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姜会飞  廖树华  潘学标  侯双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2-10435,10460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2.
区域暴雨指标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之间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笔者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3.
遵义市2010年7月8~13日暴雨洪涝特征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10年7月8-13日遵义市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降水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遵义市的东北部,即正安、道真、务川等地;全市14个国家气象观测台站中,共有4站次大暴雨、8站次暴雨、8站次大雨;全市215个乡镇中,有162站次日雨量达暴雨,其中45站次大暴雨;务川茅天镇9日00:00-10日00:00降水量达288.6 mm,其中雨强达90.2 mm/h;务川分水镇7日22:00-10日05:00总雨量达423.0 mm。此次强降水中1 h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任意连续3 d最大降水量均超过100年一遇的大暴雨;强降水造成较大范围的渍涝或洪涝,部分河流超警戒或危急水位,灾害损失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江口县近30年的对降水资料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县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351.3mm,年最多降水量1878.0mm,年最少降水量934.5mm,降水量月、季、年差异很大;江口县平均一年有167.2d在降雨,其中,平均有38.2d为中雨、有13.6d为大雨、有3.7d为暴雨;江口县年平均雪日为21.9d,只有2.6d降雪形成积雪;一年中,夏季降水量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夏季减少,春秋两季增加,冬季基本不变;从1989年到2018年,近30年江口县年降水量增加了40.2mm;江口县暴雨洪涝主要出现在夏季;春夏秋连阴雨、干旱性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柳红  司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65-15367
利用淄川区1971~201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对淄川区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淄川区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旱涝灾害年以轻旱和轻涝为主;冬季和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夏季降水呈增多趋势;日最大降水量总体呈增大趋势,出现暴雨日数总体呈现增多趋势,历年降水量≥0.1 mm的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景德镇市气象局观测站、乐平市气象局观测站和气象哨所1958~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乐平市9月11日~10月10日期间日平均气温≤22℃持续3d或日平均气温≤22℃持续2d且其中1d最低气温≤16℃,日平均气温≤20℃持续3d或日平均气温≤20℃持续2d且其中1d最低气温≤16℃的发生情况;并以稳定通过22℃的终日作为轻度寒露风的标准、稳定通过20℃的终日作为重度寒露风的标准,统计出现频率为10%(10a一遇)、20%(5a一遇)、25%(4a一遇)、33%(3a一遇)、50%(2a一遇)、66%(3a二遇)、75%(4a三遇)、80%(5a四遇)、95%(1a一遇)的日期,以及这些日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最后利用ARCGIS软件,采用1:250000的地理数据,对乐平市晚稻轻度和重度寒露风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乐平市大部分地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2a一遇,重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5a一遇;洪岩镇、涌山镇、塔前镇、双田镇、高家镇、众埠镇、名口镇、十里岗乡、礼林镇等地海拔为100rn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3a二遇,重度寒露风为3a一遇;海拔为200m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4a三遇,重度寒露风为2a一遇;在海拔为300m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4a三遏,重度寒露风为3a二遇;在海拔〉400m山区轻度、重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均较高,不适宜晚稻种植。在农业生产上,要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合理安排生产;同时选育抗低温高产晚稻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来防御寒露风为害。  相似文献   

7.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省五峰县2016、2017年连续两年出现的暴雨洪涝灾害情况进行对比,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两次暴雨过程的降雨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7月15日暴雨过程范围较为集中,暴雨强度大,五峰国家气象站过程降雨量为126.6 mm;2016年7月19日降水分布广,强度大,五峰国家气象站过程降雨量为189.3 mm。从日降水量分析,2016年7月19日降水量排在历史第五位,而2017年7月15日降水量在历史上排位仅为第19位,但2017年7月15日连续2 h最大降水量的重现期达到130年一遇,在历史排位中位于第一位,即此次暴雨属于"坨子雨",分布极为不均,局地短时降水强度大。分析2次灾害发生前10 d的降水发现存在持续有效降雨,2016、2017年累积雨量分别达到97.4、116.4 mm,连日的阴雨会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或近饱和状态,在后期强降水的作用下,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安市1971 ~2013年7个县区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不同县区的极端降水阈值,利用平均值法计算全市气候背景和局地变化,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检验序列的变化趋势,对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7个县区2004~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逐时降水量,分析西安市暴雨日及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探讨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极端降水阈值根据下垫面差异略有不同,中到大雨为极端降水事件的标准;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与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相似;强降水多发区与阈值高值区基本对应,极端降水和极端雨日的多发区集中在山区.近43年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平均强度及频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大、极端降水天数多;西安市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与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吻合.西安市极端降水强度表现为市区、中部呈减少趋势,周边呈增大趋势;频数表现为北部、东南部呈减少趋势,中部、西南部呈增加趋势.近10年西安暴雨季节多出现在5月下旬~ 10月上旬,西部、南部、东部县区暴雨日发生频数较高;西安短时强降水7~8月最为活跃,南部山区多于北部,表现为明显的夜雨型特征,自5月起随时间从中部向东西部扩展,8月扩展至最大,9月迅速收缩;10 mm≤1 h降水量<20 nn的短时强降水7月多于8月,1h降水量≥30 mm的短时强降水8月多于7月.2000年前西安的发展处于城市化缓慢期,2000年后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周边县区的极端降水强度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城市化缓慢期东南县区的极端降水频率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西部县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滑动平均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庆地区1986-2015年降水量和强降水(日降水量≥50.0mm)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安庆地区降水量趋于略减少,倾向率-27.195mm/10a,以太湖最多,桐城最少;汛期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1.9%,6、7月降水稳定性最差。②年暴雨次数呈略减少趋势,倾向率-0.404次/10a;年均暴雨次数5.5次/年,6月暴雨次数最多;年暴雨次数和年降水量呈显著线性关系,年降水量每增加10mm,年暴雨次数约增加0.07次。  相似文献   

11.
