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交,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晓月  崔顺丹 《作物学报》1994,20(6):739-745
本文对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种子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单向和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间蛋白组分未发现规律性的差异。又用SDS-PAGE方法比较了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水稻叶片、花药的蛋白组分,未现4个广亲和品种水稻花药蛋白质中均有一条共  相似文献   

3.
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1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勇  杨振玉 《作物学报》1998,24(5):590-594
利用9个籼、粳稻品种,7个广亲和品种,配制单交F1、回交及三交组合,研究了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F1不育性的遗传。根据与品种4502杂交F1的亲和性,可将参试的广亲和品种分为两组,I组是4502亲和的品种,如Dular和02428;Ⅱ组是与4502不亲和的品种,如热研1号、Moroberekan和CPSLO17。回交和三交组合的育性分离表明,4502和Ⅱ组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1花粉不育性受单  相似文献   

4.
汕优36辐水稻1品种来回:组合为珍汕97A×IR36辐,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选育。2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90cm。叶鞘紫色,叶色淡绿,主茎叶片数15~16片。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110~140粒,结实率85%左右,干粒重26g。谷壳薄,...  相似文献   

5.
水稻广亲和种质的开发利用,对于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2系和3系亚种间优势组合选配中,对现有广亲和种质加以改良,把广亲和基因传入恢复系、光敏核不育系等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通过广亲和种质与相应的品种(系)杂交,在  相似文献   

6.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由此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原因、细胞学基础及两种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了总结,并详细综述了利用“亲和基因”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两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分子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两“亲和基因”共同利用的初步设想:将聚合了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与聚合了不同广亲和基因(中性亲和基因的广亲和力强、亲和谱广泛的粳型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出聚合不同广亲和基因和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再与籼稻品种杂交,真正实现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F_1、F_2及F_3世代亲和力与颖尖色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正常,均在70%以上,F_2结实率呈连续变异,但主要分布在60~80%区域,平均结实率65.1%,F_3育性变异度与F_2基本一致,但平均结实率有明显提高。两个广亲和品种间杂交后代育性显著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较少,而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表现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平均结实率43.4%,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以上说明广亲和基因是存在的,广亲和力既受主效基因支配,也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颖尖色出现3∶1或9∶7分离,有色颖尖与高结实率连锁明显,因此,颖尖色可以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8.
白和盛  王宝和 《种子》1998,(6):59-61
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株,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T137等。通过对当选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利用籼型同质恢复材料(系)与粳型广亲和系杂交,可以将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聚合于一体,从而选育出广杂和恢复系,为三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阔叶野生稻对四种主要害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通用的抗虫性评价方法,用华南4种主要水稻害虫对151份阔叶野生稻O.latifolia作抗性评价,取6个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对两种飞虱的抗性机制分析。结果认为:阔叶野生稻对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高抗,优于抗性对照品种IR36,抗性机制主要是非嗜食性;对白背飞虱中抗;对三化螟和稻瘿蚊则高感。  相似文献   

10.
水稻广亲和性的鉴定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克农  李成荃 《作物学报》1994,20(5):582-588
选用9个待测广亲和系,并以4个标准测验品种和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II交配设计配制99个组合。根据亲本的籼稻分类地位和F1杂种结实率对待测广亲和系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鉴定与研究。标准测验品种检验表明,培矮64、CPSLO-17、02428具有广亲和性,轮回422、培C311、CY8543具有一定的广亲和性,皖恢9号、早轮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亚种间广亲和性及其酯酶同工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四斌  彭仲明 《种子》1994,(1):17-20
通过与籼粳测验种测交,考察了9个待测品种的亲和性表现。结果表明品种Dular、Aus449、0046、CPSL-17、KetanNangka、02428具有广亲和性,水源287可能具有广亲和性。比较广亲和性品种和不具有广亲和性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得出所有供试广亲和品种都具有特异酶带9A,某些广亲和性品种具有酶谱的中间型特点。因此,可以将酯酶同工酶9A或中间型酶谱作为筛选广亲和性品种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广亲和籼稻不育系选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选育广亲和不育系,除了要达到保持胞质雄性不育标准外,还应重视广亲和性和配合力的选育。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三者同步鉴定,选育的方法。广亲和性遗传分析表明:Dular、Bellemont、L202与Pecos之间控制广亲和性的主基因为非等位。目前已初步在协青早/Dular、珍灿97/Bellemont和V20/L202^2中获得广亲和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沈圣泉  夏英武 《种子》2000,(5):44-46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灿型材料(普通灿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灿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灿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灿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灿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败(WA)型、红莲(HL)型、包台(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9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8,育成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经测交鉴定,SWR78对WA型、印水(ID)型、HL型、BT型4种细胞质的10个籼、粳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  相似文献   

