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物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的抗虫能力是其本身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套防卫体系,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我国几十年的抗虫育种实践可以分为形态学抗虫育种、生化抗虫育种和基因工程抗虫育种3个阶段.作物的抗虫性同其它性状一样,是能够遗传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抗虫育种工作的深入提供了技术支持,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为筛选优异的抗虫材料奠定了基础.通过基因工程途径创造抗虫的基因工程植株,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必将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抗虫新品种,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作物抗虫转基因育种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育种已成为抗虫育种的主力军。自1987年首次报道转基因抗虫作物以来,已有40多种不同的抗虫基因用于转基因抗虫育种。和常规抗虫育种相比,转基因抗虫育种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抗虫基因的来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工合成);另一方面,提高了导入抗虫基因的精确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蔬菜抗虫育种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抗虫材料的鉴定与筛选、抗虫机制及抗虫性遗传、抗虫品种的选育和3个方面对蔬菜抗虫育种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在蔬菜抗虫育种过程中应加强抗虫种质的鉴定和抗虫性遗传的研究,注意常规育种与生物新技术的结合,并重视中等抗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正>自转基因在棉花上转育成功以来,转基因抗虫棉选育成为棉花抗虫育种的主要方向。几年来我国已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抗虫棉育种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时期的抗虫  相似文献   

5.
蔬菜抗虫育种是补充目前使用的杀虫剂以保护蔬菜作物的防治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外蔬菜作物抗虫的机制和抗虫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广西已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的抗病抗虫状况,概述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以及水稻抗病抗虫育种的最新进展,提出水稻抗病抗虫育种的一些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国内外杨树的抗虫性鉴定、抗虫机理、抗虫基因工程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杨树抗虫性研究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杨树抗虫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Bt棉抗虫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杂交转有的11个Bt抗虫棉品系,进行了抗虫指数与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性测定,探讨担棉体内导入外源抗虫基因与其主要经济性状基因的相关性质及程度。结果表明,抗虫指数与产量、铃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8,-0.8027。因此提出,抗虫育种应在抗虫性稳定的基础上,保持农分,主攻铃重。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与抗虫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Bt基因抗虫棉选系为抗虫亲本 ,以各种类型的陆地棉常规品种 (系 )为非抗虫亲本杂交 ,研究了大量杂交组合不同世代群体在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的抗棉铃虫性表现。结果表明 ,F1代均表现高抗棉铃虫 ,抗性不分离 ;同一杂交方式不同非抗虫亲本的F2 群体 ,以及年际间 ,抗株与不抗株的分离比例相差很大 ,说明亲本的遗传背景及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有较大影响 ;从F3~F5株行 ,随着世代的递增和连续进行抗性选择 ,抗性纯合株行的比例迅速上升 ,而分离株行不抗虫株的比例迅速降低 ,在田间棉铃虫自然协迫条件下 ,通过连续多代进行抗性选择 ,可使抗性迅速趋于稳定 ,至F5代可获得综合性状较为理想、抗性纯合、稳定的株系。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及抗虫育种实践 ,提出了棉花转基因抗虫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者简述了作物抗虫基础能力的三种特性:感染性、抗拒性和忍耐性,并对害虫的生理小种問題与寄主的遺傳性問題作了分析,提出抗虫育种的三个步驟:亲本选擇、杂交与后代測驗。作者并提出用化学刺激方法引起遺傳突变来进行抗虫育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为植物抗虫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转基因抗虫棉的出现也有效地抑制了害虫对棉花作物的危害。本文讨论了多种抗虫基因,并论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及其现实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霞  何康来  王振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16-3618
提高玉米自身的抗螟性以减轻虫害损失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在基因水平上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快速提高玉米抗螟性的目的:一种是将外源抗性基因通过各种物理手段转入玉米植株中,形成外源转基因玉米,如转Bt基因抗虫玉米,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现实生产中。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定位玉米本身的抗性基因并借助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这种技术已开始用于玉米抗虫育种中,而在抗玉米螟育种中还处于抗性基因的初级定位阶段。就此两种方法开展的玉米抗玉米螟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杨树生理特性及生态因子与抗蛀干害虫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杨树抗蛀干害虫研究的现状、抗虫机制、机理,分析了杨树外部形态学、解剖学、生理生化特性及生态因子与抗蛀干害虫性的关系,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虫育种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综合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麦红吸浆虫抗虫鉴定筛选、抗虫机制、抗性基因遗传以及抗虫基因定位、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并结合笔者研究结果采用SSR分子标记在7B染色体上找到了与冀麦24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Wms400,遗传距离为5cM。以期为小麦抗虫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为抗虫基因的克隆和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打下基础,并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籼稻IR75288-38-3-1抗螟虫分析及育种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掘新的抗螟虫种质对水稻抗虫育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叶鞘离体鉴定及田间自然鉴定方法验证来自INGER试验的籼稻IR75288-38-3-1的抗虫性。结果表明,IR75288-38-3-1具有较强的抗螟虫性,离体鉴定幼螟校正死亡率为85.7%。在利用IR75288-38-3-1进行抗虫育种时,通过海南抗虫及内地对农艺性状选择,可以将IR75288-38-3-1抗虫基因输入当前生产利用的主体保持系及恢复系遗传背景中。  相似文献   

17.
转抗虫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抗虫基因作物在基因工程育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其生物安全问题又是目前国际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文中在简要概述转抗虫基因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综述了转抗虫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安全性和转抗虫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罗兵前  顾磊 《北京农业》2005,(12):41-41
转基因三系杂变棉实现既抗虫又高产 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7年努力,我国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研究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丁棉花育种领域抗虫与高产难以结合的难题,使抗虫棉在抗虫的同时,可提高品种的产萤和品质.增产幅度一般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华占为对照,对抗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水稻品种国粳4号、佛山油占、90-572、桂引901进行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佛山油占、90-572对褐飞虱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其田间抗虫明显。加强对这两个品种的褐飞虱抗虫机制和抗虫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制定抗虫育种的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在甜菜育种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作为1种最有效的现代作物育种方式,已在多种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甜菜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晚,但取得的成绩显著。从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及品质改良等领域综述了基因工程在甜菜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