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云华 《河南农业》2019,(25):53-53
一、猪乙型脑炎(一)症状该病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是母猪流产、死胎、公猪睾丸炎等。公猪一侧睾丸突然变大,经过3~5d消退,性功能衰退,两侧睾丸同时变大,最后变小变硬,失去性功能。母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甚至不吃食,后肢步态不稳,关节肿大。有的猪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妊娠期的母猪,易流失,或产出死胎、弱胎等。  相似文献   

2.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哺乳仔猪。临床主要症状以呕吐、衰弱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特征。一、症状:根据临床表现观察,可分为脑脊髓炎型和呕吐消瘦型,这两种类型可同时存在于一个猪群中,也可发生在不同的猪群,或不同地区。1.脑脊髓炎型:发生于出生后4 ̄7天的仔猪,体温短暂升高,先是食欲废绝,随后出现嗜睡、呕吐、便秘。病猪背毛倒立、四肢蓝色,有部分病猪打喷嚏、咳嗽、磨牙。1 ̄3天后出现中枢神经症状、步态不稳、趴地、发抖或痉挛、后肢逐渐麻痹。感觉过敏,遇突然声响或扰动便发出嚎叫,最后病猪侧卧,…  相似文献   

3.
正猪布鲁氏菌是由猪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疾病,此菌有多种生物型,在一些国家必须上报。其能通过本交或人工授精传播。公猪是此病的一个主要的传染源,是猪感染的重要来源。在欧洲北部,野兔是猪布鲁氏菌的一个自然宿主,其能将疾病传播给户外饲养的猪。本病能传染人,并且危害很严重。1布鲁氏菌病猪布鲁氏菌在猪之间的传染性不强。在猪群间和猪群中传播缓慢。如果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应该能将其排除在猪群之外。但其是一个烈性病原体,此病菌一旦感染猪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而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感染后主要是妊娠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公猪表现睾丸肿大,少数病猪表现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而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感染后主要是妊娠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公猪表现睾丸肿大,少数病猪表现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6.
一、夏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猪病),主要通过昆虫。螨虫、虱子等传播.或在防疫打耳号和去势时由污染的针头、器械传播。仔猪可通过患病母猪的子宫感染。此病的虫体在猪的红细胞中,只有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该病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在温暖的季节.夏秋季病猪症状严重,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症状 小猪临床表现为一种急性。热性、贫血性疾病.患猪体温升高至39.5~41.5℃.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结膜苍白,转圈、呆滞,四肢抽搐,个别猪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前肢有轻  相似文献   

7.
猪流行性脑炎,最早发生在日本,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猪主要表现怀孕母猪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或发生睾丸肿胀。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披  相似文献   

8.
刘雷  胡志松 《饲料博览》2013,(10):56-57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猪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多发性关节炎和浆膜炎等.1 临床症状1.1 急性败血症本病主要为C、D及L群链球菌引起.常为暴发性流行,成年猪较多见.最急性突然死亡,缓慢者可见体温升高(41~43℃)、震颤、废食、便秘、发绀.常有浆液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在耳、颈、腹下出现紫斑.个别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出现运动共济失调,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患病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常在1~3 d内死亡,死前天然孔流出暗红血液,病死率达80%~90%.  相似文献   

9.
洪雪 《河北农业》2010,(10):33-34
<正>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本病毒能在猪肾、猪甲状腺、猪睾丸等细胞上很好增殖。该病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及其他带毒动物。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有的带毒期长达10周。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该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多呈地方性流行,新  相似文献   

