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落叶松绶尺蠖的天敌共有22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6种;捕食性天敌4种;病原微生物2种。寄生性天敌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低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5.0%;在中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16.7%;在高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21.0%。蚂蚁的捕食率为3.0%。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导致的死亡率在59.0%~75.0%,白僵菌引起的死亡率在30.0%左右。由于这些天敌的综合调控作用使落叶松绶尺蠖种群密度下降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但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作用缓慢,常常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中或低密度区内发挥作用,仅在一定水平上抑制害虫,当落叶松绶尺蠖的种群数量超过寄生性昆虫的调节能力时,主要是核型多角体病毒使该害虫的种群数量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而控制了该害虫的猖獗危害。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落叶松叶蜂卵期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卵梢占新梢总量的百分率作为其种群数量的指标值,给出了以种群趋势指数法、灰色预测法建立的发生量经验预测模型。同时据有效积温、及物候建立了发生期预测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角本大小为0.8-2.3μm,形状为三角形,四角至不规则形;病毒粒子为杆状,多粒包埋,大为小180-230×30nm。该病毒在自然界发病率为75%以上;室内用1.216×10^6PIB/mL-1.216×10^8PIB/mL;接毒试验  相似文献   

4.
国槐、龙爪槐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近年来常遭到槐尺蛾的严重危害,影响绿化效应和观赏价值。该虫每年发生6代,蛹重为(0.1923±0.0325)mg/只;产卵量为(636.43±219.76)粒。经多代饲养测定,蛹的发育起点温度C=(13.10±1.59)℃,有效积温K=92.16±4.25(DD);卵发育起点温度C=(13.13±1.75)℃,有效积温K=54.59±2.57(DD)。由此建立数学预测式经1997年的验证,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对落叶松绶尺蠖2、3、4龄幼虫进行了防治。使用浓度为103×107PIB/mL的防治效果: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3.5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67.51%。使用浓度为1.03×108PIB/mL的防治效果:2龄虫校正死亡率为90.81%;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9.47%;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6.49%。同时证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龄期越小其死亡率越高、致死时间越短.防治的最适虫龄以2或3龄幼虫为佳。  相似文献   

6.
松叶蜂金小蜂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叶蜂金小蜂发育历期的卵期平均为3.97d,幼虫期平均12.74d,蛹期平均7.65d,世代历期为24.36d,成蜂寿命平均12.50d。各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估计区间的卵期为7.13±0.66℃,幼虫期14.27±0.60℃,蛹期16.32±0.60℃。有效积温估计区间的卵期为46.16±8.16日度,幼虫期58.09±7.72日度,蛹期44.91±4.60日度。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落叶松绶尺蠖危害程度不同的林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在郁闭度为0.9、0.8的38和39年生的落叶松林内,平均每株针叶量分别为3.9755kg和4.3530kg;当落叶松失叶量在50%、75%、100%时,其材积损失分别为0.0022、0.0051、0.0074m^3/株;损失率分别为28.57%、61.45%、85.88%;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防治指标理论值为316.01头/株、按失叶量50%  相似文献   

8.
1989—1991年在石河子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表明,杨梦尼夜蛾(Monima incerta)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877℃,有效积温为134.79℃。据此建立的卵的发育速度V和温度T的回归式相关系数达0.9998,所建立的卵发育历期预测式N=(134.79±1.004)/[T-(1.8877±0.114 5)],经检验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chulsky)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多危害郁闭度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尤以中龄林受害最重,成虫子5月下旬为羽化始盛期,6月3日左右为羽化盛期,7月13日左右羽化结束。雌雄比为1:1.1。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交尾时间一般在23时以后,卵多产在落叶松枝条上,少数产在针叶及树皮缝里。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8.6粒。雄虫寿命平均3.9d,雌虫平均寿命5.6d。幼虫共6龄,子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化蛹结束。  相似文献   

10.
进行寄生在女贞、小叶女贞上的白蜡虫雌虫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体重与产卵量相关性最为显著,用体重预报产卵量最简便实用,其相关方程为y=-527.23+51948.73x。利用自然变温测出卵至若虫出壳期及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常数,分别为C1=10.64±2.03(℃),K1=531.92±84.13(DD),C2=10.69±0.44(℃),K2=151.87±4.08(DD)。用此法预测发生期简便易行,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