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室内研究了稻水象甲冬后虫在春季获得寄主水稻前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对其产卵、取食和存活的影响。供试虫(4月下旬采集)先用禾本科草坪草高羊茅饲养0、10、20、30和45 d(即供食水稻前时间),然后用20~35 d龄的稻苗饲养,观察产卵等情况。结果表明,水稻供食前时间达到10 d后即可致使冬后虫产卵历期明显缩短,卵量下降,取食斑的数量和长度减少。当水稻供食前时间延长至20 d后,成虫在水稻上的存活历期开始明显下降。处理时间越长,对其后成虫在水稻上的生殖、取食和存活的影响越大。还讨论了春季早稻栽种时间对该虫一代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为了明确其各个虫态识别特征及其在大豆上的生活史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2∶12],观察描述了雌雄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个体生活史、各虫态主要习性和危害特征等。结果表明:木槿曼粉蚧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若虫期各龄期体长、体宽、触角节数等形态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龄期的依据。在25℃条件下,以大豆为寄主的雌性个体若虫期为33.34 d,成虫期19.03 d,平均产卵269.6粒;雄性个体若虫期24.60 d,预蛹期2.27 d、蛹期3.33 d,成虫寿命仅3.83 d。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45、50、55、60℃高温下及—5、—10、—15、—18℃低温下分别对大理窃囊卵、幼虫、蛹、成虫各虫态100%致死的时间,结果表明,高低温度对大理窃蠹各虫态的致死时间的长短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且卵、幼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4℃高温对卵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1~5龄幼虫可以正常发育,但6龄幼虫无法存活;卵在22~28℃时孵化率均在98%以上,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在28℃时最高。大造桥虫卵、幼虫和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68,9.10和10.97℃,有效积温分别为88.96,333.41和33.97日·度。成虫单雌产卵量在31℃时最高为754.83粒,28℃时次之为726.28粒。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16、20、24、28 和 32 ℃5 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28 ℃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及世代生活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4.92、3.91、8.54、11.14 和 4.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55.8、194.4、167.7、49.9 和 544.9 日度。卵孵化率都在92 %以上。内禀增长力(r m )均大于 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 1,在 16~32 ℃温度下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4~28 ℃。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转Bt基因水稻对东亚飞蝗抗寒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以转Bt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分别喂养东亚飞蝗3代,用过冷却点仪测定东亚飞蝗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饲养的东亚飞蝗的4龄、5龄幼虫、成虫(雌和雄)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89、-7.59、-6.64和-6.79,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40,50,55,60℃高温下及-5,-10,-15,-18℃低温下分别对大理窃蠹卵,幼虫,蛹,成虫各虫态100%致死的时间,结果表明,高低温度对大理窃蠹秒虫态的致死时间的长短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稻水象甲(Lissorhortrus oryzophilus Kusche)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各龄历期。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在长沙地区1年发生1~2代,以成虫越冬,幼虫在25士1℃温度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为48.2d,卵期7d,幼虫期30d,蛹期10d,成虫期30d左右。试验证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发育最适温度在22℃~25℃之间,卵的孵化率为84.2%,幼虫成活率为87.5%。但在高温条件下(〈32℃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相当低,并随着发育龄期增加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明确黄蓟马在大豆寄主上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观察描述了黄蓟马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世代发育、主要习性及其对大豆植株的危害特征.结果 表明:黄蓟马的变态类型属于过渐变态,整个发育期包括卵、若虫、伪蛹、蛹、成虫5个阶段.若虫2个龄期的体色和体长有明显差异.成、若虫主要在大豆叶片上取食为害,呈现出较明显的昼夜...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I.Bolivar)种群生长发育、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的影响。本试 验设置16℃、20℃、24℃、28℃和32℃等5个恒温梯度,在实验室条件下(H:D = 16:8,RH 70%±5%),以大豆叶片为食 物饲养,系统观测短额负蝗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繁殖等情况,测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趋势。结果表明,短额负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 短,其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短额负蝗卵、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10.55℃、11.40℃,有 效积温依次为449.80、540.03、430.94日·度。在试验条件下,短额负蝗单雌产卵量28℃时最高,为66.12粒,24℃时次 之,为 60.30粒,16℃时最低,为 28粒;各试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1,其中 24℃时最大,为 18.97。该结 果为短额负蝗的田间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提升烟叶质量特色,对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的烟叶颜色参数和质体色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变黄期关键温度点时间延长,烟叶亮度值、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增加;随着定色期关键温度点时间的延长,亮度值降低,但对烟叶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影响较小;红度值则随着各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脉红度值只有在延长54℃稳温时间时能明显提高;色度角随着稳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烟叶颜色偏向橘黄;在42℃和54℃延长时间有利于降低烟叶正背面色差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降解转化更彻底。因此,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延长稳温时间,在38℃稳温24 h,42℃稳温16 h,47℃稳温20 h,54℃稳温16 h,烟叶内质体色素降解更充分,烤后烟叶颜色和色度增强。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海南各植桑区均发现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严重为害,桑园被害株率达100%。在我国,该木虱仅记录于台湾省,为我国大陆新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采用45日龄桑树扦插苗和离体叶片饲养,对桑小头木虱的发育与繁殖特性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开展观察。结果表明,桑小头木虱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和成虫期。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水滴形,带短的卵柄,端部具细长的端丝,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时可见淡红色眼点;1龄若虫头、胸部乳白色,复眼和腹部橘黄色,无翅芽;2~5龄若虫黄绿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增加,翅芽随之变化。2龄翅芽出现,稍突起;3龄翅芽较小,呈三角形;4龄和5龄翅芽长椭圆形,其中5龄超过腹部第1节。各龄若虫和初羽化成虫均可分泌白色球形蜡质。