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重庆山地血橙园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定量描述重庆山地血橙园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特征,本试验以重庆山地血橙园内血橙-红薯、血橙-花生、血橙-玉米、血橙纯林、血橙-茄子5种模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试验,测定了不同模式土壤的粒径分布及理化性质,计算了分形维数,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粒径分布及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橙园不同模式下土壤质地可分为砂质粘壤土和壤质粘土两类,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土壤砂粒与分形维数达到显著相关(p0.05),土壤粘粒含量与分形维数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分形维数大小首先决定于粘粒含量、其次为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分形维数与土壤容质量、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分形维数能客观表征血橙园土壤粒径分布,反映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2.
颗粒组成对包气带水分运动参数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结构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特征,决定着土壤的水力参数,进而对热量、水分和化学物质迁移过程起主导作用。为揭示土壤颗粒组成对水分运动参数的作用效应,通过灌溉前后不同时空野外试验采样、实验室分析,应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0.1~6m)的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影响。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残余含水率(θr)最重要的正作用因子,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粉粒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含水率(θs)最大的正作用因子,并对砂粒传递间接的负作用,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粘粒含量对其没有影响;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α最大的正作用因子是粉粒含量,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和粘粒含量的正作用;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最大的正作用因子来至于砂粒和粉粒含量,而粘粒含量的正作用也不能忽视;对土壤饱和导水率(ks)影响最大的是砂粒含量的正作用,其次是粉粒含量的正作用和粘粒含量的负作用,同时粘粒含量通过砂粒传递的负作用对其产生影响。砂粒和粘粒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的影响显著,砂粒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直接影响较大,而粉粒和粘粒分别对土壤饱和含水率、残余含水率影响明显。表明通径分析能够透过简单相关的表面深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传递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州稻田耕层土壤机械组成与理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温州地区稻田耕层土壤中机械组成与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粘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砂粒含量与速效磷,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磷,砂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砂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天然胡杨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贮水性能、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规律与差异,探讨荒漠绿洲过渡带胡杨林土壤水文生态特性对退化程度的响应及其退化机理。结果表明:(1)随胡杨林退化程度的加剧,林地土壤容重、砂粒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度显著增大(P 0. 05),而黏粒与粉粒含量、毛管孔隙度则显著降低(P 0. 05),土壤质地明显粗化。土壤砂粒含量高而黏粒含量极低是植被退化与土壤风蚀作用下形成的。(2)Kostiakov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退化胡杨林地的土壤入渗过程,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稳渗速率显著增大(P 0. 05),尤其表层土壤渗透指标极显著增大(P 0. 01),明显提高了土壤入渗性能。(3)随胡杨林退化程度的加剧,林地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吸持贮水量、有效涵蓄量显著降低(P0. 05);非毛管持水量、滞留贮水量、涵蓄降水量则增大。土壤持水贮水、调节水分和供给荒漠植物利用有效水分的能力降低及抗风蚀性能减弱,增强干旱胁迫和导致植被衰败、土壤沙化、生态系统退化。  相似文献   

5.
