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在西部地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宜林荒地造林种草和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草) 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希望所在。如何开展退耕还林(草)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广大农村工作者需要 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最近,笔者到退耕还草试点示范单位,云阳县莲花乡千峰村进 行了专题调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天水市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中,结合当地实际,在不同类型区探索出四种发展模式。 今年,甘肃省给天水市安排了10.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和6万亩荒山造林任务。天水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生态类型各不相同。当地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不同类型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示范模式。一是生态防护型。以25度以上的陡坡地和1700米以上的高寒阴湿山区以及绿色通道区为主,栽植刺槐、花椒等,全市建立21处示范点,营造生态防护林5.79万亩。其中退耕  相似文献   

3.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及问题,指出由于退耕区域布局缺少严密的科学论证,监督检查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致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退耕补偿政策的不合理、不公平性以及退耕地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又使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面临潜在威胁。据此提出了合理界定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操作区域,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分区调控政策,适当细化退耕补偿标准,建立长期的退耕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还草与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已全面展开,它不仅将对治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将退耕还林还草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以草养牧,以牧促草的生态机制,既有助于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有助于减轻现有北方草地资源的生产压力,促进其尽快恢复和有效保护,同时也符合中国农业,尤其是西部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以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5.
论一退两还过程中补偿机制的构建及运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一退两还"(即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政府在世纪之交所作出的一项旨 在推进国 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由于"一退两还"是对现有平衡的一种打破,要建立新的平 衡,就必须借助于外力的作用。其中补偿机制的构建就是对外力作用效率提高的重要保障。 对此,作者在重点分析补偿机制内容的基础上,对构建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提出了自己的建 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生态生产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退耕还林(草)补贴届满的临近,退耕还林(草)的后续政策成为理论界和农民关注的焦点。在简要分析了目前有关“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理论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新的制度安排,促使生态市场的形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户发展生态生产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信息集锦     
随着春季的几场降雨,陕北地区的旱象基本解除。延安、榆林两市抓住这一退耕还林还草的最佳时节,加快种树种草的步伐。 去冬以来,陕北降雨较正常季节多出两成以上,为退耕还林还草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江总书记提出重建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后,延安、榆林两市认真推行了草场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地定权,人定心,草扎根”,普遍封山禁牧,给  相似文献   

8.
景堃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53-353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西北地区的进一步推进,该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当前退耕区农民所面临的新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其经济收入,为了解决退耕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在分析研究西北地区退耕现状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西北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及人们对后续产业发展缺乏认识等问题,指出该区后续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资源优势的发挥、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通过产业链延长,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要想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为此我国积极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在因地制宜、科学可行、兼顾经济等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开展退耕还林,使森林资源配置得以优化。通过探析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该技术应用效果、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为了保证造林工作成效,必须充分重视林草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提高林草调查规划设计质量,才能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成效。基于此,从林草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内容入手,对当前林草调查规划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林草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任健  毕玉芬 《种子》2002,(5):53-54
退耕还草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重视生态效益,而且还应考虑经济效益,退耕还草地进行牧草种子生产体现了退耕还草“双赢的方针,本文就退耕还草地进行牧草种子生产方面的问题,从气候要求,土地选择,草种的确定及田间管理等多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三峡库区大力发展草食家畜产业,符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然而,库区内的畜牧业养殖存在着品种、繁殖、营养等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笔者在调查后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兵团的草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德利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及便于贮藏加工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木豆(Cajanuscajan(L.)M illsp.)是蝶形花科1年生或多年生常绿灌木,可作为蜜源植物、防护林、薪炭林、药用植物等,用途很广。木豆造林成本低,生长速度快,发育周期短,是荒山荒地绿化、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兵团农牧团场退耕还林还草以及生态林体系建设,都非常需要改良  相似文献   

15.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推进,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也成倍增长,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兵团农七师一三七团实施了1000hm2的退耕还林工程,为实现国家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提出的“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我们采取了退耕地中套种甘草的栽培,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2005年在退耕地套种甘草33.3hm2,出苗率平均达86%,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 土地选择选择含盐低、田间杂草较少、排水性好的沙壤退耕还林套播甘草。树种栽植模式为沟植,沟心距6m,沟口宽1.8m,沟背宽4.2m, 有效的甘草播种区为3.8m。秋季深翻40cm进行冬灌或早春进行春灌。播前耙地保墒待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风沙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牧草和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牧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新疆作为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良牧草较少,品种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宏  赵素温  张德英 《种子》2005,24(7):124-125
2000年以来,国家为开发和建设西部地区,启动了生态建设、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脆弱、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引起中央和内蒙古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几年中以草原保护、草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建设工程、飞播牧草、牧草种子工程等在内蒙古地区实施力度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家投资近100亿元,在这项工作中的基础生产资料是牧草种子,草籽的质量若得不到保证,草地生态建设的成效就要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中国环境经济政策内涵及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西欧环境经济政策成功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政府与农户签订长期合同、发放补助金和实施减免税政策等。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调研结果述评,提出了中国退耕还林政策的取向:实行长期的补贴政策、尊重农户意愿、改善林业投资环境、对退耕还林成果实行产业化经营运作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种养》2011,(10):60-61
继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后,退牧还草工程又迎来重大政策利好:中央投资补助比例和标准将提高,围栏建设中央投资补助比例由现行的70%提高到80%,地方配套由30%调整为20%,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