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登友 《当代畜牧》2014,(23):49-50
目的:研究分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概念及其防治措施,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阐述猪蓝耳病的概念、传播途径、临床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结果:猪蓝耳病病原体主要是发病猪和带毒猪,饲养越密集接触性传染的机率就越高。结论:猪蓝耳病是一种流行疫病,传染性高,可通过疫苗、检疫等方式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运用PCR和序列测定法对香猪、可乐猪、黔北黑猪3个贵州地方猪种共计95头猪进行BF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3个品种猪群均在BF基因的第16外显子45 bp出检测出A→C的突变,命名为BF-exon 16-A45C,该突变产生了AA、AC、CC 3种基因型,并且致使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E)变为天冬氨酸(D)。3个品种猪群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不均匀,分别为:可乐猪(A:0.6667、C:0.3333),香猪(A:0.8788、C:0.1212),黔北黑猪(A:0.7812、C:0.2188)。经χ2适合性检验,只有可乐猪群体在该位点上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而香猪群体和黔北黑猪群体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深州猪、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的单位面积内肌纤维所占比例、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密度以及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深州猪单位面积肌纤维所占比例明显小于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②深州猪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③深州猪、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的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④眼肌面积和瘦肉率以大约克夏猪为最大,汉沽黑猪次之,深州猪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利用中药制剂治疗猪常见病。方法:选取猪4种常见病,分别是猪高热综合症、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猪链球菌病和猪肺疫。采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猪高热综合症治愈率为94.0%;猪呼吸道病综合症治愈率为90.0%;猪肺疫治愈率为92.7%;猪链球菌病治愈率为93.2%。结论:中药制剂治疗猪常见病效果明显,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下列药用野生植物作猪饲料,既能增加猪的营养又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一、洗净切碎混料喂的有:①马齿苋: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作用,可治猪痢疾,发热感冒等症;②车前草:清热祛湿利尿,能治猪暑热、闭尿等症;③浮萍:清热解毒利尿,能治猪感冒、喘咳等症;④桑叶:清热、明日、祛风、能治猪感冒,发热等症;⑤野菊花:清热解毒、祛风明且,可治猪感冒,红皮病等症;⑥鱼腥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可治猪锁喉症、喘气病等;⑦土薄荷:清热镇痛开胃,可治猪风热感冒,仔猪痢疾、副伤寒、丹毒等症;⑧生姜:祛寒健胃,能治猪感冒、胃寒不适等症。二、水煎成浓汁加入喂料的有:①臭牡丹:清热解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养好猪,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是广大猪农一直关心的焦点。下面我们从猪的品种,种猪的饲养管理,幼猪培育和肉猪生产等方面谈谈养猪的专业技术。1不同区域猪的饲养品种1.1华北型属于此类猪种有:内蒙古河套大耳猪、西北八眉猪、河北深州猪、山东莱芜猪。1.2华南型属于华南型的猪种有:广西的陆川猪、福建槐猪等。1.3华中型浙江的金华猪、广东的大花白猪、福建的闽北黑猪等均属此类1.4江海型  相似文献   

7.
两个培育品种猪生长肥育早期采食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9,(6)
试验旨在研究苏山猪和苏紫猪在生长肥育早期的采食行为种质特性和生长相关激素水平。选取62头试验猪,其中32头苏山猪,30头苏紫猪。按品种、性别、类型和体重分成8组,每组饲养在对应的OSBORNE测定站栏中,每天测定站会获得每头猪所有的采食数据,包括体重、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间等。同时,猪生长激素(GH)和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浓度在猪第100日龄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时40 d,试验期间共获得33 195条采食数据,自由采食贯穿于全天24 h,其中下午16:00为采食峰值,其次为下午17:00和上午8:00,白天(5:00~19:00)中午11:00为采食低谷。各栏间试验猪采食数据比较结果显示,体重最高栏的猪次采食量也最高,体重最低的猪次采食量也最低,第4栏猪的次采食量、体重和次投料量均最高(P0.05);不同品种、性别和类型猪间的采食性状均差异显著,苏紫猪的所有采食性状均显著高于苏山猪。各栏间试验猪日数据比较结果显示:日采食时间和日体重均为第4栏最高,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日采食时间均为第2栏最低。不同品种、性别和类型猪间的日数据均差异显著(P0.05),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和日采食时间,均为苏紫猪显著高于苏山猪,母猪高于公猪。猪生长激素(GH)浓度,第2栏最高,显著高于第1、3、4、6、7栏(P0.05),肥猪的GH浓度显著高于种猪(P0.05),苏山猪和苏紫猪间、公母猪间GH浓度差异均不显著。猪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浓度,第8栏最高,显著高于第4、6栏(P0.05),不同品种、性别、类型猪的GHRH浓度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自由采食时,猪只喜欢在16:00~17:00和8:00~9:00间集中采食,体重大的猪采食量更大,苏紫猪的所有采食性状均显著高于苏山猪,母猪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日采食时间均显著高于公猪,GH和GHRH的最高值不出现在同一栏猪中,肥猪的GH浓度显著高于种猪。  相似文献   

8.
