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构建2个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于2014年6月分别栽植2组不同的湿地植物。通过2016、2017年2、6、10月对潜流人工湿地进水口、出水口的水质进行监测,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和配置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预处理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是34.46%、50.02%、34.69%、12.89%。栽种引种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的潜流人工湿地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3.90%、41.80%、51.90%和66.30%;栽种乡土树种鬼针草(Bidens pilosa L)、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潜流人工湿地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80%、49.90%、59.70%和73.40%。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预处理和湿地基质的吸附降解作用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主要途径,栽种乡土湿地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安吉县6个不同处理规模的厌氧-潜流型人工湿地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水水质进行全年监测,探讨运行多年后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水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由于其污水来源不同,水质有较大差异。6个供试人工湿地经多年运行后,对生活污水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63.91%~88.98%,出水CODCr平均浓度低于60 mg·L-1;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60.93%~95.91%;对氨氮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34.44%~74.03%和31.08%~71.39%。秋、冬季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率有轻微下降,但TP与CODCr未受明显影响。进水面积负荷对出水污染浓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氨氮和总氮,面积负荷越大,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越高;水力负荷与出水污染物浓度关联不大,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污染物面积负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人工组建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该系统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NH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56.1%、47.1%、65.7%;一级湿地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好,二级湿地单元对NH_3-N、TN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三级湿地单元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均较差。[结论]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整体净化效果良好,可拓展研发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安吉县6个不同处理规模的厌氧 潜流型人工湿地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水水质进行全年监测,探讨运行多年后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水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由于其污水来源不同,水质有较大差异。6个供试人工湿地经多年运行后,对生活污水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6391%~8898%,出水CODCr平均浓度低于60 mg·L-1;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6093%~9591%;对氨氮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3444%~7403%和3108%~7139%。秋、冬季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率有轻微下降,但TP与CODCr未受明显影响。进水面积负荷对出水污染浓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氨氮和总氮,面积负荷越大,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越高;水力负荷与出水污染物浓度关联不大,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污染物面积负荷。  相似文献   

5.
以紫背天葵菜为种植植物,研究植物人工快渗系统对生活污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人工快渗系统对COD、氨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8%、95.3%和94.8%,COD、氨氮的出水浓度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中总磷的浓度能满足一级B标准。植物人工快渗系统对总氮平均去除率为67.6%。总氮、总磷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去除率明显提高。植物的吸收和根系的截留是总氮总磷去除率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植物种植为人工快渗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能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还能增加环境美观度。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剖析了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的最佳工艺参数,探讨了在不同季节、不同停留时间及不同回流比条件下此复合系统对污水氮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进水的氨氮浓度在24~143mg·L-1之间,氨氮的去除率为24.83%~98.41%;进水的平均总氮浓度在28~187mg·L~(-1)之间变化,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为10.63%~62.33%,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总氮的去除效果。在同一季节内,复合系统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及回流比的增加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徐晓锋  郭永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83-3985,4005
在植物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中对污水浓度与氮磷净化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蕹菜作为水培植物材料,对设置5%、10%、20%不同浓度的化粪池出口污水,分别于第0、2、4、6、8、11 d测定TN、NH4+-N、过滤后总氮(fTN)、总磷(TP)、PO43-P、过滤后总磷(fTP)、CODCr、过滤后COD(fCODCr).结果表明,TN、TP的去除率随污水浓度升高而升高,水培液中TN、TP浓度随污水浓度升高而降低.适当提高污水浓度有利于提高污水中TN、TP的去除效率.尽管蕹菜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没有影响,适当提高污水浓度也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污水浓度对铵态氮、磷酸根的去除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铬胁迫下薏米对含铬污水的净化作用及铬胁迫对薏米生理生化的影响,为人工湿地净化含铬污水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开展桶栽模拟人工湿地试验,以薏米为材料,定期浇灌不同浓度的Cr(Ⅵ)生活污水(0、5、20、40、60mg/LK2Cr2O7),定期测定进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并检测薏米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薏米对含铬污水中COD的去除率随Cr(Ⅵ)浓度增大而降低,5mg/L的Cr(Ⅵ)处理在对总磷的去除率在90%以上,并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薏米叶中的MDA含量随Cr(Ⅵ)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叶片SOD、POD活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薏米能耐受一定浓度的Cr(Ⅵ)胁迫,且对水质净化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藕田湿地对农村农田环境污水的净化作用非常明显,能有效降低污水中的COD、总氮、总磷、铵态氮和SS浓度.处于生长期和成熟期的藕田湿地效果最好,对上述5种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75%、60%、40%、70%以上;而处于后期的湿地系统则稍差,平均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SS除外,不同时期的湿地系统对SS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地区水稻田为载体,构建低负荷耕作型水稻田湿地,考察水稻生长周期内不同水力负荷(HLR)条件下的COD、总磷、氨氮、总氮等污染物去除规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稻田排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后,装置的净化效果提升了4%~13%;当水力负荷为0.065 m3/(m~2·d)时,耕作型湿地对COD、总磷、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47.3%、84.0%、80.0%、68.5%;模糊综合评价表明稻田排水水质优于普遍农村污水设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
