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提高奶牛受胎率是每个奶牛场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影响奶牛繁殖的因素很多,包括奶牛营养、疾病、膘情等。据近年来调查,在正常生产的奶牛场,常规饲养和人工授精情况下,奶牛发情期受胎率一般在40%-50%,最高能达到60%左右,与10年前相比下降了10%~20%。其下降原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在大型的集约化奶牛场,奶牛的正常配种和关键产科疾病的防治,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作者根据在现代化奶牛场多年的工作经验,设计“奶牛繁殖性能监控表”,记录和掌握产后母牛及犊牛的个体状况,并根据此表记录的信息制定牛群产后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文章指出,产后20~30天之内,对产后母牛进行全覆盖子宫药物灌注,使奶牛在产后60天内出现第一次发情;产后100天以内出现第二次发情再配种。一次配种,成功率在70%以上,半年以上不孕牛控制在10%以下。配种一头母牛平均消耗精液1.8~2支,使全年成年母牛的总受胎率保证完成92.5%以上。此套奶牛产后监控管理措施的实施,可减轻授精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奶牛的利用效率,减少牛群产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新同 《北方牧业》2013,(23):24-25
奶牛全混合日粮(TMR),就是将奶牛每天所需要的各种饲料原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和配比,通过专用设备切碎并搅拌均匀的奶牛专用饲料。如果使用该技术的方法正确,既可以提高10%~20%的产奶量,又可以使奶牛营养类疾病发病率下降50%。现在这项技术已在我国很多奶牛场使用,据国家奶牛产业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调查,自2000年以来,石家庄地区奶牛场全混合日粮设备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全区奶牛场使用率接近40%,规模化奶牛场(百头以上规模)使用率超过85%。那么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全混合日粮设备,让其发挥作用,制作出适合奶牛营养需要的优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大多数牛场繁殖母牛的生殖疾病较多。据2012年对当地多个奶牛场和肉牛场调查显示,母牛在发情输精时发现患有子宫炎症的比例为15%~30%,奶牛更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奶牛良种补贴会议上与会技术人员反映,2~2.5支冻精受孕一头奶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可以看出繁殖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牛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奶牛场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牛奶和犊牛的生产.影响奶牛场经济来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却是奶牛场群体受胎率过低.具体的讲,奶牛群体受胎率低对奶牛场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①奶牛空怀期延长,饲养管理费用增多;②奶牛胎间距延长,使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均减少;③受胎率低,繁殖疾病必然增多,从而使奶牛淘汰率和治疗费用增高;④产犊数的减少和成母牛淘汰率的增高,将造成基础牛群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奶牛场长远的发展.因此,如何保持奶牛场较高的受胎率与合理的胎间距(一年一胎),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是奶牛场发展的普遍要求.但是应该清楚,奶牛的繁殖不是简单的奶牛发情-配种-受胎-分娩-再发情这一循环过程;奶牛一旦出现繁殖问题也不是仅仅通过提高繁殖技术所能完全解决的,奶牛的繁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6.
奶牛胎衣不下一般是指奶牛在产后12~24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者,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据资料报道,我国一般奶牛场中,该病发病率为10%~25%,一些奶牛场尽可达40%;经调查本省散养户中也高达30%。胎衣不下往往引起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从而影响发情周期和受胎率,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的好坏是衡量奶牛营养、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措施。作为奶牛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必须将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的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以确保奶牛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1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目标多繁殖是奶牛正常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的目标是达到理想(最佳 )的繁殖指标。具体指标见表 1。表 1 奶牛最佳繁殖指标项目最佳指标存在严重问题分娩间隔 /月 13>14分娩后首次发情平均天数 /d <4 0 >6 0受胎所需配种次数 /次 <1 7 >2 5泌乳牛一次配种受胎率 / % 5 0~ 6 0 <4 …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泰安市某奶牛场从国外大规模引进妊娠母牛,分娩后奶牛配种受胎率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现场座谈、实地查看和直肠检查等方式发现,造成受胎率低的原因是妊娠母牛长期营养不足,分娩后长期不发情、子宫疾病所致。根据该场实际情况,本文从加强产后营养、疾病治疗、减少外界环境气候(季节)的影响、加强环境及牛体消毒工作、做到"适时输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奶牛产后机能恢复,提高奶牛受胎率,为奶牛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经验,供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国2020年18 个省份201 个规模奶牛场月度繁殖和产奶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确定不同月份下奶牛繁殖和产奶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5—6月成母牛受胎率、怀孕率开始下降,7、8月明显下降,9月仍较低,其中7—9月,2胎、3胎及以上牛只受胎率明显低于1胎(平均低4.3~5.1 个百分点);(2)1—12月后备牛怀孕率、受胎率相对稳定,6—8月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泌乳牛单产在6月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50~0.90 kg,泌乳牛峰值产量在6月之后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经产牛下降幅度较大,头胎牛下降幅度较小。因此,为减少奶牛受不同月份热应激影响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建议不同地区奶牛场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优化配种方案,改善营养与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0.
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一直是困扰奶牛业的难题。据统计,大部分奶牛场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于60%,使奶牛胎间距延长,影响了奶牛繁殖率和产奶量,增大了饲养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牛受胎率的高低与牛的营养状况、配种时间、配种技术、冻精技术及健康情况有关。本文探讨提高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应该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逐年提高,奶牛的营养越来越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奶牛的繁殖障碍也越来越严重,奶牛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无规律、受胎率越来越低,美国在20年内受胎率每年下降0.45%,英国目前受胎率每年下降1%。解决这些问题。除满足奶牛的营养外,生殖激素的合理运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乳腺炎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及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严重阻碍乳业的发展。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常见病。奶牛发病后造成产奶量下降,大量的乳腺炎阳性奶被废弃,以及兽医治疗时严重感染造成的奶牛淘汰给奶牛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在我国奶牛乳腺炎的阳性率在46.4%~85.7%,乳区阳性率在28%~59%,某些奶牛场乳腺炎的发病率为10%~20%,  相似文献   

