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植物青枯病的发生情况、新出现的青枯菌寄主、青枯菌的分类体系、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以及植物青枯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赖世龙 《世界农业》1998,(11):32-34
青枯病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大连动植物检疫局赖世龙一、青枯菌的致病过程在自然条件下,青枯假单胞菌(简称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nF.F.Smith)一般从植物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但也能直接侵入,即从没有受伤的次生根的根冠部侵...  相似文献   

3.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植物所引起的青枯病是对全球农作生产活动危害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青枯病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影响深远;青枯雷尔氏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可以在植物根系中定殖,通过阻断植物维管系统水分运输致使植株枯萎,其对世界农业造成的威胁无法忽视。国内外对青枯雷尔氏菌及青枯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壤对青枯病发生的影响以及青枯病的防控措施,本文将青枯病发生受土壤影响的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土壤矿质营养物质、理化特性、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是对青枯雷尔氏菌侵染植物(作物)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本文同时也结合土壤影响青枯病发生的因素阐述了国内外对青枯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可持续农业发展进程中,可再生的生物炭被广泛用于土壤改良材料,笔者对近年国内外生物炭防治青枯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能够对青枯病起到较理想的防控效果。目前,土壤对青枯病的防御还需要营养元素、植物激素、微生物菌剂等外源干扰,但时至今日青枯病仍长期威胁着农业生产活动。笔者展望了未来土壤与青枯雷尔氏菌互作、青枯病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也为科...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防治是解决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一条极有希望的途径。笔者综述了利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链霉菌、转基因植物等生防因子防治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花生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植物的重要病害之一,综述了青枯雷尔氏菌的分类的地位,1996年被命名为尺Ralstonia solanacearum.E.F Smith,它被区分为4个生化型;另一个亚分类系统是生理小种,按不同来源菌株对不同植物种类的致病性差异鉴别为4个生理小种,花生青枯病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其分类对植物抗病育种具有指导作用.综述了我国在抗青枯病育种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进  冯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4):2902-2909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Yabuuchi et al.)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病害。作为复合种,青枯菌在与寄主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广泛的生态和寄主适应性。Fengan和Prior提出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用以描述青枯菌种以下的遗传多样性。青枯菌种内表型特征差异的本质是其基因组较其它植物病原细菌更为复杂和更具可塑性。笔者对近期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姜萎蔫青枯病和条斑叶枯病病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上蔡县采集上姜萎蔫青枯病病姜块和条斑叶枯病病叶分别;分离出2种不同性状的病原细菌通过形态的观察,染色反应,培养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生姜萎蔫青枯病病原细菌的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引起生姜萎蔫青枯病病原细菌的是青枯假单胞杆菌Xanthomonas Zingibericola Ren and Fan)。  相似文献   

