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叶海棠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与分化,已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群居系统.对居群系统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变叶海棠的某些居群内既存在着渗入杂交变异,基因重组;也同时存在着较稳定性遗传(无融合生殖)和类型(单株)的分化、地方宗(变种)的分化、地理宗(亚种)的分化.经过比较分析,深入地揭示了马尔康海棠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即从变叶海棠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达到种(马尔康海棠)的分化4个阶段;马尔康海棠是变叶海堂与陇东海棠渗入杂交形成的种间杂种,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Ser.kansuenses Rehd.).  相似文献   

2.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性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对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杂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征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时于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变叶海棠多样性的区系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苹果属植物中,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dh.)Hughes)不同形态类型间,其耐盐、耐旱、耐热、耐涝,抗腐烂病和根腐病等都呈明显的多样性差异。在其主要分布区内,有陇东海棠和花中南海经棠(或其中之一)零星分布。它们在四川西部和甘肃东南部汇集,表现为地理亲缘,其分布区的分异,表现为地理替代(含垂直替代)。变叶海棠以兼性无融合生殖方式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变异,又以无融合生殖方式保持新产生变异的遗传,经数千万年的世代繁衍,不断增加种群的多样性,促进物种的分化与进化。  相似文献   

5.
四川阿坝州苹果属植物两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阿坝州18个苹果种及类型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8个试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7种表型,同一种不同类型的酶谱基本一致;酯酶同工酶有6种酶谱表型,种内酶谱表型分化明显,由此认为,变叶海棠是花叶海棠与山荆系中某种的杂种后代,而不是原生种:小金海棠和马尔康海棠为姊妹种,起源于于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6.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Rehd.) Hughes)的形态特征、种质特性、分布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也是苹果属植物中具有多种高抗性的种类.作苹果砧木利用,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树半矮化,进入结果期早,果实品质好,是极重要的苹果砧木资源.变叶海棠种群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3 个种的杂交复合体,由于杂种的全部或部分能育子代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和增加基因的突变率,丰富了物种的基因库,从而深入的揭示了变叶海棠具有高抗性的遗传机理.变叶海棠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种,是极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对变叶海棠及其近缘种(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的保护,对于研究物种生物学理论以及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苹果优良砧木资源--变叶海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hd.)Hughes)的形态特征、种质特性、分布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也是苹果属植物中具有多种高抗性的种类。作苹果砧木利用,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树半矮化,进入结果期早,果实品质好,是极重要的苹果砧木资源。变叶海棠种群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3个种的杂交复合体,由于杂种的全部或部分能育子代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和增加基因的突变率,丰富了物种的基因库,从而深入的揭示了变叶海棠具有高抗性的遗传机理。变叶海棠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种,是极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对变叶海棠及其近缘种(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的保护,对于研究物种生物学理论以及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苹果优良砧木资源—小金海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金海棠分布在沿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中上游流域之间,称为岷江一大渡河带。该地区有陇东海棠系等10多种苹果属植物的分布,种类间的汇集,表现为地理亲缘。不同物种汇集地,无疑是物种分化及种质渗入十分活跃的地带,耐小金海棠则有可能是物种分化及种质渗入形成的多倍体杂种。小金海棠幼苗的叶形与陇东海棠近似,其分布区与陇东海棠系表现为地理亲缘,因此,小金海棠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小金海棠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的第一个抗缺铁黄叶病苹果基因型,对潜隐病毒也有较强的抗性,是极重要的苹果种质资源。作苹果砧木利用,其综合性状优于M7,是很有希望的苹果半矮化砧木。  相似文献   

9.
川西变叶海棠的表型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西部炉霍5个典型天然居群的变叶海棠为试材,调查了株高、胸径、冠幅、单果质量、叶面积等10项表型指标,分析了变叶海棠不同居群的表型变异幅度和变异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各项表型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古比、玉麦比和然柳3个居群的株高、胸径、冠幅性状,格鲁居群的叶片性状,以及玉麦比居群的果实性状相对较为优良;各项指标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较大变异,除了冠幅和叶片宽,其他指标都呈居群间变异大于居群内变异;株高、胸径、叶面积、叶片长、叶片宽、单果质量、果实横轴、果实纵轴都与纬度呈负相关,果实、叶片性状与经度呈正相关,冠幅、叶片和果实性状与海拔呈显著的负相关。采取UPGMA法,以4.34为阈值用欧式距离把5个居群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苹果属植物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中国苹果属3组5系18种22个类型不同倍性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系统研究表明,在14个二倍体中,隶属真苹果组的8个种:山荆子、丽江山荆子、锡金海棠、垂丝海棠、苹果、花红、西府海棠和楸子为单价体,二价体联合构型;隶属花楸苹果组陇东海棠系的3个种: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为单价体、二价体和四价体构型一;隶花楸苹果组滇池海棠系的2个种;河南海棠和沧江海棠与隶属海棠组的尖嘴林檎仅呈现二阶体构型。6个  相似文献   