猪支原体肺炎又叫猪喘气病,是由猪支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种猪呼吸道疾病,可导致猪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差、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等。1发病原因猪支原体为猪场常在菌,是主要的条件性致病菌之一,其发病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不良环境:湿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尤其是NH4含量超标、粉尘含量大、温度过低,贼风入侵,以及各种应激等。不良的生产方式:连续生产、密度过大。其它呼吸道疾病病原:寄生虫、病毒、细菌等。2流行病学猪肺炎支原体可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乳猪和断奶仔猪的易感性最高,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饲料对生猪养殖小区粪便产量及粪便污染物背景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连续3d收集保育猪、育肥猪和妊娠母猪的饲料和粪便,研究常规生产条件下各阶段饲料对生猪粪便产量和粪便污染物背景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头生猪的鲜粪平均收集量分别为:保育猪0.21~0.69kg/d、肥育猪0.51~1.64kg/d、妊娠母猪1.16~1.83kg/d;同一季节粪便的含水率、全氮、有机质、铜和锌浓度的变化趋势为: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全磷浓度的变化趋势是: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在常规生产条件下饲料营养和饲喂水平对粪便产量及粪便污染物含量有重要影响,饲料营养和饲喂水平是控制生猪清洁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猪的育种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与方法猪的性能是由其遗传组成所控制。通过选择具有优秀遗传结构的个体作亲本,可使下一代猪的性能得到改进。一、猪的品种在欧洲,猪的品种可分为两大类群:白色猪种和外来猪种。白色猪主要有三个品种:大自猪(约克夏),兰德瑞斯猪(长白猪)和威尔士猪。这些白色品种在外观上除了耳朵的姿势有向上、向下之分外,没有多大差异。大白猪产仔稍多,生长稍快,肉质较佳。兰德瑞斯猪大多用于杂交,  相似文献   

11.
科技前沿     
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gB-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用纯化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B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的gB-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3.15微克/毫升,侍检血清稀释度为l:40。该方法对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布氏杆菌病5种疾病阳性血清和SPF猪阴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593-1596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长白山野杂猪与东北民猪进行饲养、屠宰,待肌肉成熟后,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质量、眼肌面积和背膘厚)、肉质的物理指标(pH值、肉色、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粗脂肪、胆固醇、水分和灰分)及氨基酸和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胴体指标在长白山野杂猪和东北民猪肉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白山野杂猪肉中剪切力显著低于东北民猪(P0.05);长白山野杂猪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东北民猪(P0.05);氨基酸在长白山野杂猪和东北民猪肉中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长白山野杂猪中均有增高的趋势(P0.05);长白山野杂猪肉脂肪酸中的C8:0、C10:0、C12:0、C14:0、C15:0、C16:0、C16:1、C18:1T、C18:1C含量显著高于东北民猪(P0.05)。结果表明,长白山野杂猪的肉质优于东北民猪,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表现出了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21,(3)
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猪基质金属蛋白酶19基因(MMP19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该基因在杜洛克、长白、大白、申农和梅山猪共501头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MMP19基因在5个猪群体内呈现不同基因型。MMP19基因在杜洛克、长白和梅山猪群体内检测出TT、TC和CC共3种基因型。在大白猪和申农猪群体内检测出TC和CC基因型。在杜洛克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T为0.01、TC为0.41、CC为0.58;在长白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T为0.01、TC为0.44、CC为0.55;在梅山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T为0.03、TC为0.84、CC为0.13;在大白猪群体的基因型频率:TC为0.03、CC为0.97;在申农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C为0.40、CC为0.60。除在梅山猪外,在其余4个猪群体内CC型为优势基因型;在5个猪群体内C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4.
