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湄潭县4个主要种烟乡镇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水改旱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8.96±9.85)g/kg;全氮含量平均为(2.64±0.40)g/kg;全磷含量平均为(0.94±0.22)g/kg;全钾含量平均为(17.34±4.50)g/kg;有效氮含量平均为(73.59±25.94)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6.81±9.95)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97.21±35.22)mg/kg。湄潭县水改旱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有效磷含量丰富,而全钾、速效钾及有效氮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述植烟土壤氮含量对烟株吸收积累主要矿质养分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氮对烟草苗期主要矿质养分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烟草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营养液氮质量浓度为140mg/L时达最大值。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烟草全株氮含量和锌含量均增加,铜含量明显降低;磷、钾、镁、锰、钙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磷、钾、镁、锰含量在营养液氮质量浓度为28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钙含量在氮质量浓度为140mg/L时达到最大值。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全株氮和镁积累量均增加;磷、钾、钙、锌、铜、锰在烟草体内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磷、钾、钙、锌、锰积累量在氮质量浓度为14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铜积累量在氮质量浓度为70mg/L时达到最大值。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烟草叶片氮和锌含量及其积累量均增加;磷、钾、镁、锰等含量及其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氮质量浓度28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钙含量及其积累量与全株中变化趋势一致。可见,适宜的氮质量浓度可促进烟株干物质积累,并影响烟株矿质养分的含量和积累量,进而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桄榔幼苗生长对氮磷钾肥的利用规律,为桄榔人工种植合理施肥,提高林地肥料利用率及保护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个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以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桄榔幼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40g/株+氯化钾280g/株对桄榔幼树生长、叶绿素的累积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累积效果最好,其株高增幅、地径增幅、新生枝条数增幅、SPAD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27±1.19)cm、(14.85±0.47)mm、(2.40±0.53)条、78.82和124.38mg/kg;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60g/株+氯化钾140g/株对土壤有机质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有机质含量增加10.20mg/kg;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80g/株+氯化钾210g/株对桄榔林地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二者含量分别增加82.82 mg/kg和10.92mg/kg。【结论】桄榔幼苗生长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配方为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40~80g/株+氯化钾140~280g/株。  相似文献   

4.
根据幼龄苹果树需肥特性、土壤肥力情况,采集土壤进行养分含量检测,应用袋控缓释肥技术,将苹果幼树水肥一体化氮、磷、钾配比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地土壤p H值8.62,有机质含量15.0g/Kg、全氮0.95 g/kg、速效氮47.99 mg/kg、速效磷6.41 mg/kg、速效钾245.9 mg/kg,属中等肥力,缺磷少氮富钾。(2)结合试验地土壤状况,制定苹果幼树水肥一体化氮、磷、钾配比比例为1:1:0.35。(3)试验园苹果幼树施袋控缓释肥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肥相比,干粗增加4.17%,树高增加率42.76%,施用袋控缓释肥苹果幼树树体的冠幅、新梢生长情况都明显优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营养配比对新疆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分积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新疆霍城县的6a生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钾三因素的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设计在苹果生育期内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对苹果的淀粉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与果实糖分积累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幼果期为最大值托38mgg在着色期达到最小值为0.011mg/g;蔗糖合成酶活性总体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在幼果期未检出而在成熟期达到了最大值为6178mg/g·L);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其中在幼果期与蔗糖合成酶一样未检出而在成熟期达到了最大值为366mg/g·L)通过回归分析得以成熟红富士苹果蔗糖合成酶活性值为经济目标时各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蔗糖合成酶活性为184.445mg/(g·L);施氮量1.3090kg株,各因素对蔗糖合成酶活性影响的顺序钾:磷:氮,氮与磷、氮与钾均呈负交互作用磷与钾呈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究水、氮、磷和钾水肥耦合效应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熟五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桶栽试验建立了大白菜产量与水、氮、磷、钾用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因素效应及多因素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处理14(灌水量:7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44 kg;处理9(灌水量:4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小,最小值为0.26 kg。水、氮、磷、钾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灌水量(X1)施氮量(X2)施钾量(X4)施磷量(X3)。灌水量与氮、磷、钾用量间存在显著正耦合效应。【结论】水、氮、磷、钾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大白菜产量提高,合理搭配水、氮、磷、钾用量能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在桶栽试验条件下,灌水量为84.34%W,施氮量为0.307 g/kg,施磷量为0.115 g/kg,施钾量为0.286 g/kg时,理论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52 kg。  相似文献   

7.