李志静  李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77-12579,12610
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积分湿度指标和干湿指标分析辽宁本溪降水趋势变化和旱涝频率及发生时段。结果表明,在近55年里,本溪年降水量倾向率为-30.749mm/10a,趋势减少165mm;植物生长季降水量倾向率为-31.371/10a,趋势减少173mm。气候类型有所转变,由20年前是轻涝型转为湿润型。农业需水满意程度在150%以上,年平均降水盈余290mm;中涝至重涝有10年,约五年一遇;出现轻旱有5年,约十年一遇。春季中旱以下约十年二遇,中涝以上约十年一遇;夏季中涝以上约二年一遇;秋季中涝以上约十年二遇,中旱以下约十年四遇。7、8月重涝出现频率54.5%。5月和9月是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时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无棣县大监站及区域站1971-2010年40年降水资料,利用非参数检验法以及线性回归拟合法分析40年来无棣县的年总降水量、季节降水量以及年降水日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突变性、稳定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40年内无棣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波动较大,不存在突变.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年均降水日为65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差别明显,夏季平均降水量比冬季多367.81 mm.春季降水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夏、秋、冬季降水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按时段划分,4~10月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6~8时.无棣县的大雨、暴雨日数增多,该强度降水量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坡气候梯度变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利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布设的气象站的多年观测数据,采取差值对比方法,研究山地垂直气候带的空间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气温降低约0.52℃,≥0℃和≥10℃的年均积温分别降低147.8℃和160.6℃;在海拔1 700~3 3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增加约17.41mm;在海拔3 300~3 8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减少约30.21mm;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土温降低约0.8℃,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递增约5.13%.年均无霜期减少量是海拔增加量的0.065 9倍.和过去比,近10a来祁连山北坡气温、积温、地温呈波动性变化,略有升高,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也呈波动性变化,但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南四湖流域的极端降水特征,本研究利用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第90、95和99百分位的极端降水事件,平均降水阈值分别为24.7、40.0、80.2 mm;(2)南四湖地区北部降水阈值较南部偏大,东部较西部偏大,极端强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分布相似;(3)南四湖地区年平均极端降水量东北部以及北部较强,南部和西南部较小,这种分布和南四湖流域的降水气候平均态分布较为类似,反映了极端降水对于降水的贡献非常大;(4)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平均为每年3.08~3.56天,表现出极端降水阀值大的站点,其极端降水日数较少,其相关系数达-0.893;(5)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为34.2%~37.7%,且多年平均年极端降水强度分布与极端降水阈值分布相似,说明阈值大的地方,其降水强度也大,形成灾害的风险也大;(6)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多年平均日数为23.5天,且以4.5 d/10 a的速率上升;(7)南四湖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年总极端降水日数发生突变,且存在2年和16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5.
1980—2009年辽宁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平  李岚  邢江月  李忠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96-17598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80~2009年辽宁省54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气温、风速和雾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近30年累年日最大降水量在100—325mm,其中丹东地区发生暴雨及特大暴雨的几率较大;全省年平均雾日在3.1~57.8d,呈缓慢上升趋势;大风雪过程平原和沿海地区多于丘陵山区,东部地区积雪深度最大;高温日数西北部地区多于南部沿海地区,低温日数东北部地区多于沿海地带;全省年平均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而年平均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1959~2009年商水县中等强度及以上冷空气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夏季的7月份外,其他月份均有不同程度冷空气活动,以秋、春、冬季为高,活动频率分别为40%、32%和24%,而春、夏、秋、冬季伴有≥0.1 mm降水的概率分别为69%、75%、44%、39%;年度冷空气活动次数与活动频率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公路洪灾的风险性,以雅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公路洪灾致灾机理、破坏形态,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灾情因子四方面因素,遴选出公路造价等11个指标构建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概率理论建立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对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进行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性被分为高中风险亚区、中高风险亚区和中低风险亚区、低风险区四档三级.经济发达的雨城区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高,名山及西南部区县次之,宝兴、芦山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小;分区结果与近三年公路洪灾损失结果相符,评价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秦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19-2420,2424
通过对石柱县沙岭滑坡监测点1995~2000年间月降雨数据及763场降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域的降雨特性,分析年降雨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柱县沙岭多年降雨量均值1 142.4 mm,年最大降雨量达1 455.5 mm,年最小降雨量仅有932.1 mm,相差523.4mm,近6年年降雨量很不均衡;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5~8月,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83%;日降雨量在25~50 mm的大雨以及50~100 mm的暴雨日数虽然不多,但降雨量分别占21.58%和18.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