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验利用黄白茧色限性品种Y92为材料,在4、5龄幼虫期,测定了黄血蚕(雌)、白血蚕(雄)的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消长变化,幼虫血液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多,至5龄期第八天到达最高值,黄血蚕94.36μg/μL,白血蚕54.82μg/μL。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5龄期第六天幼虫黄、白血液的蛋白质差异,在蛋白质电泳图谱中,黄、白血蚕总共检测到507个蛋白点,其中黄血蚕有287个蛋白点,白血蚕有220个蛋白点,两者能匹配的蛋白点有205对,匹配率达到80.9%;特异性蛋白点,黄血蚕有82个,白血蚕有15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危害及传播途径的分析,提出对桑叶进行全程叶面消毒的方法控制蚕微粒子病,提出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控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用常规镜检法确证蚕种的带毒现象是不可能的;带毒蚕种催青,可在已1胚子发育前后(戊3—已1—已2)镜检到成熟态微粒子原虫孢子;现行家蚕品种微粒子病蚕无“斑点蚕”的特殊症状;发育大小开差显著,体色呈“锈色”的群体表现,仅在幼虫发育三龄期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樗蚕微粒子病病原的回接感染试验确定樗蚕微粒子病病原,并对樗蚕微粒子病病症、病原作了初步观察。同时,通过对柞蚕的接种试验验证了樗蚕微粒子病病原可以感染柞蚕。  相似文献   

5.
闹羊花素-Ⅲ对昆虫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闹羊花素-Ⅲ处理菜粉蝶5龄幼虫后,观察试虫血淋巴总量及其蛋白质、总糖、甘油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每虫1-5μg处理后60h,血淋巴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40%-50%,总糖含量降低14%-30%,甘油酯含量可降低77%。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壮蚕(4 ̄5龄)微孢子虫感染与微粒子病显微镜判别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显微镜检别出微粒子病的时期随微孢子虫接种剂量的增大而提早,并且3个取样部位从先到后镜检出的顺序分别为病蚕中肠、病蚕整体、病蚕粪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阿苯达唑对患微粒子病家蚕血淋巴代谢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阿苯达唑的作用机制,为以阿苯达唑为主剂研发新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五龄起蚕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建立家蚕微粒子病模型,分别于攻毒后12、24、48、72和96 h开始饲喂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直至上蔟结茧,以未攻毒未给药的家蚕为对照,待化蛹后逐头镜检调查家蚕感染率,以评价阿苯达唑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患微粒子病蚕体血淋巴中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是攻毒后24~48 h。与对照组家蚕血淋巴相比,从模型组家蚕血淋巴中共筛选并定性获得4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呈下降趋势、20种代谢物呈上升趋势。对模型组与阿苯达唑给药组的家蚕血淋巴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除木酮糖、D-葡萄糖-6-磷酸、肌醇、泛酸、甲基丁二酸和油酸外,阿苯达唑对多数与家蚕微粒子病相关的代谢物具有干预调节作用。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通路分析,发现家蚕感染N.b后有6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①淀粉和蔗糖代谢;②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③苯丙氨酸代谢;④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⑤谷胱甘肽代谢;⑥磷酸肌醇代谢。家蚕添食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后能有效减轻上述代谢通路的改变,从而促使患微粒子病家蚕处于较正常的生理状态。【结论】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在N.b感染后24~48 h,结合N.b的生活史,可全面揭示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即阿苯达唑通过抑制N.b在蚕体内的裂殖体增殖,有效降低N.b感染对家蚕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作用,维持家蚕的正常生理状态,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及其病原微孢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室分析,小区试验及生产试验、考察了复方制剂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及其病原微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00倍防微灵体外处理,使微孢子发芽100%受抑;用药物处理后不能发芽的微孢子接种蚁蚕不能引起蚕儿发病;接种病蚕和带毒蚕饲喂药叶,发病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不同家蚕品种五龄期幼虫肠液或血液中四种酶的同工酶。初步结果表明:四种酶的同工酶带数及其特征在品种间均存在差异。肠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因品种不同出现1-4条酶带;肠液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2-3条带子;血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在试验中可见到1-3条酶带不等;血液酯酶同工酶五龄第3天较五龄起蚕酶带数增加,酶带宽、着色深。  相似文献   

