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优化了土壤和有机肥中3 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方法经优化后,土壤和有机肥中的抗生素的提取效率达到52%~95%,且分析时间大大缩短。本研究还利用优化方法在天津进行了有机肥和菜地中3 种抗生素残留的初步调查。集约化养殖场的猪、鸡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为: 金霉素(CTC)检出率达到78%,最高残留值达到563.8 mg/kg(干基); 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检出率也高达56%,最高值分别达到34.8 mg/kg 和 22.7 mg/kg。在天津销售的几种商品有机肥中同样检测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残留水平与猪粪和鸡粪相当。菜田土壤样品中TCs的总检出率为64%,3.种抗生素中土霉素检出率最低为18%,最高值达到105.6 g/kg(风干基); 四环素检出率为36%,最高值达到196.7 g/kg; 金霉素检出率为32%,最高值达到477.8 g/kg。在所调查土壤中,温室和大棚土壤TCs的残留水平高于露地土壤。占调查样品 27.3% 的菜田土壤中TCs总量超过欧盟规定的生态安全触发线(100 g/kg),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畜禽废物中的抗生素可造成土壤及水体的抗生素污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了广州市代表性养殖场畜禽废物、施用畜禽粪土壤和鱼塘水中尼卡巴嗪、喹乙醇、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猪粪、鸡粪中抗生素含量最高的均为四环素类,分别为123.76、14.59 mg.kg-1;含量最低的均为氯霉素类,分别为2.35μg.kg-1、0.08 mg.kg-1;小猪猪粪中抗生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猪。鱼塘水中抗生素含量较高的是四环素(5.16μg.L-1)与磺胺对甲氧嘧啶(4.78μg.L-1),土霉素在所有样点中均未被检出。施用禽畜粪土壤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含量较高,分别为70.40、49.77μg.kg-1;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甲砜霉素、氯霉素、喹乙醇均未被检出。粪样中的抗生素可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抗生素污染,TCs、QNs和NCZ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的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畜禽粪的养分和污染物组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畜禽粪中养分和有害物质的状况直接影响其利用价值。本文从浙江省采集了155个代表性畜禽粪样(包括93个猪粪样,31个鸡粪样,18个鸭粪样和13个牛粪样),采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营养物质、重金属元素和抗生素残留含量。结果表明,畜禽粪中Cd、Cr、Hg、Ni和Pb等重金属含量较低,但Cu和Zn含量普遍较高。Cu、Zn和As含量分别在18.56~1 788.04 mg·kg-1、12.46~10 056.68 mg·kg-1和0.69~76.43mg·kg-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525.38 mg·kg-1、897.14 mg·kg-1和10.01 mg·kg-1。与我国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的国家标准(GB4284—84)相比,Cu、Zn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53.55%、43.87%和0.65%。畜禽粪中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残留含量分别为0~16.75 mg·kg-1、0~29.60 mg·kg-1和0~11.63 mg·kg-1,平均残留含量:土霉素(5.10 mg·kg-1)>金霉素(2.17 mg·kg-1)>四环素(2.01 mg·kg-1)。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61.29%、72.90%和69.03%。N、P和K等营养元素含量分别在9.80~43.60 g·kg-1、7.98~54.30 g·kg-1和8.76~35.20 g·kg-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3.63 g·kg-1、24.81 g·kg-1和20.72 g·kg-1;P/N在0.40~2.98之间,平均为1.08。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P、K、Cu、Zn、As和抗生素残留量明显高于农户家庭小规模养殖的畜禽粪。规模化养殖场中,猪粪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高于其他畜禽粪。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高含量Cu、Zn和抗生素的残留要求畜禽粪应限量施用,或在施用前进行适当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沼肥对保护地土壤酶及其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等有机质含量的猪粪、沼渣为基肥,追肥(化肥与沼液)以等N、等P、等K进行施用,采用二裂式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沼肥、猪粪、化肥等不同施肥组合对保护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施任何肥料的对照处理,其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最弱。沼渣与沼液配合施用较沼渣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而施用猪粪或沼渣、施用沼液或化肥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差异较小;施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施有机肥或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提高了土壤呼吸强度。施用化肥、沼渣分别比施用沼液、猪粪有利于提高土壤呼吸强度。