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对森林生态水文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解白龙江上游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入渗特征和持水性能,在室内采用双环刀法对该地区土壤进行研究,测量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渗透速率、根系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的容重、持水量、孔隙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与持水量、孔隙度呈反比关系;2)土壤入渗速率在不同土层上各有差异,但总体有初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趋势。在0~10 cm土层灌丛的渗透性能好,10~40 cm红桦林渗透性能优于其他林分;3)Kostiakov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的土壤入渗拟合的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对灌丛的拟合,是描述本研究区灌丛地土壤入渗特征最好的模型;4)植物粗根与土壤入渗呈负相关关系,与毛管持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细根和中根与土壤入渗呈正相关关系,中根与毛管持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土壤状况,选择6个研究地并对其土壤物理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各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粉粒及黏粒变化范围分别为16.83%~18.54%、1.15~1.40 g/cm3、28.47%~33.06%、5.40%~8.76%、47.13%~67.31%和18.43%~42.14%.在垂直分布上,多数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上下层变化幅度小,随土壤纵向深度增加,各研究地土壤孔隙度和机械组成变化复杂,不同研究地的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容重、毛管孔隙度、粉粒、黏粒差异极显著;土壤层次对容重、粉粒、黏粒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土壤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机械组成对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的影响,筛选出贵州山地茶园的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土壤条件。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茶园土壤与其它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贵州山地茶园土壤、林地土壤、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孔隙度值中等略微偏低,不同土地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变化为:林地>茶园>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各不相同,其大小变化为:林地>茶园>耕地;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物理性砂粒含量适中,粗粉粒的含量高于细粘粒含量。从总体上看,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机械组成基本符合高产茶园的要求,比较适宜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选择小陇山林区最适宜的涵养水源森林类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方法】采用环刀法对小陇山林区6种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6种主要林地土壤稳渗率依次为:锐齿栎林(6.52mm/min)阔叶混交林(5.30mm/min)油松林(4.89mm/min)华山松林(4.48mm/min)日本落叶松林(3.87mm/min)无林地(3.62mm/min);Kostiakov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同一林地类型土壤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初渗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稳渗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阔叶林土壤入渗能力较强,可有效改善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田表层土壤的粒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轻,粘粒和砂粒含量属于弱至中等变异强度;2就各土地利用类型而言,粘粒含量果林地最高,混合作物地最低;粉粒含量混合作物地最高,棉花地最低;砂粒含量棉花地最高,谷物地最低;3各连作年限棉田而言,粘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0年棉田最低;粉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5年棉田最低;砂粒含量连作25年棉田最高,连作15年棉田最低;4从总体上来讲,渭干河、库车河、塔里木河冲洪积物交汇处粘粒和粉粒含量较高,而砂粒含量较低,由绿洲中心往外,以粘粒和粉粒含量逐渐降低,而砂粒含量逐渐增加;5土壤母质属性、地貌地形、气象气候等结构性因素是控制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粒径变异的主要因素,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加剧了农田表层土壤粒径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环法对黑龙江省的黑土和草甸土两种土壤,分耕地和荒地两种利用类型进行试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都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初始含水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正相关。选择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达到稳定入渗所用时间和至稳渗的入渗量四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在0~20 cm层荒地的入渗性能明显优于耕地,而在20~40 cm层黑土耕地的相对入渗性能有所好转,但总体上看,荒地仍然优于耕地。40~60 cm层耕地和荒地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长年耕作对耕层土壤的水分参数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邢杰  张艳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7-10629,10631