13.
在奶牛生产中.奶牛的繁殖工作应放在工作重点,突出抓奶先抓配的特点。一个奶牛场没有繁殖问题是奶牛场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繁殖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的及时更新和产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影响奶牛场的效益。影响奶牛繁殖问题的原因很多,如:遗传性、激素絮乱、子宫炎症、营养、人工受精技术、精液的质量、生理缺陷等。在人工授精技术过程中,准确的发情鉴定和适宜的配种是使母牛获得受胎率和高繁殖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可达到60%以上,年总受胎率达到85%~90%.但是目前我省多数奶牛场和奶牛小区受胎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我省奶牛生产和奶农积极性. 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饲养管理、生理、环境、遗传、产科疾病和人工授精员的技术等.其中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技术是影响受胎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浅谈提高奶牛受胎率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是否受胎是奶牛养殖者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奶业先进国家,在针对农场管理的研究中发现,成年母牛的受胎率在过去的近40年中下降了20%。而奶牛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奶牛受胎率成为奶牛养殖者最关心的问题。奶牛的受胎率受遗传、环境、营养、饲养管理、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提高奶牛的受胎率提出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逐年提高,奶牛自身的营养越来越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奶牛的繁殖障碍也越来越严重,奶牛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无规律、受胎率越来越低,美国在20年内受胎率每年下降0.45%,英国目前受胎率每年下降1%。对这些问题解决,除满足奶牛的营养外,生殖激素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按生殖激素的来源分别介绍在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激素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身体虚弱,加之泌乳活动加强,营养代谢处于负平衡,抵抗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胎衣不下、子宫复旧不全、子宫脱出等疾病。据报到,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100%~25%,有的高达30%,其中引发子宫脱出的占4%~10%,占不孕奶牛的60%~95%。子宫脱出中兽医统称为垂脱症,近年来在兽医临床中  相似文献   

18.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奶牛品种改良和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奶牛养殖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情期受胎率可达50%以上,年总受胎率可达85%~90%,甚至95%以上。近年贵州省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但部分奶牛场(小区)的牛群受胎率偏低,繁殖疾病频发,对  相似文献   

19.
对宁夏某奶牛场2000-2009年29 457头次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和产奶量及2000-2009年10年的月平均温度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牛的情期受胎率从2000年的57.30%下降到2009年的45.83%,下降了25.03%,产奶量从18.70 kg增加到26.61 kg,增加了42.30%.随着产奶量的增加,情期受胎率呈下降趋势.产奶量与情期受胎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675;温度与产奶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16;温度与情期受胎率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效益。所以提高奶牛受胎率,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成为了增加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下面就怎样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浅谈几点措施。1做好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奶牛适时输精的前提,选择适宜的输精时间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为此我们要重视发情鉴定工作,在最适宜的时间给母牛输精。可通过外部观察、试情、阴道检查和直肠检查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