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正>对虾土塘养殖一般都是半精养模式。以广西防城港为例,对虾养殖放苗密度为每亩3.5万~5万尾间,这是常见的放苗密度。面积为7亩以下的土塘放苗密度多为每亩5万尾,而面积8~12亩的土塘放苗密度一般是每亩4万~4.5万尾左右,15亩以上的每亩放苗3.5万尾左右,都是以养20~25头/500g的规格来放苗。这样的放苗密度与其它区域来比较的话,密度是低了一点,但是成功率高,水质容易管理,风险低,利润高。  相似文献   

2.
<正> 在对虾诸多养殖方式中,我们侧重探讨其精养、半精养、粗养的类比。而精养、半精养和粗养的科学定义,则尚未见国内外水产学术界作出规范化,即标准化的规定,因此,我们只能结合唐海县的养虾实践经验,以“密度”和“投入”为基本条件,作出特定环境下的理解: 精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大(每亩放苗2.3万尾,)并进行集约化人工饲养(投饵和管理): 粗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小(每亩放苗0.5万尾),进行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3.
3.适时放虾苗   南美白对虾最适生长水温为 22~ 35℃,在此水温范围内放虾苗养殖,生长速度快,摄食量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南美白对虾生活在偏低水温的环境中则摄食量小,体质弱,生长慢,从而养成成活率低。因此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南方的放养时间是 4~ 5月份较合适。   4.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般半精养条件下,由于人工控制条件差,设施简单,因此放养虾苗密度一般每亩放 6000~ 10000尾,精养池塘放苗密度为 3万~ 4万尾 /亩。按照目前罗氏沼虾高密度精养,采取轮捕的方法,放养密度高达 5万~ 6万尾 /亩,亩产量已达到 500公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在舟山地区高产精养的养殖模式,养殖池塘面积1.5-4.3亩,放苗密度14.6万尾/亩,经152d的养殖,成活率为43-55%,对虾规格80-100尾/kg,平均单产860kg,最高单产为1,023kg,饵料系数1.5。  相似文献   

5.
1986年以来,唐海县认真总结1985年对虾养殖中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了对沿海经济开发工作的领导,使全县对虾养殖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对虾精养面积2万亩,比1985年增加了4600亩;人工育苗4.1亿尾,比1985年增加4倍;亩放苗1.9万尾,比1985年增加6000尾;对虾产量超过2500吨,比1985年增加5倍。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生 《科学养鱼》2005,(4):44-46
笔者从近年广西、广东和海南三地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发现,广西地区养殖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广西地区放苗密度比其余两地小,广西地区通常每亩普通精养池放苗3万~5万尾。而广东斗门区平均放苗12万尾以上。放苗密度不同,效益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钟合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2):35-35
养殖南美白对虾,各地养殖实践经验很多。放养密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南美白对虾的产量。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吴琴瑟教授研究。归纳各地的经验认为养殖产量1,000kg/亩以上,规格60尾,kg左右,高位精养虾池。配套设施较好的,放养南美白对虾苗10-12万尾/亩;半精养虾池需看养虾池条件、产量与规格、设施等综合考虑,每亩放苗量3~8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1988,(1):25-25
滦南县水产开发养殖公司养虾一场,700亩对虾精养池,60天育出对虾苗3.46亿尾,平均单位水体育苗34.6万尾,最高为67万尾。对虾养成生产110天共生产较大规格的商品虾17.58万斤。平均亩产125公斤,其中最高亩产204公斤,比1984年的高产池增一倍多,育苗和养成二项总收入达到224万元,纯收入135万元,平均每人创利4.5万元,进入国家养虾生产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9.
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比南美白对虾的成熟体形更大,生长速度更快,我国现有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它,尤其适合于北方沿海地区进行精养、半精养方式的养殖.笔者在南美蓝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现该品种具有6个明显优点:①抗病能力强,对病毒不甚敏感,因而养殖成活率高;②生长快,规格均匀,正常条件下,养殖80天~110天可生长到体长12cm~14cm,平均每10天体长增长1.2cm,如果比中国对虾晚放苗15天,而收获却可以提前15天左右,且增长率比中国对虾提高20%~30%;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换水量较小,为中国对虾的2/3,水环境稳定;④可以摄食普通饲料,蛋白质含量与中国对虾基本相同;⑤加工出肉率65%~68%,比中国对虾高出4%~5%,且肉质细嫩;⑥适宜于高密度养殖,放苗密度低则5000尾/亩,高则可达15万尾/亩.  相似文献   

10.
<正>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在本地区已经多年了,稻田一般亩放苗0.5万尾,放苗规格5厘米以上,一般亩产量200千克左右,亩纯利润一般在0.4万元左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成熟,现将有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工艺流程介绍如下。一、稻田的选择与建设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稻田地要求交通方便、靠近  相似文献   

11.
<正>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生物防控技术通过试验和应用,已成为成熟的技术。在此,与广大养虾朋友交流、分享。1.草鱼生物防控技术(1)草鱼的使用方法1适合盐度8‰以下养殖区。2适合对虾苗种密度3万尾/亩~15万尾/亩,根据养殖条件和管理措施而定。封闭式养殖模式:传统凡纳滨对虾(土苗和二代苗)放苗密度3万尾/亩~4万尾/亩,生长快的品种2.0万尾/亩~2.5万尾/亩。高位池养殖模式:小于2亩的池塘,传统虾苗小于15万尾/亩,生长快品种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革传统的养殖方法,探索池塘密放集约精养鲤鱼高产高效益养殖技术,通县梨园乡高楼金鱼场在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和通县水产局帮助下,开展大面积精养鲤鱼高产试验。1987年11月中旬在5个鱼池(每个鱼池面积在10—13.5亩)总水面55.5亩,水深2—2.2米,放养一龄鲤鱼鱼种106110尾,重11170.7公斤,平均每亩放鲤鱼1912尾,重201.3公斤,平均尾重105克。  相似文献   

