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兰州市2011年第一场透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忠  刘淑梅  苟浩锋  张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38-11340,11470
[目的]分析2011年兰州市第1场透雨过程。[方法]通过对2011年兰州市第1场透雨天气发生的天气尺度、中尺度及物理量诊断分析,探讨此次透雨天气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结果]高原低涡与西风带冷槽的结合是第1场透雨的影响系统,低层槽前700 hPa从四川盆地到河西有一条西南-东南向气流,俗称"倒扣风",为降水发生和持续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垂直运动;物理量分析和中尺度分析也证实了低层"倒扣风"的重要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春季久旱转雨的实时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董俊玲 《农学学报》2018,8(11):31-37
[目的]为深入探讨山东地区夏季强降水的原因和机理,给暴雨模拟及预报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WRF模式对2015年7月29—31日山东地区一次典型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由东移的西风槽和低层的切变、低涡共同作用造成的,系统的位置及移动路径与降雨区的位置及移动非常一致。(2)WRF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出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雨带的位置和范围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3)分析850 hPa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垂直剖面,可见两个水汽来源,西南急流左侧有切变和低涡,强的低层辐合配合较大的水汽通量,存在强烈的水汽辐合,大量水汽持续辐合上升,为此次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结论]此次过程是山东省汛期比较典型的强降水天气,高低空系统配置和不稳定条件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WRF模式高时空分辨率的模拟结果弥补了常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时空分辨率方面的限制,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此次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14年7月7日夜到8日白天海东市大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克什湖低槽中分裂短波槽东移南下与东移北上高原槽在青海东部叠加加深;河套高压坝阻止低槽东移;青海西部东移地面冷空气及沿河湟谷地倒灌冷空气在青海东部相遇;青海东部较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中、低层水汽含水量充沛;新疆西部有较强正涡度区、青海中东部有较强负涡度区时,对海东市预报24 h大雨天气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22-24日江西省遂川县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川  李进 《北京农业》2013,(9):160-16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雷达回波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12年6月22-24日江西省遂川县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1]。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必然会引起强上升运动;再加上不稳定的大气状态,造成了这次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西州中东部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和短临预报指标。[方法]利用1960~2010年海西中东部6个气象站的冰雹资料,分析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6~2010年30次冰雹个例的高空实况资料,利用统计学和天气学方法,分析该区冰雹天气的高空天气形势、地面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归纳出冰雹天气形成的短期环流形势和短临预报特征。[结果]海西中东部冰雹天气出现在4~9月,5~8月最多,主要集中在14:00~20:00。天峻地区降雹次数最多,乌兰最少。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乌兰和天峻地区。冰雹天气的500 hPa环流形势有3个类型,其中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多,新疆东移小槽型次之,蒙古低槽型最少。冰雹一般发生在西北气流下,且短波槽、冷中心或冷温槽、急流核三者必居其一。冰雹多产生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相配置的形势下,低层充沛的水汽和水汽通量的辐合是形成冰雹的重要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冰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寇思聪  曹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05-6607
[目的]探讨本溪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方法]利用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演变、物理量场特点着手,对2009年12月4~5日本溪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此次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和华北气旋共同影响产生。此次过程中,本溪地区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低层暖、高层冷;低层西南急流将渤海水汽向本溪所处的辽东地区输送,为降雪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但由于上升动力不足,过程雪量未达到暴雪。乌拉尔山高脊的发展在这次降雪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高脊加强北抬时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和高空槽的加深。