林下养鸡对油茶林地土壤以及植株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下养鸡的油茶林地土壤和植株为材料,研究林下养鸡对土壤以及植株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养鸡可显著提高油茶植株和土壤中养分水平,且0~20 cm土壤、植株叶片和果实中3种大量元素含量随着植株与鸡舍距离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林下养鸡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0~20 cm土壤磷含量在距离鸡舍10 m处最大,为1.26 mg/kg,是60 m处含量的9.66倍;其次为氮含量,0~20 cm土壤处的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倍;对钾含量影响最小,最大值为125.56 mg/kg,仅是对照组的1.29倍。由结果还可看出,林下养鸡对油茶叶片中钾含量的影响最大,最大值为10.66 g/kg,是对照组的2.48倍;其次是磷含量,最大值是对照组的1.65倍;对氮的影响最小,氮含量最大值为18.13 g/kg,是对照组的1.36倍;林下养鸡对油茶果实中磷含量的影响最大,磷含量最大达4.94 g/kg,比对照高出105.45%;对氮和钾的影响较小,氮含量最大为7.77 g/kg,钾含量最大达19.32 g/kg,分别较对照组高出82.65%、79.60%。总体看出,林下养鸡能有效改善0~20 cm的土壤养分,但对20~40 cm的土壤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中土壤碳、氮、磷、钾等养分特征,以及养分含量和养分空间异质性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hm2青海云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取样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土壤剖面(0~60cm)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71.94±11.70)g/kg、(4.07±1.70)g/kg、(264.16±111.75)mg/kg、(0.59±0.07)g/kg、(18.51±7.52)mg/kg、(23.87±3.58)g/kg和(152.81±70.92)mg/kg.土壤养分中,除速效氮含量呈左偏态分布,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右偏态分布,变异系数大小为:速效钾有机碳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钾全磷.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与氮素、磷素、钾素(全钾负相关)之间密切正相关,同时,全量养分之间彼此相互关联,速效养分中仅速效氮含量受控于全氮.【结论】土壤养分主要受植被和土壤两大因素影响,两大因素累计解释异质量为64.008%.  相似文献   

9.
以百日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0、100、200、300、400 mg/kg)对百日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有利于提高百日草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氮、钾含量及氮、磷、钾积累量。百日草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施钾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施钾量为400 mg/kg时又有所下降,但都显著高于对照。钾含量总体上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设置试验条件下,300 mg/kg为百日草最适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基质培方法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萝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获得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磷>钾,对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无土栽培萝卜时最佳营养液组合方案为N 132~241mg/kg、P2O5 89~129mg/kg、K2O 367~533mg/kg;在保证硝酸盐含量较低(<785mg/kg)的情况下,获得最高产量(920g/株)时氮、磷、钾三者的水平分别为N 294mg/kg、R2O5 85 mg/kg、K2O 329mg/kg,三者之间的比例为NP2O5K2O=11.8311.6.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钾>磷,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磷>磷钾>氮钾;氮磷钾肥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磷>钾>氮。互作效应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磷>氮钾>磷钾;对糖酸比的影响表现为磷>钾>氮,当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51、63和72 g/株时,果实品质最好;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75、63和48 g/株时,果实单株产量达最大为4.58 kg/株。  相似文献   

12.