雌雄成虫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羽化3 d后体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为0.5~3 h,结束交配18~21 h后开始产卵,产卵量为20~42粒。卵单个散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处,偶尔可见产于新抽嫩叶正面边缘,5~7 d后孵化,孵化率为98.19%,雌性百分率为70.44%。若虫期12~18 d,完成一代的时间为18~24 d。本研究将为桑小头木虱的准确识别与监测,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胡椒叶片生理生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胡椒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CK(30℃/28℃)、4、6、8、10℃,分别处理0、24、48、72 h后,对其在不同温度和时期处理下叶片的寒害表现、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寒害程度不断加剧。低温胁迫下热引1号胡椒POD、CA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OD活性上升的幅度最大,SOD活性上升幅度最小,SOD防御系统低温耐受时间更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10℃胁迫条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胡椒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在温度达到4℃时才有显著增加。石蜡切片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胡椒叶片厚度逐渐减小,胡椒栅栏组织厚度和CTR值能够反映其受寒害程度。本研究结果为筛选优异抗寒种质提供参考,并为开展胡椒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理,以‘紫红龙’无菌苗为试材,通过60Coγ进行辐照处理,以20 mmol/L的羟脯氨酸(HYP)为选择压,筛选出拟变异植株,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抗寒性生理检测。结果表明,低辐照强度(≤15 Gy)对无菌苗的成活及分化无明显影响,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无菌苗的成活率和分化率显著降低,且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以半致死剂量(LD50)和临界致死剂量(LD40)确定火龙果无菌苗辐照的适宜剂量范围为38.542.4 Gy。经过LD50(38.5 Gy)辐射及20 mmol/L的HYP筛选成活的无菌苗,其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增幅远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整个低温锻炼过程中,不同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升高了7.9%61.5%、7.7%47.1%、16.1%28.4%和6.4%63.7%。综上表明,经辐射诱变和HYP筛选的材料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其抗寒能力较对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研究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和湿度对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效℃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能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8℃(36±0.5℃)时稳温18 h;42℃(37±0.5℃)时稳温16 h;45或47℃(38±0.5℃)稳温12 h;54℃(39±0.5℃)稳温12 h,有利于降低烘烤能耗,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终温(4、6、8℃)时真空预冷对豆腐降温速率、失水率,及其在4℃环境下1W内的蛋白质、持水性、pH值、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温变化对降温速率和质量损失率无显著的影响,然而,对豆腐的品质(蛋白质、持水性、pH值、硬度及色泽)影响显著。综合比较得知,在压力500Pa条件下预冷终温为4℃的样品品质最优,当贮藏温度为4℃时贮藏期不宜超过5d。  相似文献   

17.
积温变化对济宁市夏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宁市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夏花生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夏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市1971-2010年夏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近二十年(1991-2010)麦茬夏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为2799.8℃,高于夏花生正常成熟所需的积温下限2600℃,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完全可以满足中早熟品种正常成熟对积温的要求;1971-2010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91-2010年间≥15℃积温比1971-2010年的40年的平均值高6℃,11d的日平均温度高出0.55℃,利于饱果的形成.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夏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烘焙对茗科1号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试验以茗科1号成品茶为材料,设1因素(温度)4水平+2因素(时间、厚度)2水平的不同组合烘焙工艺。结果表明,110℃、120℃、140℃随时间延长,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下降,130℃则上升。不同处理以130℃、5 h、500 g处理的茗科1号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最多,140℃、5 h、500 g处理褐变程度最高。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茶叶色泽逐渐加深,火功香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Fall armyworm (FAW), 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 is the main target pest of transgenic maize expressing insecticidal proteins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 (Bt) in Brazil. To optimize resistan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 evaluated the functional dominance of different aged larvae of Bt-resistant FAW on Vip3Aa20 maize. We measur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Vip3Aa20-resistant, -heterozygote,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on MIR162 (expressing Vip3Aa20) and Bt11 × MIR162 × GA21 (expressing Vip3Aa20 and Cry1Ab) maize. The resistant strain, from neonate to sixth instar, showed more than 72% survival on Vip3Aa20 maize. From surviving larvae, more than 64 and 54% developed to pupae and adults,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heterozygote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showed no larval survival up to fourth instar, and less than 25% larval survival in the fifth and sixth instar on Vip3Aa20 maize. These larvae produced less than 21% of pupae and adults.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FAW strains from neonate-to-adult exposed to Vip3Aa20 maize was similar; however, the resistant strain showed an increase of ∼ 2 d when compared to those fed only non-Bt maize. In summary, the resistance of S. frugiperda to Vip3Aa20 maize is functionally recessive from neonate up to fourth instar larvae. However, high larval survival of resistant strain and some survival of heterozygote larvae in advanced instars on Vip3Aa20 maize were observed. These results will be important for designing insect resistance management to Bt maize plants expressing Vip3Aa20 protein in Brazil.  相似文献   

20.
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