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玉米疯顶病又名玉米指疫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etal.是由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危险性病害。原在我国的河北、宁夏、山东、江苏、四川等主要玉米产区发生,近年来随着三穗县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步  相似文献   

2.
拜耳作物科学的种子处理用杀虫剂Poncho已经被加拿大和美国批准用于玉米和油菜。该产品将在今年秋后及时进入市场以用于2004年种植季节。由拜耳和克朗普顿合资的Gustafson种子处理剂公司将向各种子公司提供Poncho250和Poncho1250。该产品用于种子处理,由于其根部的吸收传导作用较强,可有效地防治咀嚼式和刺吸口器式害虫。Poncho250用于玉米,用量1.25g/kg种子,可防治地老虎(Agrotispp.)、金针虫(Melanotusspp.)、玉米蛆(Hylemyiaplatura)、蛴螬(Phyllophagaspp.)、麦长蝽(Blissusleu鄄opterus)、叶甲(Chaetocnemapulicaria)和其它多种害…  相似文献   

3.
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鞘腐病的抗性筛选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鞘腐病[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Nirenberg]常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近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明确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能力,预测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华北和东北玉米产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材料进行了鞘腐病抗病资源筛选。筛选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大多数玉米品种对鞘腐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霜霉病是玉米上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玉米霜霉病的病原菌有3属9种[1],其中大孢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macrospora(Sacc.)Thirumetal所致的玉米霜霉病(又叫疯顶病或丛顶病),分布于世界各玉米产区。国内近年来在宁夏、新疆、辽宁、北京等  相似文献   

5.
黄腹灯蛾(Spilosoma lvbricipeda L.)在保定、石家庄地区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严重的造成毁种或补种,对麦套玉米是一严重威胁。自1980年以来,年年都有发生,且逐年加重,保定地区1982、1984、1986、1988年四年发生面积分别为17.3万亩、40万亩、65万亩、100万亩。1989年在保定、石家庄共发生200多万亩,严重受害面积130万亩,毁种玉米50万亩。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新疆玉米种植区田间杂草的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对新疆3个玉米主产区田间杂草群落组成进行系统调查及对杂草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灌溉玉米产区共有杂草38种,隶属17科34属,其中,以禾本科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藜科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锦葵科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和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以及苋科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为该地区优势杂草。不同地区的重要杂草种类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喀什春播玉米田杂草的种类最丰富,乌鲁木齐地区杂草次之,伊犁地区杂草的危害时期最为集中。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各地区重要杂草的优势性。乌鲁木齐地区马齿苋、稗,伊犁地区狗尾草、苘麻和田旋花,喀什春播玉米田的田旋花和龙葵以及喀什复播玉米田中苘麻和灰绿藜等主要杂草与地区重要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在防治重要杂草时应谨防上述地区的主要杂草上升为重要杂草。  相似文献   

7.
江苏玉米纹枯菌的菌丝融合群及致病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纹枯病是江苏省春、夏玉米上近年来发生普遍、危害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是由丝核属(Rhizoctonia DC.ex Fr.)真菌侵染引起的,丝核菌可分为不同的菌丝融合群,不同融合群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在麦类纹枯病菌的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增加,小麦—玉米连作栽培制度推行,品种抗性下降和适宜气候条件等原因,玉米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um(Fr.)Saec]在成安县发生有加重趋势。据县农业局2005年对本地5个主要品种调查,白轴型玉米病株率30%以上,病籽率12.1%以上;红轴型玉米病株率35%以上,病籽率15.95%。已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障碍因素。此病症状主要表现为4个类型。①烂种、幼苗凋萎。②玉米茎基腐。初期病株基部节间表面有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纵向扩展。挤压时病部下陷、发软、无弹性。剖秆可见病节内部组织腐烂,维管束丝状游离、褐腐或红腐。③青枯。…  相似文献   

9.
新疆墨玉、皮山、呼图壁等地1983年引进南斯拉夫玉米种籽,1984年播种,8月下旬玉米乳熟期,制种田母本773有整株死亡现象。根据大田调查和室内分离培养认为是玉米头孢霉枯萎病(Cephalosporium maydis Samrd, Sabet & Hingorani)和玉米维管束黑腐病(C. acremonium cda.)。这两种病害从病原菌形态上很不易区  相似文献   

