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两年来,在连云港市的周边地区掀起了养殖泥鳅的热潮,每年向韩国和日本出口泥鳅数千吨。2004年我们在赣榆县选择了20亩池塘进行了泥鳅的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池塘10个,每个面积为2亩,东西向、朝阳,土质为  相似文献   

2.
正泥鳅俗名真泥鳅。为探索在池塘专养泥鳅的效果,在总结前两年养殖情况的基础上,2015年又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试验池选择与准备试验池选自单位租用的吉安市井冈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养殖基地,1号池面积3亩,2号池面积5亩,长宽比为3∶1,东西走向。池深1.5米,池底留有淤泥23厘米,池壁夯实无渗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徐州市铜山区潜龙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房村镇闻庄村利用藕塘进行套养泥鳅试验,取得了莲藕平均产量2000千克/亩、泥鳅平均产量130千克/亩、效益平均4200元/亩的好收成,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将原有的200亩藕塘改造成2口,面积均为100亩,池塘编号分别为1号池、2号池。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例大约为2∶1,地势开阔,向  相似文献   

4.
王德胜 《齐鲁渔业》2003,20(8):21-21
为探讨鳝养殖的生态模式,2002年,我们在牡丹区王浩屯镇窑场进行了利用泥鳅作活饵,在藕池养鳝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藕、泥鳅、鳝混合种养不但技术可行,而且效益显著。试验面积1.5亩,共产藕7200公斤,产鳝105.7公斤,产泥鳅85.5公斤,综合收益5105.6元。现将该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们进行了池塘主养泥鳅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塘口 试验塘3口,每口0.5亩,共1.5亩。塘口规格一致,均为宽16.5米,长20米,呈南北向,池深1.3米,正常水位80~100厘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泥鳅养殖方法离不开淤泥环境,但是,在淤泥环境中养殖生长,不仅容易生病,成活率低,而且起捕率也不高,影响养殖产量。2011年,我们在东阳市横源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了无土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池塘选择1.试验池塘5口,每口2亩,共10亩。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向长,南北向宽。  相似文献   

7.
正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于2015年开展了人工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以求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高效养殖台湾泥鳅技术。现介绍如下:一、11号池塘台湾泥鳅成鱼养殖1.池塘消毒鳅苗放养前20天对池塘全面消毒,消毒时池内水深15厘米,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2.饵料培育7天后池塘注入新水80~100厘米,EM菌500克/亩和生物肥水宝400克/亩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我们在鱼台县滨湖渔业合作社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了大鳞副泥鳅繁育试验,现就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亲本培育亲本为我市微山湖水域野生大鳞副泥鳅,所选亲鳅必须进行强化培育,亲本培育池1.0亩左右,淤泥厚度15~20厘米,水深能够维持在1.2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过滤,出水口设双层防逃设施,池上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兴化市泥鳅养殖持续升温,养殖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新增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沟、安丰、陶庄、周庄、戴窑、竹泓等乡镇,泥鳅养殖从原来的苗种、成鳅的单一养殖,发展到泥鳅、蟹、虾、莲藕等多种生态高效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示范带动了水产养殖效益稳步提高。一、主要养殖模式(三种)1.集约化高密度精养陶庄镇、周庄镇池塘主养泥鳅,本地泥鳅苗放养密度400~500千克/亩、规格300~400尾/千克,产量1000~1500千克/亩。  相似文献   

10.
泥鳅高产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灌南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三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养殖池塘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他与同村两位好友合伙承包村里土地15亩,开挖泥鳅养殖池,共收获泥鳅4万千克,销售产值达98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6月30日,我地区荣兴街道海滨村,一户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成鱼100亩,亩放苗密度6000尾,发现一块5亩稻田以及一块10亩稻田有死亡的泥鳅苗,每天死亡几十尾不等,死亡的泥鳅规格6~10厘米。泥鳅外表症状:身体头部有白嘴现象,身体后半部有腐皮现象,有的露出红色肌肉,患病严重的泥鳅有的肌肉腐烂发白。现场取鱼样、水样,进行镜检。一、体内外检查情况1.镜检情况。剪下鱼鳃、鱼鳍条、腐烂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11月,我们在简阳市贾家镇民房渔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了泥鳅蕹菜立体种养高产高效模式试验,在50亩稻田里取得了亩产泥鳅1692.3千克、蕹菜10000千克、每亩利润2.224万元的成绩,现将试验阐述如下:一、稻田改造我们选择的稻田位于上游水库主排水渠道旁,水库水质清新、无污染,稻田土质是黏性土壤,保水性  相似文献   

13.
正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由于养泥鳅田必须具备泥鳅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所以养鳅稻田与常规稻田管理是不同的。为了探索稻鳅种养田优质绿色水稻生产管理技术,2018-2019年,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两年在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开展稻鳅种养模式试验和示范,发展两个规模50亩以上的稻鳅种养户。试验示范结果,试  相似文献   

14.
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11月,我们在盘锦市盘山县的3553m2 (5.33亩)试验稻田中,进行生态养殖泥鳅试验。试验证明,泥鳅在盘锦地区是适宜进行生态养殖的优良品种。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改良土质、节肥增产,而且所产稻谷和泥鳅品质好、无污染、市场畅销,正好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将理论付诸实践和为推广养殖提供经验,现将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在泥鳅养殖池塘中种植空心菜,开展"泥鳅-空心菜"池塘共生养殖试验,试验组亩产台湾泥鳅、空心菜分别为1086 kg和2000 kg,亩均产值为3.86万元;对照组亩产台湾泥鳅为1138kg,产值为3.41万元;试验组较对照组亩增效4440元。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目标,并有利于改善泥鳅养殖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泥鳅,俗称"大青鳅",长30多厘米。日本泥鳅是市场上泥鳅中个体大的品种,亩利润丰厚,综合效益是本地泥鳅的好几倍。目前日本泥鳅在江浙地区开始推广养殖,效益显著。现将日本泥鳅的养殖技术汇总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面积100亩,养殖池塘15个,面积2~5亩,池深1.2米。池塘水来自钱塘江一支流,水质符合日本泥鳅养殖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巴虎村长发水产养殖场率先在黑龙江省开展了台湾泥鳅池塘养殖,养殖面积38亩,6月8日亩放养夏花3万尾,投喂浮性膨化饲料,9月末出池,平均亩产550千克,平均规格38.5克/尾,养殖获得了成功。2015年,黑龙江省台湾泥鳅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池塘养殖面积近500亩。同时,稻田养殖台湾泥鳅在勃利县获得了成功,养殖面积达到100亩。养殖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池塘养殖泥鳅产量,我们从1990年开始试验,1992年平均亩产达到1065kg,平均规格80g/尾,亩获利8595元。主要采取了以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20.
刘晓东 《齐鲁渔业》2009,(12):20-21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3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池塘养殖6.7hm^2(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他与同村2位好友合伙承包村里土地1hm^2(15亩),开挖泥鳅养殖池,共收获泥鳅4万kg,销售产值达98万元,纯利润达20万元,平均每667m^2纯利润1.3万元;2008年开挖泥鳅养殖池塘3.3hm^2(50亩),共放苗5万kg,收获泥鳅11万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