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妍  朱烨  李栎 《绿色科技》2023,(4):173-178+193
项目选取试验地位于西南某地,地盛产锡矿及钨矿,该地区大部分农田土壤存在砷、镉超标,选取土豆、花生、大豆,3种不同种类的作物,每类作物选取6个品种进行种植,通过田间种植,筛选出最优品种,为该重金属污染地区农作物种植品种的选取,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且将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进行回填,探讨了此过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两季作物的种植,大豆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效率更高,且籽粒中健康风险远大于土豆及花生。根据对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可知,同种作物在经过2季种植后,作物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花生与土豆更适于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针对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可选用的作物为中薯3号土豆、中薯20号土豆、鲁花11花生、菜农13花生、花育23花生、丰花2号花生及平度01花生。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可知,经过两季度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养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优势、富集能力强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筛选方法、重金属在杨树体内的富集和分配特性、重金属对杨树的影响及提高杨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措施,提出今后该领域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在作物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防治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特点和主要途径,探讨了土壤重金属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措施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污水的长期影响,湘江流域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此对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的10种常见农作物(芝麻、辣椒、甘蓝、空心菜、大蒜、红菜苔、胡萝卜、白萝卜、莴笋、豌豆)中的Zn、Cu、Pb和Cd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农作物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0种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依次为ZnCuPbCd;除胡萝卜、白萝卜外,其他试验农作物以根部积蓄重金属能力最强;非食用性组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比可食用性组织强;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农作物中重金属以Pb、Cd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宋学华 《绿色科技》2019,(16):184-185
指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正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以某铜矿尾矿库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筛选几种优势树种对尾矿库重金属积累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可知,在重金属富集方面,侧柏对重金属Cu、Pb和Cd富集能力最好,杨树对重金属Cu富集能力最好,刺槐和榆树对重金属Zn富集能力最好;而重金迁移集变化则与富集变化不同,除了杨树外,每个树种对特定的重金属都有较好的迁移能力。考虑到铜矿的特点,可以以多栽培杨树和侧柏,以提高重金属的富集量。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0-45
为筛选绿竹林下重金属富集植物,于2020年以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绿竹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13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和土壤样品,测定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不同植物及器官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土壤Cu、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54.7、466.1、0.47 mg·kg(-1),均超出风险值。所有植物均表现为地下部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于地上部,其中棕叶狗尾草整株对主要重金属富集能力最强,是一种优良的重金属富集植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b含量与植物Zn和Pb含量之间以及土壤Cd与植物Cu含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土壤Cu与植物Zn之间、土壤Cr与植物Pb之间、土壤Cd与植物Cr、Zn、Pb之间以及土壤As与植物Cu、Zn、Pb之间均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 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 Zn> Cu> 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市城区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和对应土壤重金属Cr、Pb、Cu、Cd的含量,对其污染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植物叶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叶片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排序均为CrPbCuCd;3个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的污染最严重(C=11.88,C为污染系数),Cu的污染为中度(C=2.49),Cd的污染为轻微(C=0.40),Cr的污染为轻微(C=0.40);通过计算3种植物对重金属的综合富集系数,综合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冬青柳树松树。  相似文献   

9.
铅锌超富集植物及耐性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从污染土壤中去除重金属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研究从植物修复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的特点与解毒机制,列出了Pb-Zn超富集植物种类,最后分析了Pb-Zn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修复工作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重金属铅锌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筛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107 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Zn>Cu>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公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重金属在农作物不同器官的积累分布等,旨在对公路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公路旁农作物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三峡水位落干期,库岸居民普遍在消落带种植作物,存在一定生态风险。以三峡典型近城支流-天仙湖农业区为例,测定了土壤和地上作物可食部位镉(Cd)含量,采用Monte-Carlo模型评估了土壤-农作物体系中Cd富集水平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结果表明:天仙湖消落带土壤Cd分布存在中等程度变异,普遍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且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三处河道弯曲段;地上作物可食用部位Cd富集能力为空心菜香菜花生豇豆绿豆,且空心菜和香菜的健康商数(HQ)值1,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风险;花生、绿豆和豇豆的HQ值1,对人体不具有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回顾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事件,从4个方面论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从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运、超富集重金属植物的选择和植物的预警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超富集植物修复和应用,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铅、锌元素用途极为广泛,我国对铅锌矿的开采力度较大。但铅锌矿区周边土壤、地表水、农作物等重金属污染严重,重金属通过土壤-农作物-人的方式迁移至人体内。而农作物是重金属累积至人体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对铅锌矿区周边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进行了综述,以全面了解铅锌矿区周边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为铅锌矿区重金属风险管理与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宁市部分工业区出现的土壤镉污染,对当地适应性较强的刺儿菜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刺儿菜对镉的胁迫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转移系数大于1,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于污染重金属元素镉而言,刺儿菜在0~45μg g-1浓度的污染土壤中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和修复能力,其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都大于2,当土壤中镉浓度大于45μg g-1时,刺儿菜的干重和修复能力就会出现下降趋势,它们均在15μg g-1浓度的镉污染土壤中修复能力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种植湿地松、杉木、桤木对江西九龙山铁尾矿区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该矿区及相似立地区域植被恢复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湿地松、杉木、桤木的根际、非根际土壤样品和根、茎、叶样品,通过ICP、AAS测定样品重金属质量分数,依据测定结果计算3种树木的生物富集和转移系数,分析其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应用宏基因组学测序分析3种树木根际、非根际土壤样品,探究各树种对应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1) 3种树木对Hg、Cu、Pb、Zn的生物转移系数(BTF)均大于1,对Cr的BTF小于1,表明其对Hg、Cu、Pb、Zn的转移能力强,对Cr的转移能力弱。杉木的BTF(As)大于1,表明杉木对As的转移能力强。2)杉木对Hg、Pb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均大于1,表明杉木对Hg、Pb的富集能力强。相较于其他重金属,湿地松对Hg、Pb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桤木对Zn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表明湿地松对Hg、Pb的富集能力强,桤木对Zn的富集能力强。3)在门水平上,对照组(J1)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45.55%),其次为变形菌门(12...  相似文献   

17.
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是近年我国新引种的速生海岸防护林树种。通过对拉关木的根、茎、叶、果实及土壤中的Zn、Cu、Cr、Cd和Pb等重金属含量进行的分析,研究了福建漳州龙海浮宫镇拉关木对某些重金属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树林拉关木不同部位对不同重金属富集吸收的能力大小均不同,其中拉关木的根对Cu与Zn的富集吸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治理重金属污染最为绿色的方法,因为此技术成本低、实施方便、无污染。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是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重点,然而一种植物由具有富集重金属特性到应用于现实的重金属污染修复并非易事。研究表明,在现实条件下,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存在一些约束。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目前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超富集植物在现实条件下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足,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杨树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土壤重金属对杨树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重金属在杨树体内富集规律及提高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措施等3个方面介绍了杨树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柴河铅锌尾矿耐性植物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了辽宁省铁岭柴河铅锌尾矿库内受尾矿污染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生长于其上的9种植物对Cu、Cd、Pb和Zn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Zn在小叶杨和刺玫蔷薇体内的含量较高;Cd在小叶杨和白莲蒿体内积累较多;而Pb在绣球绣线菊和华北蓝盆花中积累较多。但各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需采取综合农艺措施进行铅锌尾矿库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