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B26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26抑菌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方法]枯草芽孢杆菌B26发酵液离心过微孔滤膜后,用70%的(NH4)2SO2沉淀,透析后获得仍具有拮抗多隔镰孢霉的无菌粗提物,用平板涂布打孔法检测粗提物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线照射、有机溶剂和蛋白酶处理的稳定性。[结果]经100℃处理后,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直径是常温下的78.2%,但经121℃处理后,B26粗提物完全失去活性;在pH值为3~10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均具有抑菌活性,在pH值为7时其抑菌活性最大;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经距离为40cm、功率为20W的紫外灯照射80min后,其抑菌活性为对照的78.1%。经乙醚、甲醇、氯仿和丙酮处理30min后,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活性分别是对照的96.4%、85.7%、82.1%、81.5%。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经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拮抗直径分别为15.2、16.2和16.3mm,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的76.7%、81.8%和83.3%。[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从武汉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株WS-03574,其发酵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及小麦颖枯病菌等5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经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制备得到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粗提物自然光处理72 h,活性保留92.6%,在pH值2~11,100℃加热60min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前期研究发现的1株分离自银杏树皮组织的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内生真菌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YX-5菌株的发酵条件及活性产物稳定性进行研究。以发酵后的菌体干质量、粗提物质量和粗提物抗肿瘤活性为指标,对YX-5菌株的发酵温度、pH值、转速和发酵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5℃、pH值7.0、摇床转速110 r/min、发酵时间7 d。以粗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为指标,比较发酵液粗提物经热处理、酸碱处理、紫外照射和蛋白酶处理后的稳定性,发现YX-5菌株的活性产物在常温、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好,对紫外线和蛋白酶有较强的抗性,但在超过100℃高温条件下或pH值超过9.0的碱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差。该菌株粗提物在自然条件下总体稳定性较高,不易发生变化,有利于活性成分分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为白刺花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辐照剂量处理,以经辐照处理的白刺花种子培养的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60Co-γ辐射白刺花幼苗的相关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60Co-γ射线对白刺花幼苗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白刺花的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则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不同辐照剂量均可促进白刺花幼苗的光合作用,60 kR时,MDA含量达59.42μmol/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0 kR和120 kR时,POD/SOD活性分别达峰值,为596.92 U/(g·min)和178.04 U/g FW;100 kR时,白刺花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120 kR时,脯氨酸含量最高。经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辐射白刺花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不同辐射剂量对白刺花生理指标的综合排序依次为120kR100 kR80 kR140 kR60 kR40 kR20 kR0 kR,以80 kR、100 kR和120 kR为较佳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B-916胞外抗菌蛋白质的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枯草芽孢杆菌B-916胞外抗菌蛋白质,共获得8个蛋白质粗提物,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40%~50%和50%~60%提取的粗蛋白质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铵饱和度40%~50%和50%~60%提取的粗蛋白质浓度分别为17.261μg/m l和18.899μg/m l,上述两者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则没有抑菌活性;当温度高于40℃时抑菌活性均降低,但在120℃时仍有部分抑菌活性;对pH值适应范围较宽,但在pH值为13.6时抑菌活性均丧失;经蛋白酶K、蛋白酶E、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下降。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916能分泌多种蛋白质,其中硫酸铵饱和度40%~50%和50%~60%提取的粗蛋白质中相对分子质量为48 000的蛋白质可能为抗菌蛋白质。硫酸铵饱和度40%~50%和50%~60%提取的粗蛋白质经Sephadex G-100层析后检测到4个蛋白质吸收峰。  相似文献   

6.
84种植物光活化杀虫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白纹伊蚊4龄幼虫为试虫,在近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测试了采自广西和甘肃的84种植物甲醇粗提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我国特有植物黄缨菊具有光活化杀虫活性,经500μg/mL粗提物处理的试虫,光照组在光照结束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而避光组仍无死亡。黄缨菊根、花、叶的活性依次递减,经500μg/mL根、花和叶粗提物处理的试虫,光照组在光照结束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45.56%和16.67%,而避光组无死亡,表明黄缨菊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根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交叉试验设计研究实际生产过程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茶多酚损失的影响,不同温度处理为80℃、100℃、120℃、140℃和不同加热时间处理为60min、90min、120man、150min.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加热温度100℃至140℃,茶多酚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增加,从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中获得能抑制生物膜形成的蛋白有一定应用前景。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发酵液中的粗蛋白;微孔板半定量法检测菌株TRM43355发酵液粗提物、粗蛋白及不同理化因素处理后的粗蛋白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TRM 43355的粗蛋白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蛋白浓度为2 mg/mL时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效果最好,其抑制率可达92%以上。蛋白耐酸,但不耐高温,80℃以上的高温蛋白失活。经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处理后的粗蛋白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率都有所提高。菌株TRM43355发酵液中的蛋白具有较强抑制生物膜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芽孢杆菌21抑菌物质的稳定性及确定其抑菌主要成分,利用管碟法和硫酸铵沉淀法研究了代谢物对玉米圆斑病菌抑菌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p H 4~9处理后,代谢产物对玉米圆斑病菌的抑制能力在60%~100%之间变化;经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代谢产物对玉米圆斑病菌的抑制能力在70%~80%之间;但经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能力变化不大,仍在95%以上;经40~90℃处理后,抑菌能力变化范围在67%~100%之间,随温度升高,抑菌能力有下降趋势,但当处理温度为100℃时,发酵液几乎没有抑菌效果;代谢物经30%~70%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后,蛋白类沉淀物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以饱和度为60%的硫酸铵沉淀后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半径可达1.0 cm。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适宜的微藻多糖除蛋白方式,以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为试验材料,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F),再分别采用Sevag法和三氯乙酸(TCA)法去除粗多糖蛋白得到样品F_S和F_T,然后对F、F_S和F_T进行总糖、硫酸根含量和单糖组成检测,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排阻层析(Sephacryl S-100)对其成分加以分析,另考察了3种组分体外对6株肿瘤细胞(MCF-7、HeLa、SW480、HT29、HepG2和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湛江等鞭金藻中主要的单糖组成包括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和岩藻糖;经不同除蛋白方式处理后所得样品F_S和F_T的单糖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粗提物F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80 000~90 000)在Sevag法处理后比例下降,但在TCA法处理后得以较好保留;而TCA法处理由于水解和透析的作用使得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比例下降;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中3种多糖样品同浓度下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相比较,TCA法所得样品F_T活性最强,粗提物F次之,Sevag法所得样品F_S最弱。研究表明,不同除蛋白方式所得的多糖在组成和活性上有所差异,在多糖商品化开发探索中应考虑以活性为导向进行工艺选择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