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竖鳞病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呈球状,鳞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以至鳞片竖起。用手摸在鳞片上稍加用力,渗出液就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并常伴有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眼球外突,腹部肿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7、8、9月份团头鲂起捕后体表出血发红、运输中死亡率高在苏锡常地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塘口在捕鱼后一星期存塘团头鲂仍有死亡,给渔民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经调查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鱼体体质的原因,也有捕捞操作和日常饲养管理方面的因素。下面就此作一详述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一、症状鱼刚起捕时背鳍和腹部轻度充血,随后充血范围逐渐扩大,1-6小时内陆续有鱼死亡,死鱼口腔、头部、眼、鳞片、鳍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鳃、肝、肾颜色正常,存塘鱼死后口腔、头部、眼、鳞片和鳍充血、出血,腹部膨…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在锦州市王家窝铺的一口养鱼池中,部分草鱼头部及体背部发黑,腹部、体侧发红,鳞片疏松易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部分鳍梢呈蛀鳍状。鳃丝充血发暗,黏液较多,部分鱼鳃盖透明。病鱼离群靠边独游,最后翻肚漂起,衰竭死亡。捞取离群独游病鱼,显微镜检查,病鱼鳃部、体表无寄生虫。解剖鱼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鱼》2007,(4):83-83
一、赤皮病 赤皮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又称荧光极毛杆凿。病鱼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以腹部两侧最为明显,背鳍或全部背鳍基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被严重破坏,呈典型“蛀鳍”并伴有水毒寄生,呈继发性感染。病鱼肠道有时亦发炎或充血。  相似文献   

5.
鱼竖鳞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戌平 《齐鲁渔业》2002,19(4):40-40
鱼患竖鳞病的症状为: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如果是因鱼波豆虫引起的坚鳞病,除有竖鳞的症状外,镜检鳞囊积液,还可发现其中有大量鱼波豆虫。 鱼竖鳞病对鱼的危害较  相似文献   

6.
1症状 弧菌病的典型症状是体表形成溃疡。因此。又称为细菌性溃疡病。其症状随病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为共同的症状是:发病初期体表部分褪色。随后充血或出血(其中鳍基部和鳍膜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形成溃疡;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白混浊。患病牙鲆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肠内有黄色粘液。  相似文献   

7.
一、竖鳞病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并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体的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2天~3天后即死亡。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人工插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  相似文献   

8.
1弧菌病1.1病原主要由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am)、哈维氏弧菌(V.haveyi)等引起,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体稍弯,两端圆形,一端单极毛或多鞭毛,具运动性。1.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最初体表局部褪色,随后充血,鳞片脱落形成溃疡,与此同时鳍基部和鳍膜充血也很明显。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为白浊色。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出血或淤血,甚至坏死,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溃烂、脱落,肠内有黄色或桔黄色粘液。1.3流行情况弧菌病是海水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竖鳞病病原:初步认为,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病症:患坚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症。随病情的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这样持续2-3天后死亡。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和金鱼也时有发生。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预防:l、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  相似文献   

10.
曹军 《科学养鱼》2001,(12):39-39
1.症状与病变: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条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组织也被破坏,形成“蛀鳍”,象破烂的纸扇状,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分表皮有时烂去一块,以致透明呈小圆窗状,俗称“开天窗”。有时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加重病势。发病8~10天就会死亡。2.病原体:荧光极毛杆菌。3.流行情况:是草、青鱼等的主要疾病之…  相似文献   

11.
张庆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7,24(10):46-46
鲤赤皮病的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或腹部最明显,各鳍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常被破坏。鲤赤皮病的诊断: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该病病原  相似文献   

12.
<正>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极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冬季鱼病虽不如夏秋季那样频繁,但若不加以防治,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尤其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就更严重。现将冬季经常出现、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赤皮病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亦充血发炎,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长期为广大养殖户进行疾病防治服务中常常发现很多养殖户在拉网捕捞和苗种放养后会出现大量的鱼类发生疾病死亡。无论是在高温季节捕热水鱼过程中,还是在冬季成鱼上市后留存大规格鱼种,乃至刚购进的鱼种中均有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般的死亡率在10%~20%之间,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40%以上,超过80%的也偶有发现,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一、发病情况1.赤皮病鱼体体表充血发炎,鳃盖、上下颌、鳍基等部位充血,尤其以鱼体两侧和腹部充血发炎最为严重,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的两侧和尾柄处最常见,其它部位也偶有发生,其症状随着病程长…  相似文献   

