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颖  王葆华  董芦笛  刘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98-5999
以陕西汉代甘泉宫遗址为例,对其生态景观要素的构成与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景观的规划思路,为大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遗址公园地形地貌要素的设计与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洁  张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84-7886,7904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包括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相结合建成旅游景区;将整个遗址区建设成森林公园;将遗址保护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建成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4种主要模式。笔者强调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要以遗址保护为前提和出发点,在这一前提下,以我国已建或在建的遗址公园,如甘泉宫遗址、武侯墓、黄帝陵为例,说明大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是如何构成园林景观空间格局的;通过圆明园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实例说明中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构成了园林景观的空间分割;例举微地形坡地地形利用、微地形叠石理水、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利用、微地形功能利用等方面的例子说明小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构成了园林的景观节点,具体介绍了微地形利用可达到空间分割、实现控制、塑造美学价值、改良小气候的作用。最后笔者罗列出西方古典园林中地形利用与塑造的实例,并借鉴了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的作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找出对遗址公园设计有参考价值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董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42-7245,7333
通过解析大遗址概念及其保护规划理念,强调遗址公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大遗址保护中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目前最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的一种大遗址保护途径。以未央宫前殿遗址景观规划为例,认为未央宫前殿遗址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因此其环境整治与提升应以科学景观规划为基础,对整个群体遗址进行科学、完整的保护展示,并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模式引入景观元素作为有效肌理,采用利于遗址保护与科研的创新构建技术,以期为我国大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利用2018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及遥感影像(Remote Sensing,RS)技术进行景观格局分析,以期为大遗址区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将遗址区内现有土地使用状况归纳成六大类,利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的景观格局进行规划和研究。从规划实践的角度配合因子分析选择指数,筛选出11个景观指数进行实证研究与方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该区道路与水体嵌块体的形状最复杂;草地嵌块体的分布最离散,并与其他类型嵌块体的相接程度最高;道路与林地嵌块体的连接度高,具有作为生态廊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汉甘泉宫遗址地的实际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其园林营造特征及景观资源要素的组成。以甘泉宫园林的山水、建筑、植物等景观要素为切入点,评价了时空因子对景观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提出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思路及展示构想,旨在为园林遗址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衣学慧  熊星  李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43-15445
保护利用大遗址可以确立城市或地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形象和地位。西安近年来建造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一批遗址公园,通过分析各遗址公园的建造特色和所用技术手段总结出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西安市把文物保护、遗产保护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建设了一大批具有西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遗址公园,同时起到保护遗址并更新城市建设的作用,较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地位、增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魅力、推动和促进大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争取更多城乡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为实例,基于遗址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资源供给,分析了其产业选择、发展需求,并尝试将二者对接;建立了汉长安城遗址区"都市农业+遗址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从原则问题、产业类型、效益思考、现状利用、周边协调、就业创业、融合协调与动态思想8个方面对大遗址区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实例分析,探索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模式,以期给其他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城市边缘区特殊而复杂的土地利用环境,从规划理念、规划理论与方法、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创新探索,以期为城市边缘区土地管理及城乡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     
国家文物局通过陕西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2008-8-5作者:秦汉来源:陕西省文物局8月3日,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在西安召开,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和历史、考古、文物保护及建筑领域的专家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资源现状及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景观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资源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两方面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旨在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试析土地利用3种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白玉  邓宇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9-2401,2450
土地集约利用强调土地现阶段的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土地的最高产出。对环境的保护、代际关系的处理并不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但要求获得土地的经济效益,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其追求的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虽然强调对环境的保护,重视代际关系的处理,但它还是强调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和改造者,是一种向土地资源索取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色发展要求要有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绿色利用。土地绿色利用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这是一种土地资源利用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马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88-10490
[目的]探索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巢址选择的因素,为保护邛海周边生物环境、保护和利用鸟类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影响夜鹭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植被高度、树胸径、隐蔽度、距水(邛海)距离和距公路的距离。[结论]距水距离、植被高度和树胸径是影响夜鹭营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干热河谷余甘子的保护和利用状况,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对策,通过对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利用价值、生境及分布特点、保护利用现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总结了云南野生余甘子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分布区域及生境概况、群落分布特点、野生群落现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由于国家建设开发的需求及民间掠夺性的采伐,云南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群落在逐年减少,野生余甘子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极大威胁。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云南省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进一步保护、开发的相应技术措施和方法,为余甘子产业发展和种质资源的进创新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象头山野生果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象头山野生果树资源的特点、经济价值和利用现状,并对有重大开发价值的野生果树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描述,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特喜铁  邓庆华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2-14083,14132
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是中国东北地带性顶极群落,为人类提供包括稳定的生态环境和多种生物资源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维护中国东北地区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东北地区的红松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并总结了其对于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东北地区红松资源的管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旧俄、日文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落于社会的黑龙江省旧俄、日文地方文献很多,而这些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开发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旧俄、日文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征集方法以及保管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认为省图书馆应与其它各类型图书馆合作,充分收藏利用这批文献,为振兴黑龙江省服务。  相似文献   

17.
汤振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26-6628
通过对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南入口景观设计的介绍,探讨了风景园林师如何从更深层面认识自然,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并通过对场地自然特征和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利用,在保留场地原有景观特征的基础上,营造出适宜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