物理量场的分析对此次过程的起止时间和强度预报起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以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宝元  刘君  梁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04-5606,563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2013年6月15~16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短波槽引导西北涡北上影响河套地区,较好的水汽输送和强烈的水汽辐合是出现河套地区大雨的原因之一;正涡度平流和暖平流对河套地区上升运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喇叭口地形可以加强上升运动并使降水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96.8”邯郸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6.8"邯郸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1996年8月上旬的实况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邯郸"96.8"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了解此次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先后发展北上的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了邯郸"96.8"特大暴雨;台风倒槽是引发的邯郸洪涝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低空急流在北上过程中,受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使水汽和能量在邯郸积聚,为特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中纬短波槽的发展东移以及低层回流弱冷空气的不断入侵,是触发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进而导致暴雨持续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湿层深厚,湿区的经向分布比纬向更宽广,暴雨区的水汽源地为南海和孟加拉湾。整个暴雨时段,暴雨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是正涡度、高层为负涡度,且降水强度随辐合、辐散的增减变化;暴雨区为强烈上升运动区,随上升运动强中心的加强向上抬升、强降水也增强,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强降水随垂直上升运动的增强而增强、减弱而减弱。[结论]该研究为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0年1月17~18日发生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寒潮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欧亚大陆呈两脊一槽型且经向环流度较大、西伯利亚低槽、中低层低空急流及切变线是此次降雪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西南低空气流及低层偏东气流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高辐合、低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以及潜在的不稳定能量的共同影响都是此次降雪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固原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方法]综合利用常规观测数据、数值预报产品和和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了固原市2011年8月25日一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结果]高空冷块、低层暖温气流和低空切变线是这次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旺盛的上升运动以及低空暖气流和水汽供给为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动力条件。冰雹指数(HI)是预报(固原)冰雹天气的有效的雷达指标。反射率因子和VIL与冰雹天气关系较密切。[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刘桐义  姚文  张晶  孙丽红  赵晓川  孙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87-10990
[目的]分析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地区造成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高空地面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加密自动站以及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形成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热带气旋北上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结果]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后形成的高压坝持续维持,迫使"米雷"在登陆山东后部向西北转向;伴随"米雷"形成的低空东南急流将低层的暖湿空气持续向暴雨区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输送和层结不稳定条件;暴雨主要分布在高能舌内,高能舌的移动和消失对应暴雨雨带的移动和过程的结束,能量的分布情况对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结论]该研究为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莱芜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暴雨预报提供气候背景。[方法]根据莱芜市1961~2005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芜市暴雨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地理分布特征,以及造成莱芜暴雨主要的天气系统和莱芜地形对暴雨形成的作用,并对2000年8月9~10日莱芜连续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得出,莱芜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6~8月份,尤以7月份最多;秋季暴雨是春季的2.5倍;莱芜北部和南部山区暴雨日数较多,泰莱平原入口处和东部山前平原区暴雨日数较少。[结论]影响莱芜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低槽冷锋,莱芜"喇叭口"型的地形有利于气流辐合加强,对暴雨形成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显锋  温水荣  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7-11349,11355
[目的]分析2010年6月发生于广西中部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广西中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特征,试图揭示强降水过程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这次特大暴雨过程经历了多单体风暴向MCS的演变过程,超级单体和"列车效应"的存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多单体回波质心在移动过程中沿其移动逆向依次伸展是这次强降水过程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回波平均强度与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回波长时间呈准静止状态是强降水产生的有利条件;在径向速度图上,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以及中气旋的存在是判断强降水产生并维持的重要依据;雷达风廓线能较好地反映各层风的配置状况,是判断高空槽是否过境的有效工具。[结论]该研究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覃丽  黄海洪  温水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88-9891,9973