施磷量对旱作区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西丘陵旱作区布置田间试验,设施磷(P2O5)0、50、100、150 kg/hm24个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磷素能促使小麦产量增加;施磷量在0~150 kg/hm2时,随着施磷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磷、钾的吸收量均先增加后降低,施磷100 kg/hm2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 803 kg/hm2、146.9 kg/hm2、18.8 kg/hm2、93.8 kg/hm2。施磷量增加,小麦籽粒需磷量总体提高,需氮量、需钾量先降低后增加,氮和钾偏生产力总体提高,磷偏生产力降低。随着施磷量增加,氮、钾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而磷利用效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豫西丘陵旱作区施磷量为100 kg/hm2时有利于小麦产量提高及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水肥耦合效应对沙葱产量的影响,以引种的甘肃民勤沙葱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沙葱产量与水、氮、磷、钾用量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各单因素效应及水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1)处理7(相对含水量50.14%、施氮量0.049 g/kg、施磷量0.08 g/kg、施钾量0.1 g/kg)产量最小,最小值为0.527 g/株,处理17(相对含水量65%、施氮量0.12 g/kg、施磷量0.08 g/kg、施钾量0.1 g/kg)产量最高,最高值为1.851 g/株;2)水、氮、磷、钾对沙葱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X1)>氮(X2)>磷(X3)>钾(X4);3)水、氮、磷、钾对沙葱边际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X1)>磷(X3)>氮(X2)>钾(X4)。4)水氮、水磷、水钾对沙葱产量的耦合效应均为正耦合效应。水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沙葱产量的提高,水...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水生植物的氮磷积累规律,以贵州某生态沟渠中4种优势水生植物(菖蒲、黄菖蒲、水葱、美人蕉)为试验对象,研究各植物生物量及不同器官氮、磷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4种植物生物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夏季过后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明显,秋季达最大值,至冬季后又逐步降低。4种植物总氮、总磷含量差异明显,菖蒲总氮与总磷含量最高,分别为41.26g/kg和11.22g/kg,美人蕉最低,分别为21.22g/kg和7.14g/kg;随着时间的推移,4种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部分(根)氮、磷积累量均逐步增加,至秋季达最大值;10月是多数水生植物生物量和体内氮、磷含量最高的时段,可通过收割去除这部分氮、磷;4种植物中,菖蒲的氮、磷回收量最大(氮10.79kg、磷2.34kg),美人蕉最少(氮0.32kg、磷0.11kg),通过收割4种优势植物,2km河段总共可回收氮22.87kg和磷4.98kg。  相似文献   

15.
以鄂西北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十堰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1年采集于十堰市主产烟区549份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并与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研究鄂西北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十堰市植烟土壤平均pH为6.4±1.0,属于弱酸性范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7±7.9)g/kg、(1.7±0.7)g/kg、(114.6±35.4)mg/kg、(36.8±29.0)mg/kg和(162.3±84.0)mg/kg。2001~2011年,十堰市植烟土壤pH已由以中性至碱性为主演变为以弱酸性至中性为主,土壤酸化趋势十分明显。相对于2001年,2011年十堰市植烟土壤的有机质变化不大,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幅度较大,其中土壤速效磷40.0 mg/kg和土壤速效钾150.0 mg/kg的样点占比较2001年分别提高了36.6和27.6个百分点。鄂西北植烟土壤养分演变趋势与其他农作物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这主要与烟草施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量对枸杞叶片氮磷钾含量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采用3因素4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0901枸杞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春梢生长量影响明显,并可根据春梢停止生长时的长度进行建模;不同配比处理对枸杞叶片中细胞酶活性影响明显,SOD活性最高为329.2 U/g,最低为149.1 U/g,POD活性最高为2 183.3μmol/(min·g),最低为753.3μmol/(min·g),CAT活性最高为59.3μmol/(min·g),最低为11.4μmol/(min·g)。