14.
<正> 1 观察病鱼体表。病鱼腹部及鳍基部有出血点,病鱼全身体表、肌肉明显充血,则为出血病;鱼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为赤皮病;腹部两侧及尾部腐烂或出现块状红斑,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裸露,则为打印病;鱼体两侧,腹部上下和尾部等处,有棉絮状的白色长毛,则为水霉病;鱼体部分鳞片、胸鳍基部和头部眼睛周围红肿,且有红点和针状虫体,则为锚头鳋病;体表各处有淡绿色形似臭虫的虫体爬行,则为鱼虱病;如发现鱼苗、鱼种沿塘边  相似文献   

15.
朱祝兵 《水产养殖》2000,(6):11-11,24
玄武湖地处南京市区东北部,面积约 330公顷。自 1988年爆发大面积死鱼至今 (1991年遭遇特大洪水除外 ),共死亡湖鱼约 2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现就突发死鱼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大家商讨。1湖鱼死亡时症状和流行情况  早期病鱼仅在鳃盖边缘、体表的少数几处有点状红斑。随着病情加重体表红斑数量增加,并且在鳍条的基部也出现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严重的在头顶、口腔、眼眶、鳃盖、鳍基、鳞片下都会表现明显充血,同时鱼的鳃瓣…  相似文献   

16.
滇池红鳍原鲌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耳石、鳞片、匙骨和鳃盖骨等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云南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吻合率、可判读力和平均变异系数为依据确定最佳年龄鉴定材料。红鳍原鲌的微耳石轮纹清晰,在解剖镜入射光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无明显杂纹,年轮标志清晰;而鳞片轮纹在4龄以上时年轮特征不清晰,读龄过程中易被忽略;此外,高龄个体匙骨和鳃盖骨分别出现中心部分透明、基部较厚等原因,造成年龄低估。判读结果表明,微耳石和鳞片的吻合率及平均变异系数均优于匙骨和鳃盖骨。因此,以微耳石年龄读数为基准,并与鳞片、匙骨和鳃盖骨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鳞片与其吻合率最高,为92.7%,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1.9%,匙骨和鳃盖骨与其吻合率分别为77.2%和61.3%,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9.3%和12.6%。综合分析认为,耳石为滇池红鳍原鲌最佳年龄鉴定材料,鳞片因具有采集方便不伤鱼体的优点,也是很好的年龄鉴定材料,匙骨和鳃盖骨则不适于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品养殖种类和鱼类疾病种类也快速增加,阿城市的渔业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几年来,经过阿城市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使鱼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鱼病给广大养鱼户造成的损失。现将阿城市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常见鱼病种类及防治措施1.1赤皮病症状:病鱼体表局部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松动、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较明显,并伴有鳞基充血,其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等蛀鳍现象。发病规律及发病品种:此病发生是由于在养殖过程中经过捕捞、运输、分养后,鱼体受损…  相似文献   

18.
鱼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和机体自身反应特性这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诊断,是治好鱼病的关键所在。我们根据多年来从事鱼病诊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在野外没有诊断设备情况下,能及时、较准确鉴别鱼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希望对养鱼生产有所帮助。一、常见鱼病的肉眼诊断方法1.一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  相似文献   

19.
正锚头鳋属于桡足亚纲,剑水蚤目,锚头鳋科。常寄生在宿主的鳃、皮肤、鳍、眼、口腔、头部等处,雌性成虫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患锚头鳋病的动物通常表现为食欲减弱、躁动不安、身体瘦弱等,被寄生处充血、发炎,鳞片蛀成缺口。锚头鳋寄生在宿主口腔内时会导致宿主  相似文献   

20.
鱼类常常受到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袭而生病,因此,鱼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清塘、鱼种消毒及饲养管理。在发病季节(一般5—9月),要做好药物预防,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赤皮病 1.症状及流行情况:鱼体腹部或全身出血、发炎、鳞片脱落,严重时鳍基充血、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此病以5—9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