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与丁酸钠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肉桂醛、百里香酚和香兰素对于4种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菌)的抑菌效果。并将单方和复合植物精油分别与丁酸钠复配,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乳酸菌无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下,抑菌效果为肉桂醛香兰素百里香酚。肉桂醛与香兰素复合植物精油抑菌效果优于单方植物精油,当肉桂醛与香兰素的质量比为6∶1时抑菌效果最佳。丁酸钠没有显示出抑菌作用,但丁酸钠与植物精油复合可明显降低植物精油的使用量。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精油的复合具有协同作用,植物精油和丁酸钠之间也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杜仲叶、黄连、地锦草、地榆和地丁等42种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牛津杯方法测定4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作用,筛选出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好的提取物,进一步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42种中草药提取物中黄柏、黄连、地锦草、大黄、厚朴、诃子、地榆和洋槐花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20 mm)。MIC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强,MIC值为0.47 mg/mL。厚朴、诃子和洋槐花MIC值分别为3.75 mg/mL、15 mg/mL和3.75 mg/mL。42种中草药提取物中,黄连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最强,同时厚朴、诃子和洋槐花3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有望开发为中草药添加剂应用于预防和治疗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畜禽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敏感性强的药物,帮助饲料、养殖企业选择抗生素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锌、金霉素、阿维拉霉素、那西肽、林可霉素等7种生产中较常用的抗生素,采用试管稀释法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52标准株和猪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8标准株进行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除金霉素外,其他药物对鸡源和猪源产气荚膜梭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恩拉霉素的抑制作用最强,对CVCC52的MIC为0.6μg/mL,对CVCC2038的MIC为0.2μg/mL;(3)其次为阿维拉霉素,对CVCC2038的MIC为0.25μg/mL;(4)维吉尼亚霉素次之,对CVCC52的MIC为0.8μg/mL,对CVCC2038的MIC为0.8μg/mL。通过对以上7中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恩拉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多种不同饲料添加剂类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强的药物,为饲料、养殖业临床上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喹乙醇、4%恩拉霉素、盐霉素、硫酸黏霉素、15%杆菌肽锌、黄霉素、吉他霉素和盐酸金霉素八种饲料常用抗生素添加剂,采用试管稀释法对猪源产气荚膜梭菌野毒株进行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恩拉霉素抑菌作用最强,其MIC为1.6μg/m L;(2)喹乙醇和15%杆菌肽锌抑菌作用较强,它们的MIC分别为4μg/m L和6μg/m L;(3)黄霉素、硫酸黏霉素、吉他霉素抑菌作用较弱,它们的MIC分别为40μg/m L、200μg/m L、300μg/m L;(4)盐霉素及盐酸金霉素对该产气荚膜梭菌野毒株几乎没有抑菌作用。由以上八种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结果得出,八种抗生素对该产气荚膜梭菌野毒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恩拉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药敏试验,观察10种单味中药及3味复方中药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试验表明:黄连、黄柏、乌梅散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黄连的抗菌活性最高,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98mg/mL,抑菌圈直径为33mm。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以期为当前限抗禁抗后养殖场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1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9.2%;通过多重PCR对所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4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海南霉素与恩拉霉素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MIC值范围均为0.004~0.06μg/mL。海南霉素具有很好的抗梭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菌。罗伊氏菌素(Reuterin)是少数益生菌以甘油为发酵底物的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不同细菌型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不同储存温度对罗伊氏菌素抑菌性能的影响。利用甘油诱导罗伊氏乳杆菌合成罗伊氏菌素,通过丙烯醛-色氨酸法测定其浓度。以96孔板OD检测法和平板滴定法测定罗伊氏菌素对A型、B型、C型、D型和E型5种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比较-20℃、室温RT(25℃)及37℃储存24 h后的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A型和C型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罗伊氏菌素样品浓度为26.13μmol/mL。不同浓度罗伊氏菌素处理后,96孔板法抑菌性能检测中A型和D型最为敏感,MIC值分别为0.78μmol/mL和0.52μmol/mL,B型、C型和E型菌株也较敏感,MIC值分别为1.57μmol/mL,1.57μmol/mL和1.83μmol/mL;平板滴定法中0.26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鼠李糖乳杆菌与三种细菌共培养的细菌数、抑菌圈直径,并测定了细菌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共培养后三种细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与三种细菌共培养后,细菌对数生长期明显滞后或未出现对数生长期;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对三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全菌裂解液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上清液(P0.05)。说明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全菌裂解液的抑菌效果优于上清液。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甘肃省牛和羊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采集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29份牛、羊源肛拭子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及四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29份样品中分离到5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达23.1%...  相似文献   

10.
吴贵富 《饲料工业》2023,(15):49-54
试验旨在通过对17种具有良好抑菌效果植物精油的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引起畜禽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疗效的单一植物精油品种,再通过体外抑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植物精油复配方案,最后通过人工攻毒建立动物感染模型,筛选出复配精油组合的最佳治疗剂量,为植物精油防治家禽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17种植物精油中,抑菌效果最好的单一植物精油是肉桂醛和香芹酚,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91 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781 mg/mL。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组合为2∶1的肉桂醛∶牛至油和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2∶1的肉桂醛∶牛至油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95 mg/mL,对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91 mg/mL;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95 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91 mg/mL。在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复合植物...  相似文献   

