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河北省固安县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划分为1~5 km不等的网格进行研究,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计算各网格内景观格局指数;并运用SPSS11.0对各类景观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运用加权模型构建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然后,通过探讨研究区景观指数与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认为2 km网格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与现状最符合,最后采用GIS空间统计学中的自相关方法和半方差分析,对研究区2 km网格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中部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高,其同种类型的土地连片性可能性更大,便于土地整理;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低值区明显聚集在西北部的东湾乡、固安镇等,在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低值区应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土地利用格局的破碎度和分离度,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度,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结构和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其生态效应评价对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角度对宁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的生态效应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6—2020年,宁武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的趋势,共增加了152.99×10~6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表明此规划合理;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林地的增加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飞跃  万哨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88-5790,5809
依据1999~2008年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对所选取的逆向指标运用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采用指数法对所选指标进行标准化,以年为单位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1999~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相关数据FB;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实用性、动态性原则,建立了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评价模型计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度4个参数;通过分析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上升趋势减缓,同时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水平较低,安全度值为0.645,仅仅处于弱度安全区域,需要加强监控和维护。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环境友好型小城镇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扩展型PSR框架模型,并结合孝昌县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孝昌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区各乡镇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结果表明,孝昌县大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状态,在今后的利用过程中需加强保护、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以促进孝昌县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辉腾锡勒风电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因而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风电设施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评价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1995、1999、2005、2010、2015年TM影像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源,采用GIS和RS技术,提取辉腾锡勒风电场草地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指标信息,运用PSR框架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标构建辉腾锡勒风电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综合指数法(CEI)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时空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995、1999、2005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788 9、0.730 2、0.634 9,辉腾锡勒风电场草地生态系统状态为健康;2010、2015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424 7、0.401 3,辉腾锡勒风电场草地生态系统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选取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辉腾锡勒风电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预测模型GM(1,1),经过对模型的精度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为理想,因此采用GM(1,1)模型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a辉腾锡勒风电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别为0.304 6、0.242 0、0.193 7、0.155 0,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一般病态向病态发展,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研究区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煤炭开采对长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基于GIS和RS技术,以长河流域为例,通过目标分层法,结合长河流域的特点,从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受煤炭开采影响程度、社会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18个指标,利用两两比较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将研究区划分为300 m×300 m的格网,共1 257个,以格网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长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长河流域以西受煤炭开采影响较大,采煤扰动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处于疾病与一般病态的区域占整个流域的53.7%。长河以东山区部分植被覆盖度高,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健康及以上的占整个流域的14.6%。处于亚健康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河两岸,占整个流域的31.7%。[结论]长河流域采煤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处于亚健康水平以下。研究结果可为长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8.
张晶香  杨胜天  王玉娟  朗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75-18478
利用1989年、1999年、2003年与2004年白洋淀地区TM遥感影像,选取白洋淀水体最为集中的安新县与沧州之间的区域进行景观分类,用Fragstats3.3计算的景观水平上的各种指数对白洋淀补水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水后,从景观单元指数分析,白洋淀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的分维数都有所减少;从景观多样性指标分析,白洋淀研究区多样性指数有所减少,反映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减少,表明土地覆盖正朝单一方向发展,研究区均匀度减少,反映了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不均匀化的发展方向。补水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带来良好的生态变化,从而优化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作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区域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其绿地空间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受建设活动影响显著。探明江苏省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可为绿地空间景观格局规划与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以2000—2020年中5年为1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作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对相应景观格局指数的研究来反映绿地系统的结构与生态过程的联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对江苏省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由此得到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绿地中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为主要优势类型,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0.30%;江苏省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明显,绿地景观分布不均匀,均衡程度被破坏,多样性下降,总体趋于破碎化;江苏省绿地ESV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共减少15.75%;绿地高ESV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北部和西南部,2020年江苏省绿地系统ESV最高的城市是南京市;总体下降最多的城市是盐城市。江苏省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体现区域生态环境状态与生态效益,其动态变化研究对于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ASA模型,基于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能转化率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构建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模型并优化该模型,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价值计算基础上结合Slope趋势变化研究方法得到农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趋势。以延安市柳林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其2010年-201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大部分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稳定状态,且符合实际情况,说明研究方法可准确分析农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迅速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研究区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环首都经济圈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壤水分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并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环首都经济圈10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环首都经济圈各土地利用类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2006年相对于2001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变差,2011年相对于2006年和2001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转好,且变化的区域基本一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为环首都经济圈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坡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目前长白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正处于不稳定的演替状态,人为干扰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生态恢复存在着不利的自然因素。生物多样性日趋减少,旅游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此,提出了长白山西坡的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法的内蒙古生态环境压力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晨光  单文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84-8686,8770
[目的]基于生态压力指数法,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改进的生态压力指数(ESI)分析法,对1996~2009年内蒙古生态环境压力变化趋势和2008年内蒙古主要工业城市的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1996~2009年,内蒙古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呈V字型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更为显著,其中环境污染分指数急剧上升;2008年内蒙古大多数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较小,但呈两极分化态势,包头、乌海、呼和浩特偏向资源能源消耗,鄂尔多斯、赤峰偏向环境污染。[结论]该研究为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借鉴"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力"概念模型,依据数据可获取性,构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江苏省南通市海岸带为例,利用状态空间法开展研究区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综合承载力评估,五县(市)陆域、滩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基本处于可载状态,部分县(市)出现满载。从2005年至2009年,滩涂、海洋和区域综合承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海门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上升分别为124.61%和142.98%;而陆域综合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如东县下降达22.42%。基于指标承载力贡献率分析,污染物及能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压力是影响综合承载力关键因子。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作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石油开采导致短时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典型区域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RS技术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相对生态价值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同时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频繁,转移量占主导的是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从1987年的2增加到2005年的4,土地利用类型由农业主导转为以工业为主导;研究期内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下降态势;1987-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同时存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并且改善程度小于恶化程度,导致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水量供需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得到提升,水土流失得以控制,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中低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系统抗灾能力增强。【结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物元分析模型在用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8.
河北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二级区划指标体系,以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等作为一级区划指标,以微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特征及人类活动为二级区划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将该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9个二级区,并利用GIS绘制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图,对各生态区生态环境特征、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补偿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为视角,分析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演化与土地利用行为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原因和产生根源,初步确定农业生态补偿的概念,明晰其基本内涵。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及补偿模式等四个方面完善农田生态补偿的结构框架。同时,以土地利用为视角构建农田生态补偿的测算体系,并论证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法测算经济发展对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失、区域农田生态足迹法测算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方法,从而为量化农田生态补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