10.
牛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公牛羊睾丸发炎或不育,妊娠母牛羊流产或产下死胎、弱仔,严重危害牛羊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笔者结合多年防治经验,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钩头虫病在我国各地呈地方性流行,8—10月龄猪感染率较高,易给养猪业造成损失,因此要科学诊断,及时防治。一、诊断要点1.临床症状:10月龄以上猪受害严重,病猪食欲减退,发生刨地、互相对咬或匍匐爬行,不断哼哼等腹痛症状,下痢,粪便带血。经1—2个月后,日益消瘦和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有的成为僵猪。有的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而死亡。2.病理变化:剖检是最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正常见家畜感染布鲁氏菌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比如猪,感染布鲁氏菌后的临床表现就各不相同,但是和牛、羊的临床症状相似。猪布鲁氏菌很少感染其他家畜或人。绵羊布鲁氏菌病一般是由马耳他布鲁氏菌感染某些品种的绵羊所致。主要临床特点为流产、不育、睾丸炎等。通过实验室诊断来确诊本病。一旦患病,患畜应做淘汰、无害化处理。本文以猪和绵羊为例进行分析诊断,以达到良好的防控管理是预防布鲁氏菌病发生的唯一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和接触性胸腺肺炎混合感染病发病突然且传播迅速。首先猪群中少数猪出现无征兆减食,不久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后迅速蔓延。感染猪开始表现减食,精神萎靡,然后出现便秘,有的有呕吐现象,紧接着排咖啡色、深棕黄色尿液排出,体温40~42℃,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有的病猪横卧一隅或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中后期病猪皮肤苍白或呈棕红色,耳尖边缘卷曲发绀,可视粘膜贫血黄染;慢性发病猪表现为间歇性咳嗽,皮肤黄染  相似文献   

14.
本病是由于用马铃薯的嫩绿茎叶及发芽或腐烂的块根饲喂家畜时,引起的中毒,常发生于羊,猪、牛、马有时也可发生。1诊断要点1.1症状重症的呈现神经症状,病羊表现兴奋不安,不顾任何障碍向前冲撞,继之转为沉郁,后肢无力或四肢麻痹。呼吸微弱,喘气,可视粘膜发绀,心脏衰弱,瞳孔散大,痉挛,一般2~3日死亡。轻症或慢性中毒时,主要呈现胃肠炎症状。流涎、呕吐、鼓胀、疝痛。有的可见到皮疹,口炎,排尿困难,皮肤发凉,体温升高或正常。孕畜常发生流产。绵羊易发生尿毒症和贫血。  相似文献   

15.
正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以母猪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和传播有其特征性,除人、马和猪外,多数动物感染没有临产症状。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蚊虫是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2临床症状猪感染乙脑时体温突然升至40~41℃,稽留热,精神萎缩,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黏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  相似文献   

16.
<正> 本病是母猪产后气血耗损、感受风寒的一种疾病。 一 病因。母猪产后瘫痪主要是缺乏钙和磷,或钙、磷比例失调。也有的因骨盆神经和产道神经挫伤所致。母猪产后没有得到很好护理,畜舍内寒冷、潮湿,常引起此病的发生。 2 症状。一般在分娩后2~5天发病,病猪不吃或少吃,精神不好,奶少。初期瞳孔巨大,肌肉颤抖,起立、步行困难,前肢爬行,后肢摇摆,渐渐卧地不起,后肢全部瘫痪。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患病症状为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母畜流产与不孕、公畜睾丸肿大发炎等,牛、羊、猪的感染几率最大,其他动物感染情况各有不同,传染源主要为病畜,患病羊对人的健康威胁最大。布鲁氏菌病在牲畜间传播较广,也会传染给人类,但是人类相互之间传染的病例不多见。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方式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是一种慢性病,会致使动物长期带菌感染,对牲畜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肺疫痛是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大多数病猪有颈部肿胀、喉头炎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俗称锁喉风、大红脖、肿脖瘟。该痛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寒冷的冬春(早春)季节发病较多。中、小猪发病较多.大猪感染较少。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该病是我国的二类疫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猪布鲁氏菌病(Brucella Suis disease)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特征是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及胎膜发炎、睾丸炎、巨噬细胞增生和肉芽肿形成。人类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于接触带有病原菌的污染物或食品,通过皮肤、粘膜、眼结膜引起感染,也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20.
1.猪链球菌病 发病特征是: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只患感冒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点,8日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