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茶叶》2014,(10):31-31
近日,浙江松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浙江省首个茶叶机械化采制地方标准——《松阳香茶机械化采制技术规程》。该标准规定了松阳香茶机械化采制茶园种植、茶园管理、机采茶园的修剪、机械采摘、机械加工和机械安全等要求。  相似文献   

2.
茶叶采摘技术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茶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综述茶叶采摘技术及采摘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采茶机的行走方式、操作方式、切割器结构、智能控制等部分中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采茶机存在机采效率较高但无法达到精细采摘要求、对芽叶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同时提出我国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仍需加大研发力度,克服现有困难,掌握新方法,开拓新模式,实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茶园机械化,为采茶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采茶的茶园条件、机械选配、栽培管理、树冠培养、茶叶采摘、机械保养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大宗茶类。 2.术语 2.1 机采茶园 使用采茶机采摘茶叶的茶园。 2.2 大叶种茶区 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3 中小叶种茶区 适宜中小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4 机采机剪 机器采茶和机器修剪的简称。 2.5 整形修剪 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在定型修剪之后,为使树冠符合机采要求而采取的整理树冠的修剪。  相似文献   

4.
名优绿茶采摘推行机械化是今后的必然趋势,而茶园的肥培条件是能否推行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文阐述了名优绿茶机采茶园对土壤及肥力的要求,提出了名优绿茶机采茶园的施肥策略及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机采茶园是指大宗茶类使用机械采摘的茶园。实行机采是节约用工,降低采摘成本,保障大宗茶类品质,提高茶叶产量的高效低耗生产技术。但目前的采茶机只适合于采摘大宗茶类,名茶还是要用手工采摘。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名茶需求量增加,名茶的生产已成为部分茶场的重要项目。怎样处理好机采与名茶生产的关系,机采园能否采摘名茶、怎样实现机采茶园的名茶优质高产、采摘名茶后又怎样进行机采等等一些问题已成为当前许多茶场在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依据试验结果与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适宜机械化采摘的弧形与平形茶树树冠,分析了两种形状树冠在树高与树幅变化、叶层分布、新梢生长及产量等方面的异同,提出了机械化采摘茶园树冠培育的基本方法,以及幼龄茶园、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机采树冠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周海东 《茶叶》2011,37(3):160-162
莲都区,茶叶已成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茶叶鲜叶遗留树上与采摘劳动力缺乏和生产成本攀高与经济收入降低等矛盾日益突出,改变山区高坡度山地茶园传统培管方法突显重要。笔者通过山区高坡度山地茶园机械采摘的栽培管理和适合机采的树冠培育,茶园机采时间和留养关系,第二年春名优茶采摘时间与秋季机采的关系等试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茶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采摘是耗工最多,季节性很强的茶园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还由于劳动力缺少,乃粗采,漏采,茶叶总体质量上不去,经济效益低下.要从根本上解诀茶叶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是当务之急.因此,从1998年起,我区布点于福安王家茶场、福安高坂茶场、霞浦大京茶场等地,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总结经验,以便在全区普及推广.1、闽东茶叶机械采摘存在的主要问题1.1生产力落后,经济效益差.整体一看,闽东茶叶生产的科技贡献率低,目前茶园机采机剪机械不足三十台,与江苏等…  相似文献   

9.
提高机采茶叶加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张和采摘成本的上升,机械采茶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少茶叶科研部门和茶叶生产单位都在致力于开展茶叶机采技术的试验研究,但目前所研究的多是采茶机械的应用技术及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而对机采茶叶的加工技术和加工机械适应性的研究却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机采技术的推广。由于机械采茶是一次性采摘,无选择性,采摘批次比手采大大减少,茶叶  相似文献   

10.
7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7):31-31
1.夏茶采摘和树冠管理 生产茶园采摘夏茶,有条件地区尽量实施机采,以降低成本,机采时注意按操作规程进行,树冠较薄茶园可考虑夏茶留养,增厚叶层。春茶后重修剪茶园应注意留养,加强病虫害防治。机采夏茶根据市场情况和当地习惯主要生产红茶、黑毛茶或茶叶提取物原料。  相似文献   

11.
根据崂山茶区的生态环境和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本文提出一套适合本茶区应用的控制技术:在茶园间作紫花苜蓿、茶园周边种植防护林或留草等生态恢复技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蓄养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加强对害虫发生情况的监测,结合采茶等农艺活动,对害虫实施点片防治或人工防治;秋茶结束后喷施化学农药,以消灭在茶园越冬的害虫,或用纱网覆盖茶蓬,阻止绿盲蝽回迁茶园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我省绿茶品质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湘鸣 《茶叶通讯》2005,32(3):32-33
本文对我省绿茶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强调提高我省绿茶品质的技术途径:一是推广绿茶良种,加快良种茶园的建设;二是栽培着重抓提早春茶开采期和狠抓春茶产量;三是加工工艺着重改善干茶色泽和条索;四是更新陈旧的制茶设备;五是改进贮藏和包装。  相似文献   

13.
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现行茶叶采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目前的茶叶采摘时期和采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兴茶区现行的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按照永兴茶区掌握的采摘期进行三种不同采摘方式比较,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单人采茶机与双人采茶机比较,双人采茶机采回原料的芽叶完整,破碎率低。永兴茶区的地势较平缓,推广应用双人采茶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摘要:茶园实现高效优质机械化采摘,树冠的构成状况是关键环节之一。综述了茶树树冠培育制度中茶树品种、修剪方式、施肥方式、采摘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季永宝  林斌结  林月华  董直文  赵东 《茶叶》2015,(2):103-104,106
总结了泰顺县茶叶机械采摘的基本情况,泰顺茶叶机采起步较早,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当地的实际,对进一步做好机采应用和推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碧林  俞燎远  钟海东 《茶叶》2016,(3):159-161
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喜湿和喜漫射光、怕强光直射的特性,适度遮阴的条件下,可改变茶园田间小气候,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茶叶和杜瓜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作者认为,一般茶树品种皆可套种,然白化类黄化类茶树品种尤为适应。杜瓜密度以每667m~220~30株为宜,杜瓜藤蔓在棚顶30%~40%左右的遮阴率为佳,将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茶叶品质。过密藤蔓造成茶园过度遮阴,茶树冠面阳光不足将影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产质量。杜瓜套种使春茶开采期提早2~3天;每667 m~2茶园增收茶叶450元,杜瓜籽增收2700元,净产值增加2100元,比普通茶园增收20%~30%。  相似文献   

17.
吴平 《茶叶》2015,(2):86-92
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和方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是在《六堡茶》基础上增加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内容制定而成,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产品保护范围、原料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采摘、毛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产品等级从7个等级缩减至5个等级,前者比后者要求更宽广、更严格。《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对保证六堡茶质量特色、提高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产业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本文就贵州茶叶发展现状与趋势、规模发展后将会带来的茶叶剪、采矛盾,提出了的相应缓解矛盾的措施和具体推广茶园剪采机械作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陈中泽  谢继金 《茶叶》2005,31(2):95-96,112
春茶开采期与乌牛早相当或比乌牛早迟1~2天,属于特早TG茶树品种;单位面积树冠的春茶芽叶萌发密度和产量略高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春茶的茶多酚含量低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是加工扁型和单芽名优绿茶的优质品种."香山早1号"茶树品种对倒春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0.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 V优质绿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早春茶萌发增产春季名优绿茶,通过遮荫、喷灌等措施提高夏秋茶品质;合理采摘,采蓄结合培养树冠,加强培肥增强茶园抗寒、抗旱能力.提高全年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