10.
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温度范围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南方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也随之扩大。对于该病害发病温度范围的测定有助于病害发生范围的区划和病害预防工作的进行。试验将多堆柄锈菌接种到供试玉米材料‘郑单958’上,置于不同温度下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并观察发病情况,从而确定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温度范围以及发病最适温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温度范围为15~31℃,最适温度范围为24~27℃。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五家渠分离到一株病毒,鉴定为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7天,稀释限点500~1000倍。病毒颗粒长度700×18毫微米,在感病的小麦叶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包含体。其病原由螨(Aceria tulipae)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cestivum L.)、黑麦(Secale Cereale L.)、燕麦(Avenae sativa L.)、高粱(Sorghum valgare L.)、黍(Panicum miliaceum L.)、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itcolor Cost et Reyn)表现系统花叶病状,可通过介体感染玉米。
该病毒与玉米矮花叶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的血清反应为阴性。该病毒在我区的发生量约占小麦上总病毒数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玉米疯顶病症状类型及病原菌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由大孢指疫霉所致的玉米疯顶病 [Scle rophthoramacrospora (Sacc.)Thirum .etal.]在我国北方地区似有扩大蔓延之势。该病自 1 991年在吴忠市利通区发现后 ,作者对其发生和为害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研究 ,现就其症状类型及病原菌形态观察报道于后。1 材料及方法1 991~ 1 998年每年在玉米 (掖单 1 3号 )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 ,即 :6叶期、拔节期、抽雄期、散粉期、灌浆期和收获期 ,在田间采集玉米疯顶病株及怀疑病株 ,将其叶片、叶鞘、变态雄花、变态苞叶等用 1 0 %氢氧化钾溶液浸泡 3~ 1 0d…  相似文献   

13.
由Erwinia stewartii(Smith)Dye引起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造成玉米作物经济上的损失。这个病害是以在春玉米上(主要在甜玉米上)幼苗的萎蔫型为特征,而后期的枯萎型在马齿玉米上有日益增加其重要性的趋势,特别沿南部玉米带的北缘,在玉米跳(虫甲)(Chaetocnema pulicaria Melsk.)  相似文献   

14.
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了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锈病在广州鲜食玉米产区的发生动态,并测试了锈病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几种药剂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南方锈病在鲜食玉米生产期间持续危害,7月份和11月份发生最严重,发病率近100%。锈病危害直接造成鲜食玉米果穗净重降低,重度危害(危害严重度50%)比轻度危害(危害严重度30%)折合每667m2产量减少47.6kg。化学药剂对南方锈病具有抑制作用,其中125g/L氟环唑SC和250g/L吡唑醚菌酯EC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后锈病危害严重度比对照分别降低63.04%和57.21%,可挽回产量损失8%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野燕麦(Avena fatua L.)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广泛分布在世界温寒带地区。生于荒芜田野、路边、农田。常与小麦混生,在豆类、玉米、甜菜等作物中也有发生。据美国资料记载是世界55个国家20多种作物中的一种杂草。是阿根廷、加拿大和美国谷物中最严重的三种杂草之一,希腊小麦和燕麦的杂草,英国大麦的杂草,澳大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植物性杀虫剂苦树(Celostrus negulaluetus M.)制剂的应用范围、探索用于防治贮粮害虫的可能性,1981—1983年我们用苦树根皮粉、根皮粉提取液、有效成分粗结晶在大米、小麦和玉米中进行了防治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玉米腐霉菌茎腐病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肿囊腐霉菌(Pythium inflatum Math.)为例,首次对玉米腐霉菌茎腐病超微结构、防御酶系和生化抗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危害亚麻的菟丝子主要有中国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与欧州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等。据调查分布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亚麻产区,除危害亚麻外,还危害大豆、蚕豆、苜蓿等植物。在我省河西走廊发生普遍而严重,嘉峪关、高台、永昌、武威等地,轻者点片发生,寄生率在10—40%,  相似文献   

19.
新疆喀什地区麦蚜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麦蚜在我区年年发生,1962年和1971年特大发生,1964年冬小麦秋苗大发生,为害严重。1971年,全区276万亩小麦普遍遭受蚜,仅伽师县夏粮减产678万斤。一般年份麦二叉蚜还为害高粱,减产5—30%,严重的损失50%以上。1976—1977年,莎车、叶城、泽普和英吉沙县100余万亩小麦因蚜害严重进行了飞机防治。 我区麦蚜的种类有麦二又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两种。前者为优势种,在各类田块中占89—92%。现将我区麦蚜的发生和防治措施作简要的介绍,以供参考。 生物学特性 1.寄主植物:冬小麦是两种麦蚜的第一寄主,卵绝大部分产在冬麦田。春小麦、大麦、自生麦苗和高粱是最好的侨居寄主,在气温适宜时,可形成庞大的蚜群,造成严重为害。在水稻、糜子上生活的麦二叉蚜,发育较差,个体小,繁殖力低,为害甚微。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证明,玉米是麦二蚜的偶然寄主。成蚜取食玉米,繁殖力低,寿命短;若蚜取食玉米不能存活。 2.个体发育:通过盆栽麦苗分组饲养证  相似文献   

20.
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和玉米象S.zeamais Mot.是两种著名的仓库害虫,在世界上分布较广。由于经常地、严重地为害各种谷物、豆类、薯类、干果和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有些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如波兰、匈牙利、希腊等东欧国家把米象例为检疫对象。米象、玉米象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实际上到1960年,根据外生殖器之差异,杂交不育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