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鹅羽绒生长发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日福  吴伟  徐慧  孙艳新  高光 《中国家禽》2006,28(20):70-74
文章简要概述了鹅羽绒毛囊形态发生和生长周期的循环过程,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途径、Shh传导途径、部分相关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羽绒生长发育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活拔羽绒是在不影响产肉、产蛋性能的前提下,拔取鹅活体的羽绒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生产技术。1活拔羽绒的优点活拔羽绒是根据鹅羽绒的再生性和自然脱落性,利用人工技术从活鹅身上拔取羽绒,以改变过去一次性宰杀烫褪取毛的方法,使羽绒产量成倍增长。人工活拔的羽绒飞丝少、含杂质少、蓬松度高、无硬梗、柔软性好、色泽纯正、品质优良,最适合加工制作高级羽绒制品。2活拔羽绒的适宜时期后备鹅90~120日龄羽绒长齐,  相似文献   

3.
鹅的活拔羽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的活拔羽绒是根据鹅羽绒的自然脱落和再生的生物学特征,在不影响其生产性能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强制的方法,从活鹅身上直接拔取羽绒的技术。活体拔取的羽绒弹性好,蓬松度高,柔软干净,产生的飞丝少,基本上不含杂毛和杂质。鹅活拔羽绒不仅增加了鹅业生产中羽绒的产量,而且还提高羽绒的质量,为养殖户增加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笔者就鹅活拔羽绒技术的各关键环节做以下综述,以供广大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4.
<正>鹅活拔羽绒技术的推广应用代替了我国广大农村一直沿用的一次性宰杀取毛的方法,使一只鹅一生只能提供一次羽绒变成了多次取绒,极大的增加了羽绒产量,提高了羽绒质量;使我国的养鹅业由原来的规模小、效益低,走上了商品生产之路。  相似文献   

5.
(一)活拔羽绒的好处利用活拔羽绒技术,可以从鹅身上反复多次拔取羽绒,羽绒产量成倍增加。如成年公鹅常年可拔羽绒7~8次,共产羽绒0.6~l千克。活拔的羽绒纯净柔软,蓬松度高,色泽一致,不含杂质,尤其适合加工高级羽绒制品。(二)活拔羽绒鹅的选择1.中型鹅种如皖西白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等,这些品种体型较大,产鹅绒量多,拔羽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鹅、鸭胚胎期皮肤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区别,毛囊形态发育的特征,周期性生长的特点;影响毛囊发生发育的相关信号通路和信号分子,目前在鹅鸭毛囊上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水禽羽绒,提高水禽羽绒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活拔鹅体羽绒的方法,能提高羽绒的质量和品质,活拔鹅获得的羽绒具有纯净柔软、蓬松度高、色泽统一、不含杂质的优点,最适合加工成高级羽绒制品。本文从活拔羽绒鹅的选择、活拔羽毛前的准备工作、活拔羽绒的操作方法、活拔羽绒后的饲养管理以及活拔羽绒的季节、龄期和频率入手进行阐述,以期能为活鹅拔羽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羽绒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出口大国,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70%以上。最近,瑞典电视四台一段关于"活拔羽绒"的节目,引出了中国出口羽绒及其制品行业所面临的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本文介绍了动物福利及动物福利壁垒的概念、发展历史、国内外相关立法、动物福利壁垒对出口动物产品包括羽绒及其制品的影响等内容,并提出了出口羽绒行业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羽绒行业的元老,王敦洲先生从12岁开始入行,在60多载的从业过程中,王老见证了我国羽绒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如今,年近八旬的王老仍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养鹅事业和羽绒工业发展,为此发光发热。9月16日,“首届中国国际羽绒节”在安徽六安召开期间,本刊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请他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了我国羽绒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高本刚 《北方牧业》2003,(21):28-28
人工活拔鹅羽绒能有效地提高鹅的产羽量,一般可连续采3年羽绒再淘汰。成年鹅1年可拔7~8次羽绒.当年鹅可拔3~4次羽绒。同时人工活拔的羽绒没有杂质和其他羽毛的混杂。因此人工活拔羽绒量至少要高于宰杀烫煺取羽绒量的3%以上,且羽绒质量也显著优于烫羽,其经济效益超过了鹅肉的经济价值。因此说,人工活拔鹅羽绒是提高羽绒的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藏绒山羊被毛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西藏绒山羊日土型、尼玛型和紫绒型被毛纤维中绒的直径和自然长度、毛的直径和长度、绒毛比。日土型羊绒的直径、自然长度均高于尼玛型和紫绒型,日土型和尼玛型羊的绒毛重量比高于紫绒型,而3种类型的绒毛根数比无显著差异(P>0.05)。绒的直径与自然长度、产绒量呈正相关,而且相关关系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111只山西省地方绵羊品种晋中绵羊的毛绒样品开展了细度、长度、强力、色度、光泽度、净毛率、油脂率、毛绒纤维类型等参数检测,旨在分析晋中绵羊毛绒品质和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晋中绵羊羊毛平均净毛率为80.30%;通过纤维类型检测结果发现晋中绵羊含有绒纤维,平均绒含量为46.91%;晋中绵羊肩部的绵羊绒细度主体范围在19.01~23.00 μm之间,细度在19.00 μm以下的占18.02%,说明晋中绵羊整体细度较细;长度主体范围在20~60 mm之间,占样本总数的80.19%,长度范围较宽,长度分布较分散,个体差异较大。本试验发现了晋中绵羊能够生产绵羊绒,而且其中一部分纺织加工价值显著高于山羊绒和细羊毛。