1 猪的主要寄生虫 (1)线虫:如猪蛔虫、猪胃虫、猪肾虫、猪肺虫、猪旋毛虫等。 (2)绦虫:如猪囊尾蚴、细颈尾蚴、棘球蚴、猪绦虫等。 (3)原虫:如弓形虫、猪肉孢子虫、猪小袋纤毛虫等。 (4)吸虫:猪姜片吸虫、血吸虫等。 (5)体外寄生虫:猪疥螨、猪蠕形螨、猪虱等。2 驱虫一般程序 (1)36~70日龄的仔猪应进行1~3次驱虫。  相似文献   

15.
<正>夏秋季节是猪蛔虫病的高发季节,现在正处秋季,提醒养殖户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病因:猪蛔虫病是由寄生在猪小肠中的蛔虫引起的一种猪常见性寄生虫病,发生此病的原因大多是饮水和饲料不干净。症状:猪蛔虫病的症状成猪表现不明显,主要是小猪,患病的小猪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被毛粗糙、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引起猪胆道、肠道阻塞或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猪瘟疫疫苗在养殖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镇辖区内5家养殖场的215头猪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养殖场均给予猪瘟疫疫苗预防接种,观察疫苗的猪瘟发生率以及在不同饲养阶段猪群中的发生情况。结果:(1)本组215头猪中,共发生猪瘟19例,发生率为8.83%,免疫效果较为理想。(2)将抗体检测结果按照母猪、仔猪、育肥猪三个饲养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母猪、仔猪与育肥猪的猪瘟发生率分别为5.43%、11.39%、11.36%,其中母猪的免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仔猪和育肥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镇猪瘟疫疫苗预防效果较为理想,其中母猪猪瘟发生率要明显低于仔猪与育肥猪,在工作中要加强对高危猪群的监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方猪BF基因的群体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F基因为候选基因,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对贵州白香猪、可乐猪、大约克猪3个品种共95个个体BF基因外显子15、16、17的733 bp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第16外显子45 bp处存在A→C的碱基突变,命名为BF-exon16-A45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天冬氨酸(Asp);在贵州白香猪和可乐猪群体内均检测到AA、AC和CC三种基因型,在大约克猪群体内只检测到AC和CC两种基因型,贵州白香猪处于低度多态,可乐猪和大约克猪处于中度多态。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贵州白香猪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可乐猪和大约克猪均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江苏省响水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无菌采集206头发病猪组织为调查对象,另以158头份健康猪组织为对照;分别对发病猪和健康猪组织样品的HP-PRRS病毒阳性率进行检测,并予以血清样品PRRS抗体检测;统计发病猪与健康猪组织HP-PRRS病毒阳性检测率,分析猪养殖形式、猪群年龄、季节及免疫与HP-PRRS发病情况的关系。结果:206头发病猪组织HP-PRRS阳性率为76.21%,158头健康猪组织为10.13%,P0.05。206头发病猪组织中,散养户HP-PRRS阳性率高于规模养猪场和屠宰场(P0.05);保育猪及哺乳猪HP-PRRS阳性率高于育肥猪(P0.05);4~7月份HP-PRRS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未免疫组HP-PRRS阳性率高于免疫组(P0.05)。结论:散养户为HP-PRRS发病的高危场所,保育猪、哺乳猪及未予以抗体免疫为HP-PRRS发病的高危猪群,4~7月份为HP-PRRS发病的高危季节;在防控措施上,应从强化责任意识、强化业务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免疫实效、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着重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人猪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猪的疾病。人猪共患呼吸系统疾病有猪炭疽、猪弓形虫病、猪棘球蚴病、猪放线菌病和猪肺丝虫病。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实践经验,特将5种人猪共患表现呼吸系统症状的猪病防治措施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猪痢疾治疗中林可霉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养殖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发生猪痢疾的330头猪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各110头。试验组猪用林可霉素配伍痢菌净治疗,对照组用痢菌净配伍蒸馏水治疗,空白组不作治疗,比较三组猪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猪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空白组高,分别为98.18%、83.64%、11.81%,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猪治疗后的采食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猪粪便成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猪痢疾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分别为1.82%和9.09%,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林可霉素在猪痢疾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猪康复、缩短止泻时间、减少复发、提高采食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