猪粪、沼渣与化肥配合施用分别比与沼液配合施用的土壤呼吸强度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白土上不同耕作措施及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翻耕深度(10 cm和20 cm)与4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 化肥+畜禽粪、 化肥+秸秆、 化肥+绿肥)。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时,翻耕20 cm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较翻耕10 cm处理减产7.6%; 而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 绿肥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单施化肥分别增产14.8%、 16.1% 和14.6%。水稻养分吸收量也表现出相同规律,在翻耕20 cm后补充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对氮、 磷、 钾的吸收。同时,翻耕 20 cm结合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 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白土稻田上,翻耕20 cm后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改善白土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是适合白土区大力推广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南京市范围内采集谷里村、锁石村和东庐村3个地区的典型设施菜地有机肥及土壤样品,并利用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其中的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4环素类抗生素。结果表明,采集的有机肥和土壤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均被检测出,其浓度以土霉素为最高,四环素和强力霉素其次,金霉素浓度较低。在调查的3个地区中,谷里村的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浓度最高,锁石村其次,东庐村则相对较低,各地区抗生素总量范围分别在126~8 071、266~3 326和339~373μg/kg,平均浓度分别为2 152、1 188和356μg/kg;不同种类的有机肥中抗生素的浓度差异很大,其中人畜粪便的抗生素总量为371~7 820μg/kg;而对3个地区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谷里村仍为最高,总量范围为18.4~483μg/kg。由此可见,施用含有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有机肥已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有机肥农用的潜在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长期不同施肥对茶园土壤碳氮磷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5,(3):578-583
从浙西茶区采集了34个茶园表层土壤,按施肥模式分为施用有机肥+化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等3组茶园,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下茶园土壤碳、氮、磷库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组施肥模式之间的茶园土壤p H和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全磷、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茶园;全磷与全碳的比例(P/C)和全氮与全碳的比例(N/C):化肥有机肥+化肥不施肥;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的有机质结合态磷比例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的钙结合态磷的比例明显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土壤,不施肥土壤的闭蓄态磷的比例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单施化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具有较高的NO3--N/NH4+-N比和无机氮含量;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有较高比例的颗粒态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基于19项分析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的34个土壤进行聚类的结果也表明,土壤之间碳、氮、磷库组成的差异主要与施肥模式有关。施用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养分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是抗生素污染农田土壤的重要源头之一。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有机肥原料及商品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检出率及含量,为有机肥的安全施用提供依据。  【方法】  在全国采集有机肥生产的主要原料和辅料样品180个及商品有机肥样品244个,进行土霉素 (OTC)、四环素 (TTC)、金霉素 (CTC) 和强力霉素 (DXC) 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 (TCs) 的分析。  【结果】  4种抗生素的总检出率为24.29%,其中有机肥原料和商品有机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5.00%和16.39%,商品有机肥检出率低于有机肥原料。总样品数中检出1~2种抗生素的样品占80.58%,其中商品有机肥中占92.50%,有机肥原料中占73.02%。4种TCs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CTC (22.11 mg/kg) > OTC (2.49 mg/kg) >TTC (1.74 mg/kg) >DXC (0.71 mg/kg),检出率由大到小顺序为OTC (14.39%) > DXC (11.08%) > CTC (8.96%) > TTC (6.13%)。