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许多平菇、蘑菇等食用菌栽培者,在出菇时仍采用两头出菇法或覆土出菇法。实践证明.二者虽都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两头出菇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后期营养缺乏,生长势弱,菇体小,产量低。覆土出菇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占地面积大,长出的菇带土,影响外观质量。而立体覆土出菇新方法,既能解决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又能集两种方法的优点。它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出菇不带土,后期营养充足,菇体大,产量高。立体覆土出菇的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大棚蘑菇出菇中,常会遇到蘑菇死亡的情况,笔者介绍蘑菇死亡的原因及管理注意事项。1大棚蘑菇死亡的原因蘑菇出菇阶段常会出现小菇萎缩、变黄而死亡,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1持续高温出菇阶段气温高于23℃连续3d以上,菌蕾生长受到温  相似文献   

3.
李东  陆凤英 《植物医生》1999,12(5):43-44
一、高温生理性病害平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25℃以上高温时,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在平菇原基形成后,要严格注意气候变化,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喷雾化水、通风、遮荫等。另一方面,在安排平菇栽培时,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里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二、高湿生理性病害平菇在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的相对湿度相对保持在85%左右。如果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切忌直接向幼菇体上喷水。三、异味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在平菇出菇…  相似文献   

4.
将 4种毒蕈稀褶黑菇 Russula nigricans、黄粉牛肝 Pulveroboletus rave、毒伞 Amanita phalloides和硫磺菌 Tyromycessulphureus分别配成含 10 0 mg/m l的毒蕈水和 5 %葡萄糖毒蕈水对桃潜叶蛾的幼虫、蛹、成虫进行药效试验。毒蕈水对幼虫的处理结果 ,以新增虫道的长度表示 ,稀褶黑菇处理的幼虫 4 8h后全部破孔而出 ,新增虫道长 2 .76 cm ,4种毒蕈水的作用大小排序为 :稀褶黑菇、硫磺菌、黄粉牛肝、毒伞。在 5 %葡萄糖毒蕈水处理中 ,也是稀褶黑菇处理的幼虫破孔而出时间早 ,其作用大小排序为 :稀褶黑菇、黄粉、牛肝、硫磺菌 ;4种毒蕈水对…  相似文献   

5.
蘑菇湿泡病又称蘑菇无头菇病、褐腐病、疣孢霉病等。该病发生轻者可造成减产,影响菇质;重者甚至绝收。现将该病症状及防治简介如下。本病是由真菌疣孢霉(Mgcogoneperniciosa)所引起。一、症状蘑菇幼嫩菇霉被疣孢霉感染,往往生成不象磨菇的异形物。被?..  相似文献   

6.
误训友  廖继红 《江西植保》2000,23(4):116-117
茶新菇又名茶树菇,近几年在江西推广很快,但由于杂菌污染严重,给生产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这些杂菌一旦发生,传播极快,特别是菇期,只需2~3d就可造成大范围的发病,而且茶新菇的出菇期非常短,一般从菇蕾形成到采收只要5~7d,因此即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笔者在彭泽蹲点期间,从事食用菌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茶新菇是一种新型食用菌,目前,菇农还未能掌握病虫防治要点,因此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就目前情况看,茶新菇的杂菌污染主要有:木霉、链孢霉、青霉、曲霉、细菌等几种,要想减少杂菌污染,在接种…  相似文献   

7.
在食用菌进入专业化、周年化、设施化、产业化栽培年代的今天,随着培养基质中速效营养成分的增加、环境条件的改善,产量、质量大幅度的提高,病虫害发生的数量和严重度也在同步增加。在一些老产区和老菇房内,病虫害发生相当严重,导致菌丝无法生长或者无法出菇,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用菌栽培的发展 ,其害虫的为害也日趋严重。主要害虫有蝇、蚊、螨类等。以春、秋两季发生最重 ,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严重的造成绝收。因食用菌为特殊食品以及对农药的高度敏感和选择性而长期困扰食用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 ,近年来 ,我们积极探索、研究 ,总结出一套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初步解决了防治难题 ,控制了为害。1 )消灭虫害源头。在每年生产前 ,对菇场进行彻底清理 ,清除害虫孳生场所。清理范围包括菇房、庭院。对上年所有出菇废袋、草堆垃圾、堆肥及一切有机废弃物 ,进行集中烧毁或运走。并铲除杂草及脏土。于…  相似文献   

