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杂交水稻产量性状胞质效应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胞质效应配合力,为杂交水稻不育细胞质的多样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优质高配合力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803B为核供体,选择5个高配合力恢复系,比较5种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结实率、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相关性状影响的配合力效应,并分析不同胞质对杂种F1代的遗传贡献率。【结果】细胞质效应在产量、有效穗数、穗长和千粒质量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同时,细胞质和恢复系互作对杂交水稻产量的遗传贡献率最大。A1、A2型细胞质和R1、R4恢复系是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亲本,其组合中出现具有较高特殊配合力效应组合的几率也较大,JW803A/蜀恢527在所有杂交组合中产量最高。【结论】杂交水稻新质源JW型细胞质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进一步发掘和利用JW型细胞质源,对选育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及丰富杂交水稻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几个籼型杂交水稻光合特性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籼型杂交水稻5个不育系803A、JW803A、G46A、珍汕97A和Ⅱ-32A,5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明恢63和辐恢838,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组得到25个杂交组合,在穗分化期对其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加性效应对杂种一代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性状起主导作用;光合色素含量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杂交水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性状受不育系影响较大,光合色素含量主要受父母本的互作效应同时也受环境因子影响.净光合速率中不育系JW803A和恢复系蜀恢527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组合JW803A/蜀恢527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是亲本一般配合力和F1特殊配合力结合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水稻亲本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配合力。【方法】选用包括JW803A不育系在内的5个不育系(JW803A、803A、G46A、珍汕97A、Ⅱ-32A)和5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明恢63、辐恢838)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杂交组合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9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以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作为选择目标时,803A、JW803A和蜀恢527都属于Ⅰ类亲本,其中JW803A/蜀恢527的产量优势最强,并具有较好的氮素吸收利用率。【结论】选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最有可能获得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磷钾素利用的配合力和遗传贡献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索杂交水稻亲本及杂交后代对磷、钾元素的利用特性,选用3个不育系(JW803A,803A,G46A)和3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杂交组合的磷素及氮素利用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磷素及钾素利用的配合力和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磷、钾素利用同时受可遗传的基因加性效应和不可遗传的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803A/蜀恢527是磷、钾素利用得到较好结合的组合,适合在肥料缺乏的中低产田夺取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水稻不同胞质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为杂交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选用杂交水稻生产上常用的5个不育胞质和5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对穗干重、干物质有效输出率等性状的亲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穗干重外,其余性状的不育胞质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所有性状的恢复系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所有性状均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狭义遗传率小于广义遗传率)。穗干重、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干物质有效输出量和干物质有效输出率以加性效应为主,产量以非加性效应为主。K 型和印水型胞质是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母本,蜀恢527和绵恢725是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父本。5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分别为: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干物质有效输出率>干物质有效输出量>穗干重>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茎秆性状的影响,选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杂交水稻不育胞质与5个高配合力恢复系,采用NCII模式研究株高及基部节间性状的亲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及遗传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胞质效应和恢复系效应在各性状中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茎秆性状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共同影响,重穗型和穗数型恢复系对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差较大,JW型胞质基部节长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野败型(WA型)低,而其直径和壁厚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则高于野败型胞质。结论:杂交水稻JW型胞质在保证茎秆充足的生物量积累的同时抗倒伏能力方面优于野败型胞质。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准确选择,为分子育种提供有效工具。以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527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抗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IRBBL23为供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广谱持久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蜀恢527中,获得22份含有Xa23基因的改良株系。用白叶枯病菌致病菌系P6接种改良株系,筛选出1份高抗白叶枯病的新恢复系R527-Xa23。进一步考察R527-Xa23与不育系谷A、Ⅱ-32A和特丰A配制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R527-Xa23与蜀恢R527的组合,在穗长、每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相关农艺性状上相似,表明该恢复系R527-Xa23在培育白叶枯病抗性杂交水稻组合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差异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制种过程已成为制约三系杂交水稻推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目的】研究5种水稻不育胞质类型和肥料调控技术对杂交水稻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影响,为提高繁殖、制种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野败型(W)、爪哇型(JW)、冈型(G)、K型(K)和印水型(YS)核质互作不育胞质构建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同氮肥调控处理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和繁殖产量,探索胞质效应对不育系异交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其肥料调控机制。【结果】各同核异质不育系繁殖产量的提高主要由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加共同控制;JW型和W型胞质不育系在10 kg/667m~2氮肥施用条件下繁殖产量达到最高,分别达到259.20、244.04 kg/667m~2,GA、KA和YSA则需要18 kg/667m~2氮肥施用量其繁殖产量才可以达到250 kg/667m~2,但又会存在病虫害高发的风险。【结论】胞质效应及其与氮肥的互作对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异交习性均会产生显著影响,氮肥水平对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繁殖产量的影响大于胞质效应,胞质效应主要影响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等异交习性。  相似文献   

9.