13.
行业数据库     
《海洋与渔业》2011,(3):4-4
博罗水产养殖罗非鱼占九成,年需苗量约8000万 博罗县作为广东省最早推广养殖罗非鱼的县市之一,现有养殖水域面积12.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4万亩,约九成左右的养殖池塘主养优质罗非鱼,养殖模式以主养和混养为主,每年苗种需求量约8000万尾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杨亮 《科学养鱼》2006,(12):47-47
2006年浙江上虞海涂九六丘养殖户章建伟,养殖南美白对虾总面积830亩,共分4个简易养殖区。从5月底放苗到10月中旬收虾结束,饲料全部使用白对虾商品料,采用了低密度养殖方式,平均每亩放苗在3万尾左右,收虾时规格有45~50尾/千克,虽然亩产量不高,但是整体效益十分明显。尤其考虑到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基本情况塘沽区对虾养殖试验工作从79年开始,今年是三年试验的最后一年,试验期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试验效果不断提高,较顺利完成了试验任务。79年试养面积20亩,投放自然苗,收获对虾1704.5斤,平均亩产85.2斤,虾体质量8~10公分40%,8公分以下60%,平均一斤80尾左右。80年扩大面积120亩,投苗200万尾,其中自育苗120万尾,自然苗80万尾。收获对虾2147斤,平均亩产18斤平均一斤70尾左右。81年面积120亩,投苗115万尾,平均每亩投苗约一万尾,全是自育苗。收获对虾13923斤,平均亩产116斤,最高池亩产369.73斤。虾体质量10-15公分,占48%,10分以下占52%。二、实验条件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沧州地区去年精养对虾收获123万斤,其中有一半多体长在12厘米以上。但是各养殖单位之间差别较大。单产高的达到719斤,低的只有50斤左右,有的池子成虾平均体长14厘米,有的仅6厘米左右。总结高产单位的技术经验主要有以下几项:放苗要早、适、准。去年放苗早的是5月16日,晚的6月20日,从生长情况看,早比晚长得大、产量高。而且放苗密度要适当,每亩控制在20,000尾以内为宜。因为密度过高,容易形成缺氧泛池而影响对虾  相似文献   

17.
杨源新 《齐鲁渔业》2000,17(1):12-14
1泰国养虾业的基本情况1.1淡水养虾品种以罗氏沼虾和斑节对虾(虎虾)为主。罗氏沼虾曾是泰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从80年代初开始迅速发展,产量很大,不仅在国内很有市场,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品种,创汇率很高。但最近几年内陆虾农更加青睐斑节对虾,它经过品种淡化,可在咸淡水中生长,而且个体大、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一位虾农介绍说,他已经有近10年的淡水养虾经验,虾池一般为4徕(约9.6亩)1个,每池每茬放养1cm左右的普通虾苗40万尾(平均每亩4万尾),盐度2~5,水深0.7~1.5m。…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是一种广益性虾类,一般在20~2SL的盐度水域中生长。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性的虾病危害使海水养虾业不景气。1998年,我们与养虾专业户合作,利用盐滩的高盐度海水与淡水混兑养殖对虾试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果。一、池塘条件利用旧的养鱼池改造为养虾池,面积12亩,平均水深在1.8米左右,最深水位达到2.3米。盐滩的海水盐度为35巳,淡水采用养鱼池水,二样水经混兑后盐度为8~18L。二、池塘消毒池塘子5月初进行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6o公斤,杀死敌害生物,1周后加高水位1.5米,每亩施硫酸铁4/k斤,肥水在放苗前1…  相似文献   

19.
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 习性相近,比南美白对虾的成熟体形更大,生长速度更快,我国现有 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它,尤其适合于北方沿 海地区进行精养、半精养方式的养殖。笔者在南美蓝对虾养殖过程 中,发现该品种具有6个明显优点:①抗病能力强,对病毒不甚敏 感,因而养殖成活率高;②生长快,规格均匀,正常条件下,养殖 80天-110天可生长到体长12cm-14cm,平均每10天体长增长1. 2cm,如果比中国对虾晚放苗15天,而收获却可以提前15天左右, 且增长率比中国对虾提高20%-30%;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换水量较小,为中国对虾的2/3,水环境稳定;④可以摄食普通 饲料,蛋白质含量与中国对虾基本相同;⑤加工出肉率65%-68%, 比中国对虾高出4%-5%,且肉质细嫩;⑥适宜于高密度养殖,放 苗密度低则5000尾/亩,高则可达15万尾/亩。  相似文献   

20.
广东的对虾养殖起步慢,基础差。1985年,全省仅有对虾育苗室16座,育苗水体1.6万米^3,年育苗3.26亿尾;养虾面积2.9万亩,平均亩产25.5公斤,总产量仅约760吨。在1986年全省沿海水产工作会议之后,在省委、省府以及省经贸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规模创办对虾养殖出口基地,使我省养虾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