8.
将实验室保藏的青枯病拮抗菌ZM9和YH-22配制成复合菌剂,并将万寿菊提取物和复合菌剂联合配制成协同菌剂,通过分析万寿菊提取物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复合菌剂和协同菌剂抑制青枯菌的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提取物对青枯菌具有抑制作用,且万寿菊提取物用量与抑制效果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0.997,P=0.047);万寿菊提取物对青枯病拮抗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复合菌剂和协同菌剂对青枯菌均有抑制作用,协同菌剂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复合菌剂;综合分析表明万寿菊提取物可以与青枯病拮抗菌联合施用,并能增强对青枯菌病原菌抑制效果。研究结果为烟草青枯病生防菌剂的研制拓展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科技》2011,(5):15-1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植物病原无致病力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植物疫苗",替代化学农药,可有效防治相关植物青枯病的发生。这一“植物疫苗”被命名为‘鄂鲁特冷’,主要用于防控茄子、西红柿、辣椒、烟草等植物的青枯病发生。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壤传播病害,在四川、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枯菌侵染下外源硅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效果及生理作用机理,为青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青枯病易感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土培和水培试验,研究硅处理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接种对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硅能显著增强番茄青枯病抗性.硅处理使青枯病的病情指数在土培试验和水培试验下分别降低29.1%~93.0%和6.3%~100.0%.青枯菌侵染条件下硅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在土培试验中,加硅使番茄叶片的POD、CAT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3.17%和23.17%;水培试验在接种第3天,加硅使POD、CAT、PAL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22%、337%和31%.本研究表明硅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机理可能是硅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防御反应,增强了番茄对青枯病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茄科作物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利用无致病力产细菌素青枯菌、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链霉菌、转基因植物等生物防治因子防治茄科作物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指出生物防治是一条极有希望解决茄科作物青枯病危害难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分泌抗植物青枯病病原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 E.F.smith)菌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已经建立,从1985年10月上旬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青枯细菌专题学术讨论会上获悉,这是国际上青枯细菌研究中首批建立的杂交瘤细胞系,也是国内植物细菌研究中首次建立的杂交瘤细胞系。 用从番茄、马铃薯、甘薯、花生、姜、油橄榄和桑等7种作物上分离的代表3个生理小种和5个生化型的青枯细菌的9个菌株为抗原,分别以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物细菌性青枯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综述了我国作物细菌性青枯菌的生理小种,生化型,血清型,溶源型,致病型和菌系的研究概况,阐述了我国青枯菌细菌素和利用青枯菌无毒株进行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青枯菌致病因子和作物品种抗青枯病菌的研究情况,提出了作物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防御酶与植物抗青枯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综述了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防御酶(SOD、POD、PPO、PAL)及酶基因在植物抗青枯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病原物的侵染诱导导致植物体内防御酶活性变化.这些防御酶,或由于维持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平衡,或由于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或由于提高了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而形成物理屏障,从而与植物抗青枯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菜粕有机肥筛选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NA)和RC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青枯菌拮抗菌株,并于温室条件下测定拮抗菌与RC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NA分离的菌株中NA-5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29.0 mm),但在RC平板上抑菌能力微弱;而用RC分离的菌株RC-14在RC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较大(24.0mm).施用NA-5和RC-14与RC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OF5和BOF14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拮抗菌,BOF14的生防效率达75.9%,显著高于BOF5.BOF14处理根际青枯菌的数量比BOF5低1个数量级.通过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RC-14菌株为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结论]菌株RC-14可能通过利用RC中营养物质产生大量拮抗物质进而抑制番茄根际青枯菌的生长,降低了青枯病发病率.目前尚无Geobacillus sp.菌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报道,说明基于营养载体的筛菌思路可以获得新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6.
植物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的土传植物病害.危害重,防治难.生物防治是解决青枯病的一条理想途径.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无致病力产细菌素菌株(ABPS)、拮抗细菌、菌根真菌、转基因植物以及诱导抗性等生防因子防治植物青枯病的研究进展,指出青枯病的生物防治一方面应加强抗菌作用机制研究,提高防效稳定性;另一方面应加强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结合多种生物防治技术,以高效、简便、经济地防治植物青枯病.  相似文献   

17.
茄科植物青枯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青枯菌菌系的分类及其致病机理,从抗病育种和DNA分子标记研究了作物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改良,介绍了青枯菌生防菌研究近几年所取得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番茄青枯病相关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青枯病是南方各省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广东省各科研单位在番茄青枯病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青枯菌菌系、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抗病遗传及抗病育种等,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具有生防价值的拮抗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的内生细菌,从湖南长沙、永州、郴州烟草青枯病发病区的健康烟株采集茎秆,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150个内生菌株.抑菌结果表明,21个内生菌株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2316菌株有拮抗效果,占总菌株数的14.0%.拮抗菌株中,F1菌株24 h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株2316抑菌圈直径达6.5...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东省花生青枯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对广东省主栽花生品种近年来发生青枯病的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64株分离菌株,其中31株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31株青枯菌菌株均为演化型I型.随机挑取不同分离地点的花生青枯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青枯菌致病力有所不同,其中来自湛江市的ZKRS126菌株致病力明显具有材料特异性,对花生A300致病力强而对花生A281致病力弱.此外,进化树分析的亲缘关系较近菌株致病力也有明显差异,近缘菌株ZKRS126与ZKRS206对花生A300的致病力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广东省花生青枯病的防治与研究,而且为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托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