验,总结出瓶栽猴头菇的最佳方法,并与袋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袋栽法能有效提高猴头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几种栽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猴头菇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等的生长条件。总结介绍我国现有的瓶栽、袋栽、覆土栽培及工厂化栽培等4种猴头菇人工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猴头菇栽培主要有瓶栽、袋栽两种方式。袋栽又有长袋、短袋之分,其中长袋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花工少,但长袋栽培往往畸形菇、光头菇较多,产品质量差,影响了菇农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经两年多的试验,摸索出室外层架式栽培技术,1993年春在全县全面推广,仅童游乡徐挡村就栽培了300万袋,产猴头菇干晶120余吨,产品质量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国内袋栽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常用的生产栽培袋规格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生产周期、商品菇性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生产成本和利润,综合比较之后得出采用长袋制作菌棒法栽培猴头菇生产效率和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7.
李春艳  贾志成 《食用菌》2007,29(1):47-48
在猴头菇栽培技术报道中多见于非覆土栽培技术,关于覆土袋栽技术,尤其在东北辽宁南部地区进行覆土栽培,尚未有报道。东北地区自然资源较好,猴头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农林副产品下脚料、工业废料、玉米芯、高粱壳、棉子壳、锯末、酒糟、麦秸等都可用来栽培猴头菇。栽培猴头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若能与龙头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运作,形成地区经济的特色产品,必将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向前发展。为此我们根据在熊岳地区栽培猴头菇的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东北辽南地区利用保护地覆土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90年用蔗渣栽平菇试验,经一年多的示范推广,二年的大田覆土推广,产量比稻草栽培的高。近年来,蔗渣已作为我县冬闲田栽平菇的主要原料之一。栽培技术阐述如下: 1 栽培季节根据我桂北地区气候,大田覆土栽培要比室内袋栽推迟2个月。一般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份。冬天整个榨季都可以栽培,室外气温8~21℃适应栽培。室外大田覆土栽培比室内袋栽难度大些。 2 蔗渣处理选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蔗渣,刚榨出不久经太阳晒干的蔗渣更好。干蔗渣可贮藏备用。  相似文献   

9.
松杉木屑袋栽猴头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松杉木屑为主料,探求猴头菇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松木屑中添加一些辅料,袋栽猴头菇是可行的,培养料对猴头菇菌丝体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松木屑翻晒堆积处理,袋栽猴头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猴头菇洁白细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采用卧式袋栽猴头菇,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而且解决了瓶栽法由于料面离瓶口的距离长,造成菌柄长,降低可食部分的弊病。现将简易袋栽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方袋栽猴头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猴头菇为试材,采用不同配方袋栽猴头菇,选出最优的袋栽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玉米芯83%,麦麸15%,石膏1%,蔗糖1%,培养料含水量55%~60%)袋栽均纯利润达到3.97元。表明适当比例添加玉米芯、豆秸以可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县黄背木耳生产发展迅速,成千上万袋的生产大户比较普遍。由于木屑、棉子壳原料供不应求,直接影响黄背木耳的再发展。为解决原料问题,三年多来,我们进行了用稻草袋栽黄背木耳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生物转化率为110%~13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黄背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2~28℃,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我地区出耳一般安排在5~9月,迟的到10月中旬也可以。制栽培袋应选择在3、4月进行,迟的5月中旬也可以。  相似文献   

13.
竹荪猴头菇立体栽培法目前,现有一般竹苏生产多采用室外厢床式栽培,菌株常用的是高温型棘托长裙竹苏,接种后菌种在厢床生长1~2年,而每年出竹苏只有6~10个月,其余时间为“空闲时期”。如何充分利用在竹苏厢床面上排放袋栽猴头菇菌丝体,形成立体化栽培,从而获...  相似文献   

14.
游明乐 《食用菌》1993,15(6):14-15
代料栽培猴头菇,目前一般多采用卧式袋栽.但卧式袋栽常发生大面积光秃无刺子实体,严重影响到产品外观质量和商品价值.为此,笔者对光秃无刺猴头菇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菌种为常山99号,栽培种菌龄35天.培养料配方:木粉77%,麸皮20%,石膏1.8%,蔗糖1%,磷酸二氢钾0.2%,料水比1∶1.2,pH值自然.于1992年9月20日装袋(15×50cm塑料袋),每  相似文献   

15.
从菌株选择、栽培场所、原料选择、配方配制、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介绍猴头菇袋栽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菇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陈一龙 《西南园艺》2006,34(4):61-62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1.Fr.)Pers.]属担子菌纲猴头菌属,其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等功效。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效显著,被誉为名贵的食用药用真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猴头系列保健食品及药品的成功开发,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环保、安全的要求,猴头菇的生产应注意产地环境、生产操作规程、农药化肥和包装材料的使用等规范操作。栽培方式一般以瓶栽、袋栽、段木栽培为主。传统栽培方式是瓶栽,但瓶栽成本高,产量低,操作繁琐。塑料袋立体栽…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玉林市养蚕方式和猴头菇的栽培管理特点,试验探索出利用冬季闲置蚕房桑枝栽培猴头菇的合理栽培模式:短袋两头接种地面摆放出菇.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多糖含量0.32%高于用木屑栽培的猴头菇.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古田竹荪生产一般是采用室外畦床栽培,菌株是高温型棘托竹荪,接种后在畦床生长1~2年,而每年出菇只有6~10个月.为了充分利用竹荪菌丝休眠阶段的空场地,近几年来我所进行了在竹荪畦套种猴头菇立体栽培试验,获得了较好收成,每亩地可种植竹荪400m~2,收干荪80~90kg,套种猴头菇8000多袋,产干菇350kg,效益显著,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为春秋两季,套种在竹荪畦上的猴头菇栽培季节,应选在秋季10月中旬~11月中旬以前,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接种好的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主要产地在东北地区,以段木栽培为主,但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我县近年来在东北黑木耳栽培的基础上,结合南方的气候研究总结以袋栽香菇模式科学采用北耳南栽,  相似文献   

20.
代料袋式栽培猴头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猴头菇是一种美味食用菌。我们在原瓶栽的基础上,进行了袋栽猴头的高产技术探索,袋栽猴头比瓶栽省工时,管理方便,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生产的猴头个大,优质、高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