[目的]研究2010年广西冬季一次罕见的大范围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 1°×1°逐6 h的再分析资料,从暴雨的形成条件入手,对2010年1月广西一次罕见的大范围连续性暴雨过程的环境场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其形成的规律和成因。[结果]这次广西冬季持续性暴雨出现在副高异常偏强且稳定的背景下,由副高西北侧边缘云系的长久维持造成,低层罕见东南急流的辐合是导致这场罕见暴雨的根本原因;副高是影响这次冬季暴雨分布的主导系统,500 hPa湿度大值区与与暴雨区域对应很好;暴雨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的辐合对暴雨落区起决定作用。暴雨发生在700 hPaMPV1〉0、MPV2〈0的有利配置下,且MPV1与MPV2量级相当。[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做好此类极端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苟阿宁  李武阶  黄延刚  吴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3-11346
[目的]分析2011年6月9日湖北入梅后首场暴雨过程。[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每6 h一次的NCEP 0.5°×0.5°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地面加密雨量站资料等,对2011年6月9日湖北入梅后首场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寻找湖北省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系统移动演变规律以及触发机制等。[结果]这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此次暴雨过程是单阻型梅雨形势,500 hPa中高纬维持"两槽一脊"形势,无明显阻高,副高位置偏东偏弱,以高原冷空气为主;川东低涡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干线和低空急流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造成强降水的雨团有明显的中尺度系统特征,3个中β对流云团分别来自西南暖湿气流、700 hPa冷式切变尾部和850 hPa暖式切变顶部,经过在鄂东南合并加强,生成具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结构特征、维持少动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该云团是此次降水的直接制造者,通城强降水出现在云团合并发展最旺盛的地方。[结论]该研究为梅雨期暴雨的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江苏沿海贝类养殖的气候适宜性。[方法]采取农业气象指标分析法。[结果]常规统计指标和经验指标均表明,江苏沿海气候是能养殖贝类的,气候适宜性区域间是有差异的。[结论]从气候相对适宜性看,江苏沿海养殖贝类的优先顺序为连云港、南通、盐城;造成区域间贝类养殖气候适宜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高温、低气压、多雨、强降水等。气象为贝类养殖服务的重点应该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程度评估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及防灾抗灾的应对措施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WRF3.4模式,选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7.18"山东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分布、降水极值出现时间以及BS、ETS评分的影响。[结果]不论是否使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模拟出雨带的基本走向,但不同方案对于降水中心强度及其位置的模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边界层方案得到的模拟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普遍比实际降水落后2~3 h,且其降水峰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YSU方案对降水峰值的模拟效果最好。综合ETS评分和BS评分结果可知,对于降水量较小(25 mm)的模拟,不使用边界层方案反而效果最好;对于中等降水量级(25~50 mm)的模拟,使用Boulac方案比较合适;对于暴雨或特大暴雨(50 mm)的模拟,使用YSU方案效果最好。[结论]WRF模式中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能显著提高降水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胡顺起  韩永清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76-10980,11047
[目的]研究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2.5°×2.5°的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位势高度场、纬向风场、降水率、垂直速度场等与副高指数相关联的环流和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夏初西太平洋850 hPa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有重要影响。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偏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无阻塞型控制,高纬冷空气路径偏北,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加强,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弱,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大、脊点偏西、偏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加强,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强,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多。[结论]该研究为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提供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方面,对2010年7月18日夜间和8月9日夜间发生在山东西北部地区的2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山东局地大暴雨的内部结构以及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这2次暴雨均产生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在850 hPa附近的锋区中,大气均有较强的斜压性;2次暴雨均发生在低层有西南暖湿气流和850 hPa有切变线影响下,θse高能舌后部的密集区内常是暴雨易发地带,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不同点是:前次暴雨过程,700 hPa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主要为700 hPa暖切南部地区;而在后次暴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处于两高之间。[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抚仙湖流域废弃磷矿区通过地表径流输移进入湖泊的磷污染负荷量。[方法]对废弃磷矿所处的代村河小流域布设监控点,进行废弃磷矿来源污染物通量周年观测和降雨径流过程加密观测,建立了代村河小流域磷矿污染物流失量、地表径流量与日降雨量关系式。[结果]估算得到磷矿废弃地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代村河小流域输移总磷和磷酸盐分别为5.6和3.47 t/a;周年观测结果表明废弃磷矿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降雨淋溶形成的地表径流向外界传输,降雨期间入湖河流水质TP浓度是非雨期间的20~80倍。[结论]废弃磷矿流失的磷是抚仙湖持久性磷污染源,必须对废弃磷矿开采区实施生态修复,减少磷释放及入湖负荷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