有机肥原料中4种TCs的检出率由大到小顺序为猪粪 (83.33%) > 鸡粪 (66.67%) >牛粪 (30.77%) >羊粪 (24.42%),在鸭粪、菇渣、油渣 (枯饼)、酵母渣及骨粉中也有检出,说明TCs除了在畜牧养殖业中运用普遍,目前已延伸到蘑菇种植、动物源食品业的下脚料等。羊粪中CTC、TTC及OTC含量较高,猪粪和牛粪中CTC和OTC含量较高。商品有机肥中TCs的去除率分别为OTC (77.81%) >CTC (75.02%) >TTC (72.84%) >DXC (62.80%)。内蒙古和甘肃是4种TCs检出率及含量都最高的地区。  【结论】  有机肥原料和商品有机肥4种常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检出率分别为35.00%和16.39%,总检出率为24.29%,商品有机肥的检出率低于生产原料。抗生素在鸡粪和猪粪及其制备的商品有机肥中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原料。有机肥的堆肥化过程能去除畜禽粪便原料4种TCs的62.80%~77.81%,去除率由大到小顺序为OTC >CTC>TTC>DXC。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   总被引:148,自引:3,他引:148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中重金属、兽药残留、盐分及有害菌等有害污染物的增加,构成影响农田土壤健康功能的限制因素,甚至带来生态环境风险。对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规模化养殖畜禽粪的主要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及钙、镁、铁、钠、锰、钴等矿质元素;砷、铜、锌、铬等重金属及盐分含量较高,55个猪粪、鸡粪样中,Cu、Zn、Cr、As含量变幅分别为10.7~1591mg/kg、71.3~8710.mg/kg、0~688.mg/kg、0.01~65.4.mg/kg。同时多有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32个猪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9.09.mg/kg、5.22.mg/kg、3.57.mg/kg;23个鸡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97.mg/kg2、.63.mg/kg1、.39.mg/kg。因此,规模化养殖畜禽粪对农田施用后存在潜在危害性,规模化养殖畜禽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才能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的固碳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淮北32 a的定位试验为平台,运用土壤等质量方法对土壤耕层的固碳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均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有显著作用,但以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效果最明显。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效果显著,而长期单施化肥降低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明化肥长期施用下土壤肥力下降。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有机肥化肥配施的最高,其次为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不施肥最低。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且有机肥和化学氮肥分别以高于N262.5 kg hm-2 a-1配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种养循环农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和秸秆资源化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种养模式存在问题,仍需优化种养业格局实现种养平衡,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以指导北方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盲目施用沼肥可能带来的土壤环境问题,该研究采用5年8茬的设施番茄-甜椒田间轮作试验,研究不同沼肥和化肥配比对蔬菜产量、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钾养分投入下,沼肥和化肥以不同比例配施的各处理没有影响蔬菜产量;氮素盈余和0~18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随沼肥施用比例增加没有显著差异;磷素盈余随沼肥施用比例增加显著增加,完全沼肥处理0~30cm土层土壤Olsen-P及CaCl2-P含量分别达到151和8.0mg/kg,高于其他2个处理,且明显超出环境阈值.与完全沼肥处理相比,减量沼肥施用(3/5沼肥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氮素淋洗风险和磷素累积.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沼肥后30~60、60~90、150~180cm土层土壤全Hg含量均低于不施肥处理;除30~60cm土层使用沼肥处理土壤中全As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他土层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完全沼肥处理全Cr、全Cd、全Pb含量有所下降,且全Pb含量下降最为显著,但均没有出现重金属污染风险.沼肥替代化肥施用可有效实现废弃物中的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但增加菜田土壤磷素累积和淋失风险,本研究为设施菜田合理施用沼肥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沼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化肥替代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农田系统净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有机物料的循环利用不但能解决自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农田提供养分,而且对增加土壤碳库、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选用来自5个涉农系统的有机物料(秸秆、沼渣、菌渣、酒渣和猪粪)进行还田,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壤碳库法对农田系统净温室气体排放(NGHGE)进行综合评价。