[目的]针对我国北方砂壤土水分利用效率低的特点,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砂壤土表层添加不同黏粒量对砂壤土湿润锋进程、累计入渗量、土壤剖面含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土壤中黏粒添加量对砂壤土水分运动影响和机制,旨在为砂壤土工程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常规对照(CK)以及2%、5%、10%和20%4个掺黏量,定水头条件下研究不同掺黏量对砂壤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砂壤土表层掺黏后,显著减小了湿润锋进程.随着土壤表层掺黏量的增加,湿润锋下移速率、入渗速率逐渐减慢,累计入渗量减少.湿润锋、累计入渗量与时间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结论]在入渗过程中,土壤表层掺黏能显著增加土壤对外界水分的蓄积量,提高土壤的储水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处理模式的滞洪消峰效应打下基础。[方法]于2001~2005年设置百喜草全园覆盖、横坡套种作物、果园清耕和全园裸露(对照)4种处理,分析天然降雨时红壤的水分入渗量(包括植被截留的部分降雨)和水分入渗过程。[结果]百喜草全园覆盖处理各年水分入渗系数变化不大,果园清耕和全园裸露处理的水分入渗系数变化比较明显。4种处理春、夏季的水分入渗量远大于秋、冬季。4种处理4~8月的水分入渗差异很明显。百喜草全园覆盖处理是对照的1.5倍,横坡套种作物处理是对照的1.4倍,果园清耕处理是对照的1.1倍。[结论]4种处理红壤的水分入渗能力大小顺序为百喜草全园覆盖>横坡套种作物>果园清耕>全园裸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成土母质对桃形李品质的影响,为浦江县更好的发展规划桃形李产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浦江县的岩-土-果实及其根系土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对比研究不同成土母质区的桃形李品质和岩石、土壤及根系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浦江桃形李的品质与Ca、B、Zn呈正相关,与Si呈负相关;晚更新世红土风化物中桃形李品质最好,其次为中更新世红土风化物,酸性火山岩类风化物最差。[结论]浦江桃形李适宜种植在中晚更新世红土风化物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晚熟桃园梨小食心虫越虫茧的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中华寿桃、北京晚蜜和黄金冬桃为试材,研究了晚熟桃园梨小食心虫越冬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越冬茧主要分布在桃树的地上部,土壤及地表枯枝中较少,残果、芽、落叶和杂草内未发现越冬茧;各部位的梨小食心虫越冬茧比例分别为:地上部占越冬茧总量的89.62%,土壤中占10.31%,地表枯枝中占0.69%。[结论]为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郑本军  谢云  祝则刚  李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16-10517,10602
[目的]精细计算出浙南山地果园套种花卉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方法]连续2年在青田县山地杨梅园、油桃园、李园中分别套种伞房决明、常夏石竹、槐叶决明和二月兰各2hm2。[结果]套种4种花卉后果园裸地覆盖度可达90%以上,大大增加了地面覆盖、改善了果园土壤;套种提升了果园景观效果,入园观光、采摘人数累计增加5500多人,果园采摘收入增加,仅门票就增收了5.50万元,另外,种子收入36.95万元;套种共投入29.95万元,收入42.45万元,起到了以短养长的作用。[结论]浙南山地果园套种花卉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早酥梨授粉结实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酥梨的授粉结实能力,为其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3种梨树品种的花期物候期进行观测,对照园中以园内无授粉品种而园周围有授粉品种(砀山酥和黄县长把梨)的为CK1,以园内配置2个授粉品种为CK2,供试园中套袋隔离早酥梨的花序,以上均为自然授粉,最终调查各种花序、花朵的坐果数。[结果]黄县长把梨的始花期和盛花期比早酥梨早2 d;砀山酥梨的始花期和盛花期比早酥梨晚1 d,均可作为早酥梨的授粉品种。早酥梨自花授粉的花序和花朵的坐果率分别为13.3%和4.9%;CK1和CK2的花序、花朵的坐果率分别为64.5%、14.5%和81.1%、30.6%。[结论]早酥梨虽有一定的自花授粉结实能力,但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配置授粉品种能明显提高其坐果率。  相似文献   

18.
紫叶李与红美丽李(绿叶)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分析了田间条件下紫叶李与对照红美丽李(绿叶)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紫叶李的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红美丽李的174.0倍和1.3倍,而光合色素含量二者间则无显著差异;紫叶李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红美丽李,净光合速率日积分值仅为红美丽李的70%,而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分别降低了33%和22%。因此紫叶李与红美丽李光合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光合色素含量差异造成的,而可能是紫叶李叶片光合产物运输和转化不畅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特征及异质性分析,为河滨带土壤改良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外定点采样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永定河河滨带不同地段上下层(0~10、10~20cm)土壤的机械组成。[结果]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中主要以砾石含量为主,黏粒含量较少,均低于5%。在砾石类组分上,10~20cm含量大于0~10cm含量,沙粒、粉粒则表现出0~10cm含量大于10~20cm含量,黏粒含量上下层间变化不明显。上、中、下游砾石、沙粒、粉粒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而黏粒变化不明显。[结论]应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改良中要注意土壤机械组成恢复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金纹细蛾种群在山西省晋中地区苹果、梨、桃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方法]采取性信息素监测的调查方法,分析其种群变化.[结果]3种果园金纹细蛾发生动态一致,第1代高峰始于5月底;6月种群呈世代交替,7月受降雨影响种群数量下降,一直到9月底10月初蛰伏越冬;在种群数量上苹果园<梨园<桃园,且差异显著,日诱捕量分别为149.4、137.2、90.4头/d.[结论]明确了金纹细蛾在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为对其进行测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及时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