此外,研究还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明显:全氮含量总体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春梢期、盛花期为需氮关键期,分别以85.0 g/株氮+32.2 g/株磷+50.00 g/株钾、85.0 g/株氮+65.0 g/株磷+50.00 g/株钾处理的施氮量最合理;全磷含量总体趋势为先降后升再降,春梢期、初果期对磷需求高,分别以56.5 g/株氮+84.5 g/株磷+35.00 g/株钾、110.5 g/株氮+84.5 g/株磷+35.00 g/株钾处理的磷供应量最合适;部分处理的全钾含量在初果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初果期以85.0 g/株氮+65.0 g/株磷+50.00 g/株钾处理较合理;此外,通过三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分析枸杞0901产量并得出模型。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市葡萄果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吐鲁番市葡萄种植区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指导合理施肥和培肥土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内0~ 60 cm表层土壤全氮含量(0.203 ~0.954 g/kg);有机质含量(9.884~18.001 g/kg);速效氮含量(56.54~84.5 mg/kg);速效磷含量(12.427 ~76.107 g/kg);速效钾含量(125.25 ~200.5g/kg),变异系数(0.155< CV<0.772)属于中度变异.土壤剖面全氮、有机质、速效氮养分分布在0~60 cm随土壤深度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而速效磷分布较均匀,速效钾呈中部较高的抛物线.[结论]土壤肥力在全氮、有机质和速效氮指标上属于中等水平,而在速效磷和速效钾指标上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葡萄乡、恰特卡勒乡和三堡乡土壤肥力较其他四乡偏低;全氮、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土壤20 cm以上较多,速效磷在土壤剖面分布均匀,速效钾在土壤深20 ~40cm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水稻施用外源锌对氮、磷、钾吸收和积累的规律,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锌浓度对水稻植株和子粒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器官锌含量的顺序为:植株颖壳精米,随着外源锌浓度的增加,锌含量显著增加,Zn2(5g/kg)处理精米锌含量为39.40mg/kg,是对照的1.9倍,能保证人们每日膳食锌的摄入。随着锌浓度的增加,植株和颖壳锌分配比例增加,而籽粒分配比例则下降。植株中锌向精米运转率增加,Zn2处理比对照增加12.73个百分点。随着外源锌浓度增加,水稻植株、颖壳和精米的氮、钾含量均增加,而磷含量下降,Zn2处理(5g/kg)精米氮含量和钾含量增加10.01%、1.16%,磷含量下降了12.26%。植株Zn含量与植株、精米和颖壳中氮含量、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和颖壳中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随着锌浓度的增加,各器官氮、钾积累量均增加,磷积累量下降。因此,对于寒地水稻品种垦粳7号,扬花期喷施5g/kg锌,能显著提高精米锌含量,并且有利于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永登县龙泉镇和柳树乡农田土壤养分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永登县龙泉镇和柳树乡作物收获后的64份耕层土样化验分析表明,种植不同作物地块有机质含量处于中下水平(10~20 g/kg),全氮处于中上水平(1.0~1.5 g/kg),碱解氮处于中下水平(60~90 mg/kg)。不同行政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增加4.5、0.3、1.8 g/kg;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速效钾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增加25.26、13.74、37.60 mg/kg;土壤全磷平均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永登县龙泉镇和柳树乡8个行政村不同作物布局区土壤有机质均处于贫乏状态,速效氮有所提高但还是比较缺乏,速效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速效钾处于丰富水平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杭波  韩青海  李庆军  原永兵  刘成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32-12734,12738
[目的]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添加土壤有机改良肥,以减轻重茬障碍对新定植苗的危害。[方法]以22年生老果园重茬改造园内的土壤和再植苗为试材,连续2年研究果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再植苹果树生长量、产量。[结果]果园重置前的有机质含量在2g/kg左右,2009年达到10g/kg以上,2010年又降到5~9g/kg。这说明土壤的有机质正在转化吸收。定植前老果园的碱解氮含量大多在120~150mg/kg,速效磷含量150mg/kg,速效钾含量80~90mg/kg,80%的土壤样本pH低于5.5;2009年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变化并不大,速效钾含量在470mg/kg左右,全部土壤样本的pH都高于5.5;2010年土壤样本的碱解氮含量100~120mg/kg,速效磷含量30mg/kg,速效钾含量降到200~300mg/kg,80%土壤样本的pH在6.0以上。2010年苹果幼树平均开花率达649.2个/株,2009年却达74.5个/株;2010、2009年苹果单果重不存在差异,多在195.5g左右;2010年苹果单果重达200g,果树产量最高达40669.5kg/hm2。[结论]改良后的土壤有机质及N、P、K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在随后的2年内有机质及N、P、K含量降低;定植后的幼树生长良好,2010年已进入平稳的丰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