2013-2015年的结果表明:1)与无机肥对照相比,有机物料还田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2013-2015年平均提高0-20cm土壤碳储量63.52%,其中秸秆、沼渣、菌渣、酒渣和猪粪分别比无机肥提高33.13%、86.34%、75.97%、52.66%和69.48%,来自农田系统外的几种有机物料还田效果优于秸秆,更有利于土壤碳储量的增加。2)除秸秆外,有机物料还田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无机肥对照相比,土壤增温潜势(GWPsoil)平均增幅达到67.23%,其中,沼渣、菌渣、酒渣和猪粪处理的土壤GWPsoil分别比秸秆还田处理高30.23%、27.84%、62.10%和52.55%,秸秆还田低于酒渣和猪粪处理(P0.05)。3)各处理的NGHGE均为正值,代表各处理均为温室气体的源,但是,除了菌渣还田处理的NGHGE高于无机肥之外,其他有机物料还田的NGHGE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P0.05),秸秆、沼渣、酒渣和猪粪的NGHGE分别比无机肥低52.78%、56.30%、54.19%和90.35%,说明猪粪、沼渣和酒渣经过农田系统外循环后还田之后减少温室效应效果优于直接还田的秸秆。综合显示,农业有机物料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土壤碳储量的增加,除了菌渣之外,猪粪、沼渣、酒渣和秸秆还田虽均增加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综合土壤固碳和排放,整个农田系统的净温室气体排放还是减少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畜禽粪便能源潜力及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7,他引:57  
为了评估中国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环保部、统计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区域畜禽产排污系数为基础,利用2010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中国及各省的畜禽粪便资源总量、能源潜力及农地的氮磷负荷,并以欧盟的农地氮磷施用标准对中国畜禽养殖的环境容量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畜禽粪便总量达22.35亿t,可产沼气1072.75亿m3,山东等6省市粪便资源超过1.00亿t;全国单位面积农地氮磷平均负荷为43.73kg/hm2(TN)和9.16kg/hm2(TP),北京等6省市农地氮磷负荷超标;全国畜禽养殖环境容量为129.56亿头猪当量(以N为基准),159.74亿头猪当量(以P为基准),实际养殖总量约占环境容量的1/4,考虑化肥施用的影响,约有20个省超过本省50%环境容量。研究结果为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粪污的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粪污处理模式下畜禽粪便的养分损失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其后续地农田利用。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模式是当前我国畜禽粪污处理的主要模式之一。研究粪污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处理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农牧结合适宜规模配置对于减少畜禽粪便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猪群体结构比例、废弃物产生量及氮磷含量、废弃物处理利用过程中养分损失率以及作物氮磷钾需求量等资料,以存栏万头猪场为例,采用分步逐级计算的方法估算了典型粪便处理模式——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下,规模养猪场废弃物完全消纳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匹配面积,并研究了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畜禽粪便承载量。结果表明: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粪便处理模式,以沼液安全消纳为目标,万头猪场需要配置的最少农田面积分别为粮油作物地12.4~13.7 hm2,或茄果类蔬菜地14.2~17.9 hm2,或果树苗木地16.4~51.3 hm2。以有机肥和沼液全部在农田安全消纳为目标,万头猪场需要配置的最少农田面积分别为粮油作物地299.3~312.9 hm2,或茄果类蔬菜地145.1~179.0 hm2,或果树苗木地553.1~1 343.8 hm2。因此,规模养猪场应根据猪养殖数量及其周边农田面积,选择适宜的有机肥利用方式及种植作物类型,因地制宜,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16.
粪污直接厌氧发酵模式是当前我国畜禽粪污处理的另一种主要模式。研究粪污直接厌氧发酵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农牧结合适宜规模配置对于减少畜禽粪便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存栏万头猪场为例,采用分步逐级计算的方法估算典型粪便处理模式——粪污直接厌氧发酵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废弃物完全消纳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匹配面积,并研究了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畜禽粪便承载量,以期为畜牧业废弃物减排、农牧结合生态模式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粪污直接厌氧发酵处理模式,以沼渣和沼液全部在农田安全消纳为目标,万头猪场需要配置的最少农田面积分别为粮油作物地272.5~285.4 hm2,或茄果类蔬菜地149.4~188.2 hm2,或果树苗木地599.4~1 248.8 hm2;该模式下粮油作物地、茄果类蔬菜地、果树苗木地每公顷分别可承载35~37头、53~67头、8~17头存栏猪排放粪便的发酵沼渣和沼液。规模养猪场应根据猪养殖数量及其周边农田面积,选择适宜的粪污处理模式及种植作物类型,因地制宜,合理调控。为了确保作物养分需求,所有作物种植模式沼液施用后还需要补充一定量的化肥。本文中9种模式均需补充钾肥,其中,辣椒-黄瓜模式钾肥补充量最高,占其需求量的48.0%;黄瓜-蕃茄模式其次,占其需求量的34.4%;粮油作物、梨和茶叶还需同时补充氮肥,补充量为51.2~193.7 kg·hm-2;茄果类蔬菜、葡萄和桃则需要补充13.8~108.8 kg·hm-2的磷肥。  相似文献   

17.