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数量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山绒山羊母羊的绒层厚度、粗毛长度、产绒量、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绒纤维细度进行了表型相关的测算,结果表明:(1)对育成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三个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体长、绒层厚度和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呈现正向影响;绒层厚度还与体长和绒纤维细度协同产生对产绒量的正向影响;体重和体高对产绒量有较小的负向影响。(2)对成年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绒层厚度、体重、粗毛长度、体高、胸围和绒纤维伸直长度,其中粗毛长度和体高呈现负向影响,其余性状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20头6月龄的辽宁绒山羊,平均体重约为16 kg,完全随机分为半胱胺组和对照组。两组饲喂的基础日粮一样,半胱胺组每周添加1次半胱胺,剂量为100 mg/kg,制成颗粒料一次性饲喂;试验期60 d。研究半胱胺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胺组绒自然长度、毛自然长度、绒伸直长度、毛伸直长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强度,绒、毛伸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半胱胺组粗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以改善辽宁绒山羊绒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无角陶赛特与欧拉型藏羊杂种一代羊被毛纤维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角陶赛特与欧拉型藏羊杂种一代的被毛纤维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一代羊被毛纤维类型中,按重量计算绒毛、两型毛、干死毛分别占70、18%,10.13%和18.93%;与其母本欧拉型藏羊相比,干死毛和两型毛比例明显下降,绒毛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杂种羊中有一只羊的毛被已经达到同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的藏羊、青海半细毛羊、新疆细毛羊、牦牛、骆驼以及毛丝鼠的16种毛纤维鳞片进行扫描,分别进行厚度、倾角、高度、密度等测定。结果认为:各种毛纤维随着直径变小,表现出鳞片密度增加,厚度下降;不同畜种的毛纤维鳞片形态及品质有较大差异,但细度接近的毛纤维各测试值接近;在受损程度上,从大到小排列为驼毛、牦牛毛、青海藏羊粗毛;同一毛丛中外层毛的受损程度大于底绒;鳞片之间互相衔接紧密,重叠面深的纤维,鳞片的倾角就小,毛干光滑,光泽强,鳞片相对大、宽、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的水貂(Mustela vison)冬季直针毛生长过程及形态学性状的特点,测量埋植褪黑激素后31 d、62 d和75 d的水貂鲜皮腹部、背部和臀部新生冬季直针毛的毛长度、毛最粗处细度、毛根无髓段长度及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等形态学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埋植褪黑激素31 d后,水貂3个部位均出现了新生冬季直针毛;且臀部的新生冬季直针毛的毛长度最大,单位面积上新生冬季直针毛数量最多。埋植褪黑激素后31 d至62 d冬季直针毛的平均生长速度为:腹部(0. 33±0. 07) mm/d、背部(0. 44±0. 07) mm/d、臀部(0. 45±0. 08) mm/d,埋植褪黑激素后62 d至75 d冬季直针毛的平均生长速度为:腹部(0. 25±0. 06) mm/d、背部(0. 29±0. 10) mm/d、臀部(0. 36±0. 03) mm/d,均表现为臀部>背部>腹部的情形。埋植褪黑激素后31 d至62 d的冬季直针毛平均生长速度较快;埋植褪黑激素后62 d至75 d的冬季直针毛平均生长速度降低。冬季直针毛的长度与毛根无髓段长度、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相关性不显著(P>0. 05);毛最粗处细度与毛根无髓段长度、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相关性不显著(P>0. 05);毛根无髓段长度与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判断水貂取皮时间时,可以选择冬季直针毛的毛根无髓段长度作为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羊毛绒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福海县阿勒泰羊毛绒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羊毛绒含绒率高,并且在细度、长度、色度等方面均比较优良,应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并对今后阿勒泰羊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陇东绒山羊新品种培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取杂交育种的方法,于2006年末,在甘肃省东部地区育成并存栏陇东绒山羊新品种3.76万只。新品种羊全身被毛白色,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一级以上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578g和451g,体重分别为33.7kg、24.01kg,羊绒细度14.85μm,羊绒自然长度5.3cm,屠宰率47.08%,经产母羊产羔率103%。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试验对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重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倒毛鸡在0日龄时,公、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平均体重公鸡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腹脂率母鸡高于公鸡,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显著(P0.05);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品尝实验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结论:倒毛鸡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