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林下更新技术,选择了一片32年生杉木林设置固定观测试验地,对其采用4种不同疏伐强度(每公顷保留株数分别为75株、150株、225株和300株)处理,随后采用1年生杉木实生苗在林冠下进行造林更新,形成复层林,同时设置对照(皆伐后造林更新形成单层林)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老杉木每公顷保留密度为75株、150株、225株和300株的林下杉木更新幼树的平均树高分别为对照的97.19%、94.94%、90.45%和84.83%,平均地径分别为对照的96.23%、109.12%、96.23%和80.82%。不同处理间的杉木更新幼树的地径生长有显著差异,在复层林中以杉木老树每公顷保留株数为105~135株处理的林下更新杉木生长为最好;但不同处理间的杉木更新幼树的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青山林场人工落叶松复层林解析木的分析,拟合了人工落叶松复层林上层木生长方程.分析了复层林上层木的生长过程,探讨了上层木蔽荫下,下层木人工更新的适宜时间,为今后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12年生杉木人工纯林中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丝栗栲,对林分的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杉木林间伐后,保留杉木1 110~1 350株/hm2,林下丝栗栲生长状况良好,而且能够促进上层保留杉木林木的生长,形成层次明显的复层林分。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三种不同保留密度的杉木林分套种丝栗栲后,杉木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杉木丝栗栲复层林分杉木单株材积明显增长,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且保育了一定数量乡土阔叶树种,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建议在闽西北林区适宜林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厚朴、杉木人工混交林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的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鱼龙林场厚朴与杉木人工混交林分标准地的初步调查表明,林分中杉木生物量大于厚朴,比例为3.28:1,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76.6%;从生长过程看杉木胸径生长大于厚朴,杉木高生长与厚朴相近,杉木材积生长始终大于厚朴。14年生时杉木与厚朴均未达数量成熟,材积生长潜力仍很大。  相似文献   

5.
<正> 杉木林速生丰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良种良法,才能达到速生丰产之目的。 1972年春,我们在景宁林业总场鹤溪分场驮岙头营林区营造了杉木速生丰产林、优良母树子代林,并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苗木质量、间伐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3年生杉木丰产林,平均树高为9.47米,平均胸径13.9厘米,每亩平均蓄积达13.97立方米,分别比对照高 7.5%、4.4%和13.2%;12年生杉木优良母树的子代林,平均树高11.13米,平均胸径16.2厘米,每亩平均蓄积13.974立方米,加上间伐量5.063立方米,总量为19.037立方米。  相似文献   

6.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柱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杉木增加41.16~96.90m3/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6.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叙永县大安林场分别于1979年在大安山和1984年在人足板山营造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现将两处林分生长情况初报于后。 1979年12月在大安山营林区营造了19个无性系和1个对照,共计20个处理的子代测定林,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排列,10次重复,对照为大安山优良林分中采集的种子。1985年2月进行调查,5年生的林分胸径生长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各无性系平均胸径4.71Cm,与对照平均胸径4.41Cm比大6.8%。在19个无性系中大于对照的有11个,占总数的72.7%。小于对照的有8个。  相似文献   

8.
对22a生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调查分析表明: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能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蓄积量比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提高了30.6%,比杉木纯林提高了119.3%。柠檬桉由于树体高大,与木荷、杉木混交,其密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于荷×杉单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杉木1─2代连栽丰产技术杉木连栽生长量下降是杉木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则通过良种、良地、良法三个途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第2代杉木林仍保持了第1代林的生长优势:10年生第2次衫木林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超过部颁标准25%、20%。...  相似文献   

10.
杉木砧木质量对接穗生长的影响吴强(四川省忠县林业局)杉木(Cunlli。glramiatancela扣)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我省每年营造的6.7万hm‘速生丰产林中有70%是杉木林[‘1。为加速杉木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比水平,林业部和四川省林业厅在...  相似文献   

11.
14年生不同立地级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 ,间伐强度对不同立地级的杉木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 ,而杉木胸径、单株材积和经济出材率均随间伐强度提高而增加 ,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总出材量均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小。不同立地指数级 (1 6、1 8)以中度间伐经济效益最高 ,其次是强度间伐 ,对照最低。  相似文献   

12.
于2003年在湖南省汝城县益将国有林场天然残次阔叶林内设置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各3个,采用林地清理、补植、补播等手段促进天然更新,并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进行2次人工促进干预;同时,在6个样地内各设置3个样方,共计18个样方,分别于2003、2008、2013年冬,对幼树、幼苗、萌条的数量及地径进行统计,并对样方内胸径≥5 cm的立木进行每木调查。结果表明:种子补播保存率43%,幼苗补植保存率20%,平均保存率32%。树高≤30 cm且地径0.5 cm、31 cm≤树高≤50 cm且0.5 cm地径0.7 cm幼树的数量下降率分别是对照样地的17.5%、21.59%,树高≥51 cm且地径0.7 cm幼树的数量下降率是对照样地的121.66%。2008年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对照样地的2.28倍,2013年达到3.80倍;经过10年更新,单位面积蓄积量是试验前的11.57倍,对照样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仅是试验前的2.55倍;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对照样地的4.54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需的人工成本为1 860元/hm2,仅为同期人工营造杉木幼林所需人工成本5 310元/hm2的35%。  相似文献   