15.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籼型材料(普通籼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籼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籼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籼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籼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6.
T461是以籼粳中间型品种轮回422为广亲和、野败恢复基因供体,与意大利粳稻Cripto杂交选育成的具有良好一般配合力、广谱广亲和的偏粳型恢复系。T461能恢野败、矮败、印尼水田谷、滇型和BT型等核-质互作型籼、粳三系不育系,与籼型和粳型测验种杂交的结实率非常接近,小穗育性平均在90%以上,表现亲和力强、亲和谱广。在T461的改良过程中,选用多个不同的三系不育系在分离世代检测恢复性和配合力的同时,还能起到鉴定广亲和性的作用,达到获得广谱广亲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Shunji  白朴 《小麦研究》1997,18(2):34-36,F003,F004
我们曾提出利用S^ˇ型细胞质和IBL-IRS染色体互作引起的雄性不育选育杂交小麦的方案(Toriyama等,1993),并用13个品种选育了雄性不育系及它们的保持系。Ae,kotschyi的S^ˇ型细胞质的供体是农林26的S^ˇ;IBL-IRS染色体的供体是911-B-8-10(以下简写为st.911)。通过(S^ˇ)-Norin26和st.911与13个品种重复回交,获得了这13个品种的代换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亲和品种配制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荣改  康海 《华北农学报》1993,8(1):113-114
众所周知,籼粳交F_1表现极明显的优势,但结实率低.广亲和基因的发现.使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成为可能.袁隆平据此提出了利用广亲和基因培育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的见解.我们研究了用广亲和品种配制的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重要性及各性状的优势表现.旨在为广亲和品种用于配制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广亲和品种为培矮64(籼), CPSLO17(爪哇型),CPSLO(爪哇型),02428(粳).不育系有台中65A,秋光A,黎明A,农虎26A,京越A,黄金A,中作59A,537A,72-75A,垦六人,六南早A,珍籼97A(籼),V20A(籼),29南1号A(籼),协青早A(籼)等.以广亲和品种为父本,以不育系为母本,配制了76个组合,以盐优57为对照.于1990年4月13日播种,6月2日插秧,每一组合为一区,株行距为10cm×20cm,单本植,田间记载生  相似文献   

19.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利生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5,21(4):391-395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的选育除采用WA型恢复与广亲和粳稻杂交选育和不同广亲和恢复系间杂交选育外,本研究提出以粳稻为父本杂交选育的4种办法:1、以型杂交稻F1为母本转育同质广亲和恢复系;2、以WA型下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3、以WA型广亲和不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4、以同质广亲和恢复系为母本转育新的恢复系。用上述方法已育成02428等广亲和恢复系,并可同时恢复WA型和BT型胞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20.
籼型广亲和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桂科-S是利用KS-14与广亲和品种02428杂交,再与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于2006年3月30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06065)。桂科-1S株叶形紧凑、分蘖力强、长势旺、育性转换特性稳定、柱头大、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容易繁殖制种。而且该不育系具有广亲和性、穗大粒多、恢复谱广、配合力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育成了桂两优1号等超高产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