以 V_(20)A,B/测64,V_(20)A,B/26窄早和珍汕97A,B/明恢63为材料,探讨在不同栽培条件下野败胞质对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环境(氮肥、密度、光温条件等)适宜与否会影响不育胞质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作用程度和方向.不同组合因核质组成不同,对环境的反应特性不同,其最适条件有别.因此,从遗传角度上探讨胞质效应问题,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特定的性状才有效.通过栽培措施调控那些与产量的胞质效应关系存在密切的环境相关或表型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克服胞质负效应、发掘增产潜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对比试验,筛选出Ⅱ优498、川农优498、珞优8号、中种5号、内香8156、内香2550、Ⅱ优615、德香4103、川香858、川农优527、红优669、G1A×蜀恢1088、川香29A×蜀恢498、蓉11A×396、蓉18A×R498、FS-3A/蜀恢498等一批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组合),为温江区水稻品种选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N后移对超级稻组合淦鑫688源库特征的影响。[方法]以超级稻组合淦鑫688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源器官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重,叶绿素含量,剑叶光合速率,茎鞘干物质积累及输出)及产量,并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源库关系,产量及N肥利用的影响。[结果]适量N肥后移有利于优化群体质量、协调源库关系、增强叶片功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N肥利用效益。抽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其下降速率随穗肥用量增加而减缓。适量增施穗肥,可延长下位叶功能期、提高抽穗期茎鞘物质贮藏量、总库容量和单位叶面积承载的库容量、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减少籽粒库对茎鞘物质的需求量、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还能提高N素的物质生产力和稻谷生产力,提高N素吸施比和N素总积累量。对于淦鑫688而言,在施N量为175-205kg/hm2时,穗肥用量以占总施N量的40%~45%为好。[结论]该研究为超级稻建立协调的巨库强源关系而制定合理高效的施N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粳稻三系亲本亲子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粳稻三系亲本壹子间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为供试材料,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测定其农艺性枕、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杂种与高亲值的相关性一般好于与低亲值的相关性。抽穗期、穗总粒数等性状与不育系关系较为密切,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品质性状与恢复系关系较为密切。所有产量性状亲子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说明杂种的产量性状还与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提供配合力好的亲本资源,并为生产应用提供优质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  相似文献   

13.
姚根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0-17511
[目的]为杂交中籼新组合辐优155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辐优155经安徽省2007、2008年2年区试和2009年生试,比较辐优155与对照品种Ⅱ优838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及抗性,并分析了其大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以探讨其生产潜力及推广价值.[结果]辐优155是安徽省铜陵县农业科科学研究所用辐88A与恢155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米质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辐优155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安徽全省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方法]以超级杂交水稻黔南优2058为试材,设5种施氮量处理进行免耕移栽的稻作试验。[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茎干物质减少,叶干物质逐渐增加;在齐穗期茎、叶干物质逐渐减少,穗干物质比例和穗/茎叶逐渐增加;成熟期的情况与齐穗期相反。在75~225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抽穗后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和输出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下降,而有效穗数逐渐升高。[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以抛物线形式增加,施氮量为284.0kg/hm^2,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一季中稻为试验材料,在大棚内开展了轻度水分胁迫(QX)和重度水分胁迫(ZX)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影响的盆栽试验。[结果]2种水分胁迫处理均明显抑制了水稻不同时期的干物质量。分蘖期,CK组根、茎、叶干物质相对QX和ZX处理有不同程度(121.1%~211.2%)的增加。CK组穗重最大,为53.21 g/盆,其相对QX和ZX处理分别增加44.9%和43.3%,差异显著。相对CK而言,水分胁迫显著提高了ZX处理水稻茎秆和叶片的氮含量,但是由于水稻干物质量受到显著抑制,所以ZX处理的氮积累量显著低于CK组。[结论]前期的水分胁迫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田间管理措施要适时排水或灌溉,避免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北方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个杂交粳稻组合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产量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及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杂交粳稻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育种上,可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组合产量的同时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郝苏丁  余显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18-6419
[目的]测定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Oryza sativa L.)叶片的透光率,并分析不同透光率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B6C1和B5C2回交得到B6C2,对B6C2群体进行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晴天条件下,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叶片透光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育时期透光率的变化为分蘖期收割期始穗期,即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透光率先降低然后升高。在阴天条件下,透光率随不同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总体上,相同生育时期和相同天气类型下,卷叶叶片的透光率均大于平叶叶片。[结论]透光率变大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受光效率,使卷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大于平叶,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安徽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肥水运筹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推广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在安徽沿江稻区开展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水运筹示范提出了水稻的高产肥水运作模型。[结果]试验单季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0575kg/hm^2。试验秧苗生长健壮,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多,根系入土较浅,主茎扁且基宽适度,二次分蘖率高,叶蘖同伸性好,物质积累多。试验水稻个体发育健壮,根系发生量大,茎基粗壮。试验水稻群体田间封行期推迟。通风透光好。试验水稻始穗至齐穗的间.隔期为2~3d,基本同时抽穗,主茎带穗多,每穗颖花总量发育充足,相对均衡性较好。灌浆结实期干物质输转谷穗率高,乳熟生长阶段完成理论产量积累6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单季杂交水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高产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冬种模式对后茬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6年以杂交水稻中优808为试验材料,设冬闲—水稻(A处理,冬闲对照)、油菜—水稻(B处理)、蔬菜—水稻(C处理)、马铃薯—水稻(D处理)和绿肥—水稻(E处理)5种冬种模式,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结果]不同冬种模式下,C处理的后茬水稻叶面积指数(3.30)在拔节期显著高于A处理(2.31)(P<0.05,下同),但与B、D和E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B和E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总生物量排序为C处理>B处理>E处理>D处理>A处理,冬种农作物或绿肥处理的后茬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冬闲对照.从产量构成来看,B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221.62万穗/ha);D处理的每穗总粒数最多(181.03粒/穗);C处理的水稻结实率最高(90.58%).各冬种农作物处理的水稻产量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C处理产量最高,达10480.23 kg/ha;其次是D和B处理,产量分别达10245.80和10069.99 kg/ha.[结论]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农作物或绿肥可促进后茬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增产,其中蔬菜—水稻、马铃薯—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冬种模式的增产优势明显,是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复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