13.
试论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传统林业经营措施 ,降低对林地干扰强度 ,增加杉木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 ,杉阔轮栽 ,林地施肥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加大杉木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等 ,均是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较有效措施。为了全面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 ,则应针对不同产区、立地 (母岩 )开展可持续经营相关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营造杉木林同时点播周岁桐,与杉木纯林造林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周岁桐生长快,为杉木幼林创造了较为适生环境,到第4年,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0%,平均胸径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4%,并且周岁桐在第2年开始结果产生经济效益,在第5年后树势衰弱可以伐除,不影响杉木后期生长。因此新造杉木林或萌芽更新的杉木林,在造林或更新当年直播混种周岁桐于杉木行间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栽培模式,混交比例为10杉3桐较宜。  相似文献   

15.
对1973年设置的不同类型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试验地进行了抚育间伐促进林分总蓄积量增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试验区林分总蓄积量最高,为242.097 3 m3.hm-2,其次是D试验区,为212.109 3 m3.hm-2,分别较A试验区提高18.5%和3.8%;B试验区较C试验区林分总蓄积量提高22.4%。适时、合理地抚育间伐可有效促进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总蓄积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以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国家储备林为研究对象,按蓄积采伐强度设置对照(0%)、低强度(15.7%)、中强度(27.0%)、高强度(36.0%)、超高强度(45.6%)5个处理建立20块固定样地,对杉檫混交林目标树经营成效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作业样地2020年与2019年相比,目标树平均胸径生长量增加0.52 cm/年,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增加4.38 m3/(hm2·年);同时,2020年4种采伐强度作业样地平均每100 m2天然更新树种数6.25个,新增天然更新株数21株,而对照样地每100 m2天然更新树种数仅3个,新增天然更新株数仅12株。由此可见,目标树经营既促进了林木胸径生长,增加了林分蓄积量,同时又改善了林下天然更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可为国家储备林项目营林措施的选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的影响,以浏阳地区4种间伐强度(20%,30%,40%和50%)下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样地内每木标尺,连续3年测量林木胸径和树高,对比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平均胸径和树高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当间伐强度为40%时,可促进胸径连续性增长,并合理控制树体高度;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树高的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间伐强度40%的整体增长趋势较明显,具有连续性,适合当地采用。  相似文献   

18.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inning on a mature coastal Pinus thunbergii Parlat. forest in Hokkaido, northern Japan, we established four study plots with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control and 20, 40, and 60 % thinned at individual base; each 20 m × 20 m) and monitored them for 10 years. Radial growth of individual trees in the 60 % thinned plo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plots, whereas height growth in the 60 % thinned plo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other plots. Applying the height growth contribution index, which represents the trade-off between relative height growth rate and relative diameter growth rate, revealed that individual trees in the control and weakly (20 and 40 %) thinned plots had invested more in height growth compared to trees in the 60 % thinned plot. Though higher trunk slenderness value (>80) indicates higher susceptibility to meteorological disturbance such as wind storm and heavy snow, trunk slenderness in the control and the weakly thinned plo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60 % thinned plot. In this study, 44.3 % of trees in the control plot had trunk slenderness values >80 over a period of 10 years. The number of trees with trunk slenderness values >80 also increased in the weakly thinned plots. In contrast, no increase was observed in the 60 % thinned plot. In Japan, the thinning intensity is legally supposed to be <35 % of stand volume, which is not enough to improve tree architecture in terms of trunk slenderness.  相似文献   

19.
实验表明:在Ⅲ类立地的杉木迹地上营造马尾松,每公顷保留1200-1500株的杉木萌芽条,能起到促进马尾松幼林生长的作用;至7-8年间伐时每公顷可获纯利3800元。该类型幼林在7年生时应进行一次高强度(40%-50%)的间伐,以保证马尾松的生长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黎蒴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韶关市翁源县林科所附近于2005年3月营造的12种不同造林技术措施黎蒴试验林进行研究,比较其中不同施肥措施、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整地规格下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找出有利于黎蒴幼林生长的关键造林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12种不同造林技术措施下的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存在显著差异;(2)12号标准地树高生长显著高于其它标准地,8号标准地地径和冠幅生长最旺盛;(3)在不同施肥量的试验中,12号标准地黎蒴的生长最好;(4)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中,8号标准地黎蒴的生长最好;(5)在不同整地规格的试验中,6号标准地黎蒴的生长最好;(6)聚类分析结果,将12个标准地林木的生长速度分为快、中和慢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