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s parasiticus)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是饲料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成为研究热点,对黄曲霉毒素的特性、脱毒方式尤其是生物降解及其机理和降解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茶树籽为原料,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并喷无菌水,使含水量分别为10%、15%、20%,人工接种产毒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ACCC30899,置于生化培养箱,观察产毒黄曲霉的生长状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黄曲霉侵染7、14、21 d、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所产黄曲霉毒素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茶树籽粉末含水量高于10%时黄曲霉可生长;茶树籽粉末含水量大于15%时黄曲霉生长状态良好,黄曲霉毒素组分测定值均低于检测下限(0.03 μg/kg),提示在产毒黄曲霉侵染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致癌物质,许多国家已将其限量标准提高,并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技术壁垒。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性质、种类、来源及其限量标准,介绍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分析。另外,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产生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霉菌主要有两种.即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另外还有Aspergillus nomius中的个别菌株。黄曲霉毒素M1(AFM1)是AFB1的4-羟基衍生物,分子式C17H12O7,分子量328。乳与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AFM1与乳畜的饲料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及其生物转化物是对人和动物非常有害的食源致癌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最令人担忧的食品污染物.主要从黄曲霉毒素的特性、食品种类污染及地区污染情况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对该毒素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方法对发展中国家保障农产品及食品消费安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及其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绿色免疫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等剧毒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甲酯采前处理对花生成熟种子黄曲霉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湛秋48和粤油5号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试验材料,在荚果发育初期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再进行干旱处理,于干旱处理两周后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收获时测定花生种子的黄曲霉毒素Bl含量、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能减少干旱情况下花生成熟种子黄曲霉毒素Bl的含量,诱导蛋白酶抑制剂的形成,诱导脂肪氧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写AF)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本文介绍了从临床变化、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肉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进行确诊及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3年前震惊国内乳业界的"三聚氰胺风波"刚平,近日又在蒙牛牛奶中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又一次将农副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黄曲霉毒素的形成真菌毒素是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同一种真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同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不同,产生毒素的条件也不尽相同。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及集峰曲霉(A.nominus)产生的一组化学结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归属为1A类致癌物,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玉米、谷物等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对黄曲霉毒素的绿色脱毒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物理去除法、生物脱毒方法、光降解法等,并对绿色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绿色脱毒技术进一步应用于食用油中脱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最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油作物之一,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介绍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与特点,分析了黄曲霉毒素侵染途径和影响因素,并从品种培育、土壤处理、田间管理、收获、干燥、贮藏以及产毒后去除等方面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食品和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健康问题.黄曲霉毒素B1(AFB1)具有极强的致突变性和毒性,并且对人类和牲畜均具有强致癌性.有关毒素的脱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脱毒是主要的脱毒方法.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及主要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1株海洋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毒素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从海洋中分离筛选出1株抑制黄曲霉活性高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特异性扩增技术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毒素合成的影响,用Beacon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一株海洋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菌体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都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109CFU·mL-1菌体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87%,1×108CFU·mL-1菌体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抑制率可达50.75%.初步认为其抑制机制是该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可产生某种次级代谢产物来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和菌丝延长.  相似文献   

14.
彭俊  励飞  刘维  聂勇 《饲料博览》2020,(1):28-32,36
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呕吐毒素(DON)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及其原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脱除AFB1和DON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而利用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且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AFB1和DON的特点、危害和致毒机制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为肝脏毒素,主要损害肝脏。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种类、毒性,以及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危害。并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黄曲霉毒素引发DNA损伤与基因突变、对ras等癌基因与P53等抑癌基因的作用及与HBV联合致癌等致癌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有毒致癌化合物,污染粮食及其制品,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目前用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在对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微柱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评述了上述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产毒真菌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并产生真菌毒素,尤其是谷物在生长及加工过程中,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为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护消费者免受黄曲霉毒素毒害的有力手段.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脱毒方法专利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它可诱发肝癌等多种疾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或饲料制品黄曲霉毒素污染,并对已经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食品或饲料采取有效的脱毒措施,将对保证食品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曲霉毒素脱毒近年来也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对黄曲霉毒素脱毒方法技术领域的专利的申请量趋势、专利申请产出国、申请人分布、脱毒方法技术分支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针对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微生物去除黄曲霉毒素专利的技术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不仅严重影响中国花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际贸易,还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开展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的现状、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促进中国农产品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削减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是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多年研究获得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已被用来解决黄曲霉及其毒素的污染问题,但至今未找到一种经济实用可大规模推广的解毒方法。因此,继续探寻和研发高效、廉价、无副作用的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防控措施,依然是当前科技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风险预警、拮抗微生物等方面介绍近年来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防控技术和方法的较新研究进展,并归纳出可能的研发趋势,以期为该领域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