浸润线高度对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猪场沼液,开展了不同浸润线高度下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浸润线可改变湿地填料层中的溶解氧分布和水力流态,从而造成了3种类型湿地系统对猪场沼液处理效果的差异;在不同水力负荷下,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M)对猪场沼液中各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好于低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L)和高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H);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利用溶解氧梯度在填料层内实现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共存,从而使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在同一系统内完成,提高了系统的脱氮能力;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系统还可适当增大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并可优化水力流态,从而进一步改善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结合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对浓度较高的猪场沼液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3种挺水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方法]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3种挺水植物模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研究3种植物对氨氮(NH_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花叶芦竹、翠芦莉、水葱对水体中NH_4~+-N、TP、COD的去除效果明显,168 h后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效率达到94.6%,而最低的COD的去除效率也达到89.8%。[结论]采用湿地植物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投资成本少、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 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BOD的去除率达52%以上,复合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对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62%~70%、60%~82%。表面流湿地在N的去除上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复合湿地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5%~46.4%、42.85%~80.38%。垂直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流湿地,在不同配水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47.84~73.56%。[结论]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水解池-垂直潜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云南省普洱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Cr、NH4+-N、NO3--N、TN的去除效果,并将水解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Cr、NH4+-N、NO3--N、T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89%、51%、85%,出水浓度分别<46、3.9、3.8、5.8 mg/L,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A类排放标准(GB18918-2002)。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涌泉根灌灌溉模式下的水肥利用效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原状土上进行了涌泉根灌湿润体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器流量对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特性及水氮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器流量对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湿润体内含水率以及氮素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分别得到灌水器流量与涌泉根灌累计入渗量以及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数学模型。肥液入渗条件下形成的湿润体形状近似为椭球体,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表现为表层低(18.55%)、中间高(20.39%)、底层低(14.46%)的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以分布1 d时湿润体特征值作为灌水技术指导依据。相同土层深度处NO-3-N和NH+4-N含量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再分布时间越长,土壤中NO-3-N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NO-3-N含量最大,深度越深NO-3-N含量越低;土壤中NH+4-N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深层土壤NH+4-N含量减少更明显。水分运动对NO-3-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较显著,水分运动对NH+4-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不显著。上述结果为涌泉根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2块结构相同的复合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选用不同的植物组合处理农村富营养化水体,分析2块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个复合水平流人工湿地对于TN和NH3-N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而对于COD和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种植灯心草—菖蒲和美人蕉—风车草的1号复合湿地分别为29.4%、35.7%、43.6%和65.9%;种植香蒲—美人蕉和美人蕉—风车草的2号复合湿地分别为30.6%、49.2%、58.1%和64.5%;2个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氮量仅占湿地总氮的去除量的8.13%和10.72%,但是植物的存在间接地影响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对提高湿地氮去除率具有重要作用。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磷量占湿地总磷的去除量的7.59%和10.25%。湿地脱磷的主要贡献来自基质,而植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对稻田排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水稻种植面积大,氮、磷流失严重,引起湖泊富营养化。芦苇能经济高效去除氮、磷等有机物。研究表明,对NH4+-N的去除效果可达89.4%,对COD的去除效果可达81.2%,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和74.4%。因此表面流芦苇湿地系统去除稻田排水中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前景。处理方法符合目前水环境生态保护趋势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红树植物秋茄为湿地植物构建耐盐人工湿地系统,以研究采用红树林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含海水污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特性,实验中分别研究了红树林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含海水比例为10%、30%和50%的污水时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水中海水比例在30%以下时,红树林人工湿地对含海水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对NH4^+-N、TN、TP及COD等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6%.79.8%、75.5%~89.6%、82.7%~97.4%及66.6%-85.3%,处理效果较好。当海水比例为50%时,红树林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明显下降,对COD的去除率下降至40%左右。实验中进一步研究了在进水海水比例为30%情况下人工湿地的负荷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负荷维持在12.6。18.9g/(m^2·d)范围内,可使红树林人工湿地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其对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大米淘洗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第1、2、3次大米淘洗水进行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4~+-N)等污染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了第1、2、3次大米淘洗水中各污染指标含量,并估算我国大米淘洗过程中的产污量。结果表明:第1、2、3次淘洗水中污染负荷均以COD、BOD5为主,TN污染居中,TP、NH_4~+-N污染负荷相对较少,随着淘洗次数增加,第2、3次淘洗水中COD、BOD5、TN、TP、NH_4~+-N污染量逐渐降低,但污染总量增加。经估算,淘洗1次,全国大米淘洗水中COD、BOD5、TN、TP、NH_4~+-N污染年排放量分别为113.52万、64.89万、8.19万、0.36万和0.24万t;淘洗2~3次,污染年排放量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唐天乐  杨晓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70-3573,3618
[目的]研究不同运行模式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与净化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在线试验模型和现场监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运行模式的有/无植物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溶解氧的关系。[结果]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种有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比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和没有种植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高。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净化效率在昼间较高、夜间较低,污染物净化效果与溶解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人工湿地的前置单元增氧有利于改善后置湿地单元的溶氧环境条件,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染物的能力。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宜在昼间运行,利用好植物的光合增氧潜力,则可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结论]该研究为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