11.
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百里香酚等植物精油活性物质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在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试点行动推动下,以植物精油为核心的添加剂产品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市售的15种猪、禽用植物精油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并探究它们对畜禽生产中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期为植物精油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分别以多重耐药的猪源沙门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以及禽源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为质控菌,采用微量肉汤法体外测定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百里香酚和各精油添加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释法比较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不同复配组合对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将每种添加剂等量分为对照组和热处理组,分别经乙醚抽提和气相色谱仪分析后,对每种添加剂中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及其总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6株供试菌株对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MIC值0.25~2 mg/mL);当香芹酚:百里香酚和丁香酚?百里香酚复配比例为2∶1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I=0.5);植物精油添加剂EG2对6株供试菌无明显抑菌作用,其余14种产品的MIC值为1~32 mg/mL。此外,15种添加剂含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的总量范围在2.64~691.40 mg/g;15种产品热处理前后精油总量变化范围在0.2%~14.11%。综上所述,受试精油添加剂产品普遍热稳定性较好,并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与产品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百里香酚和精油总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EG7、EG3、ES2、ES1、EAP2和EP1这6种产品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有潜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猪禽疾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琼脂扩散法、PDA平板对峙法初步测试丁香酚、香芹酚、柠檬醛和肉桂醛在0.5%浓度下对两种荔枝主要病害炭疽病菌和霜疫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精油在各浓度下的抑制率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荔枝炭疽病菌和霜疫霉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力相比较,对炭疽病菌:香芹酚>丁香酚>肉桂醛>柠檬醛,对霜疫霉病菌: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柠檬醛。因此,4种植物精油可应用于荔枝安全生产和天然保鲜。  相似文献   

1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黑胡椒、快乐鼠尾草与生姜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各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用纸片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4种植物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种精油的主要成分中主要是酚类、萜类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且各精油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从15种植物精油和6种有机酸中筛选出对金黄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精油和酸,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复合精油,并研究其与有机酸复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醛、牛至油和甲酸对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肉桂醛和牛至油对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125和0.625?mg/mL|肉桂醛与牛至油最佳组合为2:1,其对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78125和0.3125?mg/mL|复合精油与甲酸复合提高了整体抑菌效果。 [关键词]植物精油|有机酸|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抑菌  相似文献   

15.
四川南充某养殖场发生了一种以仔猪下痢为主的疾病,采集病死仔猪肝和肠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涂片、染色和镜检观察,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产气荚膜梭菌。采用那西肽等药物对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药敏试验,那西肽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002 5μg/mL;其次为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和吉他霉素;林可霉素对该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克洛生誖所富含的PB6活性菌株是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它能通过分泌多种细菌素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其抑菌能力与市面上常见的其他6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及恩拉霉素相比,克洛生誖组对各型产气荚膜梭菌抑菌圈的直径均显著大于各益生菌组。与恩拉霉素(4%)相比,克洛生誖100 g/t添加量与250 g/t恩拉霉素(4%)抑制效果相当,而克洛生誖200 g/t添加量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效果甚至优于与500 g/t恩拉霉素(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晓苗  汪丽  张丹俊 《养猪》2007,(4):55-56
从13味中草药中组合出4种抗仔猪红痢复方,测定其MIC(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复方4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人工感染治疗试验、临床预防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复方4对仔猪红痢有特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对从奶牛内脏、组织病料样品中分离得到产气荚膜梭菌并进行鉴定分型,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材料,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较为敏感的药物以针对性的指导牧场对牛群进行治疗并提出有效的防治隔离建议。2019年山东21家牧场部分奶牛出现腹泻、便血及短期内死亡等现象,对部分死亡奶牛进行剖检,并送检64份内脏、组织病料样品进行CP培养初筛,对初筛阳性菌株用生化鉴定及PCR分型鉴定;以16S rDNA技术对C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E-test法测定分离菌对7种抗菌药物(红霉素、左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ro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筛选出敏感药物。8份样品血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出现灰白色菌落,梭菌显色培养基培养为橘红色梭菌典型特征菌落;生化鉴定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PCR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C型和1株E型;16S rDNA分析得出8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同源性最高可达100%;8株CP菌株对7种药物敏感,其中2株对克林霉素、利福平更为敏感,3株对红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1株对左氟沙星更敏感。对有病牛的2家牧场推荐使用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防治,对牧场防治效果及时追踪,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改善饲养条件,减小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对从奶牛内脏、组织病料样品中分离得到产气荚膜梭菌并进行鉴定分型,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材料,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较为敏感的药物以针对性的指导牧场对牛群进行治疗并提出有效的防治隔离建议。2019年山东21家牧场部分奶牛出现腹泻、便血及短期内死亡等现象,对部分死亡奶牛进行剖检,并送检64份内脏、组织病料样品进行CP培养初筛,对初筛阳性菌株用生化鉴定及PCR分型鉴定;以16S rDNA技术对C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E-test法测定分离菌对7种抗菌药物(红霉素、左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ro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筛选出敏感药物。8份样品血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出现灰白色菌落,梭菌显色培养基培养为橘红色梭菌典型特征菌落;生化鉴定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PCR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C型和1株E型;16S rDNA分析得出8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同源性最高可达100%;8株CP菌株对7种药物敏感,其中2株对克林霉素、利福平更为敏感,3株对红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1株对左氟沙星更敏感。对有病牛的2家牧场推荐使用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防治,对牧场防治效果及时追踪,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改善饲养条件,减小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