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62-164
不同的失独家庭对经济扶持、精神慰藉、日常照料以及医疗保障等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目前针对失独家庭普惠制扶助模式容易导致供给与失独家庭需求之间的错位。因此对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需求进行分析,并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依托政府+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市场等差异化养老供给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所承担的艰巨任务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养老方式多样化、服务体系多层次、给付标准有差别,政府、社会、农村社区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南民族地区自身的养老实际,在充分考察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力量的基础上,指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社会支持系统的主体,分别是政府、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家庭组织,提出不同主体的养老保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下探讨农村互助养老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我们认识到农村互助养老的存在、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和文化保障。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需要发展和创新:完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和措施;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农村专业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夯实互助养老模式的保障措施;增强互助养老的信任机制,提升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积极推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和创新,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李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43-18845
在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行组织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其具有非营利性、运行成本低、沟通性好等职能优势。论述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作用,它可以发挥信息优势,加强政府与农业、农村的联系;发挥组织优势,增强农户的博弈能力;发挥组织优势,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组织优势,促使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发挥组织和信息优势,加强国际竞争力。指出由于存在非营利组织固有的缺陷和发育不完善导致的缺陷,制约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使农村经济协会真正具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政府建立与农村经济协会的新关系,多渠道扶持其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协会的服务职能,完成自我发展;完善农村经济协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受二元保障制度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严重不足,随着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保障问题更加凸显.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面临着诸多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结合农村养老的新需求,探索有中国特色“以家庭养老保障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核心,社会养老支持为主体”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现。农村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享经济与农村养老产业共同催生出新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与乡村振兴彼此促进、辩证发展.以SWOT-CLPV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运营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展开探讨,通过杠杆效应与抑制性、脆弱性与问题性分析发现,当前背景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的服务资源、价格、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体系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 因此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复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已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已发生新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复合型保障体系更具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可行性; 并建议政府、家庭、社区在农村养老中应承担不同责任, 通过发挥三者合力来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正视这一问题,首先要研究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理论,以理论为指导,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的顺利开展。就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理论研究及其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金辉  王永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86-6988
理论的发展以及各国的实践证明,自愿供给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种重要方式。利他主义的影响、选择性激励、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等原因使得个人和一些组织自愿供给公共产品,然而,由于公共利益的局限性、慈善的供给不足、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乏力等因素的存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了自愿失灵。要矫正这种失灵,主流媒体应大力宣传公益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非营利慈善组织,采取激励措施促进社会自愿供给。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视阈下农村社会保障的多元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理论主张利益相关的多元主体共同进行乡村事务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其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基础,现行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失衡引发供需脱节和管理失范问题是其现实依据。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主体多元的具体路径包括:政府应当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非营利组织应当发挥更大作用,普通村民应当组织化地表达诉求。  相似文献   

13.
扶贫型农村互助资金会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模式,有效地破解了落后地区农户发展农业生产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浙江扶贫型农村互助资金会以社区性和非营利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为组建原则,具有立足扶贫、共同出资、民主管理、抵押创新等特点。作者对其产生发展成因作出比较精确的描述,阐述扶贫型农村互助资金会的效用,并提出实现农村互助资金可持续发展对策必须推动三社联动;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既非政府,也非企业,它的社会职能是生产准公共物品,以造福社会.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必须根据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从自身的社会职能和现实职能的方式出发,建立经济的产业化、方向的非营利、管理的行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洪  山国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2-10074
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现状入手,对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引入非政府组织介入新农合的独特优势,构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模式,以期提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于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开拓发展思路,提升新农村建设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学习资源有限,人才短缺等原因,在农村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还存在诸多问题,也面临很多困难。本文以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认识不足、人才缺乏、学习内容单调、学习手段单一等突出问题,并从组织保障、人才支持、创新手段、健全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非营利组织和社区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津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49-150,83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家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广泛参与.本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通过对当前社区服务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指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应从5个方面把握:一是要定位好农业的地位,不能让农业承担太多的责任。农业的责任是保障食物安全,难以为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贡献。二是要给农民以平等的地位,搞好农民组织的建设。“公司+农户”模式,在公司与农户的谈判和交易中,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分散的农民一般都处于被动地位,利益的分割经常性地偏向了公司一方。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农民真正形成有市场谈判地位的组织。三是要重点在“制度”上创新,关注农村“企业化”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中”企业化步伐,建立“企业(产前)+企业(产中)+企业(产后)”模式,实现农村完全的“企业化”。四是要关注农村“工业园”的建设,抓农民在新农村的就地就业。五是新农村建设要有长期建设的准备,要优先考虑农村的产业如何发展、农村的体制如何改革,这是新农村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