9.
栽培蘑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经常遭受菇螨、菇蝇、菇蚊、姚虫及线虫等危害。造成加工厂与菇农经济损失。为了探索既有高效又无残留的药剂,通过实验室与群众菇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方面试验,终于找出磷化铝熏蒸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处理A:纯菇渣,处理B:菇渣、泥炭土和玉米秆混合,处理C:菇渣、玉米秆和炉渣混合,处理D:珍珠岩和炉渣混合,CK_1:V_(泥炭)∶V_(炉渣)=3∶2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对照,CK_2:土壤栽培作为栽培方式对照,探讨了日光温室不同有机栽培基质配比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基质配比处理B(菇渣、泥炭土和玉米秆混合)对辣椒的栽培效果最好,其株高、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与CK_1和CK_2相比分别增加了16.6%和11.0%,24.2%和18.8%,5.8和3.6个,0.67 kg和0.31 kg,9.4 kg和7.2 kg;处理C(菇渣、玉米秆和炉渣混合)对辣椒的栽培效果次之,其株高和小区产量与CK_1和CK_2相比分别增加了19.6%和24.5%,6.0 kg和3.8 kg。此外,处理B和C显著改善了辣椒果实的品质。与CK_1和CK_2相比,处理B辣椒果实Vc、可溶性蛋白及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8.5%和13.5%,23.3%和10.9%,27.7%和12.2%;处理C辣椒果实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类分别提高16.4%和10.6%,14.3%和10.0%。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基质配比菇渣、泥炭土和玉米秆和菇渣、玉米秆和炉渣显著促进了辣椒的生长发育并且改善了果实品质,适宜在设施蔬菜茄果类作物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桃园开展林下大球盖菇轻简栽培,能有效改善桃林的土壤环境,提高桃林经营的整体效益。解析了场地选择、栽培季节、栽培料准备等技术要点,阐述了桃林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可为大球盖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新菇又名茶树菇,学名Agrocybe cylindracea(DC.exFY)R.Maire属担子菌纲、田头菇属,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比较成功的珍稀菇菌之一,仅古田县年栽培量就突破1亿袋,成为主栽品种之一。随着产业的发展,空间杂菌不断上升,给栽培袋带来严重污染,不仅使菇农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效益,因此,菌袋污染成为茶新菇栽培技术的焦点难题。笔者主要介绍茶新菇菌袋污染原因及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蜡烛菇”(有柄无盖)、“松果菇”、“荔枝菇”(菌盖结团无菌柄或不开伞),称为畸形菇,属生理性病害。一、畸形发生的原因1.品种选择不当:如海拔高的山区,应选中、低温菌种为宜,若误用高温型菌种,冬季菇蕾一出现,遇低温便萎缩...  相似文献   

14.
一、为害症状发病的蘑菇在菇床上长得七零八落,有的呈褐色的干硬蘑菇,或发育不良的灰色小蘑菇,有的呈水浸状条纹,挤压菇柄都是水,也出现有菌丝逐渐腐烂,形成一个无菇的病区,有时在病区内产生一些褐色小菇,并提早开伞.蘑菇菌丝感染病毒后,就不能形成子实体.蘑菇菌蕾感染病毒后,子实体发育大多呈畸形.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双孢蘑菇菇蚊菇蝇的科学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开展室内生测试验与田间药效试验。室内生测试验表明,1 000ITU/mg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对菌蛆(短脉异蚤蝇)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7.314 8ITU/mg,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菇蚊菇蝇发生严重的情况下,800ITU/mg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悬浮剂500~1 000倍对菇蚊菇蝇的防效在59.4%~76.8%之间。从持效期和农药使用准则考虑,在生产中可选用800ITU/mg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悬浮剂稀释500~1000倍液,在菇蚊菇蝇低龄幼虫盛发期喷雾使用。  相似文献   

16.
 自福州、三明、北京三地收集的60个病菇上,得到了两种轮枝菌:菌生轮枝菌Verticillium fungicola(Preuss) Hassbrauk (Syn.V.malthousei Ware,马氏轮枝菌)和蘑菇轮枝菌V.psalliotae Tresch。我国过去编写的有关洋蘑菇栽培的小册子或著作中,虽提到了马氏轮枝菌,但没有自己的研究资料。蘑菇轮枝菌是我国的新记录,文中对两种轮枝菌的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在洋蘑菇上的症状和预防措施,作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种植品种多样化和出菇模式的调整,召陵区核桃肉状菌和白色石膏霉2种真菌性病害逐年加重发生。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2种真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发生特点,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黄板诱杀是防治菇蚊蝇的常见措施。为探索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菇房中,黄板悬挂位置与高度对眼蕈蚊(sciarid flies)成虫诱杀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取日光温室型平菇菇房,在成虫盛发期,先后设置双风口和单风口两种通风模式,调查了棚室内北、中、南3个方位及其1、1.5、2、2.5 m等不同悬挂高度的黄板诱杀眼蕈蚊的数量,并分析了诱虫数量与悬挂位置的照度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开双风口时,黄板悬挂在棚南侧2.0 m处时诱杀效果最佳;在只开腰风口时,最佳位置为北侧高度为1 m处。回归分析表明,诱虫数量与照度值之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茶树菇是古田县新兴食用菌 ,以其品质香脆可口 ,产量高 ,栽培容易 ,而得以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1 999年全县共栽培 3 0 0 0万袋以上。但随生产的发展 ,茶树菇蚊普遍发生 ,为害严重 ,全县 83 %的菌袋遭到不同程度为害 ,一般损失 2~ 3成 ,重的损失 5~ 7成。被害的菌袋培养料变黑 ,菇蕾枯死 ,菇柄蛀空、腐烂 ,给菇农带来很大损失。1 发生种类从茶树菇菇房捕捉到的成虫镜检结果 ,菇蚊种类主要有闽菇迟眼蕈蚊 (BadysiaminpleurotiYangetZhang)、平菇厉眼蕈蚊 (LycoriellapleurotiYang…  相似文献   

20.
番茄育苗基质理化特性及其对幼苗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腐熟的菇渣、发酵牛粪和珍珠岩混配形成不同体积比的5种复合基质,以传统的优势配方(草炭∶珍珠岩=2∶1)为对照,以番茄品种“西农2011”为试材,分析了不同配方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以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为自变量,以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最后对初步筛选的最优配方进行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方菇渣∶牛粪∶珍珠岩=3∶3∶4处理的番茄幼苗质量显著优于对照以及初步筛选的最优配方菇渣∶牛粪∶珍珠岩=4∶2∶4;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力是影响壮苗指数的主要因子,其中通气孔隙对壮苗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2.2992,而其他因素对壮苗指数的作用是负向的。因此,适量增大复合基质的通气孔隙,降低容重、总孔隙度以及持水力有利于番茄壮苗培育,在本研究中可以通过减少菇渣用量和增加牛粪用量来实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