11.
四倍体湖北海棠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保体湖北海棠树冠矮小紧凑,结实率高,抗苹果早期落叶病能力和抗寒力强,有较强的耐盐性和较耐旱耐涝;嫁接苹果品种亲和性好,是一个良好的苹果砧木。  相似文献   

12.
苹果属植物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苹果属植物 44个种类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分析表明 ,在 1 6种酶谱类型中 ,台湾林檎、尖嘴林檎、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均为 Ea型 ,其主要酶带 E 34,38,40 广泛存在于苹果属植物中 ,推测 Ea型酶谱应是苹果属植物最原始基因型的次级反应。在苹果系中 ,新疆野苹果、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 3个野生种为不同的Est谱型 ,栽培种的特征带是 E 39。山荆子系与三叶海棠系的种间有相同的酶谱 ,亲缘关系密切。山楂海棠与意大利海棠同属 En型。褐海棠的酶谱虽为 Em型 ,但归入陇东海棠仍不合适。绿苹果组多数种缺 E 34,38,40 号酶带 ,其中扁果海棠有 E 38带 ,证明它是花冠海棠与苹果的杂交种。三裂叶海棠的酶谱独特 ,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还讨论了苹果属部分种的分类地位以及亲缘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观察苹果木材超微构造的基础上,分析了苹果木材在构造上容易发生皱缩的原因,同时观察了苹果木皱缩材组织结构的变化,验证了皱缩机理;分析了温度和含水率对苹果木材基本皱缩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2-3a生长正常的小金海棠实生苗,以0.25%,0.30%,0.35%3个土壤盐浓度处理。通过叶片受害的形态观察。研究了小金海棠不同基因型与耐盐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盐害胁迫下,小金海棠约在第5-8d开始出现盐害症状,且不同RAPD类型的小金海棠运载盐害表现有区别。其中RAPD分子标记为35号的小金海堂耐盐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伦萨海棠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统发生-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明弗洛伦萨海棠与多胜海棠组的种类是同源区系解体后独立演化而来的,是与多胜海棠组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单种组,命名为弗洛伦萨海棠组(Sect.Florentinae Cheng M H.),起源于白垩纪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16.
苹果属植物苹果组及山荆子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属中苹果组和山荆子组的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近长球形和长球形,花粉P/E值在1.0260-1.5720之间。三购,极轴走向,沟中央较宽,向两极渐细。萌发孔3个,环列于三沟中央,孔沟属N3P4C5型。花粉中等大小,长轴在25μ-30μ左右。外壁为条网纹、条穴纹及条纹饰,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7.
苹果砧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苹果属16个种和类型的二年生实生苗的试材,进行人工干旱处理,测定其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叶片受害程度。结果表明,除脯氨酸外,其余指标与旱害级数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可作为苹果属植物抗旱性研究的参考指标。根据砧木叶片受害级数对16个种和类型砧木的抗旱性进行分组归类,并用聚类分类法探讨了苹果砧木抗旱机理。  相似文献   

18.
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去雄套袋,不去雄套袋和去雄授粉套袋法。研究了湖北海棠等7个苹果属种或生物型的无融衙生殖特性。结果表明,毛山定子Malus mandshuricakomorov。株眉海棠M.zumi Rehd不具无融合生殖特性。湖北海堂M.hupehensis,Rehd。不同生物型间无融合生殖特性差异很大,其特性与其倍性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塞威氏苹果花粉形态研究及其演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威氏苹果花粉圆球形,近长球形或长球形。3沟,萌发孔3个环列于3沟中央,孔沟属N3P4C5型。外壁条穴纹饰或条穴附属物纹饰,花粉的大小与其P/E值与正相关。伊犁地区塞威氏苹果(新疆野苹果)花粉的P/E值较中亚地区本种花粉的P/E值为大。前者较后者原始,初步认为,中亚的塞威氏苹果的自然分布区应是后生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