泛种养结合视角下北京市养殖业土地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种养结合是中国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对畜禽粪污的土地承载力的准确估算是关键。针对北京市畜禽粪污消纳的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及其氮磷需求取值不够准确的问题,该研究根据畜禽养殖数据计算了2018年北京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和氮磷养分资源量,以粮地、菜地、园地、部分林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6种地类作为畜禽粪污的消纳场所,利用统计年鉴和ArcGIS估算了6种类型的土地资源量,根据文献综合分析了各地类单位面积的氮磷养分需求量,进而计算了北京市域内畜禽养殖业的土地承载力。结果表明:2018年北京市畜禽养殖总量为453万头猪当量,畜禽粪污产生总量为380.1万t,氮磷养分资源量分别为2.61万及0.53万t。在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的情况下,仅以耕地(粮地、菜地)作为畜禽粪污的消纳场所,则全市种植业土地能够承载的最大养殖量为675万头猪当量;若以6种土地类型作为畜禽粪污的消纳场所,则为1 089万头猪当量,是仅以耕地作为消纳场所的1.61倍。若有机肥50%替代化肥,仅以耕地为畜禽粪污消纳场所,土地承载力为337.6万头猪当量,则2018年的养殖规模已经超过耕地承载力。若以6种土地作为消纳场所,其土地承载力为544.5万头猪当量,与现养殖规模相比还有20.1%的养殖潜力。因此,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一是要扩大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比例,二是要将更多的可作为畜禽粪污消纳的土地类型加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对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布设了田间小区试验,观察研究施用6种不同类型有机物对土壤水溶性重金属和农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等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施有机肥)、施新鲜水稻秸秆、新鲜鸡粪、鸡粪堆肥、新鲜猪粪、猪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动态检测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田面水中重金属浓度及收获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物的对照处理比较,施用各类有机物在试验前期均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和田面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以施用新鲜猪粪的最高,其次为新鲜鸡粪,施用商品有机肥的最低。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随试验时间增长逐渐下降。施用各类有机物对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的积累影响不明显。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及田面水中重金属含量均与相应的水溶性碳(DOC)浓度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因有机物施用增加土壤中DOC浓度可能是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不同有机物对土壤重金属活性影响的差异可能与有机物本身的分解程度及可释放DOC大小有关。但施用有机物引起的农田土壤水溶性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是暂时的,对水稻生长后期籽粒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18年8月~2019年6月,调研了顺义区31个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及施肥现状及该区畜禽养殖粪源年产出情况,并借助估算模型,分析了该区蔬菜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该区设施蔬菜以果菜、叶菜和瓜菜为主,排名前10位的蔬菜按照种植面积由大至小排序依次为:番茄、西瓜、生菜、白菜、茄子、辣椒、芹菜、甘蓝、莴苣和菠菜,10种蔬菜的种植总面积占全区各类蔬菜种植总面积的比例高达84%。茄果类主要与叶菜、瓜菜、快菜和玉米换茬,西瓜主要与叶菜、茄果换茬,叶菜主要与茄果、根菜、瓜菜、葱蒜换茬,也存在茄果及叶菜内部不同类型间的换茬。茄果、西瓜和叶菜都存在连茬种植问题。茄果、西瓜和叶菜种植一茬平均时长分别约120、100和60 d。设施蔬菜化肥和有机肥投入量均值分别约850 kg/hm2和28 t/hm2。结合文献调研结果认为,配施半量化肥基础上的有机肥投入量,西甜瓜应适度上调,果菜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叶菜可考虑减半。基于蔬菜种植和施肥数据,计算的化肥源氮、磷、钾纯养分的年投入量分别为2107、1870和2344 t,有机肥源氮、磷、钾养分的年投入量分别为979、522和1246 t,有机无机肥源氮、磷、钾纯养分的年投入总量分别为3086、2392和3590 t。根据2018年全区畜禽存栏数据及日产粪尿量估值,计算得到的畜禽粪尿年产出量呈猪场>牛场>羊场>鸡场>鸭场的趋势,以猪场最多,牛场次之。猪粪尿、牛粪尿可替代化肥总量分别占畜禽粪尿可替代总潜力的63.4%和27.3%。考虑到羊粪尿和鸡鸭粪尿年产出量低及收集难度大的问题,笔者以猪牛粪尿估算了该区蔬菜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潜力。计算表明,猪牛粪尿可替代氮、磷、钾纯养分的量分别为4477、2371和5883 t,可替代区蔬菜产业有机无机肥源氮磷钾纯养分年投入总量的比例分别达145%、99.1%和164%。动物粪尿养分资源转化为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应用于蔬菜生产,在该区具有较好的种养结合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