10.
微粒子病是家蚕5大传染病之一,也是蚕业生产上唯一被列为检疫对象的蚕病.历史上法国曾因发生微粒子病而使法国蚕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博士研究认定,微粒子病原体经食下和胚种2种途径传染.因此世界上蚕种塑育、普种改平附为袋制,进而原种改袋制为框制,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云南省蚕业、蚕种生产的迅猛发展,原蚕区制种的大幅度扩大,微粒子病在一些地区发生和蔓延,而且危害严重.防治微粒子病已成为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研究被列为国家的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两广2号"传染患病的规律性。[方法]以夏秋蚕品种两广2号为试验材料,在蚕座中混入血液型脓病病蚕后,调查混入的病蚕数量、蚕座密度与该病在蚕座内传染的相关关系。[结果]相同数量的健康蚕群体中,混入的病蚕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相同的病蚕混入率,蚕座越密,病死率也越高。[结论]养蚕生产中,除了做好消毒工作外,要及时淘汰病死蚕,保持适宜的蚕座密度,才能实现养蚕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桑蚕原种微粒子病毒率(下简称毒率)的时间发展变化规律,为桑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Linear regression model)、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on model)及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Seasonal structure component)对2006~2010年广西桑蚕原种毒率的时间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对桑蚕原种毒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不理想;自回归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残差自相关问题,且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程度较好;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桑蚕原种病毒率在5年内(2006~2010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一年中桑蚕原种生产第1、4、5、6批的毒率较高,以第6批最高;第2、3、7、8、9、10、11、12批的毒率较低,其中以第8、9、10批次最低。【结论】时间序列分析能客观反映广西桑蚕原种毒率的发展变化规律,今后可从数据挖掘角度对桑蚕微粒子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蚕抗菌肽attacin基因在不同诱导源诱导时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3种外源微生物BmNPV、JM109以及农杆菌LBA4404对家蚕进行诱导,半定量PCR检测attacin基因在诱导后的家蚕血液和脂肪体的表达情况,对诱导表达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及进一步的分析。[结果]attacin基因在所有诱导后的脂肪体中均出现1条800 bp左右的特异表达条带,克隆测序(GenBank登录号:FJ373020)后发现其产生由正常表达形式的2个内含子未被剪接引起,且原序列第1内含子5′端的1个TGA终止密码子使得加长的特异表达序列翻译氨基酸时在此处终止,最终导致了attacin C末端结构的缺失。[结论]attacin基因有2种剪接形式,该研究对探明atta-cin基因在家蚕免疫中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了家蚕微孢子;Nosemebombgcis)感染蚕蛾鳞毛和蛾尿中微孢子虫存在状况及对家蚕的传染性。结果表明被微孢子虫感染的蚕蛾,它的鳞毛和蛾尿中寄生和存在形态、大小、折光性均无异的微孢子虫孢子,对家蚕幼虫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健康蚕蛾具有较大的污染性,其致病性和污染性大小与蚕蛾患病程度强弱呈平行关系,这一结果可作为蚕种生产上对蚕蛾鳞毛和蛾尿的控制与消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新方法。[方法]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和蛹及带毒蚕卵,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和微孢子虫作用的差异及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以20-160 Gy剂量辐射,不能杀死微粒子,不能去除感病蚕体的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体重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感病蚕的死亡率在80 Gy以上处理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处理卵的孵化率降低,孵化蚕的带毒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孵化蚕和未孵化蚕总的带毒率降低;20-160 Gy小剂量辐射,不能去除蚕蛹体内的微孢子虫。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蚕蛹羽化率、母蛾带毒率、卵带毒率和雄蛾交配能力逐步降低,但20 Gy辐射处理的蛹羽化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结论]低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卵具有一定的除毒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软化病感染家蚕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感染软化病的家蚕碱性磷酸(ALKP)的活力并研究酶组织病理学,通过ALKP活力测定证实感染黑胸败血病的软化病家蚕ALKP,活力变化的规律与正常家蚕相似而单位更低.石蜡切片显示感病家蚕丝腺组织内充满丝胶类物质,家蚕吐丝结茧受阻.用冰冻切片法以ALKP反应底物对病蚕的丝腺组织进行活性测定,显示出感病家蚕的丝腺内外膜均呈现较强的酶反应,暗示了膜上活跃的磷酸转运系统.而脂肪体内的某些部位也呈现出点状深着色,证明脂肪体内含有ALKP,合成组织.  相似文献   

17.
氟污染对蚕茧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二氧化氯(ClO2)对桑叶质量、家蚕微孢子虫和肠球菌的灭活作用及其稳定性、腐蚀性,以直接喷洒桑园桑叶和浸泡离体桑叶消毒的方式,测定ClO2对桑叶质量的影响,并用悬液法和桑叶片载体法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测定ClO2对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浓度在500 mg/L以下的ClO2溶液对桑叶质量无显著影响;采用悬液法时,30 mg/L ClO2溶液处理6.0 min即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而漂白粉精浓度需要达到0.24%才具有同等效果;采用桑叶片载体法时,300 mg/L ClO2溶液处理10.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以10 mg/L ClO2溶液处理1.0 min,可完全杀灭家蚕肠球菌。ClO2稳定性较差,对金属具有中度腐蚀性。可见,ClO2适合作为桑叶消毒剂用于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灰蜗牛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晓芬  王应和  胡祚忠  谈廷桂  陈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0-16250,16261
[目的]通过控制桑园中昆虫等生物的传染环境,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爆发。[方法]将桑园蜗牛镜检发现携带微粒子孢子的磨液添食家蚕后镜检,同时将家蚕微粒子孢子添食蜗牛后镜检。[结果]灰蜗牛携带的微孢子虫能够感染家蚕;家蚕微粒子孢子可以感染蜗牛。[结论]通过综合治理灰蜗牛,至少可以辅助控制和净化桑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